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譯文]     好的時機來到,天地都會為你出力:時運不濟,英雄也身不由己。

        [出典]    羅隱     《籌筆驛》

  注:

  1、《籌筆驛》羅隱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惟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2、羅隱(833—909),字昭諫,新登(今浙江新登)人。咸通元年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編所作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句休”。黃巢起義后,避亂歸鄉。晚年依吳越王錢戮,任錢塘令、諫議大夫等職。

         籌筆驛,在今四川廣元縣北,相傳諸葛亮出兵攻魏,在這里籌劃軍事。

       3、一開頭就聯系諸葛亮,再聯系籌筆驛作出高度的總括 :“拋擲南陽為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 。”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他拋棄了在南陽的隱居生活,為主公劉備分憂,出來輔佐劉備建功立業。北征東討的運籌帷幄,他的計謀都是好的。這里主要是北征,籌筆驛是為伐魏運籌,是北征;東征是陪襯,不是指打東吳。劉備去打東吳,諸葛亮是反對的,他沒有東討。這里實際上是“南征北伐”,不說“南征北伐”而說“北征東討 ”,因為上句已用了“南”字,為避開重復,所以這樣說。

  二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時來句當戰赤壁之戰,當時孫權、劉備兩家的兵力,聯合起來也不能與曹操大軍相比。只是倚靠了長江之險,曹操北方的軍隊不習水戰。又靠了東風,好用火攻來燒毀曹軍的戰船取勝,這是利用天時地理來獲勝,所以說“天地皆同力”。時運不濟,象李商隱詩里說的:“關張無命欲何如?”關羽、張飛都早死了,不能幫助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三聯 :“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 。”諸葛亮死后,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后主投降。后主聽了他的話投降了。蜀國千里山河 ,孺子阿斗輕輕地斷送了。兩朝冠劍:指在劉備和后主兩朝的文臣武將 ,主要是指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軍事,是兩朝冠劍。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譙周的。

        末聯歸結到籌筆驛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在驛亭的巖下水,還在傍驛流著,好像在懷念諸葛亮。

        3、 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像鳳毛麟角,希罕至及,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曾慨嘆過: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4、 《籌筆驛》詩中的兩句“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機不可失,時不在來。萬事都皆求一個,天時地利人和,若不能慧眼識辨,它就會瞬間消失。

  5、我們必須善于抓住機遇。每一次機遇的到來,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它不僅需要我們有堅實的功底和知識儲備,更需要我們在看到機遇的時候,拿出拼搏和應戰的勇氣來。翻開人類奮斗的史冊,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因為抓住機遇而“柳暗花名又一村”,正摘取著成功的桂冠;也有的人因為與機遇擦肩而過,還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甚至為錯過機會而抱憾終生。

  6、所以說抓住機遇也是一種能力,它會幫助你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跋涉時來一次轉折性的飛躍,讓你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