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阿保機姓耶律氏,亦稱耶律阿保機,出身于迭刺部顯貴家族。其祖先屢任迭刺部的夷離堇(qin芹),即酋長。
唐天復二年(901 年),阿保機被選為迭刺部的夷離堇。后梁開平元年(907 年),八部大人罷免軟弱的遙輦氏的痕德堇可汗,改選阿保機為可汗,從此他連任九年。阿保機在任可汗前后,一面率軍四出征討,擴大選刺部勢力;一面注意吸收先進的漢族文化,發展本部的政治、經濟。他非常重視漢族知識分子,任用河北士人韓延徽、韓知古等為謀上。在韓延徽等人的幫助下,大量吸收中原流入契丹的漢人;并妥善安置掠來的大批漢俘,不再讓他們作奴隸,而是讓他們修建城郭,從事農桑,各安生業。另外,還仿照漢制,制定制度,并注意發展手工業。于是,迭刺部愈益強大。這引起了其他七部酋長的忌恨,他們便聯合起來,于公元915 年(后梁貞明元年)迫使阿保機讓出可汗之位。一年后,阿保機騙七部酋長赴宴,以伏兵盡殺之,隨即統一契丹各部,并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國號大契丹。
阿保機自號天皇王,年號神冊(916―922 年)。947年改國號為遼。
神冊三年( 918年),阿保機建西樓城為是都(后名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神冊五年,由突呂不等人參照漢字,創制契丹大字。后又由阿保機之弟迭利參照回鶻文和漢文,創制契丹小字。從此,契丹有了文字,社會發展更快。天贊四年(925 年),阿保機率軍親征渤海國。次年,滅渤海國,改名東丹國,命長子突欲(耶律倍)為東丹王。不久,阿保機死于班師途中,溢號遼太祖。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
契丹在向中原擴張的過程中,在后唐以前,常常受阻。但自石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后,情況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也是沙陀族人。后唐明宗時,任河東節度使。933 年(長興四年),明宗病逝,其子從厚即位。次年,義于從珂起兵殺從厚自立。石敬瑭向與從珂不和,欲取而代之。清泰三年(936 年),他以割地、稱臣、稱子為條件,要求契丹主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叛變。同年九月,耶律德光率騎兵五萬,援助被困晉陽(今山西太原)的石敬瑭,大敗唐兵。之后,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四十五歲的石敬瑭認三十四歲的耶律德光為父,每年輸帛三十萬匹,割幽(今北京)、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任丘)、涿(今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順(今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妫(gui 圭,今懷來東南)、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蔚縣)、云(今山西大同)、應(今應縣)、寰(今朔縣東北)、朔(今朔縣)十六州之地與契丹。十一月,契丹與晉聯兵入洛陽,后唐滅亡。不久,石敬瑭入開封,并以此城為晉之國都。
契丹得幽云十六州后,即以幽州為陪都,稱作南京,又稱燕京。幽云十六州的割讓,使中原地區失去了北方的重要屏障,契丹兵馬從此可以長驅直入,中原王朝在同契丹的戰爭中,開始處于被動不利的地位。石敬瑭這種以出賣民族利益換取個人權勢的可恥行徑,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唾罵。
石敬瑭以投降契丹為國策,不僅遭到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也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許多成員的不滿。942 年(天福七年),石敬瑭病死,其侄石重貴即位,便改變態度,對契丹主只稱孫而不稱臣。耶律德光大怒,于是自944 年(開運元年)至946 年(開運三年),三次大規模南下攻晉。前兩次均告失利,第三次由于后晉執掌重兵的杜威(杜重威)率軍叛變,耶律德光得以順利進軍。946 年十二月,契丹攻入開封,滅后晉。次年二月,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表示自己是中原的皇帝,并改契丹國號為大遼,欲久據中原。但他并沒有采取適當的治理中原的措施;相反地卻放縱契丹士卒四出搶掠,自籌給養,叫“打草谷”;下令在開封和各州“括借”錢帛,儲于內庫,擬運回北方;不放已降的節度使和其他官員還任,而另派自己的子弟親信担任地方長官。這種倒行逆施、滋擾民間的作法給中原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義兵遍及中原,少者數百,多則數萬,攻陷宋、毫、密三州,官吏被殺。耶律德光開始感到在中原無法立足,對左右說:“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不久,便以天熱不便居住為借口,于947 年三月從開封撤退,率軍北歸,947 年初夏,病死于河北臠縣的殺胡林。由于這次漢人的武裝反抗,不但把契丹貴族及起南侵軍隊趕出中原和華北,且是契丹貴族從此不敢長驅直入到黃河以南,終遼之世,契丹也不敢把首都遷到燕京。
網載 2013-09-10 20:54:5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