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山路蜿蜒曲折,幾番回轉就看不見你的蹤影了;但我還佇立著,凝望著,山路上早已空無一人,只有馬行走的足跡留在雪地上。
[出典]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注:
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 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 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 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 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xml:namespace>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2、注釋:
武判官,未詳。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
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經霜后變白。
胡天:這里指西域的天氣。
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 羅幕:絲織帳幕。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珠簾”“羅幕”都屬于美化的說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
錦衾(qīn)薄:蓋了華美的織錦被子還覺得薄。形容天氣很冷。
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都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
瀚海:大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闌干:縱橫的樣子。
慘淡:昏暗無光。
中軍: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所居。
飲歸客:宴飲回去的人。飲,動詞,宴飲。
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轅門:古代帝王巡狩、田獵的止宿處,以車為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車,車轅相向以表示門,稱轅門。
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
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
羅幕:用絲織品做的幕帳。
控:拉開弓。
3、譯文1:
北風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
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穿上狐裘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
連將軍都拉不開弓,都護覺得鐵衣太寒冷,難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縱橫交錯著百丈厚的堅冰,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
在軍中主帥所居的營帳里擺設酒宴,給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與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
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冰雪凍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
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
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馬走過的蹄印。
譯文2:
狂怒的北風卷地而來,枯脆的秋草都被吹斷了,這北方邊陲的天氣呀,竟然在八月就大雪紛飛。就好像忽然之間刮了一夜春風,那千樹萬樹的梨花都燦爛地開放了。片片飛舞的雪花穿簾入戶,沾在帷幕上轉眼消融;天氣這么冷,穿著狐皮的衣服也不暖,蓋著錦緞的被子也覺得單薄。將軍們手凍得連角弓都拉不開,那冰冷的盔甲誰也不想穿。你看那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你看那陰沉的天空,濃云密布。就在如此惡劣的天氣里,主帥的營帳中正在為要回京城的武判官餞行,傳來胡琴、琵琶和羌笛的演奏聲。時近黃昏,送客走出軍營門,外面依然是大雪紛飛,寒風凜冽,那營門上的紅旗竟然凍得死死的,風都吹不動了。送客送到輪臺的東門,是分手的時候了。唉,你這回去的路該怎么走呀!眼見得大雪封山,連路都看不見了。目送著客人遠去,路轉峰回,行人消失在山后,只在雪地上留下一行寂寞的馬蹄印……
譯文3:
呼嘯的北風席卷大地吹斷白草,塞北八月就漫天飛舞著雪花。就好像突然刮過一夜的春風,無數的樹木都掛滿雪白的梨花。雪花飄入簾內在幕幃上慢慢融化,狐皮大衣不暖錦被也嫌薄。將軍角弓凍得都拉不開,鎮邊大將盔甲冰冷難穿戴。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覆蓋,萬里長空陰云濃重稠密。中軍設宴歡送回京的客人,胡琴琵琶與羌笛一起演奏。傍晚雪花紛紛飄落在轅門,朔風猛烈卻吹不動凍住的紅旗。從輪臺東門送你回京城,出發時大雪落滿天山路,路轉峰回看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
4、岑參生平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是盛唐最典型的邊塞詩人,在八世紀五十年代,他曾經兩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邊塞詩的特點,我們應當從兩個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個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說的“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歡從出人意表的角度去發現詩。有了邊塞生活的體驗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第二,岑參詩人中的一股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慨,這也是其他邊塞詩人所無法比擬的。他贊嘆別人“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這樣作為戎裝的少年英雄馳騁在西北戰場上的。他出塞時,才三十出頭,正是充滿銳氣的年齡。王昌齡、高適等年稍長的詩人,隨著開元盛世的逐漸萎縮,朝政的日益腐敗,已經開始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非正義性的一面時,岑參卻還在戰陣上高呼馳騁顯示英雄氣慨。這種心態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詩和高適比較明顯的區別。高適觀察比較深入,更多的看到戰士的艱苦,因而詩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參則用綺麗的筆調來凸顯西北地區冰天,雪地,火山,熱海的異域風光,歌頌保衛邊疆的戰爭,歌頌將士們不屈不撓,立功報國的豪情壯志,有一種感人的廳情異彩。《唐之韻》
此詩在今人王兆鵬、邵大為、張靜、唐元等的著作《唐詩排行榜》排名第77名。該排行榜以“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互聯網鏈接次數”六個指標為統計分析,反映一千多年來的綜合影響力。其中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排名第17名,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地3名,文學史錄入次數排名第13名,互聯網鏈接次數排名第29名。
5、這哪里是寫送別時的深情厚誼和依依不舍,這分明是寫著自己的蒼涼和寂寞。
雪落,是沒有聲音的。
就如同,雪地里深淺不一的馬蹄印,只是一場虛幻的夢。
金剛經上說,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那是佛家的空。
但若真是如此,那這飲酒、吹笛、談心談情;那這暮雪、寒冰、萬里愁云;那這守關、戰爭、為國為民;那在這荒涼胡地,白白蹉跎的漫長歲月,又有什么意義?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然后,是送別的人,轉過身,背過臉,一腳踏上來時的路。雪擁連城,但那紛紛落在轅門的暮雪,已經不是來時的雪了。
送走了她們。我撐開傘,慢慢的走回學校,然后出東門,去熱鬧的五道口,剪了頭發。
沒有什么原因,也許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空寂。
空谷回音,發絲飄落的那一刻,若還能清楚地聽到內心的聲音,我想那必定是: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6、“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兩句大意是:峰回路轉,擋住了凝望的視線,遠去的友人看不見了,只有友人走過的雪地上空留下馬蹄的痕跡。
這是一首出色的送行詩,而~兩句又是此詩出色的結尾。人去路空,蹄印徒留,送行者悵然若失地站在雪地里,望著雪上的馬蹄印跡怔怔出神。無需“一路平安”之類的套話,僅此一筆就把悠悠不盡之情,依依惜別之意烘托出來了。寫送別、惜別可借用其意境和以景托情的表現手法。這是寫歸客遠行,也是寫別后雪景。友人已然遠去,遠方只留有馬的足跡,而分別處也只有一個孤單的詩人,為友人的離去不舍,為友人的回京高興,亦為自己那不知何日是盡頭的邊塞生活而惆悵。景中見情,詩人復雜的感情在這兩句詩中表現得恰到好處,似有宇宙無窮人生短暫之感流露于字里行間,細細讀來自是回味悠長,唐詩之蘊藉自此可見一斑。
7、“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我讀易安的詞,你聽到了嗎?喜歡詩詞的你我,曾經在多少唐詩明朗與雋永的風格中暢游,曾經在多少宋詞的婉約與豪放之間瀏覽,曾經在多少元曲的宮調與曲律中體味著劇中人的悲喜。只是曾經的鳳凰涅磐,輝煌而悲壯,而那輝煌之后,便是無痕的灰飛煙滅和有痛的久遠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春天的南國紅豆是對你的相思;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夏日桐葉也是對你的相思。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秋天的夜雨還是對你的相思;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冬日的落雪還是對你的相思!心外無物,當繁華落盡,滿目塵埃,裊裊的余音之后余下的卻是晨鐘暮鼓,木魚聲聲。醒在夢中,便想去一座紫煙燎繞、草木萋萋、清泉潺潺的深山,讓自己沉醉在飄渺的青煙、白云、迷霧里,也許這只能是亦如一場六朝春夢般的夢幻吧!
8、阿力麻里城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如今,舊日的城郭蹤跡全無,只有白楊樹立在瑟瑟涼風中,只有古而班通古特沙漠變幻的沙丘訴說著曾經的滄海桑田;“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派蒼涼中,空留斯人遠去的腳印,還有悠悠的詩詞:
“琴山瀚海,烏孫西突,天馬故鄉風土悠。倚覽浩浩江水,激情迤邐,醉人眸。
云杉繞堤,湍水吐霧,飛橋雄踞萬仞頭。巍巍雪峰,一躍直上輕舟,云幽幽。”
歷史的厚重常常能為現代增加一抹靈犀,曾經歷經風雨的西域,給我們留下了以往的記憶,給歷史添加了幾多悲壯。不如歸來,來品嘗阿力麻里的香甜,來感受雪峰云杉的場景,來觀賞大漠孤煙的遼遠,來憑吊古往今來的偉人們。
9、如果你不太在意雪的寒冷,不太在意此刻茫茫草原太過寂靜的話,你應該感受到這茫茫草原的博大與遼遠。沒有了高低縱橫,我們的視野會更加開闊。你可以騁目馳懷,神游八荒,細數當年金戈鐵馬草原烽火;遙想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的崢嶸歲月;聆聽羌管悠悠胡笳悲鳴。沒有了濃淡深淺,你的目光會更加單純、澄澈。用一張純得不能再純的稿紙覆蓋我們日益浮躁的心靈,讓我們鐘愛的文字在無任何羈絆的情況下自由流淌。在這張稿紙上,我們不必刻意掩飾自己的思想,不必曲筆委蛇。像那一片茫茫大雪,只有純凈,只剩無暇,在微笑的陽光底下靜靜袒露,盡情傾訴。
見慣了城市里的高樓林立,聽慣了嘈雜的聲音,即便離開城市,你的目光也常常被連綿的群山,如帶的樹林所牽絆,所阻礙。只有在這如白紙一樣平展的雪的草原,白紙一樣單純的草原,才會讓我們心無旁騖,回到人性的最初,傾聽自己靈魂的聲音。
10、車子行駛至白山和涼水的路口時,朦朧中被大家指指點點的嘰嘰贊嘆聲喚醒,我下意思的睜開眼睛將頭轉向車窗外。兩山的凸凹處,棉絮般的云霧升騰著,整個群山被大自然的鉛灰和苔綠錦繡成旖旎的素裝。望著車窗外迅速倒退的樹木,不由的讓我想起:“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那千古絕句。啊,真的太美了!心中的陰霾頓時煙消云散,只剩下幾分欣喜、幾分感嘆、幾分超然……
11、一夜北風,“嗚嗚”的,一陣緊一陣,如泣如訴。令我的夢境和殘雪的《暗夜》一起混沌莫辨。這一夜的風聲會不會成就某些久違的東西呢?
果真,清晨,拉開窗簾,匝地惜瓊瑤啊,真美,有什么可比得在戈壁上欣賞一場風雪的蒼茫與盛大呢?
而卻又如何能每每相遇呢? 更何況好似是從雨潤之秋突然轉入飄雪之冬?
雨后的清新氣息尚未飄遠,冬雪之趣,姍姍而來。
雪花的旋舞,輕靈與雅致,令屋頂上的兩只鳥兒也為之傾倒吧,它們也忙著在屋頂和雪花之間起落。
耳邊縈繞的《千里之外》,卻真把我的心帶遠了。
想象著胡楊林里該有多么美:天地凈白,枝與干,筆走墨潑,風雪點染,干濕濃淡,虛實難猜。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樣的古意境,只有在想象里才能多出一些人生況味。
可此刻,飛鳥不至,野物隱匿
辦公室外的榆樹上,雪滿枝頭,躲在雪枝下紅紅綠綠,黃黃褐褐的葉片正享受著落日最后的別情,一縷縷的金色余暉,令它們如白雪紅梅,煥發光彩。
抬頭之際,綴滿雪團的枝條,晶瑩剔透,搖搖欲墜,顫顫有聲。而匆匆路過的云朵,和純藍的天空擦身而過。哦,這瞬間的美麗,轉眼已逝。
12、是誰,帶來了雪,這世間神物,點綴了冬天,把一切污垢都深深埋在深處!
雪,帶給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因為你,才有了白雪公主的浪漫!才有了“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的落魄,
有雪的世界是那么雍榮華貴,仿佛一位哲人,將外在的潔凈滲入人的心靈,有雪的人心是那么的平和舒適,一切的險惡無處顯露,
鞠一捧潔白的雪花祭奠秋天,送走了蒼涼,迎來了內心的無比寬敞!然而雪又是何等的脆弱,一熱,便香銷玉損,一冷,便凝結成冰,所以雪,總是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
縱有千古不滅的美韻,豪華落盡的奢華,終難逃風華易老的結局!一旦陽光降臨,就化成淳淳甘露,滋養著一代代生命,我不知道這算是雪的悲哀,還是又一場神韻!
有人說:雪意味著離別,因為天下或許無不化之雪,而雪的離別又是一種神韻,即淡淡的離別,不忍褻瀆這潔白的世界!默默的離開,為愛祈禱這,這就是雪,無私的唯美!
我想捧起一捧雪花,把它放在我的心里,永遠的留在我的心里,撥開自己凌亂的心扉,收獲一份舒適的寧靜!然后找個人,輕輕的用愛把它融化,融化,融化,融化在心中的天涯!滋潤著干涸的心靈!直到澆灌著心里的最后一片禁區!
雪,如我,如你,你,如我,如雪!
13、“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詩《再別康橋》,引發了我們對告別的思考。
在古今詩人的筆下,告別往往是一種不舍,一種愁情。“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是一種多么惆悵的告別呀!“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又是一種多么失落的告別呀!然而我并不喜歡這種依依不舍的告別,我更喜歡的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種豁達的心胸開闊的告別。因為告別其實是人生又一個新的開始。
當愛迪生離開關心他的母親到各地去找工作時,這與母親的告別意味著愛迪生發明事業的開始;當比爾·蓋茨離開故鄉西雅圖去到其他地方建立微軟公司時,這與他故鄉的告別意味著他的創業的一個新的開始;當魯迅放棄醫學而回國開始他的寫作生涯時,這與他的恩師藤野先生的告別就意味著他人生旅途的又一個開始。由此可見,告別舊的事物就意味著一個新的事物的開始,所以,告別并不是一個令人傷感的事。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以開闊的心胸來面對告別的。許多人因為對告別過于傷感而會忘記了告別之后的嶄新開始。這些人往往因為太留戀過去的事情,也就無法面對新人新事物,也就甭談新的開始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告別之類的事。人們會與同學朋友告別,會與父母親人告別,如果我們把這些告別都看作是新的開始,就可以在后來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歷史上有無數的偉人名人給我們提供了范例:海倫告別了聾和啞,成了一位盲人女作家,社會活動家;萊特兄弟告別了玩耍的竹蜻蜓,卻發明了飛機;霍金告別了絕癥的痛苦,寫下了《時間簡史》。因此,只要以寬闊的胸襟、頑強的毅力對待告別,成功或許正向你招手。
告別過去吧,你定會迎來新的開始,你的未來定會更加美好。
14、少年出門踏雪,本已抱著“不踩它百八十個印子不罷休”的目的。門開,白衣勝雪的少年眸里閃現了晶瑩,小指輕輕插進雪中,整整是三寸深。望著光滑的雪面,少年已舍不得踩踏,正如春時舍不得將花摘下一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需要幾個腳印的“巧奪天工”,否則就是畫蛇添足了。少年蹲下,第一次有了人生的愁緒,不善流淚的他,卻忍之不住的滴下。“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少年看著無垠的雪,心中以為這便是那“寒江雪”了吧,思及痛,單純的體會著孤舟上身著蓑笠老翁的心情,第一次感覺人心的荒涼,事態的炎涼。從此宣告了少年時光的結束,恰伴著一片白雪,如一汪清水,那般的矛盾。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送走了武判官,那時我送走了童年,卻只因那憐雪時的一滴淚……然而我并不后悔,無因便無果,即是因果相連,何必去執著。著筆此時我抬起頭望望天空,仿佛兒時久別的碧云在朝我微笑,慧心的笑笑,也許這正是等我的那片云……
15、路,你從山中來,蜿蜒盤旋,曲直幽深,在崇山艱險處,走出自己的坦途;在幽谷阻礙處,走出自己的雄姿。
路,你從水中來,縱橫交錯,勇往直前,在激濤洶涌處,走出自己的秀麗;在險灘暗礁處,走出自己的平和;
路,你從夢中來,瑰麗多姿的山河,因為你輕盈的身姿更添嬌美;繁華喧囂的都市,因為你寬廣的胸懷更添魅力。
有人贊美你的寧靜,“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有人感嘆你的多變,“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有人寄托你于滿腔抱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人則將你寓意人生,“三十公民,八千里路云和月”。
你穿過高山峽谷,走過崇山峻嶺;你昂然跨立在繁華的城市,安靜蜿蜒在寂落的山村;春華秋實,你始終默默傾盡自己的所有,帶著那些心懷夢想的人,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
你是慈母含淚的期盼,是游子思鄉的淚光;你是展翅高飛的起點,是落葉歸根的欣慰;你是中華民族騰飛的希望,是炎黃子孫最踏實的依靠。
16、不知該從哪說起,走到這一刻似乎說什么都已是多余,只是那濃重的悲哀和凄涼仿佛要深入骨髓,慢慢的吞噬著每一血肉……
或許,人到離開的時候都會是這樣的心情。傷心處,別時路,又有誰不同?怕離別,最終選擇的偏偏還是莫不做聲的離去。此刻我并沒有任何回望,但也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己走的并不是那么瀟灑,在這片土地上值得我感動留戀的東西畢竟還是很多,最終卻還是選擇了這樣無情的離開。
不知多少次我曾這樣問自己——你到底是個好人呢?還是壞人?
若是好人難道你就忍心負盡那么多可以為你流淚的人嗎?難道在自私狂妄的余暇里就不能為他們做點事嗎?哪怕一句安慰的話。你是怕一出口就會卸下所有的矜持和偽裝露出你的脆弱吧?
或許我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懂得所謂的感情,只是最終在親情,友情,自由,無望的愛情寄托及為人子女的責任間選擇了自由。
請原諒我的自私,我不可以在黑暗中永久的墮落——因怕深情傷人情,惟恐多情故無情!
離開似乎已經說了好多次,也早該有個了結。無從忘記,也無法忘記,有些東西在茫茫的一生中雖短暫卻需要你用一生的時間去忘記。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蒼茫誤此生吧。
茫茫大漠中,將來也許我會忘了你,忘了自己,忘了曾經那些相濡以沫的日子,只是我想到時我依然會記得曾經銘刻在心底的那淡淡的溫暖和灼熱的傷痛。
果子是酸的,是苦的……但是好美,不悔!
不能忘記,始終破不開自己的執念,那么也許也只能選擇在茫茫彼荒里終我一生,望斷天涯夢回無路,從此江湖兩相忘。
回頭看看,我們原本就不是同一類人,每人頭上一片天,而我的與你的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顏色,或許那是生命中永遠無法彌補的鴻溝。那注定你我宿命的星辰也許有那一刻交匯的緣分,我誤以為那就是靈魂最終的救贖。
然,那只是檫肩而過的誤會……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你說對感情已經麻木,不明白也不懂到底什么是愛,什么是婚姻?
我想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明白,有時那只是一種感覺,一個美好的心境。我的離去并不會從你的世界里帶走點點,你該慶幸,該歡笑……
只是希望有那么一天你可以重新感覺到愛的存在,苦的,甜的,酸的……都很美!有那么一刻的相知也就足夠,留下那么點思念,愛情或許就是所謂的永遠。
相愛不如相知,還有人懂的苦就不能算苦,就不會感到孤獨的存在和悲哀。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救贖,但更多的時候人必須自救。畢竟只有你自己才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東西是什么。
大漠沒有江南那煙雨的嫵媚,更不會有那山川的秀麗……無論怎樣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無悔!忽然想到了會名的那十六個字——
血色殘陽,祭我山河。花飄若舞,葬月如歌。
不由低眉沉思,在腦海中默默的去捕捉,那又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好美!
來年的春天,玉門關外將不再聞得到春風的氣息,但是我明白在我跨馬揚蹄對著雪山的身影后必是大片大片盛開的桃花。
閉上眼睛,想想,那里黃沙遠上白云,長河落日圓……那里似乎還流傳著雪山女神的傳說。
世事未必盡如人意,傷心初,別時路,又有誰不同?真的,不若相忘于江湖。
17、萬事萬物自是規律的延續,當遇事時不要喪失耐心更不要抱怨,因為有些事態發展不是自已一人之力所能控制、所能違背,就盡遂其愿。遇事要有耐心,任何操之過急的舉動都無異于飲鴆止渴。拔苗助長之舉更會適得其反,更會造成追悔莫及的傷害。“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心浮氣躁之時不妨置身于純凈潔白雪的世界,讓純潔洗滌心靈思緒的陰霾,讓純潔凈化心靈的浮躁!
18、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確實需要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為全體國民所認同并矢志不渝的追求著,就像屈原那樣長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像孔子那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像孟子那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斗米折腰;如此等等,我們忽然感到這原屬于我們中華民族最燦爛的文明卻與今天的時代漸行漸遠!
·唐詩名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逢入京使》
古來青史誰不見, 今見功名勝古人。 岑參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岑參 《山房春事》其二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岑參 《暮秋山行》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岑參 《磧中作》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岑參 《逢入京使》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2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