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視中學語文課的聽說教學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摘要 聽說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最便捷的一種手段。聽說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其語言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問答式教學法、讀講名言成語、組織辯論會、開展演講活動、上好表演課、指導學生欣賞評議,是聽說教學獲得成功的科學訓練方式。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聽說教學 讀寫 能力
  * * *
  聽、說、讀、寫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四條途徑。人們學習語文的順序一般是先聽說,后讀寫,然后是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發展,二者之間存在著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辯證關系。葉圣陶說:“不善聽未必善讀,不善于說未必善寫,故應當一把抓”。今天的中學生正面臨一個日益開放的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社交空前活躍,人際間的聯系更加密切、頻繁。口頭語言作為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工作、學習、生活最便捷的一種手段,顯然越來越重要。認清這一語言發展“行情”,克服重讀寫輕聽說的傳統教學模式,及時開展聽說教學是一項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教學改革,它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聽說教學的意義
  在整個語文能力網絡中,聽與說是一對范疇,聽是對語言的信息的吸收,說則是釋放。耳朵的聽與嘴巴的講存在著相輔相成、互為作用的依存關系。口才的發揮是藏于內的無聲語言向表之于外的有聲語言的轉化過程。無聲語言變有聲語言的過程,就是思維與表達相互傳遞、循環往復的過程。敏銳的聽話能力,好的語言表達,不僅能融匯貫通知識,而且能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迅速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和智力素質。因此,聽說能力的培養是育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聽說教學是一項積極有效的啟蒙活動。小孩從聽說開始,到一定階段就學寫。聽說是讀寫的源泉,離開了聽說,讀寫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進行,而讀寫又是區別文盲與非文盲的標志,是衡量語文水平、語文能力的重要尺度。由此可見,聽說是基礎、是根本。比如,小孩子在讀寫“媽媽”這個詞之前,一定是先有了媽媽的形象,口中能呼喚媽媽,經過多次反復的實踐,終于能將“媽媽”的聲音與“媽媽”的文字牢固地粘在一起了。因此,沒有聽說便沒有讀寫,開展聽說教學,應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聽說教學能使學生信息暢通,社交能力增強。人類語言信息交流的形式也是聽說與讀寫兩大系統。聽說具有直接、簡便、迅速的特點,使用最多最廣,是基本的語言信息交流手段。讀寫雖然嚴密、準確、簡練,但因間接、遲緩,相對來說,使用較少,是第二位語言信息交流手段。社交活動中人們主要依靠聽說進行語言信息交流。聽說教學既然能訓練出很強的聽說能力,又有讀寫能力作為支撐,因而聽說能力強的人,在運用語言信息交流進行社交活動中占明顯的優勢。
  聽說能力在社會交際活動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最為典型的莫過于,政治家用它宣傳自己的治國主張;公訴人和辯護人就犯罪事實與適用法律展開爭辯,爭取法庭采納自己的意見;就連思想工作、推銷產品、教育子女等無不需要聽說。在人才市場上,善聽能說求職容易成功;反之,求職則困難。能言善說者,總能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使正確意見得以迅速有力的貫徹,完成任務表現出高效率、高質量,為上司與公眾所賞識。可以說,聽說能力是構成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
  開展聽說教學,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聽說教學,也有助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展個性,健全學生人格。在以往的價值取向的引導下,語文教學高度重視讀寫能力的培養,而普通輕視聽說能力培養,其后果是學生口才大多不清晰,甚至一些優秀學生也很木訥。這類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善交際,看似溫良恭讓,實則是人格不夠健全的一種表現,走上社會后往往需要一個彌補人格缺陷的過程。
  聽說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專心聽講,發言時力求言之有理,佐之以據,出口成章,這就促使學生去掌握相應的知識、材料,并認真分析研究材料,腳踏實地地形成自己的觀點,培養起嚴謹忠實的學風;同時促進學生將所學的語言、邏輯、修辭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口語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聽說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思想,可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等優秀品質,這些則是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
  聽說教學能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聽說是正常人用來進行思維的武器,一切具備了聽說能力的人都是用語言來思考問題的。人們所稱贊的“對答如流”、“出口成章”,其前提就是思路通暢、思維有條理。在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思維速度的訓練,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上,聽說讀寫有異曲同工之效。
  聽說教學能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完備。語文學科本質上是一門人文學科,語言集中地體現了人文性,語言是人之為人的標志。聽說語言的過程,就是人的意識、人的精神的接受過程,就是聽說者個體意識、精神的培育過程。學生能在聽說訓練中感知自己的思想、能力,并自我評判,自我教育,及時反饋,完善自我。由于人的生理特征,學生在說給別人聽的同時,自己也在聽,如果發現自己說錯了,可以立即糾正;聽也是對說的檢驗,在聽說的同時,學生在對自己進行審視和考察的同時,會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因此,聽說教學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真反省自己的思想,以利于塑造一個完美的自我。
   二、中學語文課聽說教學的現狀
  由于種種原因,當今中學語文課的教學尚囿于傳授字、詞、語法知識的應試教學階段,囿于一種固定的傳統模式,其工具性基本沒有體現出來,聽說教學這一基礎環節往往被忽略了,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從教材結構看,缺少可供訓練的專門課文。
  現今全日制中學語文通用教材編排中,偏重知識的傳授,課文或以內容健康、立意高遠見長,或以結構精巧、用詞冷艷著稱,或二者兼而有之。高中課本中文言文約占三分之一;現代文中又以魯迅、朱自清等現代作家的作品占絕大多數。這些作品由于時代的特點,有較大的語言障礙,不便作聽說訓練的教材。總的看來,缺少了可供聽說訓練的、貼近學生生活和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由于要完成課時任務,往往無暇顧及聽說教學。即使某科任老師意識到聽說教學乃語文教學之根本,有意想訓練一下學生,也會由于缺乏這一方面的教材,無據可依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招生考試命題中忽視了聽說內容。
  近年中考、高考的題型,只注重詞語的運用能力,語法知識掌握的程度,閱讀與寫作能力的考查(如近年高考語文試題,前35分左右主要考查語音、文字、語法、修辭、文學文化常識各項基礎知識,中間55分主要考查現代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后60分考寫作),而忽視了聽說能力的考查,致使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了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讀寫能力的訓練,而不重視甚至忽視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這樣導致中學語文教學走入了誤區,對語文的根本特征——工具性反而忽視了。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通過各種手段,特別是中學語文課本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把聽、說擺在首位。黨中央也明示:應轉變觀念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可見在中學語文課中加強對中學生聽說的訓練已成當務之急。
   三、聽說教學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應該從中學語文課開始。如果中學語文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會誤了人才,而且對全民族口才素質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同時,聽說教學必須從聽說過程的生理和心理機制出發,把握教學要領,采取科學的訓練方式。
  問答式教學方法。即有問有答,雙邊結合,讓學生有聽說、表達的機會。教師先把課文中的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請學生舉手發言。教師對學生發言要給予評定,即便說錯了,也要肯定鼓勵。這樣每個學生都愿意發言,就有了說話鍛煉的機會。
  讀講名言,成語五分鐘活動。做法是:每堂課打預備鈴開始,按學號順序由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定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或成語,給所寫的每個字注音。自讀一遍,然后領全班同學讀一遍,最后進行分析,說明為什么要選這一名言、成語,講明出處與含義。其它同學可對讀講者的讀講進行評議,可談自己的收獲、看法,可提出疑難問題。課前五分鐘讀講活動,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思維活躍,閱讀分析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受教育,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收獲甚豐。這一活動能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以“聽說”有機帶動了“讀寫”。
  組織辯論會。辯論會上,辯者在聽時必須聽明白對方的意思,快速歸納要點,找出與自己剛才說的不足與失誤,為下一輪的辯說確立方向與重點,做到說話清晰流利,有理有據地闡明觀點,折服對方,征服聽眾。論戰中,會聽不會說必然失敗,會說不會聽也將亂辯;只有聽說俱佳者才有希望取勝。辯論幾乎把中學里一切“聽”與“說”的訓練都貫穿起來了,一次辯論會就是一次系統而有力的聽說能力的綜合訓練,也是對辯論者聽說能力的綜合測驗。實踐證明,經常舉行辯論會,能迅速把學生訓練得能說會道,是提高聽說能力的捷徑。但辯論題目的確立,應切合學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狀況,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都能得到鍛煉。
  開展演講活動。語文教學較之其它學科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求學生經常動口。從現代語文教學觀來看,筆頭作文適當轉向口頭作文,更需要動口,以做到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演講活動則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開展演講活動,就是讓學生走上講臺,就某個問題對全班學生說明事理、發表見解。或教師命題,或自由命題;或有所準備,或即興演講;或看稿,或脫稿。這種活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作文教學開辟新天地,而且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也大有好處。
  上好表演課。有些課文故事性強,對話富有個性,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可以讓學生排練表演。一是直接表演,如戲劇《白毛女》、《龍須溝》、相聲《連升三級》等;二是指導學生先把小說改編成劇本,然后再排練表演。編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作文的過程;扮演角色演出,需要借助表情、動作傳遞信息、交流感情,實際上又是深入體驗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過程,那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會停留在淺層面上了。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指導學生欣賞評議。這是以研討為主,要求教師和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有理有據、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首文質兼美的詩,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一篇情節生動的小說,都適宜讓學生輕松自如地、盡情酣暢地去欣賞。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高聲朗讀以暢其氣,低聲吟誦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課文的主旨、情境和藝術手法等,領悟課文的神韻;可以借助于幻燈、音響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由教師有表情范讀,把學生帶到詩情畫意之中,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然后組織全班或小組進行討論,如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的討論,對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點的討論,對作家思想發展的討論等。討論時,教師不輕易下結論,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 湖南衡陽市二中 衡陽 421001)*
  
  
  
衡陽師專學報:社科版107-109G31中學語文教學胡燕19971997 作者:衡陽師專學報:社科版107-109G31中學語文教學胡燕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51:22

[新一篇] 應用題教學中的發散性思維訓練

[舊一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中的應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