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歌曲集成(1)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國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漢族民間歌曲按音樂體裁可分為號子、山歌、田歌、小調、 舞歌、漁歌、禮俗歌、兒歌、生活音調等九類。

  中國各少數民族因地理、歷史、人文、語言的不同,除有與漢族大體相似的勞動歌、 山歌、舞歌、習俗歌、兒歌類外,情歌、敘事歌、宗教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號子

  號子有悠久的歷史,在勞動中產生并伴隨著勞動過程演唱,其音樂節奏與勞動節奏緊密相連。按不同作業場所又分林業號子、農事號子、船工號子、漁民號子、建筑號子、運輸號子、作坊號子等多鐘。

一睹為快
  其音樂形式以鏗鏘有力的節奏、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屬典型。 如黃河船工號子、三峽川江號子、東北森林號子、江浙插秧號子等。

  少數民族的勞動歌類按生產方式的不同,生活在綠洲的農業民族,如土家族的"薅草鑼鼓"、羌族碾場時所唱的"打連枷"、"牛佬佬調"等;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如哈薩克族、裕固族所唱的"奶幼畜歌"、"牧駝歌"等;生活在海洋、林區的漁獵民族,如滿族所唱的"跑南海"、京族的"出海歌",以及一部分手工勞動所唱的歌,如朝鮮族的"舂米索裹" 、"紡車打令"等。其音樂形式與號子不盡相同,曲調性較強。

山歌

  山歌流傳地域廣泛,一般在山間曠野申演唱。其音樂形式具有節奏自由、音域寬廣、曲調高亢等特征。如西北甘肅、寧夏、青海一帶各民族喜愛的"花兒" ;陜西、山西的"信天游"、" 爬 山調"、"山曲";安徽皖南的"掙頸紅"; 江西同國山歌、湖南衡陽山歌、 廣東客家山歌等。

  少數民族的山歌類民歌多出現在高原、山區和在大草原叢事畜牧業的民族,如藏族的"拉魯"、蒙古族的"長調"、苗族的"飛歌"等。其音樂形式喜用節拍自由的散板,呈現出奔放、 高亢、激越、旋律跌宕起伏的特色。蒙古族長調中有一種在隆重場合才演唱的古老的歌,蒙古語稱"潮爾"。

田歌

  田歌是長江中下游流域的農民們,在水田勞作時唱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歌曲,多在農忙季節的田隴間歌唱。最典型的演唱形式是由專門的歌師傅演唱,并用鑼鼓、嗩吶等樂器伴奏,曲式結構長大,曲調眾多,且具有聯曲體的特征,如浙?quot;嘉善田歌"、江蘇的"栽秧號子"、上海的"田山歌"等。其名稱與類別很多,如栽田鑼鼓、薅草鑼鼓、車水鑼鼓、畈腔、挖山鼓、挖地鼓、叫歌鑼鼓、花號子等。

小調

  小調廣泛流傳在城鎮鄉村中,其曲詞較固定。曲式結構規整,曲調細膩婉轉。因職業藝人與文人墨客也曾參與填詞、 度曲,從而使小調的詞曲更加完美,其中有的曲調已形成曲牌,并由此產生了許多變體、如"茉莉花調"、"孟姜女調"等;一些明清時期的小調海發展為曲牌連綴體或套曲形式,如山東的"五大調"。山西同縣的"昆曲"、山西左權的"大腔"等。

舞歌

  舞歌是且歌且舞的民間歌曲,其曲調的律動感、節奏感較強,大多是在民間喜慶、節日集會試演唱,在我國北方習稱"社火"、"秧歌調"、"花會歌"等;在南方地區則稱"燈歌"、"采茶調"、"花鼓調"等。根據舞蹈形式的不同,還有大連廂、花棍、蓮花落、高蹺、龍船、花船、送麒麟、十不閑、太平鼓等。

  中國各少數民族皆能歌善舞,他們的歌舞極富特色又極具魅力。如維吾爾族的"麥西熱甫"(集體歌舞)、"來派爾"(小型歌舞),羌族的"撒拉耶"(耍龍燈調),藏族的"跳鍋莊"、"弦子舞",納西族的"阿裹裹"、"窩熱熱",侗族的"多耶"、達斡爾族的"魯日格勒"、鄂溫克族的"奴克該勒",鄂偷春族的"呂日格仁"等等。

漁歌

  漁歌是泛指反映漁民生活的歌,其音樂風格優雅平穩,結構短小,主要流傳在沿海、沿江河的部分地區。廣東、福建一帶,把在水上生活的漁民習稱為" 民",故稱漁民所唱的歌為" 歌"或"魚詩調"、"咸水歌"等;還有湖北、湖南等省湖區的漁歌、潮汕地區的"南海漁歌"等,都以唱漁民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習俗為內容。也有的地方將漁民唱的歌稱"船歌"。

 

禮俗歌

  禮俗歌是伴隨著民間風俗禮儀活動所唱的歌曲,如婚禮儀式中的"婚嫁 調",喪葬禮俗中的"喪葬調",祭祝活動中的"祭祝調",以及賽龍舟時的"龍船"、吊喝酒行令時的"酒歌",親朋迎送時唱的"恭賀調"等。這些歌大多具有固定的曲目和演唱程序。

  中國各少數民族習俗歌類品種豐富,各地都有定期舉行賽歌、對歌的習俗,如廣西壯族農歷三月三的"歌圩" ;云南、貴州、四川交界地區多民族在農歷 六月二十四舉行的"火把節",無不呈現著"人如海、歌如潮"的場面。此外在婚禮、祝誕生、成年祭、喪葬儀式、賽龍舟等習俗中也有與之相應的歌,如哈薩克族的"婚禮組歌"、"祝誕生歌"、高山族的"成年祭歌"等。

一睹為快
兒歌

  兒歌是反映兒童生活的歌曲,它包括兒童玩耍時所唱的各種游戲歌,其結構短小精悍、旋律簡潔生動、歌詞通俗易懂。如"撲螞螂"、"螢火蟲"等;另一鐘是成人哄幼兒入睡時所唱的歌。如各地的"搖兒歌"、"哄兒調等",其曲調平穩,多與晃動搖籃或懷抱幼兒搖擺的節奏相適應。還有反映兒童悲慘生活的或含知識性的問答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小放牛"等。

生活音調

  生活音調是指日常生活中叫賣、吆喝、吟誦的音調,如小販、游商的叫賣與吆喝、古典詩詞的吟誦等。其旋律、結構的形式和各定的方言土語聯系緊密,他們是民歌體裁形式的基礎,有的音調已構成了民歌的雛形。

情歌類

  各少數民族的民歌品種多樣,人們無論在交友、戀愛、喜悅、悲傷時都要唱歌。如苗族的"游方歌",布依族的"浪哨歌",侗族的"玩山歌"等。青年男女在找伴、初會、試探、初別、重逢、久相、成雙、或失戀、惜別的各階段,皆有專門的歌。歌唱成為交友、 向對方傳達心意最好的方式。;塔吉克族的"塔勒肯", 傣族的"喊海"則為"悲歌"之意。

敘事歌類

  中國各少數民族采用民歌來演唱英雄史詩、傳說、故事,常采用一曲多詞的分節歌形式,一般由專業或半專業人人演唱,或用各種器樂伴奏,自彈自唱。如回族的"馬五哥與尕豆妹"、 維吾爾族的"艾裹甫與賽乃姆"、哈薩克族的"薩里哈與蓮曼"等,以愛情傳故事為內容;藏族的"格薩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等是長篇英雄史詩;廣西瑤族的"伏羲哥妹配婚姻",貴州苗族、布依族、水族的"古歌",福建、浙江畬族的"高皇歌"、" 瓠歌"、"創世紀"、"盤古開天歷代來"等以敘述各民族歷史、族源等為內容的歌。維吾爾族的熱情剛健的"熱瓦甫彈唱"、哈薩克族激情澎湃的"冬不拉彈唱"、柯爾克孜族詼諧幽默的"庫姆孜彈唱"、朝鮮族優美抒情的"伽耶琴彈唱"。侗族低回婉轉的"牛腿琴歌"、藏族"扎木 彈唱"等表演形式各具特色。

宗教歌類

  在中國一部分少數民族中,宗教信仰還占有相對重要的地位。有的民族還存在著原始崇拜。當人們對大自然無能為力時,就將希望寄托于神靈,并用歌聲來祈禱他們心目中的神能降福給人們。如滿族?quot;薩滿調",伊斯蘭教中回族的"召祈音調",西南各少數民族的"祭祀歌"、"佛歌"等。


網載 2013-09-10 20:55:09

[新一篇] 中國朝代名稱來歷

[舊一篇] 中國皇室婚姻史上的奇跡:唯一修成金婚的皇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