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高三歷史課的教學與復習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近年來,歷史高考試題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過去相比有了明顯提高,這給中學歷史教學與復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在高三階段這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與復習呢?我的看法與做法是:
      一、用足用好教材
  高考試題雖不是教材的再現、重復、翻版,但也不是脫離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為基礎、為依據的,因此,首先必須用足用好教材。這里所說的用足教材就是要根據每年的《考試說明》所確定的每一個綱目順序,在依據教材進行教學與復習時,逐個展開,一一覆蓋。教師的視線要掃描到教材的每一個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給每一個知識點以應有重視和位置。所謂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當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較為重要的;哪些是屬于一般過程,哪些又是屬于輔助性的。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不同檔次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中國古代各時期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中國近現代的主要矛盾等內容和世界史中各主要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等內容,教師要拓寬深化,給學生提供一片展開想象的自由天地;對于重要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作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內容則應在加強理解、綜合能力方面給以指導;屬于一般過程的內容如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國近代史中的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要能做到把握脈絡,線條清晰;而對輔助性的內容則可三言兩語一帶而過,使學生分清輕重主次。
      二、以《考試說明》為指導,牢牢把握高考方向。
  《考試說明》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導用書,因此,作為一名高三歷史教師,除了講好講透教材每章節內容外,還必須認真研究《考試說明》,從《說明》中了解考試內容、范圍和要求,掌握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從而將培養目標自覺地貫穿于教學與復習之中,以適應當前歷史高考改革對能力的要求,使學生準確理解各項能力要求的實質和水平層次;從《說明》中把握考試形式,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適于選拔人才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
      三、科學地指導學生復習
  高三畢業復習的時間是很短的。怎樣合理、科學地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教學與復習呢?我認為將復習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較為合理有利。
  第一階段:復習式的新教學,時間安排在高三第一學期。這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復習與練習,其中《中國歷史》既可按專題講,也可突破教材的章節按時期講。總之,不能遺漏重要的知識點,特別要注意《考試說明》中已明確了的那些知識點。對《世界歷史》可用“滾雪球”式的方法講述和復習,即一面講新知識,一面復習、考查舊知識,加強對高一、高二所學知識的鞏固。除按此方式進行教學與復習外,在這一階段的復習中還應按單元進行“小綜合”訓練,力求“橫中有縱”,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二階段:專題知識結構教學,時間安排在高三第二學期的四月至五月中旬。在這一階段中,專題復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達到“縱中有橫”,實現“縱橫交錯,經緯溝通”。這時,教師可將前面所學知識列成專題進行講述式復習,把分散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點組合成一個個知識群,連綴成一條條有頭有尾的知識鏈,進而編織成一張疏而不漏的知識網。在這里,歷史專題的劃分宜粗線條、粗框架,而不宜細碎、零散。如中國古代史一般劃分為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等幾條線索,中國現代史則可劃分為:帝國主義列強的侵華史,中國人民抗爭史,中國各階級的探索史和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而將世界近現代史劃分為資本主義發展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民族解放斗爭史、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別史及國際關系史等幾個專題即可。同時,在這一階段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即教會學生運用知識。
  第三階段:綜合及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安排在高三第二學期末,即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這一階段的教學與復習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起來,形成復習迎考的最佳心理狀態。以《考試說明》要求為準,精選一些模擬套題和思維性較強的問答題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達到離開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組合知識,創設一種新的歷史情景的能力。在這一階段還要對學生加強培養對問題做出完整準確表述的能力。
  在教學與復習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基礎知識。近年來,高考試題對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但依然不可忽視基礎知識,因為《考試說明》中所確定的任何一項能力都不是空的,而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能力就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任何高層次的理論說明都是以基礎知識為依托的,否則就都是沒有說服力的。因此,在教學中還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采取各種方式使學生熟記基礎知識,把課本上的知識要點盡可能準確無誤地記憶在頭腦中,從而獲得大量足夠的感性認識,以便在考試時根據所學知識對試題進行分析,使所學知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得出正確答案并進行高層次的理論說明與闡釋。
  (2)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近年來, 歷史高考命題淡化了純知識、純記憶的內容。能力考查題特別是思維能力考查題的比例上升。無論是主觀性試題,還是客觀性試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無法從課本上找到現成答案,就連多項選擇題的備選項目也不再是過去那種對課文的機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結論或表述,其命題原則就是立足于對教材基本知識內在本質的揭示。這樣只靠熟記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平時的教學復習中,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對一些歷史問題、歷史事件設問,并作出簡繁適當的回答。特別對那些立意很好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再設計,并從多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重新組織、歸納、整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其間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
      四、目前高考中幾種題型的解題方法
  選擇題:這種題型的測試功能主要是再認、再現歷史知識;閱讀理解歷史材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的本質,得出正確選項。對于前者可采用肯定法,后者則可通過仔細閱讀法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采用肯定和排除法找到正確選項。
  填空題:它的主要測試功能是再認、再現歷史知識,把平時所學的知識根據要求準確無誤地填出,并且要做到字、詞書寫工整、規范正確,不能出現缺字、漏字、錯字、別字和前后順序顛倒等錯誤。
  材料題:這類題型的測試功能幾乎包括了《考試說明》中各項能力要求的全部,是全面展示考生思維能力的一種題型,解答這種試題首先是審視所給材料及所提問題;其次是分析材料,根據設問要求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從中提煉出觀點或最大限度地選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來支持特定論點(一般的是以教材觀點為準);最后,科學、準確、完整地做出答案,并做到既簡明扼要又邏輯嚴謹。
  問答題:這一題型的測試功能主要是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歷史闡釋、文字表達等綜合能力。同樣屬對思維能力要求很高的題型。問答題是指大跨度、高概括的敘述題和小切口、深挖掘的分析題,以及比較題、評述題等。無論什么樣的問答題,首先必須正確審題,找到主干,抓住關鍵字詞,弄清限制條件,明確求答項目和解答對象。答題中對敘述題強調進行系統的歸納、綜合并得出正確結論;對分析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原因、特點、性質、作用、結果、教訓等;對比較題則應先弄清題目的比項,而后將比項雙方的史實進行歸類、提煉、分析,得出結論;對評述題的解答,應該是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并根據當時的具體的歷史條件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敘述和評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可先敘后評,也可夾敘夾評,評從述出。除此,在回答問題時,必須緊緊圍繞歷史學科的特點:“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切忌空發議論。*
  
  
  
青海教育西寧30-32G32中學歷史教學童榮霞19961996 作者:青海教育西寧30-32G32中學歷史教學童榮霞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3:35

[新一篇] 試談語文教材中幾個關系的處理

[舊一篇] 詩意的呼喚和語文的回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