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傳奇:一根黃瓜險些引發的血案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蘇軾《浣溪沙》:"簇簇衣中落棗花,村南村北響巢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黃瓜(huanggua)(Cucumisativus)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莖細長,有縱棱,被短剛毛。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何叫黃瓜

  據史料記載,黃瓜原名實為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之所以更名為黃瓜,皆因那場差一點就被引發的血案。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后趙王朝,立都于襄國,即今天河北的邢臺。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族人民把少數民族人都一概稱為"胡"人,把由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食品、物件,也都冠以"胡"字,比如黃瓜,是由西域地區傳入的,那時就稱為胡瓜。"胡"字在當時帶有一種卑視的意思。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就下令把羯族人稱為國人。但老百姓并不買賬,依然稱他們為胡人,讓石勒大為惱火,于是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 石勒聽了很滿意。據說,從此之后,胡瓜的稱呼就被黃瓜取而代之了。在朝野之中傳開了。

  黃瓜可當菜肴,亦可當藥,《日用本草》:"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古代文人詩詞中也有不少寫黃瓜的,章懷太子《黃臺瓜詞》:"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良可,四摘抱蔓歸。"吳偉業《詠王瓜》:"同摘誰能待,離離早滿車,弱藤牽碧蒂,曲項戀黃花。客醉嘗應爽,兒涼枕易斜。齊民編月令,瓜路重王家"。

  黃瓜清脆香甜,富有營養,自傳入中原后,就深受人們喜愛,成為一種十分普及的食品。現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有些酒店還出現了五彩繽紛、五味俱全的黃瓜宴,為中華烹飪園又添了一朵奇葩。

網載 2013-09-10 20:57:04

[新一篇] 被歷代文人追憶最多的敗軍之將是誰!

[舊一篇] 西晉治世為何曇花一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