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譯文]  君子學習了禮樂,就會愛人;老百姓學習了禮樂,就容易使喚了。

      [出典]    《論語陽貨》

      注:

      1、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2、孔子的學生子游做了武城這個地方的行政長官。由于武城是魯國邊境的一座城市,經常需要打仗,所以武城人尚勇善戰。子游到任后,覺得武城人多武而少文,比較粗俗,于是展開了禮樂等文化活動的教育工作。經過了幾年的努力,自己感覺治理的不錯,就特意邀請孔子到武城去觀光。孔子帶來眾弟子一進入武城,就聽到談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嘴巴一咧,眉毛微垂,笑著說:“子游啊,你真有意思,在這么一個偏僻的小城市大興禮樂,等于殺一只雞卻用牛刀一樣,過于小題大做了吧。”

         迎接老師和師兄弟的子游本來想聽些表揚的話,可沒想到老師竟然這樣評價他。他馬上委屈的辯解道:“老師,我記得以前聽您老人家說過:'管理者接受了教育就懂得寬容和仁慈,更能夠愛人;老百姓接受了教育就能明辨是非,懂得規矩和道理,就能夠更好的用他們做事。'”言下之意是:當年您這樣教導我們,作為管理者不但要自己勤于學習,還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讓整個團隊都要學習和接受教育。現在我成為了管理者,按照您的話在做,可是您卻又這么批評我,我心里不服!孔子也馬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子游這種不忘師訓而又當仁不讓于師的態度很欣賞,于是對身旁的弟子們說:“小伙子們!子游說得非常正確,我剛才那句話不過是同他開玩笑罷了。”

      3、一個社會一分為二,有剝削的、統治的上層階級;有被剝削的、被統治的下層階級。上層階級的人稱為“君子”;下層階級的人稱為“小人”。照字面看,“君子”就是君的兒子,如后世所謂“公子”、“少爺”之類。同公子、少爺相對的人就是“小人”。這是“君子”和“小人”這兩個名詞的本來的意思。在《論語》中還保存有這兩個名詞的這樣的用法。

      例如:孔丘的學生樊遲告訴孔丘說,他想學種莊稼和種菜。孔丘說他是“小人”(《論語·子路》)。這并不是說,樊遲是一個道德上的壞人,只是說,他的思想是社會階層中的農民的思想。

     4、“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這是孔子學生子游的話。因為當時實行禮樂制度包括教育,主要是針對貴族的,所以,當子游將禮樂教給一般百姓的時候,孔子說“割雞焉用牛刀”,這是一個比喻,意思是說治理這樣一個小地方,哪里還用的著施行禮樂教育。

      當然孔子的這句話不夠正確,所以他對身邊的學生說:小伙子們,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才是和他開了個玩笑。可見,孔子能及時做自我批評,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5、1)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孔子去武城,聽到處處都有習樂的聲音。知道這是子游以樂道教化民眾以行其治。武城:魯國的小城,其時子游是武城長官。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2)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而禮樂教化是周公定周的大略之用,所以孔子見子游以周公明治天下之道來政治一個小地方,就笑他說,你這不是牛刀殺雞,大材小用了嗎?莞爾:在此形容大人看小孩子游戲一般的微笑的樣子。

       (3)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游聽孔子這樣講,就恭敬且嚴肅地回答了孔子:“從前在我跟您學習的時候,常聽您講地方有大小,治道無大小;治有國治,也有人治,從道而論,則一而貫之。你又告訴我們,樂教之化,可以使社會管理者清心明理因樂之旋律和節奏的體會而悟禮法制度的管理精神。可以移社會之風變社會之俗,所以現在我就是正在實踐你的教導呀,(您現在講我樂化社會是牛刀殺雞,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呀老師?)君子,在此是指智者,主要是政治方也就是管理者的意思。小人是指百姓,也就是被管理的社會方面,因為百姓一般地看都平常生活而無大德大名為天下知,所以也稱其為小。治者習樂,能得旋律,節奏和諧之樂,也可以通過對旋律和節奏的和諧之樂體會政治與社會和諧也不能離開秩序和制度(旋律是音的秩序合理,節奏是音的制度合理,音不合理則曲不能成樂,治不用禮則國不能和),百姓平時沒事,學習一下音樂,也能平心靜氣,通過音樂陶冶情操,平靜人的心情,安定人的心靈。所以音樂的教化對于社會來講,確實有移風易俗的作用,使人遠離無所事事的胡思亂想,或因無所事事而胡作非為。易,就是變化,什么變化,原來就小,只能變大,所以在此“易”就是好的音樂教育學習,可以使小人變大,自樂之心安器而成禮之國事泰。使也:是子游講,我現在的作為,全是按您所教來實踐的,暗問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注意這里和前人的斷句是不同的,前人之解是把“小人學道則易,使也”連起來讀和解的,意思就全變了,變的沒有理性和混賬了孔子的思想以及這一小節本身的語言邏輯性。使也,是個獨立的句子結構,是子游講我現在所做的一切正是老師您所講的道理的實習呀。我的時習,正是您之所使之用呀。在這里也可以細細地體會一下使、用二字的意思和用法。

        (4)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子游點明了孔子前教子游的道理和今笑子游樂治實踐的矛盾所在,所以孔子馬上就轉過身來對身邊的其他弟子講:大家聽明白了吧,子游講的才是正理,剛才我講的話,是錯的,是片面之見的片面之詞呀”在這里要注意古戲字的意思是和今天我們理解的戲字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戲字的本意是演武,也就是假打而不是真爭,這個可以從繁體字上看的更清楚。。戲:三軍之偏也《說文》。段玉裁注:“偏為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所以在此強調的意思就是“一面”之詞,片面之見,是孔子自謂失見失語。所以前面講子游之語理為真,自己之語理為假。這個小節的重心不在言中而在言外,是講禮樂之道的社會普遍意義上,是講如果禮道敗壞,智者心欲為仁而不得其器而成之,愚者心情不安必然表現在現實的行為失禮中。

      6、就人的道德品質說,“君子”是有高貴的道德品質的人;“小人”是沒有道德或不道德的人。這兩個名詞的意義的變化,標志著在當時社會大變動中階級力量對比的變化。奴隸主貴族們不能專憑其政治地位高而受人尊敬;一般的人亦不專因為政治地位低而受人輕視。政治地位低而道德品質高的人,也可以稱為“君子”;政治地位高而道德品質低的人也可以稱為“小人”,孔丘的時代正是處于“君子”和“小人”這兩個意義新舊并用的時代。《論語》中保存了這兩個名詞的新舊意義。

      在《論語》中更多的地方是用這兩個名詞的新意義。例如,孔丘和他的學生們,在陳國絕糧了,學生們餓得臥床不起。子路憤怒地問孔丘說:“君子亦有窮乎?”孔丘回答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這里所說的“君子”、“小人”,顯然是就道德品質說的。孔丘又說:“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同上)又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這里所說的“君子”,顯然是就道德品質說的。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54

[新一篇]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舊一篇]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