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重模式而輕細節的弊端。一些教師熱衷于構建一種萬能的教學模式,或者機械套用別人的“幾步”“幾法”,卻忽視了教學細節的優化。一些語文課,自我標榜為“某某法”“某某式”,課堂45分鐘,教師按部就班,學生循規蹈矩,顯得十分嚴密、完整,往往也能博得不少喝彩,但仔細想想,能給學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呢?學生又能得到什么呢?當然,也有一些成熟或成功的教學模式,但是,其原創者用起來得心應手,而模仿者卻畫虎類犬,甚至是南轅北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模仿者僅僅套用了一個空架子,而沒有創造出體現模式教學理念的血肉——細節。
當我們審視優秀的教學范例,或者回顧自己較為滿意的一次課堂教學時,就會發現:留給你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課屬于哪一種模式,而是那些課創造出的動人的細節。聽于漪老師講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難以忘記這樣一個鏡頭:她手捧一本《聞一多傳》,深情地朗誦聞一多的詩句:“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借底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然后,用精當的語言介紹了由艾青設計的《聞一多傳》封面的深刻含義。聽錢夢龍老師講《死海不死》,印象最深的則是他引用用來作學法指導的那句名言——“最好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梁實秋在《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一文中,回憶他“印象最深”,也使他“受益最多”的徐錦澄先生時,這樣寫道:“徐先生之最獨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語‘清通’‘尚可’‘氣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長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頁整頁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經他勾抹之后,所余無幾。”可以想象,徐先生當年的勾抹,對梁推敲語言習慣的養成一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魯迅先生在北大給學生講《紅樓夢》時,有這樣一個精彩的細節,魯迅先生這樣問學生:“你們愛不愛林黛玉?”學生后來又反過來問老師:“周先生,你愛不愛?”魯迅坦然回答:“我嫌他哭哭啼啼。”魯迅先生這一問一答,無疑地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這細微的教學活動中把握了林黛玉的形象特點。
語文教學過程就是由一個個教學細節鏈接而成的,精彩的細節越多,課堂便越精彩。
精彩的教學細節就像圍棋妙著,一穴得氣,滿盤皆活;精彩的教學細節就像詩歌的詩眼、散文的文眼,此語一出,灼亮全篇。這樣的教學細節可以點染整個教學過程,激活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細節要個性化。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業務專長、個人氣質等去設計細節。一位對書法小有研究的老師在講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詞時,叫學生收起課本,用多媒體投影出毛澤東的詩詞手跡,原本單調呆板的印刷體文字變成了氣韻生動的書法作品,那字體所蘊含的豪放風格與詩人寬廣的胸襟交相輝映,學生很自然地沉浸到詩詞的意境中去了。
教學細節要不斷創新。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上課前,常常帶領學生練氣功,而且收效甚好。于是一些教師也模仿過來,帶領學生練,然而學生有的裝模作樣,有的竊竊私語,其效果是不言而喻了。同樣是練氣功,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因為魏老師的教學風格更著重于引導學生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學生也就需要一個寧靜的心理空間,而且魏老師本人對氣功也有一定的造詣,絕不是一般模仿者可以隨意搬用的。
教學細節要蘊含科學的教育理念。好的教學細節應該看似隨意,實則有心;看似尋常,實則奇崛。于漪老師講授《最后一次講演》的精彩導入,是與其閱讀教學的美讀思想分不開的,這段導語為學生準確地把握聞一多先生的演講主題提供了一把奇妙的鑰匙。錢夢龍先生講《死海不死》中的學習方法的傳授,也是其所倡導的學生主體論思想的具體展示。科學的教學理念應該具體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教學細節,反過來,科學的教學理念應誕生于一個個成功的教學細節,教學細節和教學理念就像樹葉與樹根,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根長不出茂密的葉子,沒有葉子,根也不能存活。
教學細節要與具體的教學目標和諧一致。與教學目標不一致的細節是多余的枝蔓,而與教學目標相一致的細節則是畫龍點睛之筆。隨意地賣弄細節,只能損傷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和諧性。一位長得高大魁梧的男教師,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為了表現林黛玉的美貌,竟然表演了一下回眸一笑百媚生,結果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哄堂大笑。林黛玉的美,美在她多愁善感,如此粗俗的表演只能破壞學生的審美心理場。另一位老師在講授《周總理,你在哪里》時,穿一身深色西服,西服上別有一朵小小的白花,一走進教室,就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悲痛追思的氣氛,可謂恰到好處。
精彩的教學細節可以表現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可以是一個小小的道具,可以是一段巧妙的導語,可以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是對文本呈現形式的改變,可以是對文本細微點的精當點撥,可以是一個處置得當的態勢語言,可以是讓學生會心一笑的幽默,可以是教學評價過程中一次適時的表揚、一次中肯的批評。
精彩的教學細節有時并不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精心打造出來的,很可能是在熱烈的課堂氣氛中火花般迸射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有充分的教育機智和豐富的學識涵養,如果滿足于把教參搬進備課筆記,把備課筆記搬給學生,是不可能誕生精彩的教學細節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刻意構建的教學模式可能會轟然垮塌,而凝結著教育機智的教學細節將永遠散發出迷人的芳香。
語文教學之友廊坊G31中學語文教與學王新彥20022002 作者:語文教學之友廊坊G31中學語文教與學王新彥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