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有序基礎上的多元化教學  ——論當前德國語文教育的特點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也是歐洲最早從教會手中奪得教育權的國家。伴隨著德國學校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界中地位的提升,德國的語文教育也得到大家的認識和關注。同世界各國一樣,語文教育在德國的學校教育中發揮著核心學科的作用,有著完善的語文教育體系。在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哲學思想的影響下,德國的語文教育也呈現出自身獨具的特點。了解和認識德國的語文教育,不僅能拓展研究語文教育的視野,更能引發對當今中國語文教育改革的思考和啟示。
    一、多元化的語文教學
  當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各種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使得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語文教學不再適應社會的需求,也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應對多元化社會發展的需求中,德國語文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多元化特征。德國語文教育多元化特征的形成與其中學教育體制密切相關。在德國,學生經過4年制的小學教育和5、6年級的過渡階段(又稱定向階段)的學習,便可進入所謂的“分流的中學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業成績和教師及家長的意見,可以選擇進入“主要學校”(5-9學制)、“實科學校”(5-10學制)、“完全中學”(5-13學制)或“綜合學校”(5-12學制)學習。由于有眾多不同性質學校的存在,德國中學語文教學無論在教育目標上、教材內容上,還是綜合考評上都呈現出多元化傾向。
  (一)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德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聯邦教育管理體制。語文教學大綱由各州的教育研究機構負責制定,這些教育機構召集資深教師和學者共同討論并制定大綱,再由州文化部批準頒發。也就是說,不同州的學校會有不同的教學大綱。由于辦學目的不同,不同性質的學校也有不同的教學大綱。主要學校為了適應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需要,語文教育的目標不僅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行為能力,而且強調學生要具備設計自身生活、參加社會和政治活動的能力。介于主要學校和完全學校之間的實科學校,為了適應學生升學和就業的需要,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跨學科的綜合分析能力。完全中學相當于我國的重點中學,強調嚴格的學術教育,語文教育的目標是幫助青年一代培養發揮語言和交際能力,使他們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能夠作為自立的人,證實和維護個體的決定能力,構建和培養學習能力,為進一步的大學深造做好準備。綜合學校的語文教育目標則是以上三者的有機綜合。
  (二)多元化的教材
  在德國,語文教材的編寫采用的是分編制,由民間根據各州教育部門制定的教學大綱編寫教科書,經州文化部審核批準后印刷出版,在書店出售,再由學校自主選擇。一門課程可以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教科書,選擇教科書的權利在學校和教師。正是由于不同中學語文教育目標和教學大綱的差異,使德國語文教材在內容、形式上都有自己的多元化特征。
  首先,語文教材內容的多元化。綜觀德國的語文教材,大都以兒童文學為主,漸至德國近代文學與散文,也節選德國文化的精品及名家佳作,旨在使學生受好語文、用好語文、欣賞語文、研究語文,使語文成為一種文化修養的課程。教材的內容極為豐富,具體包括:名人軼事、廣告、作家傳記、敘事詩、報道、圣經文章、書信、卡通、文件、歌曲、卷宗、戲劇、中短篇小說、研究報告、詩歌、廣播劇、漫畫、采訪、消息、隨筆等等。此外,不同性質中學的語文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有著自己的側重點。主要中學的教材在選材上貼近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生活,包括家庭和團體、學校和教育、勞動與職業、政治與公眾、文化生活、業余生活、信息與交際等內容。完全中學的語文課包括交際語言、媒介教育、文學課、論文寫作等,其教材中也出現更多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作品,加入文學與生活、大眾媒介等內容。在當前德國的語文教材中也加入介紹歐共體成員國的一些文學作品,反映社會時代的飛速變化和知識的快速發展,使語文教材更具有時代感。其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歐洲意識,促進歐洲認同性,也為學生今后進入歐洲大家庭創造有利條件。
  語文教材不僅在內容上多元化,在形式上也特別突出多元化的特點。教材形式上的多元化,反映在語文教材編排形式的多種體例和多種風格上。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語文教材采用了不同的編排體例。如同一語文教材常常被分為“基本教材”和“附加教材”,一部分學生主要學習基本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另外一些同學可進一步學習附加教材。在完全中學的9-10年級,語文課被分為三個部分:1.必修課,2.提高學程,3.補充學程。提高學程是為照顧學生不同興趣特點而開設的;補充學程是為鞏固和彌補知識能力,為那些語文課成績不及格的學生而設的。另外,在完全中學的11-13年級,語文課被分為:一般要求的基礎學程和較高級的能力學程。基礎學程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基礎語文教育,能力學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較強的學術預備理解力和獲得廣泛的學科知識。在語文教材的編排風格上,德國語文教材特別重視色彩和插圖的使用,風格不同,但都活潑生動,有吸引力。教材中經常使用的插圖類型包括有,彩色和黑白的人物照片、素描、連環漫畫、油畫等,插圖所占的位置也非常靈活。在不同類型的語文教材中,插圖和色彩使用情況也不相同,口語課本中使用的插圖和色彩,比閱讀課本中的更多、也更豐富。以主要中學的教材“閱讀、描寫、掌握”為例,不同色彩線條的使用分別表示不同的注釋內容。
  (三)多元化的考評方式
  在考評的方式和方法上,德國實施多元化的綜合考評,適應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語文的測試內容包括書面語成績、口語成績和實踐成績三項。主要中學的語文課評定成績由以下幾部分構成:1.筆頭作業;2.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短文以及筆頭練習;3.口語能力;4.實踐成績。完全中學采用標準化測試和非正規測試的方法。非正規考試的方式包括選擇回答、歸類回答和自由回答三種。選擇回答是一種對事實類知識的考試。歸類回答則要求迅速做出判斷,反映出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自由回答體現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做出創造性的反映。
  德國的多元化語文教學,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學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語文充分發揮核心課程的作用。在對德國語文多元化特征的研究中,我們也認識到,盡管不同類型的學校在取向上有區別,但從總體上講,各州的語文教學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不同類型的學校也有許多共同點,即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狀況,充分發揮其個性特征,都在努力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產生上進心,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二、實用有效的語言訓練
  語文教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也要加強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世界各國語文教學的發展歷史中,都呈現出一條由重視文學熏陶到語言實際運用的運動軌跡,德國的語文教育也不例外。在德國,對語文性質的確定中明確指出:語言既是教育的媒介,也是教育的目標;無論社會生活還是學習活動,都要求學生具備與他人交流、加深了解、保持聯系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當前德國語文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并在語文教育的各個層面上體現出來。
  (一)實用的語言訓練內容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德國語文教學在語言的訓練內容上突出了這一重心。小學語文課中的“口語表達”“書面語言應用”和中學的“口頭和筆頭交流”均屬于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和筆頭表達的實際能力而設置的。在中學階段的語言訓練內容上,德國的語文課程安排有談話、討論、集會、書信、廣告、報告等具體訓練項目,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在小學已初步具備的語言行為能力。在具體的語言訓練教學中,不同類型的中學的側重點也有所區別。主要中學的語文教學更重視培養學生“言語行為能力”,是為了讓學生能自如地參與社會活動,并為日后就業做準備,學校更注重學生在實際情景中與人交際,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在完全中學的語文課中,非常重視媒介教育(電視、廣播、報紙、連環畫、電影等)和交際語言學習,這些內容的安排都考慮到語言的交際特征,目的是讓學生在中學階段學會使用語言,使語文教育更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
  為了系統地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表達能力,德國的語文教育編有語言訓練的專門教材。例如,在完全中學里,就有專門為學生和教師編寫的口語課本,或者是將口語和文學課本合二為一的綜合性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此外,在語文閱讀教材的練習題部分,也設計有專門的語言訓練的內容,可以進行與閱讀內容相結合的語言訓練。
  (二)實用的訓練目標和形式
  在具體的語言訓練目的上,德國語文課的規定比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的規定更為項目詳盡、條理清楚、要求具體、程度較高。例如:完全中學5-10年級的“口頭和筆頭交流”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有:能夠積極地、目標明確地、從容地參加各種類型的談話、討論和辯論活動;能夠主持小型的、有準備的、有熟人參加的集會,如班級討論會;在作報告、講座時,能夠適當運用雄辯術;充分掌握筆頭交際方式(書信、廣告等);掌握公共語言中的語言規范及與其相適應的正字法、語法和標點符號應用方法。在德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語言訓練的要求中也明確指出:創造各種新型的語言環境,通過課堂和課間的語言交流,鞏固學生已掌握的語言,并且擴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開展生動活潑的運用語言的活動,通過語言分析和語言聯系,使學生掌握語言意義,并能自如地將所學得的表達方式應用到適當的情景中去。
  在語言的訓練形式上,德國重視語言的合作性學習。語言學習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合作性學習符合語言學習的自身特點。合作性學習能夠創設學習的環境,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德國的語文教學特別強調合作性的語言學習,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上。教育部門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盡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較多的課堂活動,創造新型的語言環境,通過語言交流,鞏固學生已掌握的語言,擴展語言能力。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后相互學習等形式,增強彼此間的合作精神,并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語文教學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無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德國的語文教育通過實用有效的語言訓練內容和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更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和職業做好扎實的語言準備。
    三、合理有序的語文教育體系
  語文教育體系是一個系統化和科學化的有機體,它的合理與否,不僅關系到語文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核心作用,關系到語文教育中各個環節的相互協調,更關系到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德國語文教育體系安排合理有序,具體表現在語文課程在橫向上和縱向上的緊密聯系。
  (一)強調語文體系的橫向聯系
  橫向聯系是指語文課程同其他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語文課程的橫向聯系,能夠促進各學科間的合作和協調,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在德國的主要中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行為能力是語文課的主要目標,語文課與數學課、社會課以及自然科學相互滲透,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幫助學生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同時,在德國中學教育的第二階段,完全學校取消了班級組織制,改為學程制。實施學程制后的語文課程更加側重于學生跨學科能力的培養,并設置了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采用“跨學科能力分組”“彈性分組”等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語文的綜合能力訓練。
  德國的語文教育體系不僅僅在中學語文教育階段中重視學科的橫向聯系,小學階段也同樣體現這一特點。德國小學語文教育大綱中就明確規定,語文課應貫穿于各學科的每一節課中,以語言教學為中心,實施綜合教學,低年級學生不分科,到高年級再逐漸分科教學。這樣的安排考慮到學生在學習初期,易在整體性上把握語文知識,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語文體系的縱向聯系
  德國語文教育不僅重視語文課程與其他各個學科間的聯系,同時也加強了各個學習階段的語文課程間的縱向聯系。加強語文課程的縱向聯系,有利于語文知識的系統化傳授和學生語文能力的階段性發展。
  在德國的中小學教學中,語文體系的縱向聯系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體現在中小學語文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即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和認知發展的規律。其次,縱向聯系的特點也體現在語文教材中。德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在教材內容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內容多選自學生生活的三大領域:環境、自然、人,全面聯系社會生活和時代,旨在幫助學生擴大閱讀范圍。在中小學各個年級“口語教材”中,所選入的題目都基本相同,只是內容的深度逐年增加。不僅如此,中小學的語文教材在文體的選擇上,選用了大量的實用文體,如:消息、書信、研究報告、廣告等,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用讀寫水平。
  德國的語文教育不僅僅重視中小學課程的銜接,還特別關注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緊密聯系。“深化普及教育、學科前教育、培養學習能力”是德國90年代中期以來“三位一體”的教育思想,德國的課程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學教育當以培養大學學習能力為中心任務”,“學校的中心任務就是構建和培養學習能力”。因此,對語文課程而言,德國中學時期的語文教育就應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口頭、筆頭表達能力,能夠準確報道、客觀描述、清楚闡明自己的觀點,能議事論理、正確闡釋、自由發言,并能作報告。在德國的中學,特別是在中學教育的第二階段,非常注重以學術研討取向為特色,目的是使中學生具有大學院校所要求的一般性科學工作能力。
  通過上述對德國語文教育主要特點的初步探索,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國家的語文教育不僅僅蘊涵著這個國家特有的教育思想和哲學文化底蘊,更反映出世界教育的多元化特征。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國的語文教育都面臨著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在新的歷史時期,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求。正如德國總統赫爾佐克在號召全面改革教育的講話中所強調的,教育是下世紀知識社會中的立足之本,教育改革要聯系實踐,面向國際。中國語文教育需要在了解世界多元化語文教育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有利的元素,結合本國的教育實踐,尋找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語文發展道路。
中學語文教學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劉淼/肖穎20032003 作者:中學語文教學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劉淼/肖穎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50:58

[新一篇] 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再創造

[舊一篇] 實踐 創新 改革——2000年歷史教學國際研討會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