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是以寫作為中心的,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長期存在一種傾向,即忽視閱讀教學,尤其是忽視課外閱讀。
北京市崇文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員蘇豫生說:“我從事語文教研13年,先后聽了1000多節課,感受最深的是,當今的語文教學把生動的課文肢解為知識的拼盤,零敲碎打、死記硬背,漸漸地使學生對語文課失去興趣。”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張家平指出:“語文應該是有靈氣的,但現在的語文卻是支離破碎的,一篇名家名作從整體上把握它,就會有美感,但這樣的文章常常被肢解。在教學中,抽出一段話,甚至幾個詞,翻來覆去地分析其所謂的深刻含義,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匯?這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僵化。”北京八中語文高級教師范守智認為:“現在,中學語文越來越忽視文學素養,一些學生文學功底越來越薄,文學素養越來越差,這與我們的教學有關。”
北京某重點中學一位語文教師曾對高一新生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發現對語文學科感興趣的不足10%。據上海市兩次抽樣調查顯示,中學生對數理化課程注意力集中的占91%,而語文只占15%。
近日,記者在北京某中學采訪,語文組教師反映,語文在學校中是最不受重視的學科,學生大量時間都被數理化占去了。數理化作業都是硬任務,而語文需要背誦、理解、閱讀和欣賞,這些作業是無法通過書面來檢查的,有的學生也就不做了。在“應試教育”影響下,一些學生走入學業誤區,編選精良的教科書日益受到冷落,語文教材中的戲劇、詩歌名篇因為不在考試范圍內而被學生撕下扔進廢紙簍。一位學生坦言,與其有閑功夫學不考的東西,干嘛不多猜猜題?
不少教師對這種現象表示憂慮。上海市市東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楊俊巖深刻指出:“‘應試教育’的陰影依然籠罩著語文教學,應試的繩索緊緊地捆綁著語文教師,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凡是不考的內容幾乎不教。有的地方因為中考時全部考課外內容,結果,初三教師索性不教語文教材了。學生不學課文,怎么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另外,練習冊、考試卷滿天飛,書商直接打入教研室,與任課教師掛鉤,學生被練習卷占據大量時間,哪有精力去廣泛閱讀?從初中到高中,2000多個學時學習語文,畢業時學生感到最頭疼的是不會閱讀分析,寫作有困難。”
北京豐臺12中語文特級教師王俊鳴深有感觸地說:“閱讀,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語文能力,在教學中常常被忽略,語文教學現狀不能令人滿意,與這一點有密切關系。一些教師在語文課上常常以‘寫作為中心’組織教學,認為讀僅僅是為了寫。課堂上常有這樣的現象,教師拿到一篇教材,明明是閱讀教材,可他卻很少去想如何利用教材指導學生閱讀,在掃清文字障礙后,直奔寫作特點,課后作業也是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篇文章。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投影、錄像、電影、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適當地運用會提高教學效率,而過多地運用反而會削弱閱讀的效果。看圖像不能代替文字閱讀,閱讀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汲取營養的活動,閱讀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同語言文字打交道。”
忽視閱讀教學的問題,已經在語文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為解決這一問題,一線教師探索出許多新路。比如,分析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課文中心思想等都是加強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然而,為了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各地將分析概括段落大意作為考試內容,結果,這種富有創造性的訓練方法在使用中被絕對化了,許多教師把思維訓練變成死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背段落大意、背教學參考書上的標準答案,成了十分普遍的現象。因為考試時如果不按教學參考書上的標準答案寫要被扣分,結果,學生和家長都爭相購買教學參考書。久而久之,使這樣一項原來充滿靈氣、有創造性的思維訓練變成僵化的死記硬背,令學生和家長望而生厭。
據北京市西城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員章雪來介紹,近幾年,高考語文加強了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核,閱讀成績占了總成績的1/3。于是,各地開始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結果,各式各樣的教學輔導書、習題集又將這種訓練引向另一個極端,即遠離課文內容,模仿高考試題的形式,讓學生咬文嚼字、挖空心思猜答案。由于平時忽視閱讀,學生對文章理解不深不透,單獨抽出一句話來分析,談何容易。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學生課外閱讀少,閱讀面窄,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最大障礙。正像國家教委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劉國正指出的:“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現在有一種現象,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家長和學校都把學生束縛在教材中,不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孰不知,這就切斷了學生了解生活和社會的一條重要通道,也壓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語文應當怎么教?許多專家和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討。前些年提出“向45分鐘要質量”的口號,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力度和深度上有過積極影響,但只管45分鐘而忽視了課外,只刻意追求質量而忽視了數量,是口號提出者始料不及的負面影響。語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個時時學、處處學的過程,如果忽視了廣闊的課外學習,無異砍掉了一只臂膀。
另外,課外閱讀結構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組織指導,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一項調查顯示,46.72%的初中生和35.48%的高中生課外閱讀以消遣為目的, 在中學生購買的報刊圖書中, 知識類書刊占55.6%,消遣類占44.3%。
一位語文教師分析,學生對文學作品名著閱讀不足,必然導致欣賞層次的低下,現在一些中學生可以如數家珍地道出某大腕影星、歌星的生肖、愛好,但是對《紅與黑》、《戰爭與和平》、《高老頭》等作品的了解微乎其微。
據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鴻苓介紹,中國學生到國外讀書,很明顯閱讀速度不行,導師指定的書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這與我們的語文教學有關。現今的語文教學要么不讀課文,要么從頭至尾一點一點地嚼,學生不會瀏覽、不會跳讀,眼睛不會掃視,當然也不會很快抓住要點。據科學測試分析,一個人讀書時眼睛停頓的次數、回視的次數與閱讀速度成反比。學生閱讀時,經常停頓,必然影響閱讀的速度。現代信息社會,要求人們不僅應當學會精讀,還應當學會瀏覽、泛讀、略讀。
語文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許多語文教師對此見解頗深:不僅應當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還應當通過廣泛閱讀,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健全心理。作為語文教師,理應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培養閱讀興趣上加以引導,充分發揮中外優秀文化對學生素質培養的獨特作用,引領學生走近人類文化精華的圣地。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中國教育學會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章熊認為:“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兩個不可缺少的方面,一是擴大他們的知識庫,二是發展他們的思維加工能力。前者著眼于積累,后者著眼于訓練。”
中國教育報1京②G31中學語文教學李建平19981998本報記者 李建平 作者:中國教育報1京②G31中學語文教學李建平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