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是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批準立項的重點科研項目。本項目的研究內容是以計算機為手段,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認知學習理論探索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途徑,將小學語文教育和計算機教育以及漢字輸入編碼學習融為一體,涉及到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做到“識字教學、編碼打字、閱讀理解、作文訓練”四者結合。
本項研究的理論基礎,在教學方面是以現代教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在學習方面主要是以認知學習理論的新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指導思想。
本文先介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提出該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并分別論述該理論在小學語文“四結合”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結構主義是60年代到70年代一種盛行的哲學思潮,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皮亞杰理論中的“結構”不是智力測量家眼中的智力的經驗結構,而是一種機能主義式的組織,是具有整體性、轉換性和自我調節性的有機整體。皮亞杰認為,每一個結構都是心理發生的結構,而心理發生就是從一個較初級的結構過渡到一個不那么初級的(或較復雜的)結構。他在《發生認知論原理》(1981年)一書導言中曾指出:“認識既不能看作是在主體內部結構中預先決定了的——它們起因于有效的和不斷的建構;也不能看作是在客體的預先存在著的特性中預先決定了的,因為客體只是通過這些內部結構的中介作用才被認識的”。“建構”觀點的提出,使結構主義發展成為建構主義,利用其研究認知的過程,在教育心理學中發生了一場革命,從而形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所謂同化,是把環境因素納入機體已有的圖式或結構之中,從而豐富和加強主體的結構體系;順應,是在進行同化時,主體的結構也在發生著一定的變化,以進一步適應環境。同化是認知結構數量的擴充,順應是認知結構性質的變化。這樣機體就是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個機能過程達到機體和環境的平衡。平衡的不斷打破和建立體現著兒童認知結構的轉化和發展。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因此,“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1.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而且學習環境中的情景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協作: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對學習過程的各個階段均有重要的作用。這里的協作人可以是教師或同學。
3.會話:會話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會話使每個學生的智慧為整個學習小組所共享,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意義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要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二)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情景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可分為如下4個階段, 即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 歲)和形成運算階段(12歲以后),兒童的認知總是在同化、順應達到平衡的機能機制下,使認知結構不斷發生質變而經歷上述4個階段。
處在具體運算階段(7~12歲)的兒童, 仍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也就是說,若單純依據語言敘述要求兒童進行一定的思維操作,他們則感到困難。《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的研究對象是1~6年級的小學生,正是處在具體運算階段(7~12歲)的兒童, 所以創設給他們的情景,要符合他們這種心理發展特點。
2.協作和會話要盡可能應用現代的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有效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交互式的教育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網絡式教育技術為學生的協作提供了可能。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等建立的多媒體教室網絡,可為學生開展協作和會話創造非常有利的條件。
(1)利用多媒體教室網絡的群組管理功能, 可以將學生依實際需要分成若干小組,學生之間通過通信或同桌兩人互相討論和交流等形式,進行協作學習。
(2)利用多媒體網絡的監看監聽功能, 教師可對每一位學生所觀看的材料、聆聽的聲音和學生說話的內容進行監看和監聽。教師通過教師機可隨時查看任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打在計算機屏幕上的內容,以便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為進行有效的講評創造了條件。
(3)利用多媒體教室網絡的遙控功能, 教師可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鍵盤或鼠標切入學生的執行環境,引導學生如何學習或糾正學生的錯誤。
(4)利用多媒體網絡的廣播功能和學生終端, 教師可向全體學生提供某個學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進行實時講評,并由學生本人進行即時修改。
3.意義的建構過程要符合不同類型教學內容的特點
在結構主義看來,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這樣,教學就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習者的知識建構。
根據皮亞杰的觀點,意義建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從較初級過渡到較復雜,而且要符合具體知識的認知過程。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包括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三大類的內容,它們雖有一定的聯系,但卻各有特點,所以,學生(或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意義建構的時候要符合不同類型教學內容的認知過程。
二、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部分。小學語文“四結合”識字教學通過試驗和探索,概括出“看—聽—說—寫—打—想”的新型識字教學模式。如何在該模式的教學中體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和觀點,根據識字教學的特點,可具體應用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設識字教學情景
研究表明,客觀外物會激起人的情感活動,情感活動又會觸發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在生活(或模擬生活)的情景中,學習字詞句篇,具體形象,易于理解,易于應用。
創設識字教學情景,目的是要營造語言學習的環境和氣氛;另外,要讓學生識字,所創設的教學情景必須包含有示范的作用。漢字是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在識字教學中創設情景尤為重要。在識字教學中創設情景,應注意如下方面:
1.根據漢字造字原理,使獨體字形象化;
2.體現漢字結構特點,反映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3.表達具體動作或特殊環境,便于理解漢字的字義;
4.模擬生活的情景,掌握字詞的應用;
5.提供多種可能情景,利于豐富詞匯。
(二)教師注重在結合點和識字方法上的指導
1.注重音形義教學與編碼和打字有機結合
教師在教學中將生字的音形義教學與編碼打字有機結合在一起,在重視認知碼編碼教學和打字訓練的同時,又注意傳統識字教學音、形、義的教學指導與訓練。在“四結合”識字教學中,教師的結合點找得正確而且處理得恰當,可減輕學生的負担,將認知碼的編碼和打字作為認字識字用字的一種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2.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
漢字字數繁多,但卻有一定的規律,教師應善于歸類和總結,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另外,幫助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區別和聯系。以下是所列的教師常用的一些方法。
(1)利用熟字學生字;
(2)基本字加部件學生字;
(3)替換偏旁學生字;
(4)區分同音不同形字的方法;
(5)區分形近字的方法等。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識字水平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共同評議和分組學習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培養綜合能力,提高識字水平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景、指導看圖、訓練說話、動手寫字、學習編碼、打字練習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聯想、說話、學詞、學句、寫字、打字的能力,提高學生識字用字的能力和水平。
(四)符合識字規律的意義建構過程
1.字的聽說讀寫與打字結合的訓練
如讓學生進行看打訓練,幫助學生復習字形;如讓學生通過聽教師(或錄音)讀音,把每個生字或詞語打出來,這種聽打方法在于訓練學生對字音和字形的掌握。
2.字的應用與打字結合的綜合訓練
利用想打練習,培養學生對字的聽說讀寫用的能力。如一字組多詞,可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接龍組詞游戲,可訓練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比賽誰組的詞又快、又多、又準;用詞造句,先提問學生關于這個詞的意思是什么?再讓學生造出一個句子:看圖寫話,讓學生觀察后用一段話描述出來,并將這段話打出來,以訓練學生準確觀察、說話和運用字詞句的能力,為后面的作文教學打下基礎。
三、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閱讀教學由于班級集體授課和時間的限制,教師只能提供特定的閱讀材料,大部分時間花在進行示范朗讀和重點詞語的講解上,學生能夠接觸到的閱讀資料非常有限,而且能夠自己默讀和朗讀的機會很少。在“四結合”教學中,由于計算機(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可以改革傳統教學的這些不足。通過試驗與研究,我們歸納出“覽讀全文—分析重點段落—講解關鍵字詞—利用課件閱讀—師生共同總結”的閱讀教學模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四結合”閱讀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設閱讀教學情景
閱讀是一種多因素組成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在創設閱讀教學情景時,要注意如下幾方面:
1.激發閱讀動機;
2.體現寫作思路;
3.加深理解重點詞句和段落;
4.提高閱讀能力和欣賞水平。
(二)教師重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過程的引導
1.激發學生興趣,引發閱讀動機
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語言描述,聯系已有經驗,導入新課,激起兒童閱讀全篇的興趣,使兒童主動地去閱讀。
2.有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教師通過使用點撥、設疑、對比等方法,引導學生去理解關鍵詞句。課文重點部分的關鍵詞、句、段是最能表現全文內容的,重點段的詞句往往牽動全篇。
(三)利用課件進行閱讀,組織學生協作學習和探索發現學習
1.利用課件組織學生協作學習
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借助有關課件,組織學生進行探索發現學習,以加深對重點字詞的理解。
2.利用課件組織探索發現學習
此外,利用多媒體教室網絡或視聽閱覽室(電子圖書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用適合自己需要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學習。學生在閱讀中,通過熱鍵查詢對疑難字詞的解釋;通過時間的設定可檢查自己的閱讀速度;通過完成練習題目可檢查自己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效果。
(四)符合閱讀規律的意義建構過程
1.按初讀—細讀—精讀的建構過程進行閱讀
首先通過初讀,做到讀通,弄清作者思路;接著通過細讀,做到讀懂,理解關鍵詞句段;最后通過精讀,做到讀深,學會欣賞文章的精華。
2.將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記錄和呈現學生建構意義的動態過程
將閱讀學習的每一認知過程與計算機打字有機結合在一起,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學習的工具,記錄和呈現學生建構意義的動態過程。如在《游動物園》這一課的閱讀中,在創設情景時,將觀察到的動物名稱打出來;在覽讀全文時,將按課文的寫作順序將動物的名稱打出來;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讓學生自己整理閱讀提綱并在計算機上打出來,這樣,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活躍,從而加深閱讀印象,提高理解能力。
四、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低年級學生只要求能寫話和片斷;中年級學生要求能寫短的記敘文;高年級學生則要達到作文教學的全面要求。在“四結合”試驗研究中,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出“創設情景—指導觀察—片段分說—邊說邊打—整篇總說—打出作文—評議修改”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四結合”作文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設作文教學情景
小學生作文是以他們已學過的字、詞、句、段、篇的知識為基礎,并與觀察、思維、情感等方面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綜合過程。根據作文教學的特點,創設作文教學的情景應注意如下幾方面:
1.提供觀察的對象,作為寫作的源泉;
2.交代事物(或事件)發生、變化、發展的過程;
3.展示主題思想。
(二)教師重在寫作指導和作文評改
1.寫作指導
教師應選取鮮明的感知目標,安排合理的觀察程序,運用富有啟發性的導語拓寬兒童的思維空間,為他們進行寫作在思想感情、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提供指導。
2.選擇典型案例進行評改
通過對典型的學生作文案例進行即議即改,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如利用多媒體教室網絡的監控功能,實現對典型的學生作文案例進行即議即改,及時糾正錯誤,指導學生完成寫作。
(三)學生主體積極參與,觀察、思維、情感緊密聯系
教師借助多媒體、網絡等技術和手段,大面積、多層次、多形式地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認知主體的作用。
1.學生仔細觀察,做到多見而識之;
2.學生進入情景,積極思考,激發動機,使作文有感而發;
3.學生拓寬情景,打開思路,進行會話表達;
4.學生利用編碼知識,在計算機上打字表達。
(四)符合作文規律的意義建構過程
1.重視作文教學過程的綜合性
作文教學直接影響到兒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對兒童的情感陶冶、思想觀點的形成產生影響,所以要注意作文教學過程的綜合性,從觀察、思維、情感等方面培養學生。
2.按照觀察情景—邊說邊打—布局謀篇—評議修改—深化主題的建構過程進行作文
首先讓學生觀察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情景,在教師指導下對所呈現的畫面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邊說邊打,說中有打,打中有說;接著將打出來的素材按一定的思路進行布局謀篇,形成完整的文章;選擇一篇典型的學生習作進行實時評議修改,然后每一位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自評自改;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出思想,以深化主題。
目前,隨著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網絡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應根據小學語文“四結合”教改研究的目標和要求,深入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和觀點,結合實際情況,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中國電化教育京9~12G39小學各科教學謝幼如19981998本文介紹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提出該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并分別論述了該理論在小學語文“四結合”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電教系) 作者:中國電化教育京9~12G39小學各科教學謝幼如19981998本文介紹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提出該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并分別論述了該理論在小學語文“四結合”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網載 2013-09-10 2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