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十三絕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同光十三絕

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以彩色繪制同治、光緒時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傳世以后,稱為「同光十三絕」。畫中繪老生4人:程長庚飾《群英會》之魯肅,盧勝奎飾《戰北原》之諸葛亮,張勝奎飾《一捧血》之莫成,楊月樓飾《四郎探母》之楊延輝。武生1人:譚鑫培飾《惡虎村》之黃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飾《群英會》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飾《雁門關》之蕭太后,時小福飾《桑園會》之羅敷,余紫云飾《彩樓配》之王寶釧,朱蓮芬飾《玉簪記》之陳妙常。老旦1人:郝蘭田飾《行路訓子》之康氏。丑角2人:劉趕三飾《探親家》之鄉下媽媽,楊鳴玉飾《思志誠》之閔天亮。

京劇三鼎甲

即京劇三杰、京劇老三杰、京劇前三杰、京劇老三鼎甲、京劇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劇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員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員: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

京劇小三鼎甲

即京劇新三杰、京劇后三杰、京劇新三鼎甲、京劇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劇第二代演員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員: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

四大須生

京劇第三代的老生演員。隨著時間推移,「四大須生」的說法也有所變化。

二十世紀20年代,最初的「四大須生」是指:余叔巖、馬連良、言菊朋、高慶奎,簡稱為余、馬、言、高。其后高因嗓敗,退出舞臺。譚富英崛起,「四大須生」又演變為:余、馬、言、譚(富英)。至40與50年代之交,余叔巖、言菊朋先后去世,楊寶森、奚嘯伯相繼成名,具有全國影響,「四大須生」即為馬、譚、楊、奚,直迄今日。

南麒、北馬、關東唐

南方的麒麟童(周信芳),北方的馬連良,東北三省的唐韻笙,都是以做工老生聞名全國的京劇演員。其表演風格不同,各具特色,社會上習稱「南麒、北馬、關東唐」,以表示對他們表演藝術的贊譽。

四大名旦

二十世紀20年代年京劇旦行先后成名的四位有代表性的演員: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在藝術上不斷進取,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各有獨門劇目,蔚成流派。

四小名旦

繼「四大名旦」以后,二十世紀30年代又有一批旦行演員脫穎而出。1940年,北京《立言報》邀請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四人合作,在北京新新大戲院演出兩場《白蛇傳》,四個人分演自己擅長的一折戲,各展所長,社會影響強烈。從此即被公認為四小名旦。

三大賢

在二十世紀20-30年代,京劇界的一種習稱。三大賢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當時老生行中的三位代表人物:余(叔巖)、馬(連良)、高(慶奎)。另一種更為普遍的說法是指旦行的梅蘭芳、生行的余叔巖、武生行的楊小樓(又稱武生宗師)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網載 2013-09-10 20:55:42

[新一篇] 各族人民共同創造歷史的贊歌---北魏各族人民大起義

[舊一篇] 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玄武門之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