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譯文]  江岸環繞著髻鬟似的山峰相對聳立。長江的大浪長年累月撲打這座孤獨而寂寞的古城張著風帆的船正向遙遠的天邊駛去。

  [出典]  北宋  周邦彥 《西河·金陵懷古》

  注:

  1、  《西河·金陵懷古》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2、注釋:

     西河:唐教坊曲。

  佳麗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謝眺《入城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齊、染、陳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對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長江邊相對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傳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墻:城墻上的矮墻。

  燕子不知何世: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3、譯文1:

    南朝金陵興盛的情景,而今誰還能記憶呢?江岸環繞著髻鬟似的山峰相對聳立。長江的大浪長年累月撲打這座孤獨而寂寞的古城張著風帆的船正向遙遠的天邊駛去。

    臨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樹好像倒下來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許曾在這里系過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陳跡了,但只見郁郁蒼蒼一派青色,還有那濃霧中露出的半截城壘。夜半更深,月亮從女墻上升起來,而賞心亭東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飄揚、鑼鼓喧天的熱鬧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尋找呢?想來就是東晉時代王謝家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這是什么世代。燕子在夕陽里喃喃細語,好像也在相互訴說這里的盛衰興亡吧。

    譯文2:

    江南佳麗之地,南朝的繁華有誰還曾記憶?青山圍住古城,城下是大江浪滔滔,青翠的山峰如女子的雙鬢相對而起。喧囂的怒濤擊拍著寂沉廖寞的城池,帆船馳向遙遠的天際。

    枯樹老枝依然倒立般扎根在斷崖峭壁上,昔年莫愁女在此曾系過游艇。往事已逝去,空留下些許舊跡,掩映在郁郁蒼蒼的樹林之中。霧氣籠罩處,半隱半顯的便是那舊日的營壘。夜深時,月光會越過女墻,像是傷心地望著東去的秦淮河。

    當年熱鬧繁盛的酒肆戲樓,如今又搬到何處?想必是與王謝大族的舊居結成鄰里。燕子哪里曉得當今何世,只在那尋常百姓人家的屋檐下兩兩相對;斜陽中那呢喃燕語,仿佛在敘說這古城的盛衰興亡。

   譯文3:

   金陵啊,多么綺麗的勝地,南朝的繁華誰還曾記?古城為山包圍又下繞滄江,對起的青山有如美女頭髻。怒濤寂寞地拍打著孤城,風帆片片馳向遙遙天際。

   老樹倒倚在懸崖石壁上,莫愁的小船也曾在岸樹拴系,郁郁蒼蒼,樹林空留舊跡,沉沉濃霧遮蓋殘垣敗壘。深夜明月越過小墻,傷心地東望秦淮河水。

   當年的酒樓戲館今在何處?想來仿佛王謝家族的鄰里。燕子哪知世事的變化,它們飛進了普通人家,相對呢喃像說興亡事,斜陽西下,大地靜寂。


   4、在宋詞史上,周邦彥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張炎、吳文英“醇雅詞派”先河,對后世影響很大。周邦彥發展了柳永、張先、秦觀的婉約慢詞,還開創了一種新的形式,即在寫景抒情中融入述事,形成曲折反復、開闔細密、抑揚沉郁之勢。歷代詞家對他評價頗高,“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詞典 前言》)。眾多詞學專家公認的“宋詞四大家”,為“蘇東坡、周邦彥、辛棄疾、姜夔”,他的位置僅次于蘇軾。更有甚者,將他名列榜首,稱為“詞家之冠”。

     王國維作為看重內美和人格的大家,很自然對周邦彥的某些方面有些微詞。比如:

  1)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2)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雖把周比做倡伎,把其詞貶為鄭衛之音,評價似乎很低,但他又有以下觀點:

  唐五代北宋之詞家,倡優也。南宋后之詞家,俗子也。二者其失相等。但詞人之詞,寧失之倡優,不失之俗子。以俗子之可厭,較倡優為甚故也。

  由此可見,王國維雖然認為周詞在品格上不如歐秦,但尤勝南宋諸家俗子之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還要注意,王國維在此所說的倡伎、倡優,并非指現在所說的那些妓女,而是指過去地位底下的藝伎和戲子。王對她們還是抱著同情的態度。這一則詞話可能也說明了王國維感到前面對周的批評過于嚴厲,想在此來個反撥和補充,以消除大家可能有的誤解。他畢竟對周是喜愛的。

     生平見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5、 這首詞主要是隱括劉禹錫的兩首詩而成。其一,《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其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張炎《詞源》說:“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詩句,如自己出。”

  這首詞是懷古詠史之作。作者面對金陵“佳麗地”,目睹自然界的滄桑,因而引起人事興衰的感觸,抒發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哲理觀念,表現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當今的思想情感。

  全詞共三疊。第一疊寫金陵的山川形勝。首先點明金陵是一個“佳麗地”,接著以“南朝盛事誰記”一語總括歷史興亡之感。第二疊寫霧夜在斷崖邊憑吊古跡,曾經系過莫愁佳麗的游艇之樹,而今已倒倚,舊跡仍在,可人事已非了。第三疊寫金陵觸目荒涼之慨。從眼前景物中,不見“酒旗”,不聞“戲鼓”,只見尋常巷陌中的燕子對語,引起作者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感慨。

  這首詞藝術技巧很高,它沒有正面觸及重大歷史事件,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寓悲壯情懷于空曠境界之中,是懷古詞中別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此詞在今人王兆鵬、郁玉英、郭紅欣的著作《宋詞排行榜》排第69名。該排行榜以“歷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唱和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互聯網鏈接次數”五個指標為統計分析,反映一千多年來的綜合影響力。其中歷代評點次數排名第46名,唱和次數排名第28名,歷代選本入選次數排名第39名。


    6、包容兼蓄,恬靜安適,厚德載物,文貫古今,這就是南京。南京是在無數苦難中浴火重生的,南京是在歲月風雨的洗禮中涅磐的。南京是一塊凝聚著濃厚文化的巨石,浸染著太多的記憶和沉重。南京是一部凄傖的樂曲,交織著無數的雄壯和幽怨。南京是一幅古老壯麗的畫卷,滿幅都留下了濃淡的歷史煙云。惟其如此,南京才有一種悲壯情懷,才有一種無比的蒼桑,才有一種委婉的美麗。認識南京,你會悄然迷戀;走進南京,你會肅然起敬;品味南京,你會深受震撼。 

    朱自清的散文《南京》里有這么一段話:“......逛南京象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艷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最好選一個微雨天或月夜。在朦朧里,才醞釀著那一縷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樓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蒼然蜿蜒著的臺城。臺城外明凈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滌子的畫。豁蒙樓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讓你看的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南京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追憶和緬懷。在南京你可以觸摸到歷史的流動的痕跡;在南京你可以感受到浸沉在古代文化里的神髓。古都悠悠,歲月長長......拾起“秦淮舊夢”,拂去“六朝滄桑”。請和我一起踏上游蕩在清詩麗詞中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之旅吧。雖無月,亦可遙望“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迷離;雖無雨,亦可感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朦朧;雖無歌,亦可聽見“長笛叫云簫咽水,百千神女弄珠來。”的悠揚;雖無花,亦可看見“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

    躍入眼簾的是詩人王昌齡那首描繪南京郊外綺麗風光的詩《采蓮曲》。如此的清新脫俗,如此的旖旎動情。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高高聳立在南京的西南隅的鳳凰臺。傳說在劉宋元嘉十六年的時候,曾經飛來三只鳳凰,百鳥來朝,情景奇麗壯觀,將百鳥翔集的永昌里改名為鳳凰里,又在附近保寧寺后的山上筑臺建樓來紀念這件美事,并命名為鳳凰臺,就建筑了這座鳳凰臺。李白登臺憑吊,引起無限感慨。大詩人李白的留下了千古呤唱的詩篇《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終不忍離開南京,這里有他的心情,有他的友誼。他在《金陵酒肆留別》和《勞勞亭》詩里灑下了離別的淚花。

    風吹柳花酒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別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杜甫年青時漫游金陵,他特別喜歡南京瓦官寺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居士象”,維摩詰又稱“金粟如來”。他的南京朋友許八送給他一份此畫的臨摹本。杜甫寫了一首五言長律就寫他當年看顧愷之壁畫的情景。后來金陵南京人為紀念杜甫,建金粟庵,并把附近的一條小巷叫作金粟巷。瓦官寺今已不在,顧愷之的壁畫也灰飛煙滅早,只有這條小巷卻依然存在。 

    看畫曾饑渴,追蹤恨渺茫。
    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唐代詩人韋莊的《臺城》,情調凄惋,流露出濃厚的凄惋感傷的末世情調。雨絲風片,滿堤煙柳的景色和"六朝如夢"的悵惘心情交融在一起,顯得格外凄艷。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劉禹錫的《金陵五題》,一片蒼莽悲涼。沒有南京厚重的歷史,那里能承載住如此驚心動魄的詩句。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他還有一首《西塞山懷古》寫得哀怨感傷,沉郁蒼涼。“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南京的愛恨情愁是一部演繹不了的故事。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杜牧也在金陵名篇《泊秦淮》更是蘊含著別樣的凄迷,淡淡卻無盡的哀愁,至今讀來還是那么深沉,那么無奈。南京留給人們的思索太多太多。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李商隱的《詠史》中透露出的疑惑其實是對歷史的迷茫。諸葛亮論金陵地形云:“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山河依舊,物是人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南京這個舞臺上無論演出的是悲劇或者是喜劇,都無關乎山川形勝的,長江大浪淘去的終究是沙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

    也是李商隱的《南朝》詩中渲染著的“玄武湖中玉漏頻催,雞鳴埭口美女如云”無邊春色,詮釋了這個真理。

    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
    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
    敵國軍營漂木秭,前朝神廟鎖煙煤。
    滿宮學士皆顏色,江令當年只費才!

   北宋詞人周邦彥懷古傷今的《金陵懷古》,回環吞吐地描摹出南京的雄偉和對世事的感嘆。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故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7、因襲是古人用功入門的捷徑,點化是大方升堂入室的秘訣,歷代文豪莫不經由此道而成名成家。這正反映了文學發展中繼承與革新的辯證關系。

     周邦彥的名篇《西河·金陵懷古》:“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人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唐宋名家詞選》第191頁)。

  該詞隱括劉禹錫以下兩首詩: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石頭城·中國古代名句詞典》第452頁)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對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唐詩三百首詳析》第303頁)

  周詞“怒濤寂寞打孤城”是劉詩“潮打孤城”的倒文,“濤”狀洶涌澎湃之勢比“潮”更形象,冠以“怒”字越加磅礴,較原句巧妙精工。“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隱括劉詩“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詩僅寫月之多情,詞且吟月之傷感。“燕子不知何世,人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是由劉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來尋常百姓家”脫胎而出。然詩著意于東晉豪門王導、謝安鐘鳴鼎食,以故宅堂前扁額上書寫的“來燕”示其顯赫。東晉滅亡,豪門勢落,王謝堂前燕子“飛入尋常百姓家”,足見升沉變替。而詞中的燕子竟不知變化的人世,在普通街巷里來回低飛,也好像在驚嘆王朝的興廢,在夕陽余暉里呢喃不已。以擬人的手法寫燕子、抒發詞人懷古傷今之情。“清真最佳處,在善于融化詩句,如自己出”《詞話》),毫無抄襲斧鑿之痕。詞雖由詩點化而來,但擴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題,有繼承,有創新。 

     故而“貌同心異”的因襲是必要的,其中有繼承,也有創新。因襲摹仿是創新的起步,初學寫作者可體規畫圓,準方作矩,漸次“規摹變化之訣”,“化腐朽為新奇之功”,博采眾長,推陳出新,點化出神,便可成為名家。文學正是在繼承、革新中得以發展的。


    8、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梃子誰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是?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周邦彥的這首《西河 金陵懷古》是我記憶中有史以來最喜歡的一支詠金陵之詞。未來之前,有許多關于金陵的夢想。是的,是夢想!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長嘯當吟,長歌當哭。

  金陵,襟江帶河,依山傍水,是一座讓所有英雄豪杰壯志飛揚,而又扼腕嘆息的古城。

  歷代文人墨客對其的吟詠,無論以何種磅礴之勢起筆,都免不了收于“燕子不知何世。 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的蕭瑟蒼涼之中。許是因為,文人多落寞,而金陵這座赫赫煌煌的帝王之洲將失意之人的形影相吊映襯得更加清晰了罷!

  金陵,又是一個內團錦繡的佳麗之地。

  十里秦淮,從東水關穿城而過、經西水關注入長江的內秦淮,自東吳以來便是江南形勝所在。宋代以降,兩岸金粉樓臺,市井繁華,天邊的斜月繁星、商鋪的琳瑯彩燈、河中穿梭的彩綢畫舫和臨河樓閣窗前婀娜少女的身影,都令這“煙月之區,金粉之所”變得朦朧搖曳,令人心往神醉。

  這種大氣雄渾與慵懶嫵媚的奇妙組合,匯聚成一股復雜的力量,不斷不斷在夢中敲打著我的心魄…… 


    9、王安石的《桂枝香》:“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掉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周邦彥的《西河.金陵懷古》寫道:“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都是金陵懷古之作,都是寫秋江,一個用“澄江”,而一個用“清江”;都是寫山,一個用“翠峰如簇”,而一個用“髻鬟對起”;都是寫船,一個用“歸帆”、“去棹”、“采舟”,而一個用“風檣”。同是金陵秋景,而筆下丹青,各呈異彩。


    10、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勝卻依然如故。金陵當年是在石城置邑的,因山為城,因江為池,形勢險固。這兩句主要寫山、水為陪襯,描繪出金陵獨特的地理形勢──群山環抱,聳起的山峰,隔江對峙;且以美人頭上的“髻鬟”形容山巒,以“清”字形容江水,不僅形象,而且顯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至于舊時王朝的都城,卻“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當年“豪華競逐”的金陵,目前是座“孤城”,潮水的拍擊聲正反襯出環境的闃寂冷寞,天際的風帆給人一種空曠落寞之感。詞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極力渲染這些歷史遺跡遭遇著冷落,正在被遺忘。


    11、泛舟秦淮河,幾分愜意,幾分浪漫。

  其實,客觀說,秦淮河并不是很清澈。從新晚晴樓的樓上看下去,河水只有在岸邊的樹影花姿襯托下才顯得格外安靜。安靜的是千年的文脈,活躍的是百年的人流。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一首周邦彥的《西河》朗誦博得滿堂喝彩。

  夜影燈帆,詩詞典故也許是一種景致。但是,我想,作為中華第一文化歷史河,泛舟秦淮河,想起更多的應該絕絕不是這樣的。文人墨客,青樓艷色,這些不應該是秦淮河中過多的風景,它傳承的是千年中國文化的景致。


    12、在華燈初放的故都金陵,人流如織,我瞇眼細瞧,隱約看見張居正早朝的路上提著的燈籠在晨風里驚疑不定的忽明忽暗;一隊隊錦衣衛披堅執銳,匆匆的腳步跨過太平門,暗夜里不知道奔向何方;魏忠賢的爪牙押著幾輛關押東林黨的囚車在黑暗中呼嘯而過;陳玉成的衛隊前呼后應鳴鑼開道;沈萬山無限憂郁無可奈何的往南方而去;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揮淚泣別;達摩在雨花臺坐地講經天落紛花如雨;李太白醉酒放歌鳳去臺空江自流;劉勰在定林寺枯黃的豆火下埋頭《文心雕龍》;孫權的江東豐功偉業;朱元璋的叱咤風云雄霸天下········萬古風流,千秋功過,隱隱現現都已經雨打風吹去······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 想依稀王謝故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23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