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評課是在練習或考試之后,教師對其講析和評價的一種課型,是一種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復習課,也是高三復習教學中的一種常見的課型。這種課對學生已學的知識起著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這種課型是知識的再整理、再綜合、再運用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探討解題方法、尋找規律、提高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上好復習講評課,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生物講評課的最優化教學呢?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工作實踐和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并經不斷探索、反思,認為要實現生物講評課的最優化教學,教師應把握好以下5條原則和運用好4種基本方法。
1 講評課應注意把握5條原則
1. 1 宜考后速評,趁熱打鐵;忌久拖不評,有始無終
試卷的講評應注意及時性,一般測試卷應在考試的當天或第2天批改完后及時講評,這樣做,符合學生學習心理需求。考試剛過,學生的大腦神經仍然很興奮,對考試成績和未知解答的心理渴望,均甚為強烈,此時,講評效果最好。如果頻頻考試而不作講評,或久拖不評,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要恰當而巧妙地使用考試和講評這種手段,做到逢考必講、必評、必小結。
1. 2 宜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一份試卷測試完后,每題的得分率不盡相同,講評時所花精力和時間也應有所不同。必須針對學生實際,講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教師在講評前要有所選擇。講評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得分率在30%至70%之間的題目。這類題目難易程度中等,屬于效應和區分度較好的題目。得分率高于70%的題目教師只需點明“題眼”,可以少花甚至不花時間。對于得分率在30%以下的難題,可在最后講評,或只針對某一層次學生去講評。
1. 3 宜誘發思維,積極思考;忌包辦代替,一講到底
講評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他們積極思維,不能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應把握好講評的“度”,提高講評課的效率。著名的拉弗曲線(見圖1)(1974年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家阿·瑟·拉弗提出)曾成功地解釋過許多“過猶不及”的社會經濟現象,現把它引入生物講評課也可適用。
在A點教師講評得少和B點教師講評得多,基本是等效的。在A點,因教師指導太少,學生學習興趣受挫;而B點,因教師灌輸得太多,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這兩種講評效果均不理想。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灌輸式為自控式,不斷鼓勵學生對講評內容,尤其是自己出錯的知識點進行“二次思維”。這種積極的學習心態,可以導致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和諧統一,從而逼近拉弗曲線中理想的E點。E點雖處于A、B間,但絕不是兩者相加的平均值,而是一個變值。這個變值的確定,依賴教師對試卷難度、學生情況、學生能力狀況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此,要鼓勵學生自我探索,發現規律,訓練學生講評課上的二次思維,以求逐漸過渡至考場上“一次思維”的到位。
1. 4 宜一葉知秋,發展思維;忌一葉遮目,就題論題
高中生物考點眾多,考題也千變萬化,一份測試卷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羅列進來。講評時,不能只針對某個錯誤就題論題,而應通過典型的例子,聯系到若干相關或相通的其他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擴展思路,這樣的講評才能使學生融會貫通,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之目的。同時,也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復習中擺脫“題海戰術”的束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輻射思維能力和舉三歸一的復合思維能力。
1. 5 宜激勵斗志,取長補短;忌埋怨學生,傷害自尊
講評課的成敗應看學生是否知錯能改,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要有負重進取、奮力拼搏的斗志。故教師在備課、授課時應始終貫徹這一主線。講評時對事不對人,切不可埋怨甚至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提倡互幫互學的風氣,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發言、交流心得、學習經驗,讓學生知己知彼,形成并堅定趕超的信念。
2 講評課實施的4種有效方法
2. 1 思考解題過程,構建知識網絡
解題后,引導學生領悟并思索解題過程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點,查漏補缺,有無縱橫聯系,如何聯系,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和結構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綜合、運用及解題能力的提高。
例1 下列生理過程不需要水作為反應物的是
A. 無氧呼吸 B. 食物蛋白的消化
C. ATP供能 D. 光合作用
做錯的學生一般只滿足于知道這道題目的答案;做對的,就更不想再進行思考為什么選這個答案了,更不要說再去思考該題所涉及的其他方面的知識和相互關系,以及不正確答案的反例。從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角度來說,僅僅滿足于此,其收獲是很有限的。
本題雖然只要求選出一種不需要水參與的生理過程,但就高中生物所學內容而言,哪些生理過程需要水參與,哪些是產生水的生理過程,教師不妨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歸納總結(見圖2):
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后進行再思考,弄清弄懂各知識的內涵和聯系,當再遇到相關知識的題目時,便可避免解題的盲目性。
2. 2 倡導一題多變,提高解題應變能力
解答完一些典型的題目后,對原題可作適當的引申或結構的改變,如多角度提問,增加、減少或改變一些條件及逆向命題等,往往可使一題變多題,增加知識的覆蓋面和串聯性,而更重要的是把問題向更高的層次縱向挖掘,橫向延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應變能力。
例2 盛花期的連續暴雨影響了番茄的正常授粉。為了防止減產,可采取的補救措施是 (C)
A. 噴施硼肥 B. 追施氮肥
C. 噴施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
D. 以上均不可取
解析 生長素能促進果實發育。
變式訓練
向日葵和番茄都能產生果實和種子,向日葵的果實就是平時我們吃的“瓜子”。在上述兩種植物開花期間,遇到了連續的陰雨天,影響了植物的授粉。管理人員及時噴灑了一定濃度的生長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
A. 兩種植物都能形成無籽果實,產量均未受影響
B. 番茄形成無籽果實,產量未受影響;向日葵形成無籽果實,產量下降
C. 兩種植物都能形成無籽果實,產量下降
D. 番茄形成有籽果實,產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無籽果實
解析 本題的陷阱是生長素的功能之一:生長素促進果實發育。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很容易錯選A。生長素雖然能促進果實發育,但無法促進種子的形成。
例3 在南京生長的短日照植物春小麥移至哈爾濱種植,則其生長和開花情況及產量將會是 (D)
A. 生長和開花情況與種植在南京時相同,產量不變
B. 生長期縮短,開花期提前,產量提高
C. 生長期縮短,開花期延遲甚至不開花,產量降低
D. 生長期延長,開花期延遲甚至不開花,產量降低
解析 由于哈爾濱的日照時間比南京短,短日照植物春小麥在哈爾濱的生長期將會延長,開花期也將會延遲,甚至可能不開花,產量降低。
變式訓練
黃麻原產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春天播種的一年生植物。種植黃麻是為了收獲莖稈,剝取纖維用于編制麻袋等。若將黃麻種植到山東地區,它將 (B)
A. 提早開花,產量提高
B. 推遲開花或不開花,產量提高
C. 提早開花,產量降低
D. 推遲開花或不開花,產量降低
解析 根據我國不同緯度的晝夜長短的季節性不同,并且黃麻要達到相同的日照時間才會開花,所以黃麻從熱帶北移后將推遲開花或不開花。而種植黃麻利用的是其營養器官,種植時間變長,產量應提高。
通過這樣的變化訓練,既強化了有關基礎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思路,提高應變能力。可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也是新授課難以達到的境界。
2. 3 引導多題一解,總結解題規律
同一類型的習題,其求解方法是有規律的,而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在教學中,對具有相同或相似解題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對其中一道題目深入研究,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找出共同的規律,真正達到理解和運用,這樣對于類似的題目便可迎刃而解,收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效果。
例如,鑒別某一細胞圖像屬于哪種細胞分裂,是經常考查的內容。經過一些實例的分析后,教師和學生不妨共同總結出判斷的規律:
以二倍體生物為例,可以通過“三看鑒別法”進行判斷:第一,看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若為奇數,一定是減數第二次分裂,且細胞中一定無同源染色體;若為偶數,繼續往下鑒別。第二,看細胞中有無同源染色體。若無同源染色體,一定是減數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體,再進行第三看。第三,看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行為。若出現聯會、四分體、著絲點位于赤道板兩側、同源染色體分離等現象,一定是減數第一次分裂;若無上述同源染色體的特殊行為,則為有絲分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多倍體或是單倍體生物的細胞,則需仔細考慮再作判斷。
生物問題千變萬化,對同一類問題,要善于總結,找出規律,積累更多的解題經驗,這樣才能跳出“題海”,以不變應萬變,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2. 4 分析錯解原因,提高辨錯能力
由于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在試卷講評課上,應該要求學生反思錯解原因。例如,在解題過程中是否誤解了題意、混淆了概念、走了彎路、特殊代替了一般,是否忽視了特例、隱含條件,是否受無關信息的干擾、思維定勢的影響,運算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范,等等。如果學生一時找不出錯誤的原因,教師就應該明確地幫學生指出來,以此來提高他們辨析解題錯誤的能力。
例4 圖3中A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系;B表示處于某個時期的細胞圖像。那么圖B所示的細胞應處于圖A的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E段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而學生很容易錯選成B。
錯因分析 定勢思維的影響。授課時我們經常把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每一個細胞核中DNA分子含量隨分裂時期的變化”畫成與圖A相類似的曲線,可是學生沒有看清楚這兒橫坐標的含義已經改成了“每一條染色體DNA的含量”,每一段曲線所代表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變化。
當然,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多種多樣,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總之,只要不斷地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講評課中你一定還會尋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只要我們用心去努力探索,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現生物講評課教學的最優化。
中學生物教學西安34~36G382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王麗萍20062006
王麗萍,江蘇海門中學生物教研組(226100)
作者:中學生物教學西安34~36G382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王麗萍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