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即使用千金可以買到像司馬相如所寫那樣好的賦,可是我脈脈無盡的真情又能向誰訴說呢?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摸魚兒》
注:
1、《摸魚兒》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地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2、注釋:
同官王正之:據樓鑰《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銘》,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轉運判官,故稱“同官”。
消 :經受。
落紅:落花。
算只有殷勤:想來只有檐下蛛網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后被幽閉于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
脈脈:綿長深厚貌。
君:指善妒之人。
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貌美善妒。
危欄:高樓上的欄桿。
3、譯文1:
還能經得住多少風雨?春天又將匆匆逝去。珍惜春光的我總怕花兒開得太早,何況眼前飄落紅花無數。春天你且留步,難道沒聽說芳草已鋪滿天涯,遮住了你的歸路?我怨恨春天為什么默默不語。看來最殷勤的要算那畫檐下的蛛網,終日忙著粘惹楊柳的飛絮,希望將春天留住。
長門官盼望佳期,一定又被貽誤。因為才能出眾,被人妒忌,縱然像陳皇后那樣用千金買來司馬相如的辭賦,這一片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那些得寵的小人不要得意,你們沒看到楊玉環和趙飛燕如今都化為了塵土了嗎?閑散無聊最令人愁。還是別去登高憑欄,斜陽映照之下,就是那令人斷腸的迷蒙煙柳。
4、 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5、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采納。然而,事與愿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這一調轉,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担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愿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郁于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本來,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現過有利于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派失意受壓,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投降路線的口實。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時,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無策。相反,出于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詞里,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是第四層。盡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檐蛛網"?即使能象"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征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復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己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閑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征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斗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郁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郁悲壯,曲折盡致。
6、我國歷史有關稿酬這方面的記載比較長遠。據說最早的稿酬起源于晉代。不過,至少在西漢,已有過出錢請人寫文章的事。漢武帝時,陳皇后阿嬌被冷落遺棄,住在長門宮。她為了能重新獲得寵愛,便花了一大筆錢請當時文筆最好的司馬相如寫了一篇《長門賦》,想用這篇傾訴衷情的文賦打動漢武帝,從而重溫昔日的恩愛。結果,漢武帝卻沒有因此而回心轉意。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名句“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到南北朝時的北周末年,當鄭譯被封為沛國公,并獲得了當時的最高勛位一匕柱國以后,他想請擅長文辭的高颎寫篇慶賀的文章。高颎半開玩笑地回答說:“筆干,寫不得。”并且又說:“不得一文,何以潤筆?”從此,人們便開始用“潤筆”一詞指因寫文章作字畫而獲得的報酬,這也是人們又把稿酬叫做“潤筆”的原因。到明朝“四大才子”之時,替人寫詞作賦收取稿酬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7、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說到相如賦,“西漢文章兩司馬”之一的司馬相如深得漢武帝的青睞,其《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堪稱辭藻華麗的典范。
而其中悲凄者如《長門賦》,不僅僅是因為言詞真切,更在于《長門賦》并沒有挽回漢武帝的感情,從“金屋藏嬌”到“長門鎖阿嬌”,女人的命運終究逃不過情劫。
漢武帝劉徹與陳阿嬌青梅竹馬,還是幼年的時候其祖母竇太后問他長大要娶一個什么樣的媳婦,他言要娶表姐阿嬌為妻并為阿嬌蓋一座金屋子,自此有了金屋藏嬌的戲言。
漢武帝坐上皇位之后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真的為阿嬌造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并冊封她為皇后。
他的一生有三個都留下傳奇的女人:陳阿嬌的金屋藏嬌,最后卻被貶長門宮憂郁而終。衛子夫一步登天,從平陽公主府一名家奴成為國母取代了陳阿嬌的地位,最后也在宮中以三尺白綾自縊身亡。李央央的傾國傾城因為其兄李延年的一首樂府《北方有佳人》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卻不料也是紅顏薄命,她是漢武帝最懷念的一個女人,在她有病的時候漢武幾次探望都被她拒絕,至到死后也沒讓漢武見她的病容,在帝王心里總是她的傾國之色,劉徹在汾水船樓吟出的《秋風辭》寫盡了君王的樂極生悲: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金屋藏嬌讓后人知道了陳阿嬌,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也讓后人知道了她的悲慘收場。
青梅竹馬的情是情何以堪,金屋藏嬌的藏又是為何人所藏;愛了一生痛了一生,藏盡了自己一生的青春風華藏盡了自己一生的快樂與痛苦。金屋里曾經的郎情妾意嬌怯紅顏,最后卻在長門宮里燈慘月暗無復盼下憂郁而終,她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六歲,二十六歲正是花開最濃的時節,她卻早早的枯萎。
8、向來是喜歡辛棄疾的,前一陣子迷他的那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話有著說不出的韻味,就像是柳如是,那個被千年談論并經久不衰的奇女子柳如是。
可惜了那一份情,脈脈此情向誰訴?千金縱買相如賦,哪得回顧?
從此你也成了那深深庭院的一枝花,不知為誰盛開,為誰敗。
9、漢武帝看到《長門賦》定是無法無動于衷的,只是他的目光看的太遠了。而他注定無法在對外戚痛下殺手時護住那個嬌蠻卻率真的阿嬌的。所以一次次的經過,一次次的離開,“一入宮門深似海,從此蕭郎陌路人”。
那個女子,期期艾艾許多年,若真如司馬相如所寫的連雷聲都能錯聽為車馬聲。那么每一日,她要受多少次的折磨,要期待、失望、悲傷,多少個輪回,生生不止,她到底是憑著怎樣的一個信念,撐下去,痛下去?我相信她是愛的,愛到連恨都恨不起來,只能在長門宮中踱著小小的步子,獨自泫然欲泣……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耳畔的童聲聲聲入耳:“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只是物是人非,往事皆已空。
我只愿你,下一世,莫入侯門。
10、“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七夕美夢,彼處無眠。
11、縱使戈爾巴喬夫那一腔悲情與愁怨而可以化作一壇醇酒,人們也會遠離而煮咖啡;如果那一腔悲情與愁怨而可以化作最甘美的泉,人們也必會遠離而去喝可樂;如果那一腔悲情與愁怨而可以化作最美的云,人們也必會遠離而去觀賞溫室里的花……
悲劇,尤其是理想的悲劇是得不到同情的。因為理想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值錢了。即使戈爾巴喬夫可以用最優美的文字來描述自己的創傷,又有誰可以釋放自己手中的繁重去聽一個已經失敗的老人去傾訴衷腸?人,也許就是這樣的脆弱,耐不住這迷惘是非的折磨。
歷史是自己選擇的道路,歷史的罪責必須由他自己的選擇者承担。“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個忙碌的世界,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是日本還是西班牙,人們都在一種無奈里彷徨。
歷史,又如一本書,,它的著者即是它的讀者。在著與讀這兩種角色的切換里,誰又記得清自己是什么人呢?淡出歷史的舞臺后,變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12、 于是,在人群中,我會有很多的樣子,會有很多種讓人猜不透的眼神。我會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我會是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的納蘭;我會是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的稼軒;我也會是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的晏殊,我更會是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易安。那些不一樣的我,卻都在演繹著同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世人稱它為愛情。
我在演繹著,不停地重復那些劇本里的話語,重復著那些人物的表情與動作,似乎永遠都不會感到厭煩。因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想法,早已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骨髓里,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我的舉手投足便是他們,不用刻意的去演繹,我就能將劇本里的他們展現的完美無缺。
這一刻,時光好像在我的生命里靜止了,不在匆匆的朝前走去。我在這一剎那間,遠遠的看著放在書架上的劇本,突然頓悟,我應該是我,而不是他們,我應該在我生命的舞臺上演繹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因為迎合眾人而失去自己。我開始慢慢的在腦海里翻閱自己的劇本,尋找屬于自己的故事,可在我找到之后,我竟是那么的感到手足無措,因為我發現,他們的故事在我的世界里也是那么的不堪。甚至我的故事比他們更會讓人撕心裂肺,倍感傷感與痛心。我的生活,比他們的更值得別人去記憶,更值得別人在舞臺上演繹。
也許,真的如哲人所說:憂郁久了,天空也會黯淡。我應該還是我,因為我能感到靈魂深處穿傳來的痛傳來的陣陣酸感。我在流淚,在憂傷。這一刻開始,我終究還是逃不過命運的安排,做那個本就該憂傷的我。
我為戲子,卻為自己憂傷。我明白,我終究還是戲子,只是演繹的是自己的故事罷了。
0摸14.jpg |
13、在一本書上看到這么一句話:你比我幸運,你可以選擇愛我或者不愛我。而我,只能選擇愛你或者更愛你。
而喧囂的紅塵中,誰比誰幸運呢?
人海中的遇見,是生命的緣。思念總是將時光拉得很長很長,此時此刻,你在忙什么呢?是否也在時光安靜的一偶,輕輕將我想起?心底滿是你的影子,思念如潮。在俗世瑣碎繁塵的一個安靜角落,靜靜地,寫下對你的念想,和深深的牽掛。
記得保重,記得注意天氣變化,記得要快樂,記得要平安,記得要健康碎碎念,一直惦記,一直思念,一直愛……
相思之苦就這樣釀成,一直到車載斗量,無以復加。白居易有詩云:“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你明白相思中的人,覺得自己的苦難簡直比海洋還要深,海上浪濤滾滾,尚有潮汐傳信,更有太多的無奈,卻是如同辛棄疾所云:“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向誰訴”。茫茫人世間,沒有了你,誰才是我的那個拋繡球的人呢?心底的深情美意,縱然有生花妙筆,又向哪里去訴說傾吐?“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14、為什么人都要有“情”,自古“情”最傷人,明知道它帶給人的多數都是痛苦和傷心,卻依然對它執著。喜歡那句詩“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向誰訴”,是呀,心底的這份思念,這份感情,究竟有何人明白呢……
15、念去去、千里煙波,我的眼前幻化出雪蓮花的圣潔,我在懷想著倉央嘉措的相見何如不見時,我感受得到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薩街頭的寂寞與悲凄,我的心里默然之間為他激起了萬縷千絲!我知道無數的文人墨客,多半都是情路坎坷!我領悟了,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我在仔細品味之余明白了他們的用心良苦、用情至深!因為,那些仁人志士不是凡夫俗子,惟其如此,他們才能指點江山、忘乎所以,惟其如此,他們便給后人留下了太多的不可磨滅的激揚文字!我在今天寫下這篇日記的與此同時,我也明顯的發現了他們差不多都是癡情,癡迷,他們差不多都是半生抑郁不得志!
*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3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