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2)——“府院之爭”與“張勛復辟”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4月10日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斃命的當天下午,段祺瑞就以國務院名義通電全國,宣布奉“袁大總統”遺令,“依約法第二十九條”,“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之職務” 。然而,這里所提的“約法”并非孫中山時期制定的《臨時約法》,而是袁世凱時制定的“新約法”——《中華民國約法》;因此,廣東軍務院以及舊國會議員認為:黎元洪出任大總統,應當按照以《臨時約法》為依據而制定的《總統選舉法》,不是“代行”,而是“繼任”。于是,北南各派之間出現了“代行”與“繼任”、“新約法”與“舊約法”之爭。

當時,軍閥們割據一方,中央政令經常是不出都門的,但即便如此,軍閥們依然不斷的爭奪中央政府的控制權,交替操持國政,這主要是因為誰控制了中央政府,誰就可以享有國家的稅收,尤其是關稅,同時向外國借債也比較容易些。段祺瑞不肯恢復《臨時約法》和根據《臨時約法》產生的國會,正是為了把持政府、獨斷專行。段祺瑞的這種做法遭到了其它各派勢力的強烈反對,被迫同意恢復《臨時約法》,但卻仍借故拖延,直到6月25日海軍在上海宣布獨立,段祺瑞才在馮國璋的電促下于6月29日請黎元洪恢復國會,南方軍務院遂于7月14日宣布撤銷。8月1日,國會在北京召開,黎元洪被確定為“繼任總統”,重新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選直系馮國璋為副總統,新舊約法之爭暫告結束,南北再次統一,但直系和皖系之間的斗爭卻開始上演了。

黎元洪繼位之初,直系馮國璋時任江蘇都督,不在北京,皖系段祺瑞握有中央政治大權,欲獨斷朝綱,從而引發所謂“府院之爭”。這里,“府”即總統府,也就是大總統黎元洪為代表的政治集團;“院”即國務院,是指以內閣總理段祺瑞為代表的軍閥政治集團。段祺瑞欲架空黎元洪,他執掌的責任內閣也不斷向總統爭權,二者水火不容,最后府院協議嚴格劃分權力,但卻仍然難以相互協調。

民國百年
民國百年

此外,在梁啟超“不黨主義”的影響下,原進步黨改稱“憲法研究會”,擁護段祺瑞;原國民黨議員則在黎元洪集團的支持下,基本上反對段祺瑞而擁護黎元洪。這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也反映在“府院之爭”上。在外交上,日本要扶植段祺瑞勢力,而英美則支持黎元洪抵制日本,列強之間為爭奪在華利益而產生的爭斗也加劇了“府院之爭”。最后,由于直、皖兩系軍閥之間也存在矛盾,副總統馮國璋便暗中站在了黎元洪的一邊。

1917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陷入僵局,雖然美國加入了協約國,對德國宣戰,但英法在歐洲戰場仍沒能取得突破,英法美等國都希望中國能對德宣戰。而在中國,在“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上的爭論卻導致了“府院之爭”的白熱化。當時,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張參戰,意圖以此為名得到日本的借款,從而擴大皖系勢力,梁啟超、蔡元培等都表示贊成;美國本來希望中國與其一起對德宣戰,但后來看到段祺瑞倒向日本,又主張中國暫不參戰,黎元洪、馮國璋等便按美國的意圖反對參戰,國會也表示反對;此外,孫中山也是反對參戰的。

反對派中,最為段祺瑞所忌憚的就是黎元洪和國會,于是他召集各省督軍到北京舉行督軍團會議,提議贊成參戰,后又在國會討論此提議時,派出軍警流氓,打著“公民請愿團”、“陸海軍人請愿團”的旗號,包圍國會,毆辱議員,脅迫國會通過議案。段祺瑞的做法激怒了議員,他們宣布暫停會議,暫緩議決該議案,待新閣組成后再討論;隨后,內閣成員相繼辭職,段祺瑞成了“光桿總理”。

這時,國會聽聞督軍團趕赴徐州與張勛合謀,要擁立溥儀復辟,同時段祺瑞向日本秘密借款一億日元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于是,黎元洪先發制人,于5月23日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的職務,以外交總長伍廷芳代之。此令一出,段祺瑞立即命令八省皖系督軍宣布脫離中央,并電促黎元洪辭職,其本人則離京赴津,在天津組織“獨立各省總參謀部”,與北京的黎元洪政權相對抗。黎元洪先后請出北洋元老徐世昌、王士珍(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并稱“北洋三杰”)等人居中調停,但均遭拒絕,被迫請徐州張勛“即速來京,共商國是”。

關于“辮帥”張勛,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過。民國成立后,在德日兩國的支持下,張勛的“辮子軍”逐年壯大。從袁世凱死到段祺瑞被免職,張勛多次在徐州召集部分軍閥開會,商討復辟計劃;當黎元洪邀請張勛赴京時,張勛意識到復辟的時機已經成熟。1917年6月7日,張勛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3000“辮子軍”北上,途徑天津,會見段祺瑞,得到了段“愿意合作”的承諾,隨即通電脅迫黎元洪解散國會,否則將訴諸武力。6月13日,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勛率軍入京,開始秘密布置復辟;28日,康有為喬裝進京,為復辟出謀劃策。

1917年6月30日夜,張勛、康有為等數十人進入紫禁城,挾溥儀至太和殿,并于次日復辟稱帝,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大肆封賞功臣,張勛被封為內閣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得到了最高權力。與此同時,復辟派還強迫百姓、商鋪懸掛大清的黃龍旗,前清遺老遺少們則購來假辮,在大街上招搖,很多新貴們來不及制作朝服,便將裝殮死尸用的清式壽衣和劇班的戲服、發辮搶購一空。

黎元洪聞聽張勛復辟后,逃入日本使館,并電令馮國璋代行總統職權,恢復段祺瑞為國務總理,令其出兵討伐。

張勛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上下的一致反對。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并準備組織武力討伐張勛;贊成復辟的各省軍閥也都不敢輕易表態;就連列強也感到張勛復辟必敗,于是改變態度,支持段祺瑞討伐張勛。段祺瑞見借張倒黎的目的已達,便于7月4日在天津附近誓師討逆,并與馮國璋聯名通電,列舉張勛八大罪狀,號召全國共誅之。張勛的辮子軍兵力薄弱,小戰即敗,段祺瑞于7月12日率軍進入北京,張勛只身逃入荷蘭使館。同日,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丑劇只演了12天就結束了。

張勛復辟失敗后,黎元洪被迫通電下野,并推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8月1日,馮國璋入京就職,但繼續担任內閣總理的段祺瑞因有“再造共和”之功,其聲望和勢力遠高于馮國璋。8月14日,段祺瑞政府正式對德奧宣戰,加入協約國。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一戰結束,中國雖然沒有派軍隊直接參戰,但卻先后派出了十多萬勞工到歐洲參與戰爭服務。

民國百年

對德宣戰后,段祺瑞假借各種名目向日本借款,名為建立參戰軍,實則是為擴大皖系的勢力,推行“武力統一”政策。出于扶植在華代理人的目的,日本對此“慷慨解囊”,并派西原龜三來華商討細節;此后兩年多時間里,西原多次奔走于兩國之間,段祺瑞則派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經辦,總計貸款超過3億日元,史稱“西原借款”。通過貸款,日本也取得了不少在華利益,如東北、華北的鐵路,黑、吉兩省的金礦和森林等,可以說段祺瑞貸款對中國的損害遠遠超過了袁世凱時期的二十一條。 


三鑒齋 2010-07-20 14:59:00

[新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1)——軍閥割據形勢概述

[舊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3)——第一次護法運動(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