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怎樣做研究——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的教學設計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國傳統教育在90年代以前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因而有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其嚴重弊病則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成長。
  21世紀,人類將要面臨日益嚴峻的種種挑戰,未來的工作環境以變化快、技術新、系統由計算機控制、辦事用新方法為特點。未來的社會將會越來越強調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思維進行判斷的能力、在集體中協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運用技術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學到老的價值等。這就要求學校培養出的新世紀人才應當具有更多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即應當是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而不應當是只知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只會記憶與背誦前人經驗、不善于創新也不敢于創新的知識型人才。
  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是以學為中心,依托小學活動課、社會課、自然學科等課程,選擇諸如“大自然警鐘長鳴”、“傳統的民族節日”、“環保餐具”、“形形色色的花”等綜合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在老師輔助與支持下,以科學研究的方法,應用網絡工具閱讀或查找大量資料來進行學習研究,強調發現和獲得知識的過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主動體驗、探索發現,發展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養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真正把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
  以學為中心的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就是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包括:學習任務分析、學習資源與認知工具的設計、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學習的基本步驟、教師輔導策略的設計。
   一、學習任務的設計
   1.真實性任務的設計
  基于網絡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性學習提倡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學習的內容選擇真實任務,真實性的任務可以整合多種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學習者用“真實”的方式應用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和技能與他們是相關的和有意義的,這也是維持學習動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真實性任務中學生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主人翁感,任務本身又是整體性的,具有挑戰性,學生必須依靠自己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研究別人的解決方法,這樣他們就好象在真實世界中解決問題一樣,解決了問題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因此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
   2.解決問題的設計
  在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主題式研究性學習的途徑,選擇與兒童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讓小學生在教師的輔導下,培養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表達交流成果的能力。教師通常呈現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依據,引導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強調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索研究,進行社會調查、訪談、外出收集資料、向專家請教等多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方法及其價值,發現科學事實及其規律,逐漸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由于具體問題往往都是同時與多種概念原理相關,我們主張弱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交叉。
   二、學習資源與認知工具的設計
   1.學習資源的設計
  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絡可擴展至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全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每個學習者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工作。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每個學習者,不管貧富貴賤都有可能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老師的指導,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請教,都可以借閱世界上最著名圖書館(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或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的藏書甚至拷貝下來,都可以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資料……。
  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的類型可以分為三類:
  (1)本地資源:指教師在上課之前把學生需要的部分資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地的局域網上,供學生參考使用。
  (2)遠程資源:指教師在本地的局域網上運用"page to page"的方法超鏈接到Internet,學生通過超鏈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
  (3)泛資源:指學生自己運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網收集資料。
  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能為學習者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聯想記憶特點的、按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因而很易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習者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有可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得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2.認知工具的設計
  認知工具的概念不是一個具體的概念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成為認知工具的唯一標準是看這個工具是否能幫助學習者完成認知操作、促進學習者進行思考。
  基于網絡的認知工具主要有:Explorer瀏覽器、E-mail、BBS論壇、聊天室等。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有很大差異,因而需要的認知工具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所以我們提供多種認知工具,以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這類認知工具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對信息的收集技能、組織技能、創造技能、操作技能、傳達技能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
   1.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通常有好幾種,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的實踐研究,是通過小組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形式。小組協作活動中的個體(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組或全班同學共享。在此過程中,學習之間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目標,個體之間可以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以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
  實踐顯示,學生在具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協作小組中學習,其效果遠遠優于傳統的班級組織形式。多個協作者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協作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或者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進行分工協作。不同協作者對任務的理解及其視點不完全一樣,各種觀點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從而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個人學習的成功與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學習者之間以融洽的關系,以相互合作的態度,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担負學習責任,榮辱同當。與個別化學習相比,協作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空間。
  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愿組成,每組3-6人。在組建小組時,教師可視情況進行協調,給予幫助。例如,幫助個別因為某種原因自己未能落實到組的學生加入到合適的小組。各合作小組在選擇研究問題時,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各小組研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經交流展示,將拓寬同學的視野。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各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討論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務、收集整理資料、外出實踐活動、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討交流階段,合作小組或對自己的成果補充內容或征求別人對自己成果的意見,或對別人的成果提出異議,通過小組間的相互啟發,交流補充,各抒己見,使每個小組的成果更趨完善。
  小組合作學習形成了“組間競賽、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和社會技能的提高。
   2.研討、交流的氛圍
  Internet得天獨厚的信息傳遞優勢使得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工具,也是一種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學之間、同學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分享與交流不同觀點、看法的機會和空間。
  在網絡環境中,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先內部協商(即和自身辯論哪一種觀點正確),然后相互協商,小組討論、交流,對當前問題提出各自的看法、論據及有關材料,并對別人的觀點作出分析和評論,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分享。在研討交流中,要求學生善于表達所觀察到的結果,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對有疑問的地方,通過研討可以把每個學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來,集思廣益,使學生對事物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在研討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觀點,或闡明自己的觀點,或贊同與駁斥他人的觀點,學生踴躍發言,相互補充,相互啟發,使認識得到發展和深化。
   四、學習的基本步驟
  在實踐中,我們對基于網絡的開放性探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小學六年級活動課教材《大自然警鐘長鳴》為例進行闡述。
   第一階段:發現問題
  學習目標:
  1、認識環境污染對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
  2、感受到網上收集資料的樂趣,樂意主動參與探索問題、研究問題。
  3、學會網上收集某一主題的資料,會摘錄保存網上的信息、資料,并對各種資料進行分類,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4、實際生活中,關注這一主題的變化、發展,主動與同伴交流觀點、看法。
  活動過程:
  1、出示一瓶從學校附近的小河取來的被污染的水,問:看了這瓶水,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有依據嗎?
  2、交流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到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的資料。
  3、上網收集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
  4、選取一、二條你最担心的信息,全班交流。
   第二階段:研究問題
  學習目標:
  1、知道“水污染”對人類帶來的危害,了解如何治理和預防水污染。
  2、引起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注意,激發嚴謹地研究問題的態度,感受到與他人合作的愉快。
  3、對網上的信息、資料進行篩選,并討論對此進行知識重組,提出自己的觀點。
  活動過程:
  1、提出大家都感興趣的研究主題:“水污染”。
  2、討論怎樣進行“水污染”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現狀怎么樣?如何治理?如何保護好還未受污染的水源?
  3、研究方法的指導。
  4、自愿組合成研究小組。
  5、社會實踐:全班分成四小組研究四個主題。
  A、青少年的水保護意識。
  B、寶山、月浦地區水污染現狀調查。
  C、蘇州河綜合治理感想的現狀調查。
  D、家庭水、學校水循環利用。
  6、各組整理課外研究成果。
  7、撰寫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研討成果
  學習目標:
  1、在展示交流中,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實自己的研究成果。
  2、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和成就感,感受到與他人爭辯、討論的樂趣。
  3、會總結研究成果、與別人資源共享,小組一起深化研究報告。
  活動過程:
  1、各小組展示階段性成果。
  2、討論:對自己的成果補充內容或征求別人對自己成果的意見,或對別人的成果提出異議。
  3、交換意見、看法。
  4、進一步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階段性的看法。
   五、教師輔導策略的設計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并不排斥教師的輔導作用,之所以提輔導而不提指導,是因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通常要求學習者自己做出決定和自己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指導和建議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給出的,它只在學習者需要的時候才出現。教師可以幫助學習者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己的認知資源和知識,做出適當的決策。
  1、由于學習資源的極大豐富,教師在篩選學習資源、組織學習資源、傳遞學習資源方面的主導性作用特別重要,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講臺上的圣人”轉變為網絡知識海洋中的“導航者”。
  2、為了使輔導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
  3、加強“異步”輔導。這里的“異步”輔導是指教師對各個研究小組進行提優補差的個別輔導。個別輔導可以在學生和教師之間通過電子郵件異步非實時地實現,也可以通過Internet上的在線交談方式實時實現。前者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請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師的即時講解,就象面對面一樣。雖然教師應關注所有的學生,但相對來說,兩頭的學生應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
  基于網絡運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以上只是從學習環境的設計這一角度去探索、去實踐,這僅僅是我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實踐的過程中,關于這類探究性學習的評價方案、師生的角色關系等都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中國教育資訊報京C③G3中小學教育沈文文20022002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是以學為中心,依托小學活動課、社會課、自然學科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況和途徑,學生在老師輔助與支持下,應用網絡工具閱讀或查找大量資料來進行學習研究,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探索,從而發展各種能力。這種融匯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的綜合實踐課,對于中國大多數中小學教師來說有相當的難度,但它是西方發達國家小學生普通的日常實踐,是當今世界中小學學習的主要潮流和發展趨勢。本文從學習環境的設計這一角度論述了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的可行性,盡管是針對小學的,但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無疑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相信對廣大教師朋友會有參考價值。沈文文 上海寶山區月浦新村小學 作者:中國教育資訊報京C③G3中小學教育沈文文20022002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是以學為中心,依托小學活動課、社會課、自然學科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況和途徑,學生在老師輔助與支持下,應用網絡工具閱讀或查找大量資料來進行學習研究,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探索,從而發展各種能力。這種融匯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的綜合實踐課,對于中國大多數中小學教師來說有相當的難度,但它是西方發達國家小學生普通的日常實踐,是當今世界中小學學習的主要潮流和發展趨勢。本文從學習環境的設計這一角度論述了基于網絡應用的小學生開放性探究學習的可行性,盡管是針對小學的,但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無疑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相信對廣大教師朋友會有參考價值。

網載 2013-09-10 20:51:12

[新一篇] 小學生心中的語文課

[舊一篇] 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