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中國新政權在二戰后,沒有繼承的地方,主要是,蒙古,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當然也應該包括海參威。以及,被蘇聯占據的其它地方。
這些地方,一般屬于兩類。其一,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如,中國丟失的海參威,被蘇聯占據的其它地方,以及英國與葡萄牙的殖民地香港與澳門。其二,當地或轉移過去的政權。比如,蒙古與臺灣屬于這類。
中國丟失的領土,被別國殖民的地方,又有兩個模式。一是,趕盡殺絕型。比如,中國東北丟失給俄羅斯的土地,上面的原住民,就被殖民者,趕盡殺絕了,變成了只殖民,俄羅斯人的殖民地。二是,混合型殖民地。既有宗主國的殖民人口,也有本地的原住民。香港與澳門就是這個類型。殖民地的最終命運也取決于殖民地上面的人口構成。這是決定,人心所向的重要因素。中國丟失的殖民地有兩個命運,回歸中國,永久丟失。香港與澳門,由于絕大部分人口是漢族人,就比較順利的回歸中國。而被俄羅斯占去的殖民地,由于生活著俄羅斯族人,幾乎沒有漢族人。不可能回歸中國。中國現在也不對這些地方能否回歸中國,寄予多少希望。
當地或轉移過去的政權,又有兩個情況。一是,非漢族人政權。比如,蒙古。雖然蒙古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但是,中國對蒙古人的吸引力不是那么大。就是現在的以中華民族自居的政府,也清楚這一點。也不對蒙古是否回歸中國,寄予多少希望。因此,就基本不提這個事情。蒙古政權當然也不提這個事情。
二是,漢族人建立的政權。這個政權曾經統治過中國,現在已經被迫退出大陸。這個政權基本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也沒有忘記,重新管理中國。只是在管理方式上,與大陸政權有所爭議。現在,臺灣也有許多人,要求永久脫離中國。當然,也有許多人,反對永久脫離中國,這些人只是在究竟怎樣與中國融合,有所分歧。
蒙古政權與臺灣政權,雖然人口構成都是中華民族,但是,對中國的向心力,大小就不一樣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人口構成的差別,一個是中華民族中的蒙古族人,一個是中華民族中的漢族人。兩族人民,對中國的向心力是有差別的。雖然,新政權中,漢族人地位并不高。但是,由于漢族人的歷史及文化傳統,對現代的漢族人,影響很大。這是漢族人,對中國具有較大向心力的原因。如果在政策上繼續壓制漢族人,漢族人對中國的向心力,就會慢慢降低。這是毀滅漢族人對中國向心力的主要辦法,就是,在政策上歧視漢族人。也是徹底分裂中國的捷徑。
臺灣如果生活的不是漢族人,那么現在就不會有什么臺灣問題了。臺灣也許,早就是一個加入聯合國的政權了。當然,就不存在兩岸統一的問題了。之所以有兩岸統一的問題,根本原因是,臺灣是漢族人。原因就是,過去的臺灣人不愿意永久與大陸分裂,現在的許多臺灣人也不愿意永久的與大陸分裂。而蒙古就不一樣了,說獨立就獨立了。到現在也無所謂蒙古問題了。有人會說,蒙古是在蘇聯的支持下,獨立的。蘇聯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那么,臺灣的支持者,難道就不強大了嗎?并且有海峽相隔,如果獨立,相對蒙古,就更容易。但是,為什么獨立的恰恰是蒙古呢?原因就一個,兩個地方的人口構成不同。
民族構成對省份的獨立意識影響是很大的。中國有30多個省級單位區域。絕大部分都以漢族人為主。只有兩個省份,漢族人構成不占優勢。西藏與新疆以非漢族人為主,這兩個地方,也是大陸具有明顯分裂活動的省級區域。大陸只有兩個省級區域不是以漢族人為主,這兩個省級區域,分裂的活動,在大陸最多。如果大陸的各個省份都不是以漢族人為主,那么,幾乎可以說各個省份,都會有較多的分裂活動。從這些省份的實際統計上看,漢族人對中國的向心力一般要超過非漢族人。
有人說,以漢族人為主的臺灣,也在搞著分裂活動。就算如此,那也是占漢族省份的很少的比例。3%點多的概率。而以非漢族人口構成為主的省份,具有明顯分裂趨勢的,卻是100%的概率。當然,必須分清臺灣情況的特殊性。如果中國的各個省級區域,都擁有臺灣那么大的實際權利,那么,非漢族人為主體的省份,早就獨立了。例子當然有,蒙古就是典范一例。
漢族人對中國的向心力是比較強的,是維護中國完整的最主要力量。而現在的一些政策,對打擊漢族人對中國的向心力,作用很大。這極大的削弱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并且,計劃生育政策,對漢族人,影響也很大。計劃生育通過具體的生育政策,減少了中國漢族人口,占中國人口的比例,也就是減少了,對中國向心力比較大的人口比例。等效于平均減少了中國人對中國的向心力。
我們漢人
我們炎黃子孫
是中國統一富強的基石
網載 2013-09-10 20:56:3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