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美關系回顧與展望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1995年是冷戰后中美關系發展變化不平凡的一年,中美關系的航船在經歷重大顛簸之后,重新回到正確的航道。認真總結一年來中美關系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面向明年的中美關系。
      一、在艱難中前進
  1995年上半年,中美關系的航船曾不斷遭遇麻煩,歷經日內瓦人權會議上的沖突、關于知識產權的嚴重糾紛及吳弘達事件等,到5月22 日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時嚴重觸礁,國際輿論認為,中美關系下降到了自兩國建交以來的最低點。1995年下半年,中美關系終于得以改善與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阻止中美關系下滑、維護雙邊關系持續發展的趨勢再次占據主導地位。
  我對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做出的強烈反應,使美國政府有所震動。美國從其全球戰略利益考慮,不愿全面惡化中美關系,便做出一些姿態以求修補裂痕,并提出中美首腦舉行會晤,謀求建立中美關系持久和穩定發展的新的戰略框架。考慮到維持、發展中美友好關系符合兩國利益,并有利于地區和全球的穩定與發展,中方在作出適度反擊后,也對美修補關系的表示持積極態度,愿與美一起致力于克服麻煩、恢復正常關系。從6月下旬開始, 美國政府再三重申尊重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守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主張,反對臺灣獨立,不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不謀求“遏制”與孤立中國,希望同中國保持和發展良好的關系,而未來臺灣領導人的訪美,只能是“非官方的、私人性質的、罕見的和有一定理由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各種公開場合發表近70次有關對華政策的講話,從多方面闡述維護和發展美中關系的重要性。7月初,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受白宮委托來華調解。應美方建議,自8月至10月, 中國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同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同美國副國務卿塔爾諾夫先后舉行數次會談;10月下旬江澤民主席和克林頓總統乘參加聯合國5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在紐約進行了會晤。此后不久,11月14日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實現訪華,中美軍事交流、軍方上層接觸正式發展;11月19日江澤民主席與美副總統戈爾又在日本大阪舉行了會談。中美關系因此在經歷近5個月的低潮后終于走出低谷, 開始重新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
  (二)中美紐約首腦會晤加強了對發展中美關系戰略意義的認識
  江澤民主席和克林頓總統于10月24日下午在紐約舉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正式會晤。中方認為,這次中美首腦會晤是坦誠的、友好的、積極的和有益的,有助于推動兩國關系的改善和發展。美方認為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會晤,使兩國關系向獲得進一步改善的方向“邁出重要的一步”。如果說中美紐約首腦會晤在某些具體問題上“沒有取得戲劇性的突破”,那么,在中美關系戰略基礎這一根本問題上卻達成了共識。兩國領導人強調中美兩國都是對國際事務有重大影響、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負有重大責任的國家,兩國之間存在著廣泛、重要的共同利益,建立長期、牢固、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不僅符合中美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兩國領導人不僅以戰略眼光勾畫出了中美關系的前景,而且表達了兩國政府之間在環境、能源、反對毒品和麻醉品泛濫、經貿合作等全球問題和地區問題上加強合作的愿望。
  (三)作為發展中美關系基石的經貿關系得到了持續發展。今年年初,美國政府把中國列為世界十大新興市場之首,從而把占領中國市場定為美國發展海外貿易關系的戰略目標之一。隨著今年我國經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中美兩國間的經貿交往保持了發展勢頭。(1)雙邊貿易繼續取得較快的發展。據我國海關統計,1995年1—8月份中美貿易總額為25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3% 。全年雙邊貿易額可望突破400億美元。按照美國海關統計,今年1—8 月,雙邊貿易額達366.5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中國成為美國的第六大貿易伙伴。(2)中美兩國貿易互補性強,商品結構進一步改善。機電產品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傳統商品貿易持續增長。兩國已成為互惠互利的重要的經濟貿易伙伴。(3)在投資領域,截至1995年6月底,美國對華投資的項目總數為17784項,協議美資達235.9億美元,實際利用美資88.7億美元,居在華投資國家和地區的第三位,僅次于香港和臺灣地區。其中,1995年1—6月份美國對華投資的項目數為1572項,協議美資金額28.6億美元,美方實際投入資金10.97億美元。(4)今年中美通過協商對話,解決了兩國貿易關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3 月份中美就知識產權保護與合作進行換函,中方為履行協議已做了大量工作。在市場準入方面,中方認真履行備忘錄中的承諾,按時限對實行進口配額許可證商品的管理進行調整,放寬進口商品的數量限制,降低進口關稅,增加透明度。對美方關注的美農產品進入中國以及與此相關的動植物檢疫標準方面已作了巨大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雙方專家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取消了對美華盛頓州蘋果和櫻桃、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兩個品種的蘋果以及加州小麥的禁令,同美方簽署了有關豬、馬、犬及動物遺傳物質的檢疫議定書。
  就在中美紐約首腦會晤前的一個星期,美國商務部長布朗再次率團訪問北京。繼去年9月布朗率領一批美國企業家從中國獲得60 億美元的合同后,這次訪華又得到200億美元的合同, 其中主要項目是:能源領域85億美元,交通領域105億美元,電氣通訊領域5億美元。與此同時,中美第九次商貿聯委會于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美國商務部長布朗與中國外經貿部部長吳儀共同主持了這次在中美關系處于重要時刻召開的會議。會議期間,雙方從促進貿易的角度就共同關心的貿易問題交換了意見,回顧了自上次聯委會議以來,各工作組所進行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為加強聯委會各項工作的協調,并保持日常聯系,聯委會決定成立協調工作組。雙方還成立了中美商務發展委員會,使兩國企業界和地方省州更充分地參與聯委會框架下的合作,這將使雙方經濟交流更加豐富多采。會議同時還簽署了郵電、環保、醫藥等小組的工作文件。這次合作內容豐富、合作領域有所拓展和更加注重實效的會議,對促進兩國的貿易往來和整個中美關系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何以出現波折
  1995年中美關系出現波折,說明:
    (一)在“中國威脅論”的渲染、影響和國會壓力下,美國曾試圖對華突出遏制一手。
  冷戰結束前后,美國曾誤斷中國會發生類似東歐那樣的巨變,但“6·4”風波后,中國不但政治穩定,經濟更繼續以高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上升,美國某些朝野人士又毫無根據或別有用心地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在21世紀最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的“霸權主義國家”,并成為美的新“對手”。
  在這種論調的渲染、影響下,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中出現了“遏制”思維,近年來,不僅個別美國官員公開提出對華“遏制”,而且美國在亞太采取的實際戰略部署中含有遏制中國的意向。1995年2月27 日美國發表的《國防部東亞戰略報告》隱隱約約地把中國視為東亞地區不穩定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有對付中國的戰略考慮。于是,美國重新強調跟韓國和日本的安保同盟關系,保留在東北亞的10萬駐軍,并開始討論打“越南牌”,試圖打“臺灣牌”等。中美關系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新的麻煩和困難。
    (二)李登輝訪美引發中美關系一度嚴重惡化,再次顯示了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的敏感程度和重要影響。
  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系中最敏感的重大原則問題。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美國是作了明確承諾的,如果認真履行,臺灣問題不應該成為兩國之間的大問題。可是直到今年6月中美關系陷入困境后, 美方仍采取不敢正視現實的態度,一方面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解,另一方面沒有能認真吸取歷史的教訓,不能充分認識臺灣問題對中美關系的敏感性與重要性。在近幾個月有關消除李登輝訪美嚴重后果的一系列外交磋商中,美國方面的表態的確增加了一些新的積極的提法,從而有利于雙方為繼續改善中美關系所作出的努力。但是,至今美國方面仍沒有明顯改變其在今后李登輝訪美問題上的立場,只是籠統地重申“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卻“不排除今后有這種訪問的可能性”。10月20日,就在中美首腦會晤前4天,美國政府聲稱, 要排除中美首腦會晤結果有損及臺灣利益的可能,重申了美國對臺灣政策的“堅定”性。與此同時,美方表示美國官員不排除對明年在臺灣選出來的總統發放簽證、請他赴美出席參眾兩院的聯席會議。在這一天,美國務院發言人伯恩斯還重新強調了與臺灣的安全關系,稱美依照《與臺灣關系法》對臺灣的安全有所承諾,稱臺灣關系法已載明:“美國的政策是任何試圖以非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前途的手段,都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的威脅,為美國至所關注。”11月9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洛德又稱, 美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就中國今年導彈演習評估臺灣海峽安全的平衡問題,其中包括售與臺灣更先進導彈防御系統問題。
    (三)雙邊經貿關系持續發展的同時,仍存在影響兩國經貿發展和合作而急待解決的問題。
  冷戰結束后,中美兩國和世界上其它許多國家一樣,均把發展經濟作為優先安排,而且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有著廣泛的合作領域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因而兩國政府應該把雙邊經貿合作視作發展中美關系的基礎。但今年美國在中國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仍未兌現諾言,采取對我有利的靈活態度,甚至反對國際金融機構繼續對我提供優惠貸款。最惠國待遇本是兩國間互惠互利的待遇,但美國方面年年發難,年復一年的進行審議,影響了美國企業界在華投資的信心和兩國貿易的平衡發展。美國不斷增加對我國在美傾銷案件的起訴,并在處理反傾銷案上把中國當作“非市場經濟國家”,采用“替代國”價格的辦法對中國產品課征高額反傾銷稅,而替代國的選擇往往帶有很大的任意性。中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已是市場經濟,本應加以區別對待。紡織品是中美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4年簽署中美雙邊紡織品協議以來,接連發生美方違反協議規定的舉動。美方在事先未經充分協商也未向中方提供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已先后兩次單方面扣減我配額總數達320多萬打,給中方造成了近1億美元的損失。中方已要求美方取消扣減,并建議雙方共同組成調查組對此案再進行調查,但迄今未見答復。今年6 月以來,美國海關又毫無根據地以偽證為由將我一些企業列入“違反原產地規則及參予紡織品非法轉口企業名單”,并發出罚款通知。事實上,中國政府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嚴厲打擊紡織品非法轉口和偽證出口,并已收到具體實效。
      三、近期發展前景
    (一)中美關系在經歷曲折后面臨走出困境得以發展的新機遇。
  冷戰后中美關系的地位與格局雖然發生了較大變化,但雙方仍然能夠找到共同的現實利益和戰略利益,使之成為中美關系新的基礎性因素。今后中美關系理應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的正常關系。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方向與速度取決于雙方的立場與共同努力,如果美國的對華立場、政策對頭,中美關系之船就會破浪前進,這對中美兩國以及亞太與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都將產生至關重要的積極影響;反之,如美國視中國為“潛在的敵人”,明里暗里對中國進行“遏制”,其后果只能是雙方都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而且對地區和全球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無異于一場災難。可望雙方在最近出現的轉機基礎上,鞏固與發展這種良好勢頭,并落實到雙方關系的各個方面。
    (二)中美經貿關系將繼續得到發展。
  中國需要美國的市場,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市場,而從長遠看,中國市場可能具有更大的潛力。中美雙方在經濟領域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都不愿意看到這些共同利益受到損害。美國不應該害怕中國在經濟上的強大,更不應該因為政治上的分歧而在經濟領域給中國設置障礙,最終損害雙方的共同利益。明年,美國需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有所表現,在反傾銷、紡織品貿易等方面采取與中國更加合作的態度。
    (三)中美關系改善將受到各種因素制約,步伐不大,在起伏中緩慢前進。
  中美兩國首腦紐約會晤后,雙邊關系有可能進一步得到改善,但仍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1)克林頓對華政策的搖擺性、 矛盾性與兩面性依然存在,難以一下克服;(2)美國國會內存在較大的親臺勢力, 隨著美國國會在國內政治中的地位日漸上升,它們對克林頓對華政策的消極性掣肘度增大;(3)明年美國大選日益臨近,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即克林頓出于競選連任需要,向國內反華勢力妥協讓步,再次作出有損中美關系的行為;(4)美國內學術界、 輿論界的“中國威脅論”并未消聲匿跡,其對美政府、國會以及各政黨上層的影響仍不可低估;(5)中美在人權、價值觀方面的分野較大且不易消除, 這仍會是構成兩國摩擦、隔閡的潛在因素。
  因此,在今后一個時期內,中美關系的發展步伐不會太大,雙方還將在合作碰撞、曲折起伏中逐步前進;美國對華政策將出現接觸與遏制兼顧、以接觸為主的走向。*
  
  
  
現代國際關系京6-9,15D6中國外交席來旺19961996 作者:現代國際關系京6-9,15D6中國外交席來旺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7:38

[新一篇] 1990年代中國大陸散文的文化品格

[舊一篇] 1999:中國電影掀起第三次高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