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22)——抗戰時期的偽政權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在侵華期間,日本為實現其“以華制華”、“以華滅華”的政策,先后建立了許多偽政權。除了過去講過的1932年的東北滿洲國政權外,“七七事變”之后,日本還在中國中原地區建立過多個親日偽政權或地方自治政府、自治委員會,今天就介紹一下這其中較為主要的幾個。

1937年12月,日本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王克敏為行政委員長。1938年3月,南京又成立了“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梁鴻志出任“行政院院長”。

隨著“焦土”抗戰的進行,國民黨內出現了以汪精衛、周佛海為代表的主張“和平救國”的人士,他們主張與日和談,盡早結束戰爭。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有一批主和派主張以較為寬大的條件和中國停戰言和,并在沒得到政府批準的情況下私自與中國主和派達成初步協議:日方以寬厚的講和條件支持汪精衛出馬,汪精衛則脫離國民黨另立政府和日本簽訂停戰條約,實現兩國間的停戰與和平。對此,在國民黨內擁有崇高威望的汪精衛深深明白,一旦自己走出這一步,那就不止是將自己在黨內30多年的光榮歷史一筆勾銷,甚至還要為千夫所指、萬民痛罵、遺臭萬年。經過整整兩天的考慮,汪精衛最后決定:只要能救民于水火,我決心跳火坑了。

隨著抗戰的深入,日本逐漸放棄了“快勝論”,同時,由于軍費激增、財政困難、日本內部也出現了盡快解決戰爭的呼聲。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后,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發表第二次對華聲明,一改第一次聲明中“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方針,表示:“帝國所期求者即建設確保東亞永久和平的新秩序。只要國民政府拋棄以前的一貫政策,更換人事組織,取得新生的成果,參加新秩序的建設,我方并不予以拒絕”。此后,日本政府和軍部改為“軍事打擊為輔,和平談判為主”,變否認重慶國民政府為承認重慶國民政府,并在政治上積極利誘蔣介石,希望中止敵對行動,開始談判。此前的9月22日,日本還授意南北兩個傀儡政府共同成立“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并找到退出政壇多年的吳佩孚出任執掌,不過吳佩孚始終堅拒,日本遂將目光轉向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

在經過與日方多次的秘密會商后,1938年10月22日,汪精衛與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陳壁君等人秘密召開會議,討論“和平運動”的具體計劃,將“和平運動”分為五個階段:一、汪精衛離開重慶,在外地宣布下野,脫離國民政府。然后日本政府立即發表聲明,提出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的條件,倡議與中國進行和談;二、汪精衛以個人身份發出響應日本政府的和平倡議,建議國民政府接受日本的條件,和平停戰;三、云南等地的地方實力者通電響應汪精衛的和平號召,在云南等日軍未占領地區建立新的獨立政府;四、日本承認新政府并與新政府進行和平談判,日軍撤退回長城以北,將日軍占領區轉交新政府;五、新政府統一全國,實現中日兩國間的真正和平。不難看出,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在日軍未占領的地區建立新政府,然后新政府接收日軍撤軍后的占領地,在不割讓領土、不賠款的條件下與日本實現和平;如果該計劃能夠實現,那對中國人來說還是有相當的可接受性,只不過后來事情陰差陽錯的走上了偏路,汪精衛便成了犧牲品。

11月3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只要國民政府更變人事組織,日本就可以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實際是在暗示蔣介石下野。11月16日,汪精衛和蔣介石一同吃飯時,勸蔣介石下野促成中日和談,引起蔣介石的強烈不滿,雙方展開激烈爭辯,促使汪精衛最后下定離開重慶的決心。11月12日,汪精衛派梅思平、高宗武等人為代表,與日本代表影佐幀昭、今井武夫等人在上海虹口公園附近的“重光堂”進行了最后談判,20日達成所謂“重光堂協議”,為汪精衛重組政府鋪平了道路。同時,汪精衛還告知日本,必須撤銷梁鴻志和王克敏等的地方政府,由自己的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中國,日本對此予以接受。

11月26日,梅思平把“重光堂密約”抄在絲綢上,縫在西裝馬甲里,帶回重慶。12月8日,正當汪精衛準備飛離重慶時,蔣介石突然從桂林飛回,汪精衛的計劃被迫改變。12月18日,蔣介石飛往陜西出席軍事會議,汪精衛以赴成都參加中央軍校學生畢業典禮為借口偕夫人陳璧君、秘書曾仲鳴、女兒汪文惺及未婚夫何文杰等人離開重慶飛往昆明。在昆明,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率省市各級官員列隊相迎,并發表擁汪通電,四川、西南和兩廣各實力派也紛紛行動起來,造成以汪為首的和平運動區。12月19日,汪精衛等人離開昆明飛往越南河內;22日,近衛文麿依照約定發表第三次對華聲明,違反“重光堂協議”,對于“撤兵”絕口不提,但汪精衛仍于29日發表“艷電”響應近衛聲明。12月24日,國府外交部發表聲明:“汪兆銘無權和任何人談判和平。”。由于汪精衛在黨內的地位,蔣介石担心汪精衛的出走會影響民心士氣,因此最初只是對外聲稱汪精衛前往河內治病,為汪精衛返回重慶留下一條后路。

1939年1月3日,日本近衛內閣總辭職,龍云也于此間改變了主意,不再支持汪精衛在云南建立新政府。汪精衛本來并沒有考慮在日軍占領區建立政府,所以龍云的變心使他設想的和平運動完全泡湯。同年1月1日,國民黨中常會召開臨時會議,通過了永遠開除汪精衛黨籍,撤銷其一切職務的決議。3月21日,四名殺手沖入汪精衛在河內的住宅,射殺了正在床上安睡的一對男女,這二人是曾仲鳴夫婦,他們其實是做了汪精衛的替死鬼,而策劃這次暗殺的則是對汪精衛叛國極為不滿的重慶政府。不久,在日本方面的保護下,汪精衛到達上海,暫住在法租界內。

1939年5月26日,汪精衛在上海召集高級干部會議,研究向日本政府主動提出“建立政府”的計劃問題。5月31日,汪精衛、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等十一人秘密來到東京,與日本內閣要員商談了組建新政府的相關事宜。8月28日,汪精衛在上海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成立偽中央委員會,準備還都南京。從11月1日開始,以周佛海為首的汪方代表開始與日方代表在上海舉行秘密談判,至12月30日談判結束,雙方簽訂了《日華新關系調整要綱》。

1940年3月20日至23日,汪精衛在南京召開偽中央政府會議,完成了成立偽中央政府的準備。3月30日,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精衛任代理主席。同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兩個偽政權并入汪偽南京國民政府。4月26日,新政府在南京舉行“還都”儀式。

汪精衛政府成立后,大肆誘招重慶政府的軍政要人加入“曲線救國”的行列。至1943年8月,投奔汪精衛的重慶政府官員有國民黨中央委員20人,高級將領58人,軍隊50余萬,這些人都是不滿蔣介石的政客和被蔣介石排擠的地方雜牌軍。此后,因日軍敗相已露,故再無人前來投靠了。此外,汪精衛政府還籌建了一支近百萬人的偽軍,一方面協助日軍的行動,一方面鞏固自己,擺脫傀儡地位。為鞏固自身統治和協助日軍的行動,汪精衛政府通過所謂“清鄉”來清除國民黨殘軍、共產黨新四軍在鄉村中的勢力,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清鄉工作,客觀上使日占區百姓渡過了沒有日軍侵犯騷擾的安穩的一年。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汪精衛提出代表中國向英美宣戰,并趁機擴張自己的軍事力量,使南京政府建立更強大的軍隊。1942年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集結重兵,在中國戰場則捉襟見肘,汪精衛政府因此逐漸采取強硬的態度,要求日本交還主權,擴大政府力量。1943年1月9日,南京政府與日本簽訂了《租界返還和廢除治外法權》,將英法租界和日租界返還中國;10月30日,雙方又重新簽訂了《華日同盟條約》,大大改善了1940年簽訂的《華日基本條約》中的主權喪失部分。

蔣介石的重慶政府和毛澤東的中共也對汪精衛政府十分注目。俗話說:“兩湖熟,天下足”,汪精衛南京政府正是占據了中國最富庶的地帶和上海這個最大的國際都市。日本戰敗后,南京政府投向重慶和延安的哪一方,就會大大增加該方的力量。蔣介石通過周佛海等舊部下拉拢南京政府,毛澤東也試圖和汪精衛接近。1943年3月7日,中共代表馮龍在上海與周佛海秘密接觸,馮龍說他是受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劉少奇的直接指派,中共知道這件事的只有毛澤東等最上層三、四人,但中共和南京政府的交涉似乎沒有什么成果。

1943年8月,汪精衛的健康開始惡化,其病因乃源于1935年遇刺時留在背部未能取出的子彈。12月,汪精衛接受手術,取出了子彈,但術后汪精衛的病情卻突然惡化,到1944年初,已經是下肢麻痹,無法行動了。1944年3月,汪精衛赴日本就醫,使病情略有好轉,但到9月,病情再度惡化,10月病勢轉危。11月8日,美軍對名古屋進行大規模空襲,醫院將汪精衛轉入地下室,因地下室沒有暖氣設備,非常寒冷,汪精衛因此得了肺炎,高燒40度。11月10日,汪精衛陷于彌留,只是吃力的說:“我要回中國……”;當日下午,汪精衛去世。汪精衛死后,其遺體于11月12日由專機運回中國,葬于南京郊外的梅花山。不久,南京政府推舉陳公博為國府主席,繼任行政院長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但陳公博堅持在最高職務上加個“代”字。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8月17日,陳公博在南京主持召開中央政治會議,決定解散南京國民政府,把中央政治會議改為南京臨時政務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改為治安委員會。當晚,陳公博廣播發表了《國民政府解散宣言》,至此,歷時5年零4個月的南京偽政權宣告結束。8月25日,陳公博、林柏生、周隆庠等人秘密飛往日本。10月3日,陳公博一行7人被引渡回中國受審,次年4月陳公博被判死刑,其余汪偽集團主要成員或判死刑,或判終身監禁。

1946年1月,身在重慶的蔣介石通知何應欽:在重慶政府還都南京之前,必須將汪精衛在梅花山上的墳墓處理掉。1月21日,工兵用炸藥炸開汪精衛的墓殼,打開棺木,見汪精衛的尸體上覆蓋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身穿南京政府的文官禮服:黑色長馬褂,胸佩大綬,頭戴禮帽。由于使用過防腐劑,尸體尚未腐爛。棺內沒有任何陪葬品,只發現尸體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張3寸長的紙條,上書“魂兮歸來”四個字,這是陳壁君在名古屋帝大醫院汪精衛去世時寫的。汪精衛的棺木和尸體被運往清涼山火葬場徹底焚化,梅花山的墳地由工兵鏟平后建了一座小亭,四周添植許多花木,徹底改變了模樣。1994年時,在汪精衛的原墓地上面修建了一座汪精衛跪像,似乎是模仿岳飛墓前的秦檜跪像供人們唾罵。但到1999年1月,汪精衛跪像突然被撤除,原因尚不明了。


三鑒齋 2010-11-26 19:26:11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21)——太陽旗墜地

[舊一篇] 民國百年(七):民國政府退守臺灣(1)——國共重慶談判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