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

[譯文]  戰亂時避難他鄉,我們頭上都已長出了白發;你回到故鄉,恐怕家園早成了廢墟,不變的就只有青山了。

[出典]  司空曙  《賊平后送人北歸》

注:

1、    《賊平后送人北歸》 司空曙

 

  世亂同南去,       時清獨北還。
   他鄉生白發,       舊國見青山。
   曉月過殘壘,       繁星宿故關。
   寒禽與衰草,       處處伴愁顏。
2、注釋:
 賊平:指平定“安史之亂”。
 時清:指時局已安定。
 “舊國”句:意謂你到故鄉,所見者也惟有青山如故。舊國:指故鄉。
 殘壘:戰爭留下的軍事壁壘。
3、譯文1:
 
  戰亂時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時局安定你卻獨自北歸家園。
  流落他鄉頭上已經生出白發,戰后的家鄉也只能見到青山。
  曉行要經過許多殘破的營壘,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涼故關。
  曠野里的飛禽與枯黃的野草,將處處伴隨著你的悲苦愁顏。
 譯文2:
 世道混亂的時候,你我一同逃亡到南地,如今社會清平了,你卻獨自返回到北方的故鄉。長期淹留外地,你的兩鬢已生白發,但天地不變,故國的青山依舊蒼蒼。你歸心似箭而日夜兼程,在拂曉淡淡月光的映照下,經過戰時營壘的遺跡。滿天繁星時,又住在通往故鄉的關隘上,只有枯草和啼寒的鳥一直在陪伴著你,與你共同憂戚共同傷感。
  4、司空曙,唐代詩人。字文明,一作文初,廣平(治今河北省永年縣東南)人。曾舉進士,入劍南節度使韋皋幕中任職,歷任洛陽主簿、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職。為“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或表現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較長于五言律詩。有《司空文明詩集》,《全唐詩》錄其詩二卷。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于五律。詩風閑雅疏淡。
   5、這首詩寫于平定“安史之亂”之后,意在傷己獨留南方,不能與朋友同來同返,并抒發了對亂后形勢的憂慮之情。
   詩題為“賊平后送人北歸”,“賊平”,指公元763年夏歷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率殘部逃到范陽,走投無路,自縊身亡,“安史之亂”最終被朝廷平定。“北歸”,指由南方回到故鄉,《新唐書》載司空曙為廣平人,這個“廣平”,據考證當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內,是“安史之亂”的重災區。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首聯交代送人北歸的原因,抒寫自己不能還鄉的痛苦,“世亂”之時,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難,如今天下已經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滯留他鄉,“獨”字含義豐富,一指友人獨自北還,一指自己獨不得還,含有無限悲感。
 “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上句“生白發”亦有雙重涵義:一是形容亂離中家國之愁的深廣,一是說時間的漫長,從戰亂開始到結束,前后歷時九年。“舊國”指故鄉,“見青山”是說假如友人回到故鄉,田園廬舍肯定是一片廢墟,所見也惟有青山如故。從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歸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見的景物。律詩講究“起承轉合”,一般在第三聯轉折,此詩卻在第二聯完成“承”、“轉”,章法上別具一格。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頸聯及尾聯單從友人方面落筆。“曉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虛擬其晚宿情景。這一聯點明“殘壘”,即殘破的壁壘,泛指戰爭遺留下來的痕跡。“故關”,為兵家必爭之地,估計也殘破不堪了。因而這一聯著重寫“賊平”后殘破、荒涼之景,筆力所致,“描盡亂離之后荒亂風景”(王文濡《歷代詩評注讀本》)。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尾聯繼續虛寫友人歸途中所見所感。上句寫景,“禽”和“草”本無知覺,而曰“寒禽”、“衰草”,正寫出詩人心中對亂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寫“愁”,言愁無處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這里與一、二兩聯遙相呼應,針線細密,用筆嫻熟。
  這是一首酬贈詩,這類題材在“大歷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數思想平庸,藝術才力貧乏,缺少真情實感,這首詩卻能獨辟蹊徑,通過送北歸的感傷寫出“舊國殘壘”、“寒禽衰草”的亂后荒敗之景,由送別的感傷推及時代的感傷、民族的感傷。
6、作者在平定“安史之亂”后,未能和朋友一起北歸,所謂“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為送故人。”(《峽口送友》)現在吟詩送友,加之憂國、思家,心情是格外沉痛,也格外復雜。
  全詩共八句,頭兩句“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是解題。接著便是本聯: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生白發”既形容了時間的漫長(安史之亂長達9年),又暗指深廣的顛沛愁苦。“舊國”指故鄉、家園,“見青山”是想象友人如果回到故鄉,除了青山依舊外,田園廬舍一定已成廢墟,也就是說舊國只剩下青山了。這一聯之后,還有四句: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描繪亂離之后的“荒亂風景”,同樣流露出作者的無窮傷感。
 八句中以“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兩句最為世人傳誦,寫沉痛于句外,不但“舊國殘壘”、“寒禽衰草”的荒涼之景已隱含其中,濃厚的別情和痛苦,也溢于言表。
 7、漢朝立國之初,就不堪北方強虜之擾,便派張騫出使西域,欲結交盟友合擊匈奴。"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張騫一去十二年方回,足見路途之艱難險阻。張便建議取道蜀郡西去,被采納,這才有了西南的開拓和云貴的臣服。其中貴州的夜郎國王發問:中國大還是夜郎大?"夜郎自大"之成語恰好反映了中原文化的自大心態,當時彼此素昧平生,連滇王國也有此一問,并不足怪。西南諸夷的歸順,無庸贅述。然而從這一廂尚未打通西域,忽報中國軍隊對匈奴作戰大捷,"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河西走廊已收復,去西域便利了許多。于是張騫二度西行,所到諸國都發夜郎之問,張就帶領多個使團、商團回長安,效果不言而喻,來使對中華上國的風采驚為海市蜃樓!此后,中國一邊向西域殖民屯墾,一邊邀請諸國東遷,他們本是游牧民族,遷徙并非難事。于是,西域的城邦漸興,今日之處處遺址,猶見當年之盛。
  公元前二世紀張騫之通西域,光照千秋,就成效而言,更勝于一千六百年后的鄭和下西洋。盡管現今出土的文物顯示,公元前五世紀,沿著天山與昆侖山之間的沙漠兩側,就有過南北兩條羊腸鳥道,曾極其稀少地販運過中國的生絲與陶瓷。但向西之路的真正開拓則在漢朝,這是無疑的。
8人類與山的關系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這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可以找到證據。山的身影頻頻出現,沉穩的山給了詩人們最活躍的思維和最充沛的情感。“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詩人們不遺余力地把山帶入他們如畫的詩中,讓山為詩平添一道風景。而“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司空曙《賊平后送人北歸》)、“無窮芳草色,何處故山青”(齊已《送休師歸長沙寧覲》)中,山則成了游子心中故鄉的深深烙印,物是人非,青山依舊,令人感慨萬千。

  星移斗轉,時光飛逝,山卻亙古不移,容顏不改,有著一份令人悸動的執著和堅持,又成為一個坐標,成為一個參照物,啟發著蕓蕓眾生對人生、理想、名利等等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記得《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中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不知怎的,就對開篇詞印象特別深,后來播放同名電視連續劇時,我忠實地做了一回央視的粉絲。青山不移與人生如電作比,盡顯詩人對人生短暫的無限感慨。

  古人還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成了承載中華文明與智慧的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山的雄奇險秀、山的超凡脫俗都使其成為人們理想中的棲身之所。

9、師:平常得常被我們忽略的“頭發”,在心靈的尋找下,被賦予了濃濃的情感。這不是我們的創舉,事實上,偉大的古人早在他們的詩文中,借助“頭發”,傳達了諸多情感。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我們來交流“尋找到的詩文、典故”。
  生:李白有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杜甫有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生:蘇軾的“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生: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鄉音無改鬢毛衰”。司空曙的“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岑參的“白發悲花落,青云羨鳥飛”;盧綸的“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李商隱的“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生:與“頭發”有關的典故也不少。比如,清朝統治者為發揚滿洲祖制,曾強力推行剃發蓄辮制度。從此,頭發去留,不再是個人的喜好,也不再是倫理問題,而上升為嚴重的政治問題。

10、 蔣方良和蔣經國育有三子一女,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與蔣孝章;1988年蔣經國去世,之后蔣方良三個兒子也相繼去世,而女兒蔣孝章長期住在國外。喪夫失子的哀慟,使蔣方良變得更沉默,她以更大更深的沉默面對這一生的打擊。

  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蔣方良自從離開俄國后,她再也沒有看過祖國的青山。伴她長眠的,是饒有中國文化符號含義的五指山。
  宋美齡曾說自己,除了長相,其余一切都很西方。蔣方良則剛好相反,除了長相,其他的一切十分中國。她勤儉、溫婉,專心當個賢內助,完全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典型。不過這兩位蔣夫人也有相同的地方:兩人都度過漫長孤寡的后半生,她們兩人的特殊性格和形象,已成絕響。
 11、我一直認為自己經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如今才發現是一種幼稚的半成熟心態而已。

  落花飄下我會傷感,傷感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心理學家告訴我,這只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特有的滄桑感。

滄桑感?我手不禁抖了抖,看來我真的是太成熟了……成熟到滄桑感都有了。

  都說“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怎么我在家鄉都會生白發,如今頓悟,原來是太滄桑了,滄桑到頭發都白了,看來,我已經老了……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27

[新一篇]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舊一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