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的殺胡令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史書記載的后趙殺胡令 

  《晉書載記第七石季龍下》――龍驤孫伏都、劉銖等結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誅閔等。時鑒在中臺,……鑒曰:“卿是功臣,好為官陳力。朕從臺觀卿,勿慮無報也。”……閔、農攻斬伏都等,自鳳陽至琨華,橫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使尚書王簡、少府王郁帥眾數千,守鑒于御龍觀,懸食給之。令城內曰:“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于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余萬,尸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于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八》――(石)閔、(李)農……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閔……下令城中曰:“近日孫、劉構逆,支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已后,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于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馀萬,尸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閔皆以書命趙人為將帥者誅之,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 

殺胡令令匈奴人西遷 

  公元370年左右,大批匈奴人涌入歐洲,以他們超強的戰力迅速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關于它們的來歷在德國人說來是在公元350年左右,匈奴人在中國遭到了種族滅絕的災難,共有二十萬匈奴人被殺,所以匈奴人離開中國遷移到蒙古高原,又受到暴雪的威脅,只能繼續西遷。”中國專家考證一般認為統治歐洲百年的匈奴人是公元89年,被東漢大將軍竇憲所擊敗的北匈奴,西遷到中亞西部的后裔。但存在疑點:為什么這此后三百年,中亞各國均無有關匈奴西遷后的相關歷史記錄,也沒有聽說過這支善戰民族在中亞入侵某國,而且直到今天中亞地區的考古發現中,都沒有找到中國專家認為的匈奴西遷后在里海和咸海周圍生活的證據。直到公元370年左右,幾萬匈奴人突然涌入歐洲。公元前350年,正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時期,主要的五個胡族為:匈奴、羯、氐、羌、鮮卑,此外還包括丁零、烏桓、盧水胡、巴氐、鐵弗(鮮卑化的匈奴和其它民族的雜合)、和夫余別部和入侵遼寧的高麗、九大石胡的一些遠遷部落等等,當時因各種原因遷入中原和關中的胡族達五六百萬之多。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期,在中原地區前后有七個民族建立了二十幾個政權。鮮卑族的建立的北魏史學家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這一時期被稱為五胡亂華時期。據“胡朝”北魏到北齊時的史學家魏收《魏書》和其它史料所記公元350年:魏郡漢人將軍冉閔,推翻了胡人的石趙政權,建立漢人冉魏。 冉閔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還本道,被眾胡聯軍圍攻。冉閔發布了“殺胡令”,致書各地,號召中國漢人掃清中原,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常山以南、安微江蘇北部等地被殺的胡人不計其數。在這場民族的血腥報復中,有些長的像羌、氐的漢人也被濫殺,山西南部更被濫殺過半。冉閔還親自帶兵殺胡,魏書中冉閔攻下鄴城后,僅在鄴城一地就殺滅胡族二十幾萬(主要為匈奴和羯族,還包括部份羌、氐、鮮卑、巴氐等)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和《晉書》 

  這一時期:冉閔驅逐諸氏羌胡蠻樹百萬“各還本土”(各自返回自已老家去),路上互相殺掠,饑疫死亡,得到家的十止二三――這一方式又變相的造成了數百萬胡人的死亡。公元350年到公元353公,羌、氐大量遷回隴西,以后在關中建立了前秦和后秦,一些匈奴人返回蒙古河套等地,五大石胡的哪些部落甚至遠遷回中亞的老家。冉魏國雖然一度基本掃清了常山以南的中原地區,但他的民族報復政策,導致各胡族的空前大聯合,在攻襄國時為眾胡聯軍擊敗,軍民死十余萬,不久為鮮卑所滅。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等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冉閔恃勇出擊慕容雋時,不少人預料必敗,大臣劉茂等人說,我主這次出去,一定不能回來了,我們豈可坐等敵人來戮辱,劉茂等人都自殺。鄴都被攻破,大臣王簡等人也都自殺。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后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漢族與非漢族間斗爭的極端尖銳。 

  冉閔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人,史稱攻戰無前。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朱龍馬,每戰沖鋒在前,殺敵數百人。在眾胡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與鮮卑的決戰前,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鐵騎十四萬鮮卑鐵騎十戰十捷。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于十余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余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 死后被其對手追封為“武悼天王”,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殺胡令的過程 

  石虎死后,蘭陵郡的漢人將軍冉閔,離間氐人領袖蒲洪和石趙的關系,使石趙統治集團誤認為蒲洪要造反,蒲洪無奈帶所部氐人離開,去了山西南部與河北交界一帶,隨后冉閔“調虎離山”,使石趙調羌人領袖姚帶羌兵去征討蒲洪。在引開了石趙兩位得力干將和他們的羌、氐軍隊后,冉閔利用石虎的一個兒子的稱帝野心,鼓動并支持他殺掉皇子稱帝,引發各擁眾兵的石虎諸子不滿,紛紛起兵爭位,造成后趙大亂,冉閔(當時僅有幾千武興郡兵馬)在混戰中趁機積結自已的力量,他首先籠絡了出生乞活的高力衛兵萬余人,收編他們之后,冉閔劫持并強迫漢人李農和王基跟他造反,兼并他們的數萬漢軍。)冉閔還親自帶兵殺胡:他先后殲滅后趙在北面燕、代之地和西面關、隴之地的邊防軍各十余萬,數萬戰俘盡數坑殺。冉閔有過兩次屠殺胡族百姓的記錄:一次是:公元349年11月,冉閔殺石遵等人后,因為胡人激勵的反抗,冉閔盡殺胡人軍隊及百姓十幾萬,中原地區開始大亂。(《晉書》志第三和《宋書》說了這次殺人數據);另一次是:公元350年2月,發生的鄴城大屠殺,鮮卑人的《魏書》中記錄冉閔帶軍攻到鄴城后,閉鄴城四門,對城內胡人搞屠城,在鄴城一地就屠殺“六夷”二十幾萬(主要為兇奴和羯族,還包括部份羌、氐、鮮卑、巴氐等)將這些尸體全部拿去喂給了石虎養的野獸。(注:《晉書》關與鄴城屠殺與《魏書》差異很大,《晉書》成書在《魏書》二百年后,所以我依《魏書》記載)另外,據當時的“番僧”留下的記錄,冉魏時漢人捉著的胡人,不分男女老少貴踐,悉數坑滅之。以上是他立國前的,冉閔立國后,各入塞本相互仇視的胡族空前團結起來攻擊他建立的冉魏帝國,冉閔與各胡組成的聯合部隊在中原無休無止的混戰,史載,他“立國三年,無月不戰。”除攻打襄國他的十萬軍隊被二十萬胡人聯軍擊敗外,他每戰都是以少勝多,殲滅五胡軍隊無數。這位將軍異常英勇,正如晉史對他的描述“身高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每次臨戰沖鋒在前,騎朱龍馬(難得一見的千里馬),他左手使雙刃長矛(兩頭施刃,鋒利無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連鉤戟。其勇猛令五胡軍隊無人能擋,每戰殺敵無數。如《后趙錄九石虎傳》載:三個胡酋趁冉閔率大軍進攻其它胡酋的機會,率騎七萬襲擊鄴城,冉閔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騎兵回來救援,剛好與胡騎在鄴城北面相遇,冉閔一馬當先,所部千余騎都跟著奮勇沖殺。閔執兩刃矛,馳騎擊之,皆應鋒摧潰。《十六國春秋》《甲府丹冊》等載:兇奴劉顯在冉閔攻襄國之后,帥眾十萬攻鄴,閔率數千騎出戰,冉閔大敗劉顯,斬萬人,冉閔帶軍追殺,再戰,斬三萬余人。《十六國春秋輯補》載:“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余級。”雙刃矛也稱兩刃矛,“兩頭施刃”,鋒利快捷,最為冉閔常用。 

  冉閔和各地的起兵漢將在與五胡無休止的撕殺中,造成當時各胡族人民死傷無數,無法具體統估。看到攻閔冉無法取勝,羌、氐、巴氐等民族被迫退往關中(以后建立了前秦、后秦)自漢未內遷到常山的丁零族,被冉閔大將蘇亥(以前劫持石趙皇帝的那位)抄了老窩,冉閔任命蘇亥鎮守常山,丁零族走投無路,在首領翟鼠的帶領下舉族向北返祖先居住的蒙古草原老家,可現在的老家是興起的鮮卑人,丁零人歸降了鮮卑慕容家,被封為歸義王;烏恒族聚居上黨的老窩也被他抄掉,不得以投靠鮮卑,促進了鮮卑族勢力的增強;巴氐,據西班牙一些史歷學家認為,也在冉閔時期西遷到了歐州,成為西班牙人祖先的一部份。冉閔一度基本掃清中原,但他的力量也因此大損,最后,當慕容鮮卑二十余萬鐵騎入主中原時,這位勇力絕人的猛將帶領一萬部下去與十余倍的鮮卑軍拼命,期間曾十戰十捷,但最終寡不敵眾,中計被困,在慕容恪發明的新式武器“拐子馬,鐵浮圖”前,戰敗被殺。以上各胡都有去處,但兇奴至此之后去了哪里?我相信歐州學者的觀點:中國方面的南匈奴入主中原,至329年匈奴與羯人合流,統一黃河流域,稱為趙國。此種局面只維持了二十年,350年以冉閔為首的中國勢力由內部攻襲胡羯,胡羯人大部被殺,一部西遷,從此以匈奴為名的有組織的力量就不再見于中國的歷史。 

殺胡令的結局和尾聲 

  殺胡令一經頒布,就在河北省引發屠殺,“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馀萬。”就在殺胡數月之后,石閔建立“衛”或稱“大魏”,并改自己的名子為:李閔,后又改為“魏”,再改名為“冉閔”。就在石閔建立政權不久,永和六年(公元350年)農歷3月,與冉閔一起合作頒布“殺胡令”的李農,以及其子李胤、李明、李裕,悉數被冉閔所殺,一同遇害的,還有原來同屬冉閔、李農集團的: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待嚴震、趙升等人。此后,冉閔希望在政治和軍事上,能夠得到東晉朝廷的支持,“閔遣使臨江告晉曰: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結果東晉朝廷沒搭理他,史書記載“朝廷不應”。 

頒布殺胡令的原因 

  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于是冉閔發出了殺胡令。冉閔被東晉政權,暗中勾結慕容鮮卑在廉臺決戰時擊敗!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當時的胡漢雙方的御用史官將冉閔寫成了屠殺者!冉閔的功績被歪曲!五胡亂華后,留在北方的漢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殘留的漢人,為了活命,紛紛筑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并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四百萬左右。石勒后來聽錄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的建議,改變暴殺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中原農業經濟得到一點恢復。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前,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有武裝打進來的。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闊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占山為王,擾亂地方。但大都不敢公開反對東晉的統治,為害的區域只是個別郡縣,不對晉朝統治者構成威脅。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吸桑石勒等的出現,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建立后趙。后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五六百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于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而冉閔復仇行動正是當時漢人發起的絕地反擊。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鮮卑(史書稱白虜)、九大石胡的遠遷部落等主體都是金發碧眼的白種人。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體為白種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為黃種人。而姜、夫余、烏桓(東胡與匈奴混血)、和入侵遼寧的高麗等民族主體為黃種人,個別部落除外。如果等他們殺盡了北方漢人,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會成為一個金發碧眼的種族(根據現在鮮卑后代成顯性基因的特征),會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三百萬人殺掉,或大部份殺光小部分漢族被溶入新的種族。而不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殺絕,僅占北方漢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鮮卑人溶入北方漢族。漢族就象其它的三大古國的民族一樣滅掉是很有可能的。公元350年前后,冉閔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瘋狂屠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陜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甚至遠在隴西的麻書收到冉閔的“討胡檄文”后,都殺掉所部胡人響應,因為隴西胡人太多,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去投靠冉閔,中途與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殺朗部胡人數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于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百余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石虎統治后期,冉閔就散發倉庫中救濟饑民,以樹立私恩,胡漢紛征時,數百萬胡人被冉閔號召的中原人們驅逐出(石虎強遷到鄴城的共計幾十萬漢人,也有半數左右返回家鄉,中途大數被胡人所害。)冉閔發起對胡人的屠殺后,遷到中原地區的數百萬胡人首當其沖,在冉閔和中原各路義軍連戰連勝的武力威脅下,有諸氐、羌、胡、蠻數百余萬,各自想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從此遠遷回中亞老家。結果在返遷過程中在路上這些各種各樣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由此可以看出僅冉閔造成這場胡族大返遷就造成數百余萬各式各樣的胡人種族大量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相比之下當時北方并州、鄴城、晉南三地各被漢人屠殺幾十萬胡人數算小KS了。中國歷史上后來建國的十六國國家,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殺滅的那些少數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也很少,也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仗,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人大量戰死甚至彼此之間相互滅族,而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爭胡人大量戰死后,很多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上的不足,而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漢人眾多且最后被胡人招降的地區西涼漢軍得到起用,而鮮卑國甚至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拢他們,這就為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外部條件。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仗不論男女老少舉族皆兵。(當然往后發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所以當時的漢人會將此上升為舉族的仇恨。試想一下今天仍被中國史學界痛罵作非人的屠夫冉閔當時不屠胡,不發起“殺胡令”,不號召北方漢人起來反抗,不要求各胡退出中土。今天會是什么樣子。首先胡人在中原擁有上千萬人口后,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并不是不可能的。諸胡亂華北方漢人被殺來只有四五百萬左右,其中匈奴人和源于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作惡最深。后趙內亂時之機,漢兒冉閔殲滅數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士兵。羯族精銳盡失。冉閔后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山西南部的羯人也被報復的漢人殺絕。導致羯族與匈奴基本被殺絕。可惜的是當時北方留下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它們向北投降鮮卑,后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鮮卑同時入主了中原。這支羯人一直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不過蜜月關系沒過多久,鮮卑內戰時羯族舉族造鮮卑人的反,被壓抑久了的爾朱羯瘋狂地殺著鮮卑人,差點把鮮卑整民族給滅了。在鮮卑人復仇的打擊下,這個部族的羯人在侯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被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收留,提供他們美食收為雇傭軍。侯景之亂時,在忘恩負義的侯景帶領下,殺死梁武帝,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原本人口眾多的千里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雜草叢生的不毛之地。僅屠建康城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試想如果侯景這時再殺到南朝的兩廣地區去,把未充分武裝起來的兩廣地區也個個擊破,再把當地漢人也殺光,南方可能除個別山區外可真謂無人了。由此可見,更別說這些白種胡人如果在中原繁殖幾千萬后必向南方要生存空間的結果,就單侯景這支不滿一萬的羯族就可血腥殺光江南人。 

殺胡令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屠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冉閔的功過是非 

  遙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意愿。并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詔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而今斯人已遠去,我們只能通過被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傳奇生涯。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冉閔對漢民族的功績應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歲歲青,世上繁華一千年。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但時間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國,我們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和諧大家庭。當昔日激烈的戰事變為今日塵封的歷史,古人的豪情蕩漾在今日的心間,涌起異樣而復雜的感觸。

網載 2013-09-10 20:55:26

[新一篇]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豐碑――活字印刷術發明

[舊一篇] 馮友蘭新理學對宋明理學的繼承和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