初一地理新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地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之一是:“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但對于初一新生來說,他們面對的是全新的老師、全新的課程、全新的學習方法,他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和信心走來,他們對每一位老師都充滿了渴望,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誼,渴望在同學、老師面前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應該說,對于轉變期的學生來說,教師的作用很關鍵,教師的一言一行、教師的自身修養、教師的授課方式等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以下是我授課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抓住初一新生的好奇心理,上好第一堂課
    第一堂課一般都是“緒論”課。“緒論”課是引導學生進入地理這門學科的一把鑰匙,第一堂課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和對老師的興趣。教師應盡量使他們產生這樣的感覺:上完一堂課后就盼著上下一堂課。因此,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沒有按課本緒論的順序講,而是打破常規,從學生喜歡的猜“謎語”形式走進第一堂課。首先,猜我們家鄉山東省的地名,再猜全國著名的城市名。如“海中的綠洲”(青島)“船出長江口”(上海)等等。隨后,出示民居郵票,講解郵票中的地理知識,如“為什么云南民居是小竹樓,內蒙古民居是蒙古包,東北民居是平頂房,江蘇民居屋頂較陡,福建民居是土樓等等”,使學生能夠親切地感覺到地理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著地理知識。緊接著讓同學們說說他們分別崇拜哪些歷史人物,為什么?歷史中多用“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的博學多識。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地理占了兩項。此外,還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趣聞,加深學生對地理課的濃厚興趣,如特殊國界線的確定,導致美加邊境上的“一家跨兩國”、中緬邊境線上的“一村跨兩國”,另外還有“國中國”“城中國”等等奇特的地理現象。最后闡述怎樣學好地理。我借用了英語中的三個單詞——“What”“Where”“Why”,稱之為“三W”方法。“What”是“什么”,要求知道地理事物的名稱。“Where”是“哪里”,指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Why”是“為什么”,指地理事物為什么分布在那兒。我們在今后學習地理當中要多問自己這“三W”掌握了沒有。
      二、讓“探究”走進課堂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新課程中把過去“在沒有對問題的產生進行解釋時,就對有關問題給出答案,以提供標準化的結論,作為探究性學習過程的終結”,改變為“展示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答辯及修改解釋的機會”。基于這一理念,我在處理初一地理(上)第四章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這一節時,一開始讓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認識聚落的分類:農村聚落與城市聚落,使學生有感而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接著我設計以“四大文明古國”為例簡單分析“聚落形成與環境的關系”,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位置圖,學生查閱“世界地形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世界氣溫圖”,根據課本圖4.19“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學生分小組討論“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形成的原因,并填寫下表:
                      地形         水源         交通條件          土壤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古代巴比倫古代埃及

            

網載 2013-09-10 20:50:22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