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常識活動:人類的好朋友——青蛙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幼兒認識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
  2.通過繪畫、制作幻燈片、故事表演等活動,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發散性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教育幼兒要保護它們,增強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布置好青蛙實驗室:實物標本(青蛙及其生長過程),創設與主題有關的大型壁畫。
  2.玩具相機、小本子、筆若干,玩具電話機、模擬電腦或實物電腦,幻燈機、空白幻燈片,故事表演中所需的頭飾。
      活動一:小記者采訪團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主題。
  闊嘴巴,叫呱呱,游戲跳高本領大;
  不吃肉,不吃瓜,專吃害蟲保莊稼。
  2.幼兒扮“小記者”,教師扮“記者團團長”。聽音樂唱《我是小青蛙》,開汽車到“青蛙實驗室”參觀采訪。
  啟發“小記者”認真仔細地觀察,可以小聲討論;把看到的用照相機“拍”下來,用本子記下來或畫下來;引導其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長過程。
  3.“小記者”采訪完畢,開汽車回報社,“小記者”將采訪中看到的說出來,并進行采訪后的談話(或幼兒口述和討論,教師把已準備好的相關內容在電腦上顯示出來)。
    (1)引導講述青蛙的外形特征
  青蛙的背是綠色的,有黑色底紋,肚皮是白色的,兩只大大的眼睛四條腿。
    (2)引導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
  蛙卵產在水中,變成大頭小尾巴的蝌蚪,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解體變成青蛙。
    (3)知道青蛙是人類的朋友
  青蛙是捕蟲能手,夜晚到田間幫農民伯伯的忙,專吃蚊子、蠅子等傳播疾病的害蟲。據統計,一只青蛙平均一天大約要吃70只蟲子,一年所吃的蟲子可達5000條。且蛙類活動都在夜間,正是各種食蟲鳥類休息的時候,所以青蛙對人類的好處很大,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保護環境的好幫手。我們不能捕殺青蛙,應該好好保護它。
      活動二:綜合活動
  1.以舉辦小畫展、放幻燈、故事表演等形式,培養幼兒宣傳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將已學過的有關環保知識,如保護動物、保護水源、保護森林防止噪聲等,通過繪畫表現出來。
  2.布置小畫展和放幻燈片,并將內容講述給大家聽。作故事表演的小朋友自己化妝,戴頭飾,按故事情節進行表演:“是誰幫我除害蟲”。教師巡回指導,并請中班小朋友觀看畫展、幻燈和故事表演。
      活動延伸:
  “電話”鈴響,“小記者”接電話。電話是“青蛙實驗室”打來的,說實驗做完了,請小記者幫助把青蛙送到池塘里。
  幼兒一邊唱《我是一只小青蛙》,一邊學蛙跳一起把“實驗室”的青蛙送到池塘里。
      評析:
  該活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突出了幼兒是活動主體的教育思想,運用觀察法,發現法,通過動手、動腦、動口,讓幼兒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使幼兒不但知道青蛙的一般特性,還知道青蛙能保護環境的功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2.活動設計好,形式多樣、新穎,有時代氣息。整個活動中,幼兒情緒飽滿,學習積極性高,發言熱烈。將幼兒已掌握的環保系列教育內容綜合地體現出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整個活動室環境設計突出環保教育的主題,體現《規程》所強調的“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的精神。
                       評議人:徐麗新
  
  
  
教育導刊:幼兒教育版廣州26G51幼兒教育王綺珊19981998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新津幼兒園 作者:教育導刊:幼兒教育版廣州26G51幼兒教育王綺珊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0:43

[新一篇] 大班常識“認識當地常吃的蔬菜”系列活動設計

[舊一篇] 大班常識活動:比比誰喝水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