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明朝第一次接觸西方船只,是在正德九年(1504)最先抵達廣東屯門島的葡萄牙人的商船。當時的歐洲商船都備有大炮,亦商亦軍。葡人到中國南方沿海后,一方面力圖占據廣東沿海屯門一帶為據點,做為推行商業貿易和殖民活動的根據地;另一方面,又派使節入北京,要示與明朝建立關系,從政治、經濟上打開中國的大門。
正德十二年,葡駐滿刺加總督派安特拉德與特使托梅・皮雷斯等人率船隊駛抵廣州,“放銃聲如雷”,震驚全廣州。因當時外國朝貢入明港口均無鳴炮行為,且葡萄牙又不屬明朝規定的朝貢國家,地方官員拒絕葡人登岸。
葡人最終靠中國翻譯火者亞三交結上了正德皇帝,得以滯留廣東沿海,實際上一開始葡人船隊用蕃貨賄賂了當地官員,又和當地富商貿易,雙方的關系還算可以;1518年載皮雷斯來華的船隊司令啡瑙・安德拉德的兄弟西芒・安德拉德(Simon Perez de Andrade)接替了司令職位,西芒與中國官員來往時,粗暴無禮,缺乏策略,不像他兄長那樣謙恭有禮;他的妄為由于他在中國沿海的違法搶劫和海盜行為而登峰造極。
西芒的斑斑劣跡不但惡化了葡萄牙與廣東官員的關系,更加速了葡萄牙使團使命的失敗。葡人由此顯示出海盜與殖民者的本色,蓋房建柵,配以火藥槍炮,儼然成一堡壘,又掠奪往來商船,甚至掠奪當地兒童販賣到海外為奴。如《名山藏》記載葡人“盤留不去,劫奪行旅,掠食小兒,廣人苦之”。嘉靖初年的給事中王希文在上疏中也稱:“正德間,佛郎機匿名混進,突至省城,擅違則例,不服抽分,烹食嬰兒,擄掠男婦,設棚自固,火銃橫行,犬羊之勢莫當,虎狼之心叵測”。“烹食嬰兒”之說純屬荒誕不經謠言,“擄掠男婦”則確實有之。
因此明朝官員都要求驅逐葡人,但因為火者亞三有正德皇帝寵幸,葡萄牙使者有了明武宗為后臺,所以正德年間葡人仍在屯門立足腳跟。但武宗死后,火者亞三被處死,比萊斯也被押到廣州關押。隨即明軍準備進攻屯門驅逐葡人。
關于屯門之戰,很多史料都提到明軍從出兵到勝利花了近一年時間,比如《東莞縣志》:“是役也,于正德辛已(1521年)出師,嘉靖壬午(1522年)凱還”。此戰明軍指揮者為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f,他能調動的兵力為廣東沿海衛所的部隊,總計有數萬人。
而葡萄牙人的兵力,《澳門史》和葡人回憶錄等資料曾記載:“但是一五一八年,他的兄弟西門・特・安剌德(Simon de Andrade)率大船一艘和小船三只到達圣約翰島”,而在這之前,西芒的哥哥在“1518年9月末,費爾南多・伯列士・德・安德拉吉再率全隊啟航,滿載榮譽和財貨進入馬六甲港”,所以我們知道了葡萄牙人在屯門的兵力最多不過700-800人。
中西第一次武裝沖突的過程有多種說法,綜合《廣東通志》、《東莞縣志》、《明史》以及外國史料的論述,可以看到這場理應明朝大軍輕而易舉勝利的戰役并不順利。
《廣東通志》記載:“檄海道副使汪f帥兵往逐,其舶人輒鼓眾逆戰,數發銃擊敗官軍。尋有獻計者,請乘其驕,募善水人潛鑿其底,遂沉溺,有奮出者悉擒斬之,余皆遁去,遺其銃械”。該文指明了在交戰初期汪f遇到了敗仗,還提出沖突后期派人潛水鑿沉敵船,然后力戰退敵。更重要的是記載了官軍獲得佛郎機銃的方式――即由敵方遺棄的。《東西洋考》因而將沖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官軍力戰不能退敵,第二階段派人潛水鑿沉敵船,打敗了佛郎機。瑞典人龍思泰《早期澳門史》中說:“一隊中國士兵圍攻這座堡壘。如果不是一次對他極為有利的風暴非常及時地刮起,西芒將會死于饑餓。他利用這個時機,帶著三艘船逃跑了(1521年)”。
概括中外多種說法,我們知道汪f率領明軍擊潰葡萄牙人,是經過多個回合反復戰斗得來的。一開始汪f并不知道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憑借手中武器據險而戰,使明軍在交戰初期戰敗。之后汪f在劣勢裝備條件下,依靠兵力雄厚和本土作戰優勢改速決戰為持久戰,長期圍困將近一年以待敵疲。之后,明軍利用臺風或暴風雨的惡劣天氣,在火銃威力不易發揮之際,全線出擊打敗了對手。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代價大而收獲少的勝利,西門的四只船有三只逃出了包圍。明軍應該僅僅是占領了空蕩蕩的屯門島而已。當時的人已經認為:“不數年間,遂啟佛朗機之釁。副使汪f盡力剿捕,僅能勝之”。屯門之戰使明朝認識到蜈蚣船和佛郎機銃的威力,在引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同時也為后來的西草灣之戰取得勝利積累了戰爭經驗。
網載 2013-09-10 20:56: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