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譯文]  能把秋天的樹葉吹落,也能把春天的花朵吹開。

  [出典]  李嶠  《風》

  注:

  1、 《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2、注釋:

   解(xiè):相當于“掃”“吹”等動詞,也可當“能夠”講。

   三秋:晚秋,指農歷九月。

   二月:早春,農歷二月。

   過:經過。

   斜(音俠):傾斜。

 

  3、譯文1:

    風, 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
    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譯文2:

    風吹落了很多的秋葉 催開了早春二月的鮮花 吹過江,卷起千層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萬竿的竹子。

 

  4、 李嶠  (645~714),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開元二年(714)。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真才子”。日本人書李嶠詩墨跡《舊唐書》本傳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文集50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5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

 

   5、這是一首狀物詩,詩人巧妙地運用比興及對偶等修辭手法,通過自然之景“葉”“花”“浪”“竹”四種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變化,間接地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風的魅力與威力。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風,能吹落晚秋的樹葉,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風,刮過江河時,能卷起漫天狂瀾,掀起千尺巨浪;風,經過竹林時,可把修直挺拔的萬竿翠竹吹得傾斜披靡。

 

   6、這是一首歌詠風的詩。在詩人眼中,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面貌,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詩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觀察。

    秋風一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令人感到蕭瑟、凄涼;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風一起,花朵綻放花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有時大風從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7、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
    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揚揚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象“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絳,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凄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8、“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一年四季都有風。

   人們常常把春天的風叫作和風,把夏天的風叫作熏風,把秋天的風叫做金風,把冬天的風叫做朔風。雖然它們都是風,然而它們的脾性卻完全不同。

    春天,農民伯伯脫下棉衣,播下粒粒種子,一陣春風吹過,喚醒了萬物,許多種子都悄悄地露出頭來,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花兒開了,草兒綠了,田野里一片生機勃勃。溫暖的春風給人們帶來了快樂。

   夏日,天氣非常悶熱,大滴大滴的汗珠從人們臉上滾落下來。人們是多么需要風啊!然而,風卻和我們捉迷藏,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點風也是熱乎乎的,吹散不了炎熱。怪不得叫“熏風”。

   秋天,一陣涼風拂來,吹在人們身上涼絲絲的。黃色的樹葉你追我趕,像雪花死的從樹上飄落下來。河邊的蘆葦輕輕搖擺著,高粱紅了,稻子熟了。人們喜悅地收割莊稼。金風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隆冬季節,凜冽的寒風刮起來,卷起塵土,吹得人民睜不開眼睛。路上的行人漸漸地稀少了。小姑娘圍上了圍巾。有些調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著走,躲過風頭。有些行人縮著脖子,把手放在袖筒里,快步向前走。我們卻迎著寒風跑步。雖然風似刀那樣,但也嚇不倒我 們,因為我們有一顆火熱的心。

   風啊,風,人們歡迎你,需要你,可有時候有討厭你,怕你。我長大了要叫你聽人們的話,為人類造福。你愿意嗎?

 

   9、“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近一個時期,走訪鄭州市金水區南陽路一小、鄭州市金水區豐產路小學、鄭州市中原區秦嶺路小學、鄭州市惠濟區東風路小學等市內一些小學,發現這里背誦古代詩歌的氣氛濃厚,形式多樣,孩子們也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金水區一所小學,這里的老師把瑯瑯上口的古詩編成快板書,同學們通過曲藝表演的形式,把古詩記住,還學會了說快板的技巧,一舉兩得。在惠濟區的一所小學,老師將詩歌分層次,同學們掌握的古詩數量不同,考級時獲得的等級就不同,激發了孩子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中原區的一所學校將古詩譜上曲子,方便學生背誦,在歌唱的同時,把古詩牢牢記憶下來。還有一所小學,不少古詩被改編成了韻律操,同學們在課間跳操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學會了古代詩詞。二七區、管城區更有一些學校把一些詩詞朗誦與舞臺劇表演結合起來,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達到會背古代詩詞的目的。

    “古代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的語言豐富美麗,文學性強,讀得多了,背得多了,對培養孩子的文學修養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是全力支持的。”學生家長徐女士說。

   “我上小學的時候,也有誦讀課,把一些詩詞、美文記憶下來,滾瓜爛熟,基本做到了信手拈來。我也因此愛上了寫作,從小學習古詩詞對自己幫助真的挺大的。現在孩子們用這種活潑可愛的形式學習,我當然支持。”學生家長程先生說。“通過競爭、文藝等形式鼓勵孩子們背古代詩詞,這一點無可厚非,不過最好不要與殘酷的考試定級結合,因為這樣會給孩子們帶來太大的壓力,讓分數說話的做法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我覺得欠妥當。”學生家長李女士認為。

    據鄭州市金水區豐產路小學周磊書記介紹,根據小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生必須會背誦70~80首古代詩詞,而傳統的背誦方法很難在短時間內記住這么多的古詩。現在用時尚的娛樂形式加以包裝,再把古詩以首尾相連的方式銜接,學生喜歡學又容易記,效果會好許多。

 

   10、風能吹落秋天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的花朵,吹過江河能掀起滾滾的浪濤,吹進竹林能把萬竿翠竹吹得歪歪斜斜。詩人巧妙的構思、形象的感受大自然的作用。無一不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
    所以,每次看到樹木、花草的搖曳。聽到風卷著枝條的沙沙聲,不經意間我都會想起這幾句詩。
    倚窗而立。看著窗外風把萬物輕吻而過。聽著它嘻嘻哈哈地拍打著玻璃窗。冬日的中午,太陽暖洋洋的把大地擁入懷中。使忙碌了整個上午的人們擁有一個溫暖休憩的午后。
    每當這一刻心總會隨著那風兒游蕩在山野、樹林、花草、古老的房屋、現代的布局裝飾、密集的人群、疏散的小商販之間......
    就這樣感動著自然界賦予我的溫暖,和心隨風而去的狹隘。
    每每如此,總是希望時間會為我定格在這一刻。

 

   11、季節交替本是常事,但用心體味,便生出萬般的感受:“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在劉禹錫的眼里,多彩而飽和的秋光有著比春色更深的內涵;而王勃的“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種豪邁、大氣、壯闊的胸懷和心境,讓人為之心動;“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的秋愁之無奈,催人眼濕;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則又讓人心生種種希翼;辛棄疾對秋的評價可謂干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而在劉禹錫的眼里,秋索性變成了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不過,我倒是更理解王維吟秋的那種豁達:“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其中所流露的情緒是閱盡人生百味的徹悟,浸潤著深邃而寧靜的智慧。

    人的一生好像行云流水,在不經意間便過了四季。對于每個人來說,一生中需要冬天的溫暖、春天的清風、夏季的細雨,更需要流溢的秋意和豐盈的收獲。無論冬之厚積、春之芳華、夏之艷綠,都是為了秋的碩果;無論其果大小、甜澀、青紅……都是汗水與心血澆灌的結果。但在更多的時候,人生的過程似乎比結果更加重要。

 

    1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我是風。在命運之輪的轉動中,我銘記著我的使命——將四季傳遞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我輕盈躍動間,傳遞了盎然春意,滴落了清蒙煙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西泠橋畔的柳色極青翠,卻也極淡,如煙波般淼淼。綠意蕩漾,飛花漫天,淡淡的幽香飄零在青黛色的蘇杭小城里。微笑間,桃花輕綻,將天空渲染得分外明媚。江南柔婉的一蓑煙雨中,我飛舞流轉,傳遞著一首春的《清平調》。

  我悄然醉臥間,傳遞了熱情夏日,綻放了爛漫夏花。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殘花落盡,夏木陰陽。濃郁的碧色湮沒了歡欣。清荷掛露,菡萏緋紅,芙蓉出水時,漾起一池嬌艷卻清麗的漣漪。芳草萋萋,蔓延到了眼簾盡頭,而榕樹下,少女羅衫上已是香汗淋漓。這就是夏,雖炎猶清。不知不覺間,我踏破凌波,傳遞著一曲夏的《天上謠》。

  我驀然回首間,傳遞了哀哀秋思,望斷了泠泠秋水。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落葉亂舞,寒水凄迷,倒映出伊人綽影,在水一方。殘霜染盡紅葉,凋零了一樹繁華。時光不在,即使上窮碧落下黃泉,卻依舊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閉上眼,破碎的殘陽在天幕盡頭中隕落,凝固了一地憂傷。如血黃昏里,我顧影輕嘆,傳遞著闕闕秋的《涼亭樂》

  我垂首思量間,傳遞了冰寒冬霄,凌亂了無痕落雪。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已是冬天了,我漠然地游離著,也讓游離的冷漠蔓延在心里。流云散漫地從天空中俯視著我,憐憫的眼神中濺落了紛飛白雪。不知不覺間,雪落,無痕。只有那偶爾往來的飛鴻,驚破寂寞,讓人忘記夜冷衾寒。落雪漫天,綻于庭前樹時,我垂眸淺笑,傳遞著一支冬的《瑤華令》。

  冬去春來,亦是輪回。一切皆變,卻又一切都不變。只有我,不倦卻又早已倦怠地,傳遞著一個又一個季節,也消磨著流水般的華年。  

 

    13、解落三秋葉: 此句入于冬矣。葉者,越也,越冬之風,是寒風也,去舊方得迎新,是言其令葉落歸根也。

   能開二月花: 此句乃言春風。花乃化也,是濕風,催化萬物之喻謂,言其催萌萬有也。

    過江千尺浪:  此句言夏風也。浪者,朗也,爽朗之風也。千尺浪一浪勝似一浪,乃風之助也,此言喻于夏風之不絕也。興風作浪,此乃言其助長萬有。

    入竹萬竿斜: 此言于秋風也。竿者,干也,是干躁之風也。斜乃摧也,是言其摧枯拉朽也。綠竹千年翠,于秋風可驗假真矣!

    詩中含數“三、二、千、萬”,當有所合于義理也。

    冬、春生命之由死復生也,無果,故取于數之初。夏、秋生命之由盛至衰也,盛果,故取數之衍。三則善,是謂存善者也。二為兒,當養育也。千為遷、欠,為遷乃謂升騰之盛也,為欠乃謂需之極也(肥育之)。萬為邁,走過一道道彎,邁過一道道坎,方修得善(三)果!

    然若將此數理以化于象數則玄哉,吾所不及,存之。

    風,來不知其所從,去不知其蹤,此合于道也,莊子之書即善言于風道,此詩當有所比附之。然其所延乃在于依風附物成風之用也。

 

    14、老和尚:小施主把心收好。
       蒲草:您的心有何用?我的心又有何用?
       老和尚:我的可以不昧因果你的心可以不昧善惡。
        蒲草:這人世間的人都有和我一樣的心不?
       老和尚:每個人都有。有的曾經有但現在已經蒙上太多的灰塵。   
       蒲草:我的心本來就是土的有灰塵有什么關系呢?
      老和尚:那會掩蓋心中的甘泉也掩蓋日月的光輝更讓心中的草木無法生存。


      蒲草:那如何不讓灰塵漫天飛揚呢?
       老和尚:有風就會有雨有好雨又怕什么那漫天灰塵呢?
      蒲草:如何有風如何有雨?
     老和尚: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蒲草:愛如風。
    老和尚:那這世上最讓人珍惜是什么?最讓人痛苦的是什么?最需要人放下的什么?
     蒲草:這世上最讓珍惜是愛,最讓人痛苦銷魂是愛。最需要人放下還是愛。
     老和尚:這便是你心所能感知的又不是心能感知,這是你可以擁有的又是你不曾擁有的。
    蒲草:您有無漏的智慧當然這么可以解我該如何放下,為什么越看清楚越不舍呢我的心是不勒的。
    老和尚:微微的笑我的心也是不勒的而且是無所住的。
    蒲草 ;我明白了我的心是有所住的。蒲草明白了。
    老和尚;你知你此去會 會開出什么樣的花嗎?
    蒲草:明白。就算蒲草再怎么與人為善,開在萬丈紅塵的不過是一支惡之花。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