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鏡里年少紅潤的面目,如今都已經改盡,只有報國的赤心難以泯滅。
[出典] 南宋 文天祥 《酹江月·乾坤能大》
注:
1、《酹江月》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2、注釋:
此調為《念奴嬌》之異稱,因蘇軾詞“一尊還酹江月”而得名。又名《百字
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友:指鄧剡。鄧剡字中甫,與文天祥同鄉,曾任崖山行朝禮部侍郎,被俘后同文天祥一起押解至金陵,并作詞 送文天祥繼續北行。此詞是文天祥的和作。
能:這樣,如許。能大:如許大。
蛟龍:喻豪杰。《三國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牢愁:憂愁。
那更:猶云況更、兼之,“那”字無意義。
槊:長矛。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子美墓系銘》:“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
登樓作賦:漢未中原大亂,王粲南下依附劉表,登當陽城樓,作《登樓賦》懷鄉。
方來:將來。
龍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向江山”二句:一作“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蘇軾《澄邁驛通潮閣》詩:“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杜鵑”句:唐崔涂《春夕旅懷》詩:“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
3、譯文:
天地是這般的寥廓廣大,是蛟龍就應該騰空,它本來不是池中受屈之物。秋風苦雨,頻添憂愁,這憂愁四方飄蕩無有著落處,更加上那寒蟲鳴于四壁。想到曹操橫槊題詩,憶起王粲登樓作賦,這一切都變成了空中飛雪。長江后浪推前浪,自古如此,未來會有更多英雄豪杰。
可笑我像一片飄零的落葉,今天重來秦淮河,正趕上這新涼時節,秋風颯颯。鏡里年少紅潤的面目,如今都已經改盡,只有報國的赤心難以泯滅。我將要奔向寒冷荒漠的龍沙,回首了望大好河山,一脈細細的山巒儼如青絲。我的老友,應記住杜鵑哀啼的樹枝上高掛殘月。
4、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學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小名云孫,字天祥;后以字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號文山。出生于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南宋德祐二年,元軍迫近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群眾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擊元軍。曾一度收復了一些失地,后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轉戰海豐、潮陽一帶。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經威逼利誘,受盡百般折磨,始終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從容就義,表現出堅貞的民族氣節。文天祥的后期作品密切反映現實,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斗爭生活和愛國思想,展現了南宋軍民抗擊元軍的情景,寫得沉郁悲壯,感人至深。在《過零丁洋》一詩中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寧死不屈之志。他與張世杰、陸秀夫被稱為“宋末三杰”。今存《文山先生全集》。
5、 文天祥是我國歷史上的杰出民族英雄。文天祥領兵拒元,因叛徒出賣,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宋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嶺坡(今廣東海豐北)被捕。第二年四月,他被押送到燕京。同被押送的還有他的同鄉好友鄧剡。鄧因病留在天慶觀就醫。臨別時鄧剡作詞《酹江月·驛中言別》送文天祥。文天祥借蘇東坡赤壁懷古詞韻,酬答鄧剡。
文天祥此詞起勢頗為雄壯。“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許、這樣之意。雖身陷囚籠,但壯士未更,深信人民反抗意志并沒消沉,光復大業終會來臨。 “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出自《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寫出自己信心,還與友人共勉。期冀他早脫牢籠,再干一番宏圖偉業。“風雨”二句借寫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發沉痛情懷,民族浩劫,所到之處皆已江山易手,長夜難寐,令人愁腸百結。“橫槊題詩”三句,以歷史典故寫自己的不凡抱負。蘇軾《前赤壁賦》詠嘆曹操破荊州、下江陵時“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漢末王粲被逼避處荊州,以《登樓賦》寄托鄉關之思和亂離之感。文天祥連以這兩個典故自況,寓意很深。借曹操英勇豪邁的氣概,王粲雄圖難展的苦悶,作者聯而用之,自嘆“萬事空中雪”,表示事業、壯心都已失敗,抒發了自己為挽救國族而歷盡艱辛無限感慨。“江流如此”,喻指抗敵復國事業像奔騰不息的江河流水,事業必有后人完成。“方來還有英杰”,也是對鄧剡原作中“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諸句的極為有力的回答。
“堪笑一葉飄零”,寫文天祥獨力支撐,扶大廈于將傾之際。公元一二七六年(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營,因痛斥敵帥伯顏,被拘押至鎮江,伺機脫逃,在淮水之間和敵騎數次相遇,歷盡艱難才得南歸。這次,又抵金陵一帶,故稱“重來淮水”。
全詞的中心在于“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是光照千古的名句。文天祥到燕京后,元朝廷百般勸降,文天祥堅執不從,敵方“相顧動色,稱為丈夫”。
最后幾句再次表白,即使以身殉國,他的魂魄也會變成杜鵑飛回南方,為故國的滅亡而哀啼泣血。作者寫的《金陵驛》詩中,“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他表示以身殉國,為國而亡身,雖死而無憾!
文天祥的詞是宋詞的最后的光輝。在詞壇充滿哀嘆和悲觀氣氛的時候,他的詞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閃電和一聲驚雷,讓人們在絕望中看到一絲希望之光。全詞歡暢淋漓,不假修飾,無齊蓬之痕,絕無病呻吟之態,直抒胸臆,蒼涼悲壯,可謂當時詞壇中一顆耀眼的星辰。
6、這是一首骨風遒勁的唱和之作。
上片言舊。“乾坤能大”四句,以蛟龍暫屈池中、終當飛騰為喻,表示雖遭囚禁而猶志向遠大。“橫槊題詩”三句,追念昔日轉戰東南的戎馬生活,痛惜抗元戰斗歸于失敗。凡此,不只是自抒胸襟懷抱,也是兼志同道合的友人鄧剡而言的,是對他們共有的錚錚斗志的激勵及共有的漫漫征途的回顧。“江流如此”二句,則寄希望于將來,對國家的復興不抱悲觀態度。下片言別。“鏡里朱顏”二句,示此心此志至死不渝。“去去龍沙”三句,言人漸北去,心終南向,以致頻頻回首,對故國江山無限留戀顧念。最后兩句說死后魂將化為杜鵑,當你聽到月夜杜鵑的哀鳴,那便是我“魂 兮歸來”。作者《金陵驛》詩:“從今別后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與此意同。生前斗爭不息,死后猶眷懷故國,丹心不滅,這是何等赤誠的愛國情腸!與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用意實同,只不過在表現上詩直詞曲罷了。當時,周密、王沂孫、張炎等作遺民詞,悼南宋之亡,哀傷難已,但常心危詞苦,吞聲躑躅,情調過于摧抑低沉。相形之下,文天祥的詞,國雖亡而正氣猶存,身將死而雄心不滅,沒有絲毫委靡之色,確乎是南宋辛棄疾、陸游等愛國詞的嗣響,為南宋詞譜寫了高唱入云的尾聲。王國 維《人間詞話》認為:“文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遠在圣與(王沂孫) 叔夏(張炎)、公謹(周密)之上。”的確,無論宋詩、宋詞,都應以文天祥為其殿軍。
7、、鄧剡是文天祥同鄉皆好友,少有詩名,曾寫了一本詩集,名《東海集》,文天祥親自作序頌揚。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鄧剡中了進士,但宋廷時為賈似道把持,黑暗無光,正直之士難以立足。鄧剡看清楚了這一點,不愿意同流合污,雖經老師江萬里屢次推薦,都拒絕出仕,一直隱居在家,想清貧自在地度過一生。
然而,身逢亂世,哪有桃源?
德佑元年(公元1275)元月,元兵大舉入侵,南宋危急。“頃巢之下,豈有完卵乎”!戰火很快就燒到了鄧剡的家鄉江西。在文天祥的號召下,閑居在家的鄧剡開始出仕,跟隨文天祥贊募勤王,走上了抗敵救國之路。端宗即位后,廣東制置使趙潽晉辟為斡辦官,薦鄧剡為“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興元年(1278)六月,鄧剡追隨陸秀夫等大臣,跟著皇帝逃到崖山,被授予“除秘書丞,兼權禮部侍郎,遷直學士”。
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元將張弘范率領數萬精兵,追殺南宋朝廷,在新會崖門海域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海戰,史稱“崖山之戰”。
當時風雨交加,大霧彌漫。10萬宋兵竭力死戰,終是不敵,戰船沉沒,“浮尸海上”。為復興宋室而艱苦奮戰的陸秀夫,面對宋軍的慘敗結局,終于感到:事到如今,大宋已經無力回天了!
陸秀夫將自己記錄的宋室書籍,都交給鄧剡,叮囑道:“我們死后,如你還僥幸活著,記住向世人宣傳!”
鄧剡含淚接下。
陸秀夫轉過身,毅然對小皇帝趙昺說:“我們已經盡力,而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已受元人侮辱,陛下不可再受辱!”
9歲的小皇帝懵懂地點點頭,將龍袍穿得整整齊齊,胸掛玉璽,負在陸秀夫背上,平靜地走進大海。
見此情景,剩下的兵將、官吏、宦官、宮女等人,無不悲泣、激憤,紛紛追隨其后,投海自盡。鄧剡悲傷難抑,也不想活了,也毫不猶豫地跳入大海。
宋將張世杰突圍而去,計劃整頓軍馬,再圖恢復,卻遭遇到了暴風,船只即將沉沒。張世杰命所有士兵登岸離開,獨自一人留在船上,焚香跪拜,仰天高喊:“吾為大宋已經盡心盡力。如果上天真的要亡大宋,就讓大風吹翻吾船!……”話未畢,風浪驟起,船只顛覆。
《十八史略》僅記曰:“舟覆,世杰遂溺,宋滅!”
但鄧剡并沒有死去。元兵將他從海中打撈起來,并鑒于他的地位,張弘范對他以禮相待,嚴加看管,解壓北上。在茫茫的宋軍俘虜中,鄧剡意外地見到了文天祥。
正是江南好景色,“落花時節又逢君”!
兩個好友猝然相見,同樣的疲憊憔悴,一時千頭萬緒,相對無言,唯有一笑,彼此都有些傷感,有些理解,又有些明了。
文天祥是祥興元年(1278)冬天,也就是半年前被俘的,此后一直被押在張弘范身邊。二月初六的“崖山之戰”,風雨大作,他坐在張弘范的船頭,親眼看到元軍大敗宋軍,數萬宋兵葬身大海。他悲痛得捶胸頓足,向南跪拜,嚎啕大哭,作詩悼念,曰:
“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
大風揚沙水不流,為楚者樂為漢愁。
兵家勝負常不一,紛紛干戈何時畢。
必有天吏將明威,不嗜殺人能一之。
我生之初尚無疚,我生之后遭陽九。……”
自德佑元年、南宋危急開始,文天祥為國家苦苦支撐、東奔西走,四處飄零,多次逃脫敵人的追捕,歷盡種種艱難,“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親眼目睹“崖山之戰”的敗績后,他不得不痛苦地承認:國勢頹敗,已非人力能挽回了!
行到金陵時,鄧剡生了一場大病,不能遠行,元兵同意他留下治病,但文天祥必須北上。于是,鄧剡來到驛館,為文天祥餞行。文天祥的嘴唇抿得很緊,臉色有些發青,神情無半分和緩。
鄧剡眼睛里有著無限的疲倦和悲傷,面對金陵長江,他不禁想起了杜牧那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感慨上天到底還是幫周瑜抵抗了曹操,而文天祥、陸秀夫等人,苦撐三年,還是保不了大宋,上天何其不公!“此恨憑誰雪?”就用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韻律,填了一首《酹江月 驛中言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惜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鄧剡寫畢,自己先飲一杯,然后起身給文天祥敬酒,鼓勵道:“天祥,你一定要振作。我也一定要治好病,好好活下去,等著看你光復大宋的那一天!”
文天祥笑笑,端酒,仰頭,一飲而盡,一言不發。
放下酒杯,文天祥仰天長嘆,輕撫身上的傷疤。江風吹過來,他鬢邊的白發已被吹亂,變得更凄涼蕭索。良久良久,他才站起來,提筆一揮而就,和了這首《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
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
橫塑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
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此詞氣勢雄壯,意境壯闊,堪稱“豪放詞”最后的一末光芒。“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直抒胸臆,蒼涼悲壯,是傳頌千古的名句。“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暗示他將以身殉國,死而無憾。
鄧剡晚年定居金陵,堅守節氣,拒絕為元廷賣命。張弘范死后,其子張珪襲了父職,拜鄧剡為師,鄧剡的生活稍有改善。他常常孤身一人,默默地在金陵的舊街踱步,從街頭踱到街尾,從街尾踱到街頭,感嘆世道轉換、人物凋零。這種“吳宮花草填幽徑”式的亡國傷感,在多首詞作中都有反映。
山河破碎,長街冷寂。亡國之人,如飄絮,如落葉,如浮萍,連根失去,什么都沒有,只能對著那千年不變的明月浩嘆,象飛雁一樣留宿在蘆花里。
但是,真誠的友誼和民族的氣節,也如那千年不變的明月、蘆花一樣,絕不會隨著國之消亡,而是薪盡火傳、綿延不息!正如莊子所言:“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鄧剡(1232-1303),又名光薦,字中甫,號中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文天祥門友。有《中齋詞》。
8、此詞是文天祥一二七九年八月被元軍俘虜后押送大都途徑建康時與鄧剡訣別而作。 大意是:淺淺的泥池怎能夠困得住蛟龍,飛騰于浩瀚乾坤才是他的本性。秋風秋雨,寒蟄四壁的牢籠,怎不使人心煩意亂。當年象曹操橫槊題詩的英雄氣概,王粲登樓作賦的文士風流,如今都成了往事。但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定還會有更多的英雄豪杰起來繼承他的遺志的。 今日重臨秦淮,然以身不由己。雖然鏡子里的容貌可以改變,但是一片丹心卻至死不渝。前路是戈壁荒沙,回首中原,依依惜別。戰友們,待聽到杜鵑啼血的時候,那就是我的靈魂回來了。
讀罷文文山之詞,正是夜闌人靜,天下所有的紛擾似乎消失遠去。一陣陣奇異的思潮卻漸漸涌了起來:比起古人的愛國情操,當今之世的人們是否會長江后浪推前浪,而且一浪高過一浪呢?我看到的是古人被迫深入敵國卻依然丹心可昭天日,寧死不屈。當今之人卻多有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為了一己之私利,可以投其所好,污蔑祖國,甚至甘當反華的急先鋒,以為進入其境之敲門磚,其卑鄙無恥之行徑比外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嘆息嘆息! 所幸我泱泱中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如文文山一般的英雄豪杰定如長江大海,鋪天蓋地。一小撮污泥濁水般的奸佞小人終將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
9、讀文天祥的詞,看得出在補俘后文天祥心中反而更加平靜,不再有之前的患得患失。抗元大業失敗了,剩下的就是坦坦蕩蕩地走完人生最后的道路,俯仰天地,無愧于心。
如果說李后主入宋后寫的詞是“句句用血淚寫成”,那么文天祥后期的文字便完全是他用胸中的浩然之氣凝成。縱然有人文采高過他,但沒有他那樣的信念和情操也斷斷寫不出“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這樣光耀千秋的名句。
同樣是攬鏡自顧容顏已改,歐陽修“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不免頹唐放縱,陸游“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也是壯懷空落意氣消沉。只有文天祥,朱顏變盡又何妨,敵人或可折磨我的肉體,但我心中那份高傲自許永不泯滅。
這是兩宋兩百年文采風流的最后光輝。
10、你,文天祥,一個存活了770多年仍熠熠閃光的靈魂。
你矯首高唱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斂眉低吟過“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無限遺恨的喟嘆啊,挾帶著穿金破石的風聲輾轉千年,卻始終是時代的最強音!在這暮秋的十月,在這靜靜的夜里,我聽到了你來自天籟的聲音,你依稀向我走來,形容憔悴,但襟袖間仍是一片清風朗月。我的靈魂也便跨越770多年,走進了你。啊,那一抔黃土,那一座孤冢,你的軀體葬在這最卑微的泥土里,你的靈魂卻早已氤氳在天地之間,你天天吟詠著的《正氣歌》,令山河驚悚,令乾坤變色!
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
770年如長江之水滾滾逝去,我看到,你崇高的靈魂卓立于天邊,升華成史冊上一抹灼月的墨輝。
11、成才呢?古人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啊,成為人才對于國家對于社會都是巨大的財富。但是要想成才,必先立其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孤思一許國,家事豈暇恤”,“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等都是古往今來成才之人的遠大志向。
12、國破山河在,何處是神州?易水蕭蕭西風冷,熱血男兒,哪堪獨坐青燈;看家鄉,日漸淪陷;想故國,何時月明?砭骨錐心,悲歌未徹,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誰是英雄?風浩蕩,欲舉飛,鐵鎖橫江,錦帆沖浪,折戟沉沙,誓將那青天刺破!花濺鳥驚,讓多少兒女,不啼清淚長啼血,國恨家仇,讓多少志士,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盧溝橋的獅子,且聽我吟》)
13、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何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一字一句,如黃鐘大呂之聲起于紙上,一筆一劃,有一股正氣之浩然。腥風血雨,征塵不斷,元兵的馬蹄如狂風暴雨卷地而來,四周已是黑夜沉沉,但你的其人其詩其詞,卻如同一道閃電,撕開冥黑的天空,發出震聾發聵的雷鳴!“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你用擲地有聲的號呼與吶喊,你用悲壯如歌的熱血與痛淚,高昂的唱出了民族的氣節,時代的強音。君降臣不降,你忠的是一已人格,是至大的民族,是貞定的信仰。“堪笑一葉飄零”,你憑一已之力,終是挽不回頹危的大夏。鐵蹄踏處,繁華落盡。刑場之上,鐵骨錚錚的男兒文天祥朝南一拜,從容就義!人倒下了,但你的絕筆《衣帶贊》所表白宣告的精神,卻永遠飛揚于天地之間!
14、雨點從城市的上空悄悄地飄下來,輕輕地打在15樓的窗框上,沿著紋理蔓延,蔓延。我的思緒跟著她流進裂縫,然后依依不舍地滴下去,也許墜到地上,也許落在行人的頭上,也許不幸地隨風飄散,我仿佛聽到心底的嘆息。在落下的瞬間,我看到一絲傷感和不甘。
/ O, d* g2 l% d( e x7 E) O& [ ?
]7 q/ Z9 O: M& }* X0 H1 Q 雨點在玻璃上越積越多,最后變得密密麻麻,我看到映在水珠上的自己,沒有了過去的意氣風發,眼中也不再映出希望的影子,仿佛,我在等待蒼老。恨自己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偉岸,也沒有“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的宏大胸襟,甚至連“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的畏縮纏綿都沒有。只剩下一具軀殼,在理想和現實之中飄蕩,郁郁寡歡。( A. J% [( [5 G. B9 o2 a T
15、 特別欣賞“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表示文天祥即使“朱顏都變盡”,也要視死如歸、以身許國,這與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樣驚天動地、震撼人心,為光照千古、催人進發的名句。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