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的基礎教育正處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作為初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素質和能力當然是其根本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實行“初中語文階段目標教學”,不失為一條進行語文素質教育的新途徑。
“初中語文階段目標教學”在制定“階段目標”時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在聽、說、讀、寫諸方面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對于初中語文來說,在本質上就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使他們的心智、情感、思想道德素質在正確的軌道上有一個較全面的發展。而“應試教育”則只能單打一,培養學生過“獨木橋”上苦苦掙扎。比如說,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從培養素質出發,對初中生應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有較具體的規定,可是《安徽省1996年中考說明》從應試出發,對此卻只字未提。既然不考就可以不教,這是天經地義的;反過來說,假如學了初中語文,最后不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這不是笑話嗎?現在的事實就是如此。“階段目標教學”當然不能走這條老路,它要以培養初中學生聽說讀寫素質和能力為核心,科學地制定階段目標,追求其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應,使教學目標形成一種立體的網絡和層次,從而達到教師與學生通過心智、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實現其教學目標。傳統的語文教學,制定教學目標對學生是完全封閉的,甚至不少教師把語文教學大綱就當成了教學目標,以不變應萬變,殊不知,這種“餛飩餃子”一鍋煮的做法,只能讓學生重復勞動,甚至“吃夾生飯”。有鑒于此,我們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的特點,從系統論出發,借鑒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育思想和布洛姆的目標教學思想,設計出了一個動態、開放的初中語文“階段目標”總體模式,如圖所示:
附圖
在“階段目標”指導和調控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比較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高效地完成初中語文學習任務。
教學過程是較復雜的雙向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教學目標起著指導教學,檢測學習的定向作用;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影響著目標的實現。所以,對于老師來說首先要掌握目標,對于學生來說也要明確目標,讓學生了解其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與老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以實現目標。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經常及時地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目標,使教學更符合實際,更有實效。我們根據自己設計的初中語文階段目標模式,在試驗過程中,堅持從三個方面突破傳統的教學框框,堅持全方位的語文基本素質教育,使聽說讀寫四個渠道暢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課內課外結合,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素質和應變能力。以往的教學也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叫第二課堂,或叫課外活動,意思很明顯,就是“第一課堂”不準搞活動,其實因第一課堂的擠壓,也沒有多少課余時間了,再加上第二課堂的活動因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大多隨心所欲,有干勁的教師多搞點,沒干勁的教師少搞或不搞,大多在“無計劃、無目標、無檢查”的無約束機制中進行,其結果可想而知,充其量是教師帶著學生玩玩而已。我們在進行“階段目標教學”過程中,堅持每學期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展開以學生為中心的系列活動,把以學生為主的“活動”作為“目標教學”的一部分,并且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這樣不僅充實了教學內容、改進了教學方法,也給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機會。下面就是我們合肥市四十三中初中三年活動計劃圖表:
活動課目標、項目及具體實施和要求
課內活動(占總學時的1/6) 1.檢查鞏固基礎知識:查字典比賽、書法比賽、 背誦古典詩詞擂臺賽。 2.培養四種能力:課前五分鐘(講故事、說見聞、議時事、 口頭作文,一題一答);專題活動(“說說心里話”討論會,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會”,熱門話題辯論會,班級、學校“新聞記者招待會”,口頭說話競賽、當堂作文競賽、專題作文競賽,請家長上課,請專家上課)。 課外活動(占總學時的1/6) 1.檢查鞏固基礎知識:對長江路的標牌廣告進行調查、繪畫比賽。 2.培養四種能力:辦文學社團:“太陽花”文學社, 每周活動一次;辦班級報紙:《新苑》每月一期;舉辦“于抄報”選拔競賽活動;作文競賽活動;作文競賽活動,每學期3—5次;演講活動、辯論活動每學期2—3次;參觀訪問炮院、大蜀山烈士紀念館、安徽電視臺、五里墩立交橋、新火車站、駱崗機場、科學島、桴槎山。
通過課內課外這些活動的開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加強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創造精神和應變能力。
第二、面對“應試”中的標準化試題,采取學生自編、自考、自評。評議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語言素質的教育。這種素質就考試而言,集中地反映在閱讀和寫作上。但是目前“應試”中的“標準化”試題已經嚴重妨礙了初中語文教學。大量事實說明,教師們忙于標準化考試,甚至在為一些近乎文字游戲兜圈子,結果學生們往往只是死記一些“雞零狗碎”的知識。這些知識如同一塊“敲門磚”,門一旦敲開,它們便再也派不上用場了,至于提高語言素質,就沒有多少著落。然而標準化考試一時回避不了,不如來個“欲擒故縱”,變“廢”為寶。我們從單元檢測開始,首先告訴學生學校印發的單元測試題只看不考,然后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具體確定考試范圍,對字、詞、句、段、篇知識點、能力點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學生學完一單元后據此每人自編一個單元的標準化試題,然后互相抽簽,互考互批,最后教師講課。試驗結果說明這是一種功效明顯的檢測、反饋方法,它使學生由被動應試(就象牛一樣被牽著鼻子走)變成主動應試,同學們的基礎知識因此得到了鞏固,語言能力提高了,應試能力也增強了。
第三、在階段目標指導下進行“快速作文”訓練。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是作文教學,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往往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也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傳統作文教學中,常常要求在“好”字上做文章,特別是在“好”與“快”的關系上,堅持“好中求快”的原則。于是一些好心的教師為了追求一個“好”字,一再強調學生少寫多改,教師精批細改。比如初中生寫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記敘文常需兩課時,如完不成再帶回家寫,交給教師后,教師字斟句酌,慢慢推敲,認真批改,算是完成了;或者干脆布置題目回家寫,什么時候寫好就什么時候交上來。這樣一學期下來,能寫8—10篇作文就算相當可觀了。 結果時間花費了不少,“好”卻姍姍來遲。要改變作文教學中的少慢差費現狀,就必須從作文教學的“好中求快”的圈子跳出來,反其道而行之,走“快中求好”的路線。“快中”能否“求好”?“階段目標教學”實驗的回答是肯定的。從整體優化教學的理論看,進行快速作文教學時,雖然比以往壓縮了一些時間,但壓縮的是名義作文時間,實際利用時間仍能確保,同時快節奏使學生多種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最良好的寫作心理狀態和積極主動高效的寫作行為,因而節省了時間,實則就是贏得了作文的進步。因為爭取時間,贏得時間,就能組織更深入的寫作學習,充分地進行寫作訓練,從而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當然,這種“變”要求教師遵循“有序”原則,在整體寫作目標指導下,內容上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時間上由長到短,由慢到快。通過幾個學期的試驗,學生作文有以下幾點變化:(1 )由以往的以課后作文為主逐漸變成以課內作文為主;(2)由以往每學期大小作文10—12 篇到每學期大小作文20—25篇;(3)原來學生大都怕寫作文, 現在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4)由一節課當堂完成一個片斷, 到一節課當堂完成800—900字大小作文各一篇;(5)作文中的錯別字、 病句明顯減少,作文遲交或缺交的基本沒有;(6)由原來教師一人包辦批改,變成以學生自己互批互改為主,學生自主評判能力增強了。總之,寫作水平有明顯提高。到目前為止,我們學校已有16人次在全國各報刊發表他們的習作,許多同學還積極參加’96安徽省初中作文競賽,其中有12人獲獎。
我們進行“階段目標教學”試驗已近三年。這三年,舊的教育體制暴露的弊端越來越嚴重,新的教育體制正在形成,這給有志進行教育改革的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難題,又提供了一次機遇。進行“階段目標教學”試驗,促使我們認真審視傳統語文教學存在的缺點,并在實踐中對“階段目標教學”本身進行不斷的自我完善。
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17~119G31中學語文教學方立平19981998 作者: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17~119G31中學語文教學方立平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