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葉圣陶先生一貫主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把這一教育思想概括為“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揭示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辯證關系。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的精神,實打實地著眼于讓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堅持做到以下四點。
      一.以學生為主體
  小學語文學科落實素質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學生自學探索,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獲得知識。例如,分析、記憶字形,理解詞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都不應由教師包辦講解,而應當指導學生認真讀書,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指點,使學生從中掌握讀書的方法、悟出讀書的道理,收到“入手是一篇,著眼于多篇”的效果。又例如,閱讀教學中的思路教學,不僅要使作者的思路成為教師的思路,還要成為學生的思路。通過教師指導,要使學生逐步習慣把理解文章思路作為自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懂得如何理清文章線索脈絡,掌握詞句段的內在聯系,從而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在指導學生自學之前,教師可先給學生一個提綱:1.初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是以誰的什么事為主線索?2.抓住主線索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然后讓他們自學課文:第一步,預習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第二步,再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全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敘述的,并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第三步,抓住兩個主要問題,深入閱讀課文,理解內容和品味語言:①“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指的是什么,說明了什么?②“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魚“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第四步,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然后讓學生按照提綱自學。這樣,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維。
  理清文章的思路,對不同的文章應該用不同的方法。《飛奪瀘定橋》是一篇敘事的文章,教學時,教師指導學生從審題入手,緊扣課題,了解中心,把握思路。首先讓學生明白,課文記述描寫時應突出課題中哪幾個詞,接著讓學生思考全文要寫清“飛”與“奪”還應交待哪些內容,然后讓學生理清文章所寫內容的順序,初步把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自學課文,深入理解內容,品味語言,領悟文章表現紅軍什么樣的精神。這樣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參與探究和討論,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生動活潑,既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思想,又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二.以課內自學為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學如何安排?安排在課內好,還是課外好?我認為,學生的自學應是在教師的誘導、輔導、指導下的自主學習過程。因此,學生的自學應以課內為主。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還得看年級和學生的素質情況而言。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內自學,有時間和空間的保證,有教師指導,不僅可以解決教學上主客觀矛盾,便于教師調查研究,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克服教學的盲目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使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才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學生相應的自學基礎上開始,提高了教學的起點。例如在小學中年級教學一篇課文,教師可先讓學生按以下要求進行自學:一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二讀課文,聯系上下文和利用工具書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三讀課文,思考分段和概括段意;四讀課文,思考解答課后提出的問題,并提出疑難問題。學生在自學時,教師進行指導和調查。在此基礎上,對那些通過學生自學能理解的字、詞、段,教師就不必多費時間講解;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和難于理解的詞語、句子、段落,教師則應作重點講解和指導。這樣,就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在以課內自學為主的前提下,教師可根據不同情況,對安排學生以何種形式自學作必要的調整。例如課文內容淺顯、類型熟悉的課文,就適當安排一些課外預習,反之安排一些課內預習。
      三.從低年級開始培養
  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培養。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初入學,應重在啟蒙,打好基礎,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中高年級的事,甚至是中學階段的事。其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啟蒙”、“打基礎”并不矛盾。自學能力也應包括在打基礎的范疇之內,只不過年級各異,要求不同罷了。認為打基礎只是記一些基礎知識,學一點基本技能的觀點是片面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許多初入學的學生學好了拼音,嘗到了識字的甜頭,由于求知欲與興趣的驅使,只要教師引導有方,不到半個學期,就能自己拼讀整冊課本,進而去看自讀課本及注音兒童讀物。可見,教師不能低估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力。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字形能力是提高識字水平的關鍵,因此,在低年級教學生字時,教師不必把某篇課文所要教學的生字一起端給學生,然后逐個平均用力、進行教讀分析,而應立足于引導學生自學:1.分析字形;2.去易就難,3.為難記字尋找記憶支柱;4.音難多讀,形難多寫(書空),意難多思(聯系上下文理解)。有了上述學習基礎。每當一篇課文拿到手,學生就會初步自學,教師也贏得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課文,多練習寫字,較好地體現了主體性原則。隨著年級的升高,再輔以語文閱讀要求的不斷提高,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自學能力就會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由此可見,對初入學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予足夠重視。
      四.以活躍思維為核心
  在學生的自學活動中,思維是核心,思維能力的活躍程度,直接影響著自學能力的發展。學生掌握自學方法,核心問題是要學會在自學中思考,在思考中自學,自學只有伴隨著思考,才是真正的自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欲望,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余地。為促進學生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自學時,教師應著重突出三個字:“讀、思、畫。”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在字里行間勾勾、畫畫,不僅要動腦、動口,還要動手,但重點是思考,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怎樣集中學生注意力?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動手,即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動手有助于思維。例如《參觀劉家峽水電站》一課,主要寫作者參觀劉家峽水電站的經過,其中重點寫“攔河壩、人工湖、泄洪道、電機房”的特點和作用。教學時,教師可把“攔河壩”的特點和作用作為教學重點,詳細、具體地講解指導,而教學“人工湖”這一段,則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攔河壩”一段的方法進行自學。在學生掌握了自學的方法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其他各部分所寫的內容。學生通過“讀、思、畫”,找出“泄洪道”、“電機房”的特點和作用,并用相應的符號在書中勾畫表示,然后讀給同學們聽。這樣教學,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己學會課文的能力。
  
  
  
云南教育昆明G39小學各科教與學王靜20002000 作者:云南教育昆明G39小學各科教與學王靜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51:15

[新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舊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