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譯文]     早知江潮漲落定期守信,還不如嫁個弄潮的男兒。

         [出典]    李益    《江南曲》

         注:

         1、《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賈, 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與弄潮兒。

         2、【注釋】

  ①江南曲:樂府《相和歌》曲名。古代歌曲名。

  ②瞿塘:瞿塘峽,長江三峽的第一峽。賈(gu古):商人。

  ③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3、【譯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  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  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4、李益:(748—829),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歷四年進士,授鄭縣尉,又任華州主簿,轉侍御史。后出塞從軍,入朔方、寧、 幽州諸節度使幕中為 從事。即所謂“三受 末秩,五在兵間”。 曾東游揚州。憲宗朝入為都官郎中,歷秘書少監、集賢學士、散騎常侍、太子賓客等官。文宗大和初,以禮部尚書致仕。或 列入“大歷十才子”, 詩名早著,尤以邊塞詩流傳最廣,其中七絕冠絕當世,幾可與盛唐王昌齡比美。

 

        5、這是一首閨怨詩。在唐代,以閨怨為題材的詩主要有兩大內容:一是思征夫詞;一是怨商人語。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社會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遼闊,邊境多事,要征調大批將士長期戍守邊疆,同時,唐代商業已很發達,從事商品遠途販賣、長年在外經商的人日見增多,因而作為這兩類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閨獨守,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這樣一個社會問題必然要反映到文學作品中來,抒寫她們怨情的詩也就大量出現了。

  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傳出了一位商人婦的口吻和心聲。詩的前兩句“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所講的是一件可悲、可嘆的事實,所用的語言卻平淡、樸實,沒有作任何刻畫和烘染。我們在欣賞詩歌時會發現,有的詩句要借助于刻畫和烘染,而有的詩句卻正是以平實見長的。它們往往在平實中見情味,以平實打動讀者。這是因為,其所寫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現手段愈平實,愈能使讀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從而也更容易吸引讀者。這兩句就收到了這樣的藝術效果。而且,就一首詩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詩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敘說力求平實,是為了與下半首中即將出現的奇想、奇語形成對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兩句,突然從平地翻起波瀾,以空際運轉之筆,曲折而傳神地表達了這位少婦的怨情。根據上半首的內容,如果平鋪直敘寫下去,也許應當讓這位少婦抱怨夫婿的無信,訴說自身的苦悶;但讀者萬萬意料不到,詩人竟然讓這位少婦異想天開,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給弄潮之人。這就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這位少婦的苦悶心情。其實,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寧愿“嫁與弄潮兒”,既是癡語、天真語,也是苦語、無奈語。這位少婦也不是真想改嫁,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極度苦悶之中自傷身世,思前想后,悔不當初罷了。

  這首詩的妙處正在其落想看似無理,看似荒唐,卻真實、直率地表達了一位獨守空閨的少婦的怨情,與其說它是無理、荒唐之想,不如說它是真切、情至之語。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極,而產生悔不當初“嫁與弄潮兒”的非非之想。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內心活動過程,正合乎這位詩中人的心理狀態,并不違反生活真實。

  唐代有些名詩人善于從民歌吸取營養,特別在他們所寫的絕句中有不少風貌接近民歌的作品。這首詩就富有濃厚的民歌氣息。它的詩題《江南曲》,本是一個樂府民歌的舊題,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詩人選擇這一題目來寫這樣的內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顯而易見的。

 

       6、這是一首寫商婦候夫不歸的閨怨詩。詩的首二句,以商婦口吻,道破夫外出經商,獨守空閨的孤寂。后二句,寫商婦想入非非,悔不嫁個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語言平實,不事雕飾,空閨苦,怨夫情,躍然紙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看似輕薄荒唐,實則情真意切。 從“早知”二字,可見商婦并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癡情癡語。

       小婦人深不足于“誤”而專注情于“信”,竟云任下嫁于趁潮水來去之海上弄舟之小子,惟涎其乘潮有信無誤而已,他不復計,其情癡可見。乃亦以予人以尖新奇麗之感,致足取也。

 

     7、《江南曲》是李益流傳至今的百余首詩歌之一,從表象看是一首離人怨女的心靈獨白的詩歌。但是當我們深入了解詩人的生平,以另外的思維角度徜徉在詩人文字的世界里時,不免會讓對他的寫作的意圖展開無限想象。詩人官低位卑,抑郁不得志,經受挫折很多,守衛在邊戌。是否在借助商人婦之口訴說什么?在古代,封建帝王制度的言論限制和忠君思想使很多不得志的人士不敢以文字直白地抒發情懷,很多人便借物,借古,借人抒懷。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相見難》就是一首借助離情抒發抑郁不得志情懷的詩歌。詩人是否在邊塞“或因軍中酒酣,或時塞上兵寢,相與拔劍秉筆,散懷于斯文”之時想起妻子一人獨守家中,想念在邊戌的自己,而自己卻久居邊關無法回家,故借助商人婦的口吻表達一些怨恨的情緒呢?這個中滋味我們如今已經無從知曉。只能依靠海市蜃樓般飄渺的思維想象,穿越遠古時空和詩人展開一次虛擬的,深入心靈的對話來探詢《江南曲》的創作之謎了。

      這首詩運筆自然,但內在的邏輯很嚴密。思婦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進而生發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細膩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內心矛盾。全詩感情真率,具有濃郁的民歌氣息。

 

      8、嫁得瞿塘賈,   貌美的花季女子嫁給了瞿塘商人做妻子,穿上嫁衣的那一刻,心中也一定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夢想和期待。(希望越多失望就越多)
朝朝誤妾期。   單純的她怎么會想到,為了生計常年在外的商人幾乎沒有歸期。她在無數個失望的等待中度過了朝朝暮暮。(可憐!你也可以出去玩嘛)
早知潮有信,   也許是不甘心韶華如此老去,也許是不愿繼續寂寞空閨獨守?她終于說出了心中的渴望,雖然說得那樣無奈如此凄涼:(等白了頭看有沒有人說你好?)
嫁與弄潮兒。   如果早知道月圓月缺潮水漲退是有信期的,情愿嫁給弄潮兒的啊,至少還能在盈虧之時在心底留一份盼望。(早干什么去了?離婚啊!)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5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