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代文人追憶最多的敗軍之將是誰!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這首《出塞》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流傳千年而不衰。詩中懷念的龍城飛將就是漢代赫赫有名的飛將軍――李廣。非唯王昌齡,歷代的文人多有詩作贊頌、懷念這位李將軍,甚至每到邊疆起戰事時,人們都會不由的想起他,禁不住嘆道:“若飛將軍在就好了。”他儼然成了古人心目中震撼外敵的軍神。但真實的歷史卻并非如此,李廣不但戰功并不顯赫,甚至在他一生最重要的幾次戰役中屢遭敗績,最終因失期未致而含恨自殺。
  李廣是將門之后,家族以善射聞名。漢文帝時,匈奴進犯,李廣響應國家的號召加入到抵御外敵的軍隊中。由于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李廣被封為中郎。他曾經跟隨漢文帝出行,沖鋒陷陣,抵御敵軍,徒手格殺猛獸,勇冠三軍,連漢文帝都嘆道:“如果你生在高祖爭天下之時,就算是受封萬戶侯又有什么難的!”
  漢景帝時,中央為了削弱地方諸侯的勢力,開始削藩,招致了吳楚七國的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李廣跟隨著大將軍周亞夫平定叛亂。在梁國的昌邑李廣斬將奪旗,威震敵膽,梁王非常的欣賞他,就私下賜給了他將軍印綬,這可是違背漢律的行為。也因此李廣雖然立了大功,卻沒有得到賞賜。
  之后,李廣先后出任了邊境各郡的郡守,皆以力戰聞名,在當時漢朝對匈奴采取守勢的年代里,李廣的軍隊最讓匈奴頭痛,不過由于只能防御作戰,李廣始終無法象古來的名將那樣成就一番大功業。
  不過歷史沒有讓李廣等太久,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執掌了漢朝的大權,他就是漢武帝劉徹――一個發誓要洗雪恥辱,擊敗匈奴的少年英主。武帝獨掌朝政之后,立即將威名遠揚的李廣從護衛宮廷的禁軍將領調任邊關,年近半百的李廣終于可以率領軍隊主動出擊了。但可惜的是,他第一次出征就以慘敗而告終。
  公元前129年,李廣率軍出雁門,匈奴單于知道他的部隊來了,就集結了優勢兵力把他團團圍住,李廣苦戰多日,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連自己也被俘虜了。但是匈奴似乎有點小看了這位老將,一個沒留神,李廣將一個匈奴小將打下馬來,搶了他的弓箭、馬匹,飛馬逃奔漢營。匈奴人緊追不舍,李廣也不慌亂,用繳獲的弓箭射殺匈奴人。只見弓弦響處,追兵紛紛落馬,李廣才得以逃回漢營。由于傷亡太大,自己又曾被俘虜,他被判為死刑,好在當時可以用錢贖罪,李廣交了罚金,被廢為庶人。
  幾年后,朝廷再次起用李廣,讓他出任邊境地區右北平的太守。匈奴聽說李廣駐守右北平,都不敢來進犯,并畏懼的稱他為“飛將軍”。
  公元前123年,李廣再次得到出征的機會,可是這一回他又比較倒霉,其他將領大都立了戰功,可他卻沒有碰到什么敵人,無功而返。兩年后,李廣又一次跟隨著大將軍衛青出征,這一回他遇到了匈奴人的主力,可是他的友軍張騫卻沒有能夠按時到達,他的四千騎兵被匈奴的四萬大軍重重圍困,戰士們用弓箭射殺了大量的敵軍,但是敵我相差過于懸殊,戰士們的箭就快要射完了,漢軍幾乎陷入了絕境,但李廣并沒有慌亂,他讓士兵們圍成一個圓陣,將弓拉滿不急于發射,而他則專挑敵軍中的將領射殺,一連數箭,射死了匈奴軍多位副將,一下子震住了敵人,穩定了軍心。士兵見主帥如此鎮定,也忘記了害怕。雙方血戰了兩日,終于等到了張騫的援軍,李廣遂死里逃生。盡管,這一戰是因為張騫的失期所造成,可李廣也因為傷亡慘重而未得到任何封賞。
  時間長了,連漢武帝、衛青等西漢決策層也認為李廣是個時運不濟的人,加之年歲已大,就沒有在之后出擊匈奴的戰役中征召過他。可一心想建功立業的李廣卻一次又一次的上書朝廷,希望帶兵出征。沒有辦法,武帝最終同意了李廣的請求。
  公元前119年,年逾花甲的李廣被封為前將軍,最后一次踏上了征程。這一回,他作為前鋒主力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匈奴單于的主力。這本是一個可以一戰成名的機會,但漢軍統帥衛青卻突然將李廣的軍隊調到右翼,而讓中將軍公孫敖和自己一起迎擊匈奴單于。原來,衛青在出征前,接到漢武帝的密旨,讓他一定不要讓時運不濟又年老體衰的李廣與單于對戰,另外,衛青也有自己的私心,好友公孫敖因犯法失去了侯爵,他希望公孫敖能在和單于的對戰中立功,重新封侯。但這可害了李廣,由于臨時的調動,讓他走了不熟悉的道路,以致仗都打完了,他的部隊才姍姍來遲。為了向朝廷上報失期的情況,衛青讓自己的長史拿著酒肉犒賞李廣的軍隊,并讓李廣到他的幕府去說明情況。可一肚子火的李廣卻沒理會他。衛青畢竟是三軍統帥,他又一次讓長史去召李廣,這一回言詞十分嚴厲。
  倔強的老將軍絕望了,他知道他再也不會有機會了,他流著淚對下屬說:“失期不致,這完全是我的責任,與你們無關。我自與匈奴作戰以來,大小七十余戰。如今有機會跟隨大將軍出征,本想與匈奴單于決一死戰,可大將軍偏要我迂回繞道,以致迷路失期,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我已經六十多歲了,不能讓那些小吏們審訊我!”說罷,老將軍橫刀自殺。當此之時,軍中將士無不流淚,而得知李將軍死訊的人,無論與他是否熟識,都悲痛流涕,一代名將就這樣凄慘的死去了。
  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  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唐 溫庭筠《傷溫德彝》
  李廣的經歷無疑是一場悲劇,他的悲慘不在于沒有機會,而在于有了機會卻無法把握,并且導致這種結局的原因也不是因為他能力的不足。我們感嘆項羽,起碼還可以找一找他自身的缺陷;感嘆關羽,還可以指責孫權的背信棄義;感嘆岳飛,可以指責宋高宗和秦檜的歹毒;感嘆袁崇煥,可以歸咎于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和愚蠢。但李廣的悲劇,我們能歸罪于誰呢?古來名將不能成就大功,無非是君主昏聵,奸臣當道,國力不足等原因,可李廣所處的時代卻不存在這些情況,他遇到的君主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雄主,當權的衛青、霍去病等人又都是不世出的大將,國家政治重心也是放在開拓疆土上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將軍夢寐以求的時代,可偏偏在這樣一個時代,有口皆碑的名將李廣卻一敗再敗,徒勞無功,最后落的一個引咎自殺的下場,確實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也正是如此,歷代的文人常為他鳴不平,越是找不到原因,越懷念他,越想謳歌,終使他的大名流傳后世,成為了古來名將的代表人物之一。
  驕虜初南下,煙塵暗國中。獨召李將軍,夜開甘泉宮。  一身許明主,萬里總元戎。霜甲臥不暖,夜半聞邊風。  胡天早飛雪,荒徼多轉蓬。寒云覆水重,秋氣連海空。  金鞍誰家子,上馬鳴角弓。自是幽并客,非論愛立功。――唐 薛奇童《塞下曲》

網載 2013-09-10 20:57:04

[新一篇] 虢國被滅是東周歷史的轉折點

[舊一篇] 西晉傳奇:一根黃瓜險些引發的血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