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

    [譯文]  我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以國家大事為重,把個人的恩怨置之于后。

     [出典]  西漢司馬遷《史記》

     注:

     1、原文: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2、譯文:

       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他會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愿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調轉車子避開他。

  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

  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藺相如和廉頗終于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3、“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體現了藺相如在對敵斗爭中的足智多謀、英勇不屈、毫不妥協,在對待與廉頗之間的內部矛盾時,藺相如又是另外一種態度,表現出隱忍退讓、寬宏大度、心胸開闊和“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一面。在廉頗居功自傲,并揚言“我見相如,必辱之”的時候,相如采取的是退讓回避的態度,或稱病不朝,或隱車避匿,表現了他明大義、識大體、顧大局和不計私怨,以國家前途為重的品質。正如作者在原傳的結尾所寫的那樣:“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廉頗雖然有心胸狹窄的缺點,但當他聽到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論之后,能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他的負荊請罪也表現了他的愛國思想,因此作者對廉頗的忠于國家和勇于改過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廉藺交歡,將相更加團結,廉藺二人的精神都得以升華。

   4 、新任領導干部都要珍惜合作共事的日子,為了我們事業的發展,為了班子的團結,我們應該求同存異,應該學一學藺相如將軍退讓一步的高尚品德。當然,退讓是從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團結的愿望出發的,而不是害怕、躲開和恐懼。退讓本身就體現了良好的品質修養,體現了高尚的風格。

       進是勇氣,是開拓;退是靈活,是迂回。這猶如球類比賽一樣,進攻是勝利,但防守好了,不讓對方得分,同樣也是勝利。在事業上,有時需要進一步,有時需要退一步,不論進一步還是退一步,都能體現高超的領導藝術。古人能做到,我們理應做得更好。(鄭學誠)

    5、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很早就流傳著“寬容”的歷史故事。比如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如若翻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你會發現處處閃爍著“隱忍與寬容”的光芒。從三國時“宰相肚里能撐船”到戰國時期的“將相和”,從明代“讓他二尺有何妨”再到今天的“建設和諧社會”……“寬容”可謂無處不在、無時沒有。

2009年1116 “國際寬容日”,有兩個事件值得人們關注。第一是:在這一天,中美兩國元首共同踏上了北京人民大會堂的紅地氈,并約定兩國將對國內國際重大問題將進行協商和溝通;第二是:這一天,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嚴與毛澤東的外孫女孔東梅在臺灣會面……這不知是一種時間的巧合、還是人們有意為之?筆者不得而知。但是,作為兩個世界大國的元首在這一天能笑容燦爛握手相談,無疑讓地球上的人們少了幾分驚悸,多了幾分安全;另外,如果毛澤東、蔣介石兩位“老冤家”在九泉之下有靈的話,也應該為晚輩們在今天能友好握手感到十分欣慰!

“寬容是大海,納百川而清澈明凈;寬容是天空,懷天下而不記怨憤”。這是1996,聯合國大會要求會員國每年1116日舉辦“國際寬容日”的主題詞。當然,寬容并不是簡單指“容忍他人行為”,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在“國際寬容日”發表講話時指出,寬容是一種積極而正確的態度,是基于了解且尊重他人自由和權利而獲得。他倡導,用關心取代冷漠與輕視,用了解取代盲目、無知和歧視。

6、超越自我的寬廣胸懷和像日月一樣坦白的胸襟,源于祖國的利益和前途。藺相如之所以目光遠大,是因為他“只知有國,不知有己”,是出自一顆赤誠的愛國心,一片激昂的愛國情;所以能委曲求全,不以廉頗的侮辱為羞恥,是因為他知道,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的恩怨微不足道;廉頗所以能負荊請罪,是藺相如人格力量的感召,也是愛國覺悟的升華。這場靈與肉的洗禮,形象地告訴我們:要超脫心靈的苦難,真正地超越自我,胸中必須裝上祖國和民族的利益。

      “相戕則兩害,相助則兩益。”藺相如以德服人,虛懷若谷,寬容謙讓,化敵為友,使自恃功高、心胸狹窄的廉頗,變得識大體,顧大局,成為團結御侮的刎頸之交。

       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團隊精神已成為競爭的首選,藺相如“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名言,仍如鳴槍響鏑,響徹大江南北,震撼著炎黃子孫的心魂。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03

[新一篇] 元稹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舊一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