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元稹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譯文] 雖然我知道這種陰陽相隔的悲恨人人都會有,但一想起我們做貧賤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會讓我特別悲哀。 

    [出典]    元稹   《遣悲懷》

     注:

     1、 《遣悲懷》三首  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 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 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 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 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 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 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 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 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 報答平生未展眉。

     2、 注釋:

遣悲懷:排遣悲哀的情懷。

謝公,東晉宰相謝安。韋蕙叢系太子少保(亦為宰相之位)韋夏卿之幼女,故以聰明賢慧的謝道韞比之。黔婁,春秋時齊國賢士,拒絕做官,安貧東道,無稹自幼孤貧,故亦以自喻。乖,不和諧,不順心。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此以謝安最偏愛侄女謝道韞之事為喻。

黔婁:戰國時齊國的貧士。此自喻。言韋叢以名門閨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順遂。顧:看見。

藎篋:竹或草編的箱子。

泥:軟纏,央求。

藿:豆葉。

藎篋,草編的箱子。泥,軟語纏磨。營奠:備辦祭品。齋,本指施飯與道僧,此處指延道僧超度。

行看盡:眼看將要完了。

誠知:的確知道。此恨:指夫妻的死別。

鄧攸:西晉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晉書·鄧攸傳》載:永嘉末年戰亂中,他舍子保侄,后終無子。

潘岳:西晉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這兩句寫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傷自己無妻無子的命運。

窅冥:深暗貌。何所望:死后無知,同穴也是徒然。

同穴四句:希望死后與妻同葬一處。又希望來世再為夫妻。但這些希望都難以實現。現在能做到的,只是徹夜難眠,以刻骨銘心的苦苦思念來彌補她生前所經受的艱難困苦。

 

3、譯文:

謝公最疼愛的是小女兒,自從嫁給黔婁后什么事都不順遂。看我沒衣服翻箱倒柜找,讓她買酒便拔下金釵。野菜豆葉她吃得也香甜,把古槐落葉當做燒火柴。現在我的俸祿超過十萬,只能在悼念你時燒點紙財。

說過去所戲說的生與死,現如今就發生在眼前了,妻子的衣服的大都已布施盡了,而尚存的針線卻未忍打開,也會因想起妻子的舊情給奴婢錢財。所有的這一切全都是由妻而生,夫妻間的情感油然而生,躍于紙上,讓人甚是傷感。雖都知此事都會在每個人身上發生,但是想起和妻子在一起的每一件事而心里卻更是悲傷。

無事時為你悲傷自己也悲傷,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時光。鄧攸沒兒子時只能問蒼天,潘岳悼亡詩再好白費辭章。地下能否同穴還不知道,來生結緣更無指望。我永遠思念你夜夜閉不上眼,以此報答你一生的哀傷。

 

4、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一帶)人。幼年喪父,家境比較貧困。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明經及第。唐憲宗元和初,應制策第一,任左拾遺,歷監察御史等職。曾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等人的不法行為,得罪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他遭到這次打擊后,轉與宦官和權貴妥協,并通過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薦,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調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時,任武昌軍節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5、這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所寫的三首七言律詩。韋氏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韋氏去世。此詩約寫于元和六年前,時元稹在監察御史分務東臺任上。

  第一首追憶妻子生前的艱苦處境和夫妻情愛,并抒寫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東晉宰相謝安最寵愛的侄女謝道韞借指韋氏,以戰國時齊國的貧士黔婁自喻,其中含有對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順遂,這是對韋氏婚后七年間艱苦生活的簡括,用以領起中間四句。“泥”,軟纏。“長藿”,長長的豆葉。中間這四句是說,看到我沒有可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尋;我身邊沒錢,死乞活賴地纏她買酒,她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平常家里只能用豆葉之類的野菜充饑,她卻吃得很香甜;沒有柴燒,她便靠老槐樹飄落的枯葉以作薪炊。這幾句用筆干凈,既寫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艱難處境,又能傳神寫照,活畫出賢妻的形象。這四個敘述句,句句浸透著詩人對妻子的贊嘆與懷念的深情。末兩句,仿佛詩人從出神的追憶狀態中突然驚覺,發出無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雖然享受厚俸,卻再也不能與愛妻一道共享榮華富貴,只能用祭奠與延請僧道超度亡靈的辦法來寄托自己的情思。“復”,寫出這類悼念活動的頻繁。這兩句,出語雖然平和,內心深處卻是極其凄苦的。

  第二首與第一首結尾處的悲凄情調相銜接。主要寫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詩人寫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幾件事。人已仙逝,而遺物猶在。為了避免見物思人,便將妻子穿過的衣裳施舍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仍然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詩人想用這種消極的辦法封存起對往事的記憶,而這種做法本身恰好證明他無法擺脫對妻子的思念。還有,每當看到妻子身邊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對婢仆也平添一種哀憐的感情。白天事事觸景傷情,夜晚夢魂飛越冥界相尋。夢中送錢,似乎荒唐,卻是一片感人的癡情。苦了一輩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貴中的丈夫不忘舊日恩愛,除了“營奠復營齋”以外,還能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積想成夢,出現送錢給妻子的夢境。末兩句,從“誠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說,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末句從上一句泛說推進一層,著力寫出自身喪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閑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長時間呢!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亡詩》寫得再好,對于死者來說,又有什么意義,不等于白費筆墨!詩人以鄧攸、潘岳自喻,故作達觀無謂之詞,卻透露出無子、喪妻的深沉悲哀。接著從絕望中轉出希望來,寄希望于死后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靜思量:這僅是一種虛無飄渺的幻想,更是難以指望的,因而更為絕望:死者已矣,過去的一切永遠無法補償了!詩情愈轉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詩人仿佛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我將永遠永遠地想著你,要以終夜“開眼”來報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癡情纏綿,哀痛欲絕!

  《遣悲懷三首》,一個“悲”字貫穿始終。悲痛之情如同長風推浪,滾滾向前,逐首推進。前兩首悲對方,從生前寫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從現在寫到將來。全篇都用“昵昵兒女語”的親昵調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詩人善于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無的意思,用極其質樸感人的語言來表現。諸如“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等,無不淺俗之極,也傷痛之極。再如“泥他沽酒拔金釵”的“泥”字,末兩句中的“長開眼”與“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飾的本色語言,狀難寫之景十分逼真,寫難言之情極為自然。在取材上,詩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幾件小事來寫,事情雖小,但都曾深深觸動過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敘事敘得實,寫情寫得真,寫出了詩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為古今悼亡詩中的絕唱。

  清代蘅塘退士在評論此詩時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這至高的贊譽,元稹是當之無愧的。 (陳志明)

 

    6、 詩中最后兩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意為:雖然我知道這種陰陽相隔的悲恨人人都會有,但一想起我們做貧賤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會讓我特別悲哀。  

  可嘆世人望文生義,將“貧賤夫妻百事哀”理解為夫妻沒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是很不幸的,容易在生活上產生痛苦和爭執,讓人同情。甚至有人說:“富繞結發千秋悅,貧賤夫妻百事哀”.......不讀書的豈止是劉項!

 

    7、 “誠知此恨人人有, 貧賤夫妻百事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如果一個家庭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怎么去談所謂的文化,所謂的和諧。

  夫妻死別,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對于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一旦永訣,是更為悲哀的。 原來是這個意思。不過,也許生活的壓力讓人更愿意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句詩,元稹沒有想到,他隨手寫下的這句千古名言,恰恰是世上貧賤夫妻生活的心聲,百事哀,的確面對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壓力,每天過的都不容易。

 

    8、“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字字句句肺腑之言,更為纏綿悱惻,更為感人,誠知,確冥知道。

生與死,其實都留給了生者,傷悲之余,生者只有更好的活著,那才是對逝者更好的安告和追慰。

 

9、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詩人的這幾首詩情深意切,好多人給感動得淅瀝嘩啦的。到今天全變味了,好多人抱著這句詩發現了愛情的真諦:他娘的,說得真好啊,愛情頂什么用啊,這世道怎么離得了錢?

于是乎,要房了要車了做二奶了找老外了,好端端的這些你以為誰稀罕?可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啊!

于是乎美好的愛情再也沒有人信了,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靠,去他的有情郎,還是無價寶實在!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0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