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明月》的真實性和性格美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真實價更高
  柯巖在扉頁上寫道:“天堂在哪里?有人說是美國,為那個撲朔迷離的夢幻世界,十多年來多少中國青年背井離鄉。故國萬里,大洋阻隔,傳來的訊息也是撲朔迷離的,他們‘洋插隊’的生活情況究竟如何呢?”這一段話,在書末的“內容提要”上又重復說了一遍。這幾句灼人又富詩意的提示,把讀者都撩急了。是呀,美國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洋插隊”的人究竟是發了,還是糟了?是事業有成,還是無所斬獲、白白虛擲了青春?
  讀完全書,掩卷沉思:作者的回答不是海外奇談,而是誠實的、真實的。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對這一命題,最近有人提出質疑。但我仍然認為,這仍然是我們欣賞、評判文學藝術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前提。虛假和蒙騙的東西,歷史已經一再證明不能進入文學藝術的殿堂。古代希臘羅馬的先哲并提“真、善、美”時,也總是把“真”放在第一位,我國古代的詩評家也非常強調和重視藝術境界的真實、真切、逼真。《他鄉明月》比之同類題材的作品具有更高價值的一個因素,就是它的真實性。
  我們為什么特別重視《他鄉明月》的真實性問題呢?除了上述理論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我們這些國人對“海客談瀛洲,煙波微茫信難求”,多年得來的訊息似乎失之偏頗、極端。聞一多在本世紀之初,說美國是一只“鷙悍的鷹”,在名詩《洗衣歌》中描繪美國是洗衣女工的地獄;而林語堂先生的意思又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近年有些作品描寫到美國“洋插隊”的人走了一段煉獄般的艱苦路程之后,最終又到達了天堂,給人的印象是夢幻的,可信度不高。由于這種片面觀念的多年灌輸與積沉,逐漸形成對描寫域外小說的閱讀的逆反心理,唉,又是“海客談瀛洲”!在這種背景和閱讀心態之下,接觸到真實性、可信性較高的《他鄉明月》,產生較強烈的反響則是必然的。
  這里所講的真實性,除了人和物的細節描寫的真實之外,更重要的是符合藝術規律與法則的藝術真實。當然我們論證《他鄉明月》所具有的真實的品格,僅僅是欣賞、評判的第一步,還要同時進而探究它何以如此真實,才能觸摸到藝術之精妙和作者非凡的匠心與藝術魅力之所在。
  《他鄉明月》的真實品格高,首先在于把握美國生活特征之準而又實事求是,是好講好,是壞講壞,或褒或貶,掌握分寸,使讀者在總體上感受到當今美國之現實,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或者說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獄,或者說就是多樣、雜色的美國,仍然可以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但并不是萬事都那么美好。
  其次還在多方面、多角度、全面地描繪美國社會人生獨特的多樣性。如果只有一個方面、一個角度去觀察、描寫的真實,雖然也是真實,但并不是全真,未能認識美國社會人生的全貌。《他鄉明月》的真實品格高盡體現在“全真”二字上面。家庭,是當今世界任何國家、社會的最小組織細胞,也就是說國家和社會是由無數的小家庭組成的,那么家庭狀況如何最能折射出整個社會本質之狀況如何。作品就是握住這個問題,把美國當今所有家庭,富人區、窮人區、華人區的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大家庭、小家庭的狀況囊括在筆觸之下展開淋漓盡致的描寫,再現美國生活方式的斑斑駁駁的、復雜多樣的完整圖畫和歷史。正常家庭生活方式有之,如汽車推銷員之家是溫馨的,林達夫人之家是歡樂的、和諧的,小商表哥之之家是平和的,但這僅是美國的家庭生活多棱角中的一角。還有大衛·盧一家的爾虞我詐,在場面上夫妻和諧融洽,在場面下大打出手,近乎你死我活、勢不兩立;就是活躍在上流社會的專欄作家伊麗莎白夫人一家,她三個兒女三種人生追求,構成一家之百態。至于非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也有之,富人區的那個年輕美貌的女主人與被奸而瘋了的女兒同住著,她擁有數也數不清的情夫,夜夜歌舞,天天淫樂;莎麗旦的丈夫當年則有無數的情婦也是歌舞淫樂無度,如今她過著怪異的日子。兩個家庭都是情夫、情婦的,可見這問題在美國是非正常又是相當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一個是現在時,一個是過去時,連綴成這些家庭生活方式的歷史。總之有常態的、非常態的家庭生活方式,也有一家多種形態的生活方式,這種多樣化,才是美國生活方式的“全真”,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特色才是美國這個特殊雜色的社會的真實寫照!
  第三,還在于作品的描寫不滿足于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和各種生活方式的雜陳與展現,而是深入到美國社會生活的內核,揭示其實質與特征。這里,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上,一是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各個領域都羅織著美國獨特的競爭關系和金錢關系;一是由于這兩種關系又形成了美國人獨特的人文觀念和道德倫理觀念。作品所寫的自然景觀和生活方式等外觀形態,是這些內核的東西,即這些關系和觀念等內部形態的載體,兩者水乳交融,統一形成美國社會的特質。美國人維系家庭除了親情之外,主要就是金錢關系。金錢關系體現在家庭內部的各個方面,更體現在社會上的各種人際關系上面。表哥一家在自己的餐館做事,以時計資,分毫無差,人人平等,在金錢上沒有親情可言;大衛·盧為何屈服于妻子奎恩的威淫?說到底還是大衛·盧未能跳出金錢關系之鐵網的反映。在這種無處不有的金錢關系、競爭關系之下,富者升天,窮者入地,強者生,弱者死,人間冷酷無情,人性被扭曲。這些是不是美國現實的真實呢?應該說是的。但這僅僅是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是片面的真實。作品沒有到此為止,它還描寫美國的另一方面,就是尚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強者助弱,富者濟貧、慷慨大方,彌滿愛意。正是由于存在這似是水火不容的兩面,建構成美國社會光怪陸離的矛盾的統一整體。而這些飽含著金錢、競爭要素的人際關系又沉淀成美國的文化和倫理觀念的特征。事業上有競爭,愛情上也充滿競爭,這種競爭一般為和平方式但也是當仁不讓的,競爭中沒有謙謙君子。最有趣的是舒爾茨教授公開聲明與湯亦新這個留學生公平競爭朵拉,而湯亦新這個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學子,與自己的朋友吳天亮卻未采用美國人的公平競爭方式,而是典型的中國方式,一等二讓,甘心做個“肩膀人”,兩相對照,顯示中美文化之差別性,舒湯兩人性格之不同特質。作者的落筆固然褒揚湯亦新,但亦不貶損舒爾茨,相反同時贊賞這兩種風格有別的性格、兩種差異不同的美行。如果抑揚不當,褒此貶彼,就失卻了或削弱了真實性。因此,我們驚服作者的眼力、功力和匠心之老到,連這些微妙的關系也描寫得毫厘不差,恰如其分地傳神。愛情上的競爭,親兄弟也不相讓,弟弟可以奪兄長之所愛,這與中華文化之傳統觀念是不協調的,匪夷所思的!但在美國卻是一種現實的真實,而且被認為符合倫理道德觀念的。美國的文化觀念還有個奇特的現象,這么一個強調公開性的國度,卻到處講隱私權,私人之秘密不容公開,隱私之權益不許侵犯,而且又像東方文化特征一樣愛面子,講究家丑不外揚,有中國血統的大衛·盧夫婦固然是這樣,而真正純洋血統的伊麗莎白夫人何曾不是這樣?美國人也具有人類相通的天然共性,率直的美國人為了遮掩丑陋有時也不得不做假,另造假象,以掩真情。總之,全真展現了美國形形色色的家庭生活百態,也全真剖析了充滿競爭、金錢因素的人際關系及文化、觀念上的特質,從而使作品的真實品位較高。
  第四,作品的真實品格還在于高度的真實性與強烈的傾向性的統一,既加強了真實性又深化了主題思想性。這與自然主義鮮明的不同,不會只是一味追求所謂客觀事實的真實。但又與客觀主義相區別,不會為真實而真實,摒斥作品的傾向性。當然,真實永遠是作品成敗的基礎,因而決不能為了傾向性而犧牲作品的真實性,倘若如此,最終連傾向性也一并犧牲了,更談不上有什么思想意義,這種教訓何其多也!《他鄉明月》的傾向性是完全寓于真實性的描繪之中的。有一條無形的情結貫串整部作品的始終:他鄉明月雖好,但畢竟是凄清的,正如老話所說,“梁園”雖好,但畢竟不是終老之地。因此,小說的濃墨重彩寫美國,但全書的文心、文眼卻在落筆不多的中國:愛我中華。這就是作品強烈的傾向性之所在。但傾向性不能靠赤裸裸的宣示,而要藝術地隱寓于真實的描繪之中。隱寓不是隱晦,隱之過頭謂之晦也,因此如何隱寓,分寸如何把握,這對作家的藝術匠心和功力,都是嚴峻的考驗。《他鄉明月》在這一問題上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既要寫美國,又要寫中國,兩個國家如何寫,歷來是比較敏感的問題。過去有些作品為了宣揚愛我中華的精神,隱惡揚善,把我國說成天上人間,而對美國則著意貶損為人間地獄。這就是典型的為了傾向性而不惜犧牲真實性的作品。這種作品最終變成貨真價實的假、滿、騙的東西。顯然,作者堅決摒棄這種簡單、幼稚思維模式,代之以實是求是的辨證法,嚴格按照真實性的原則,不故意貶損美國,也不故意吹捧中國,準確把握住當今兩國各自特點與實質而展開客觀、冷靜的描繪。
  作者筆下之美國,如一只“露重飛難進”的秋蟬,但畢竟尚在“飛”且尚可“進”的,到美國“洋插隊”或闖蕩的各色人等,有些至今尚在底層掙扎,有些已經沉淪,受到歧視,但也有不少人得到了發展的機會,朵拉已經踏上了事業成功的第一個臺階,留學生吳天亮、湯亦新們在美國也有自己的事業,并展現出有較廣闊的前景;而中國呢,雖然著墨不多,但改革開放之清新氣息卻撲面而來,國內的米拉和周峻們也事業有成,前程無量。也就是說,作者筆下之中、美兩國,各有所長,各有奔頭,就看事在人為及各人之機遇了。不過,在這描敘的過程中,作者巧妙而恰到好處地描寫朵拉對米拉、周峻的成功寄以無限的欽羨與贊賞;吳天亮在美國車禍遇上困難也要回到北京--自己的故國故土去治療,這些似是隨手拈來的、無關宏旨的真實細節,但都無不顯示出:祖國仍是海外游子的可靠的精神支柱!傾向性就是在如此這般的描寫過程中得到了微妙的表現。傾向性任何時候都不是節外生枝的外加物。這是一。
  其次,也是傾向性最明顯、有力的一點,在展開真實圖畫的描繪中自然而然地渲染、強化炎黃子孫那種魂系中華之情。這個情,在作者的筆下是由友情、親情、戀情、鄉情、故國情以至對事業的眷戀之情總匯、交織而成的,林林總總、深深淺淺、軟軟硬硬,思念悠悠,哀愁切切,綿綿而沒有窮期。這個情,通過各色人等、各色心態、各種方式和各種品味強化出來。有老華僑,也有“洋插隊”的青年;有靠本事去國留學或進修的學生,也有國內各種各樣的原因“逼”出去的人員;有在美國事業有所發展的也有變“黑”以至沉淪的人員,他(她)們感受各不盡相同,甜的、酸的、苦的……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情結:魂系我中華。作者還善于把這個情在多側面,多種情境之下的不同狀態加以描摹和表現,使讀者也回腸百轉,不能自已。這樣,作品的傾向性得到了自然的流露而且是異常強烈的。以情動人,以情扣動人之心弦,比任何說教更有力量。事實證明:把魂系中華之情描繪得愈真實愈濃烈,作品之傾向性則愈鮮明、有力。這就是藝術的辨證法。
  再次,作者在忠于生活真實的描寫過程中,善于營造一種愛我中華的氛圍。這個氛圍隨著故事的發展愈到后來愈濃烈。最后一曲《母親的河》及送朵拉回國前之氣氛渲染,把魂系中華之情推到了極致,傾向性得到充分的體現,真實性與傾向性得到完美的統一。
  有了這一條,全書的真實性就有了靈魂,全書的文心、文眼就有了著落而且鮮明,兩者相統一高揚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和現實的意義!這就是我們既講作品的真實性,又講它的傾向性的原因!
  第五,作品在寫作方法上,采用選取典型法、串珠法、人物耳聞目睹法,以增強真實感,達成真實的品格。顯然,面對兩國,兩個大千世界,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選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精神,才能達到以少勝多、以個別表現一般之藝術效果。這本屬文學常識范圍內的問題。但懂得是一回事,做到或至善至美地做到又是一回事,關鍵在于所選取的是不是真正具有典型性的東西。作者的智力、眼力、藝術素養和思想素養使她不負所望,達到了藝術目的。寫舊金山之景點與風物,只選取最有典型性的海濱風景、漁人碼頭、怪店鬼節、娛樂賭城等著名景觀,而舊金山的自然環境、文化娛樂、風土人情則盡在其中了。又如選取中華文化傳統的典型意象之物月亮,來抒寫游子的千種風情,切合中國人的欣賞美感習慣,倍覺動人、親切而真實。再如在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之下如何寫出真實中國,這在全書的結構之中屬略寫的部分。作者選取了改革開放及其進程這一件事情,且又采用近乎速寫的筆法,然而當今之中國精神盡現,寫出了中國充滿活力的真實現實。因為改革開放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件,把握住它就把握了當代中國典型精神,就能準確描寫與傳達出中國之本質真實。
  前面所述美國家庭生活方式之長幅畫卷,則主要運用串珠法,把過去與現在的分散的生活細節經過篩選之后連綴起來的,因為連綴起來才能窺見全豹,才能更加真實。而這個串珠法不是作者外加上去的主觀的撮合,而是通過書中的人物,主要是通過朵拉與紫薇的經歷,而親身耳聞目睹去寫出來的。這種描寫方法突出了《他鄉明月》的真實品格。一方面由于它所描寫的生活如親臨其境一樣的逼真,這是客觀的存在;另一方面也由于它采用了這個方法而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感和可信度,用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眼見還不真么?就是這么個閱讀心理慣性。因而,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靚女紫薇與才女朵拉的形象
  《他鄉明月》全書筆墨集中描寫了紫薇與朵拉這么兩個天真、莽撞的女孩子變成兩個飽經滄桑的成熟的女人。對于這兩個女性的描寫成功與否,可以說是決定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命運。作者描寫她們倆人“變”的故事,貫串全書,幾乎平行發展,采用“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映襯、對比的手法來刻畫兩人相輔相成、相反相襯的美好品格。不過,對紫薇則著重描寫其貌之美,對朵拉則著重展示其才華出眾。在同與不同之中,不同又相似、相近之間、相反相映之微妙處,多側面地刻畫出靚女紫薇、才女朵拉的活脫的形象。
  紫薇留給我們的第一個最鮮明的印象就是個大美人,是現代中國第一美人,世界第一美人,舉世無雙的美人。由于她的“天生麗質再加上藝術冶煉”,更加“美得出眾、美得驚人,美得令人心顫目眩”,因此她所在的歌舞團內除“才能的圈子之外”,又出現“一個美麗為中心的圈子”。
  作者描寫紫薇之美,直接描寫肖像的功夫不多,只有臉部的輪廊:大眼睛、雙眼皮兒,尖尖的下巴頦,一笑兩個酒窩,靦腆嬌柔。后來,刁鉆、挑剔的奎恩見到她,也只是說它“小腿略短了那么丫眼眼(一丁點兒)”這更顯得紫薇是無以倫比的美人。如果過多的、冗長的肖象描寫,可能吃力不討好,或者會弄巧反拙,像現在這樣筆墨又省又好,適可而止,留下讀者再想象、創造的空白。當然到此為止,紫薇形象還夠不上當代大美人的稱號,還需要進一步描劃。這里作者采用的還是中國傳統的老辦法,不過老法新用,尚自然、貼切、新穎,盎然啟人于淡遠的香感、美感和遐思!
  老法之一是以花相喻。據說以花比喻美人的,第一個是天才,第一個之后的不是庸才就是蠢才。而現在的作者又以花喻紫薇,又該怎算呢?這里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作者并不是簡單重復的照搬套以花喻人之法,而是通過“改名兒”自然帶出,順理成章,而且根據紫薇的特征“雙頰紅艷艷的,有點黑里俏”改名為紫薇使名與人貌相匹配,脫俗又俏麗。這樣自然天成的藝術美,又準確地描劃出紫薇與眾花不同之美的特點,用得有創意。
  老法之二是夸張。大體是沿用古詩《陌上桑》寫羅敷之美而使行者駐足、耕者忘犁之夸張法。不過這僅僅是手法相同,內容已不大相同。紫薇之美“招人兒”,在學生時代就開始“長尾巴”,到歌舞團之后追求的、獻殷勤的,排著長隊如過江之鯽等等描寫都是夸張法,但已有鮮明的新時代的內涵,這些夸張的描寫,極力的渲染,達到了創造紫薇美人形象之藝術目的。
  紫薇之美的塑造,固然是為突出紫薇這一重要的性格特征,同時更主要的還是紫薇性格發展的需要,全書情節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她的美是全書有機整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孤立于整體之外的游離的附加物。如果是那樣,肯定會失去其深刻感人的魅力和存在的意義了。紫薇外型之美,具有強烈的美感和很高的審美價值,使人產生親切、欣賞、贊美等等崇高的情緒。正因為具有這種情緒在先,便有對紫薇到美國后的一連串的際遇與不幸,生發出異常強烈的同情、惋惜、保護的感情。事實上把她描寫得越美,越能激起人們這種愛美、護美的感情,越有感染力量。這應是萬古不變的藝術法則。
  誠然,有外在美還需有內在美,兩者相統一于一個形象,這個形象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美。否則,光有外在美,那只是一具徒有漂亮外殼的木乃伊。所謂內在美,并不是指完美無缺,不能因此而要求作者把紫薇塑造成“完人”,但應該是寫出其內心世界與其外型之美相配對的、相統一的真實的“全人”。作者的細膩的筆觸,基本上滿足了這一藝術要求,因而較好塑造了紫薇這一外在美與內在美相統一的形象。
  其實,紫薇的內在美,簡言之就是悲劇美,是她的際遇與不幸涂抹了濃濃的、厚厚的悲劇色彩,譜寫出動人無限的悲劇的哀婉旋律,塑造了她那天真善良的、柔弱如水的悲劇性格。
  紫薇之悲劇,不是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所說的那種制度沖突所造成的悲劇,而是她自己一連串的過錯釀成的,由于她天真、幼稚、無知、善良和軟弱,一而再、再而三鑄成了過錯,而這一連串的過錯更鑄成了她的悲劇性格。事實上她的悲劇性格又必然演出她人生道路過錯的悲劇來,正如作品所言的,她做了她“性格的奴隸”(第17章255頁)。她的悲劇歷史,是由三個錯誤構成的。一錯是貿然割愛外嫁。自己的婚姻大事,竟然交由朋友朵拉“代理”,這是何等的荒唐與幼稚啊!二錯是“紅杏出墻”與表哥離婚。這一錯較以前之錯為復雜,一方面仍是出于她自己的幼稚、無知與天真的秉性,一方面也由于她與所處之丈夫家庭環境的不協調,與丈夫的志趣、性格的不相投,日積月累,精神空虛,這空虛的結果便產生對往昔愛戀的追憶。追憶會獲得心靈的暫時滿足。但暫時滿足的消散便會百倍地加深原有的空虛。這時的空虛,再依靠追憶往昔是無法填充的,必然尋求現實的出路、現實的刺激與滿足。作品非常精確地把握和描繪了紫薇這一悲劇的心理的歷程。這一歷程顯示:“一錯”帶有某種偶然性,“二錯”則具有合乎邏輯的必然性。“三錯”是陷入大衛·盧的圈套以及在與盧家兄弟的糾葛中不能自拔。這是“二錯”之因,結出來的“三錯”之果。這個果的成熟,固然是由于大衛·盧的心計極深,手段極高,但不是也反襯出紫薇的仍然無知與天真么?發現騙局,只自尋毀滅,自我封閉,自我回避,沒有任何抗爭,反而還為大衛·盧兄弟著想,寄以同情,這時紫薇的善良可掬而可笑、天真加無知近乎愚蠢!但這就是真實的紫薇,這就是她的歷史塑造了她的性格,而她的性格又決定了她人生道路的航向。
  我們覺得作品動人之處,還不在于揭示悲劇的原因,而在于通過“三錯”為主線而展現紫薇夢幻般、波瀾起伏的、復雜豐富的悲劇感情。這是構成有血有肉的紫薇形象最重要的部分。如果缺少這部分,紫薇形象仍然是蒼白無力的,或者說仍然是徒具漂亮外殼的木乃伊。正是作者著力做好了這部分的文章,才使紫薇形象具有這樣豐富多彩的內在美、悲劇美。
  作品善于營造一種悲劇的環境和悲劇的氛圍。這個環境與氛圍,與紫薇的命運緊密相聯,是刻畫她的性格的重要內容,也是她性格生成的重要根據;同時,也是紫薇悲劇感情順利導流的排泄渠道,使其悲劇感情流瀉,如渠之流水那么自然,不留下任何斧鑿和造作的痕跡,而且又更加動人。事實上,紫薇的歷史從頭到尾都是悲劇的環境,都籠罩著悲劇氛圍。不過,每轉換一個場面,便又突出那個特定場面的特殊的悲劇氛圍。這樣銜接起來的各個場面的獨具的悲劇氛圍,同中有異,一個有一個的新鮮感,層出不窮之新便有無窮無盡的動人魅力。例如機場送別的悲劇氛圍,營造得別具一格,一面是送別大隊伍的熱鬧,一面是站在秋風、秋雨、秋草的荒原里,打著一把小青傘的戀人周峻孤孤單單。秋,就是愁,是離愁的伴隨物,而且又連用三個秋,加深了離愁的濃度,而且又用熱鬧與孤單對比、大場面與荒原對比,離別的悲劇氛圍頓即強烈形成。這時我們驚嘆作家藝術修養之到家和藝術經驗之豐富,創造了這樣的環境與氛圍,才讓紫薇傾瀉那大江大河一樣的的悲劇感情,這樣的感情導出,自然天成,震撼的力量就特別巨大。
  描敘紫薇的悲劇感情,多彩、細膩、鞭辟入里,具有無限的豐富性和典型性。譬如她們初戀的悲劇式的感情,除了臨別時是用傾瀉式表達之外,都是“綿綿無絕期”的追思。思念之切,隨時隨地隨景隨物都會生發,觸景生情,由景入情。她到海濱散步本為消愁反添愁。作者善于捕攝目前之景步步深入地揭示其內心相思之苦愁。先由海鳥及人,又由他人親子之情、夫妻之情及己之懸空無著之情,再轉到永生難忘的在那具有特別意義的長城腳下、在那深秋季節與周峻決別的痛憶。這樣逐步深入揭示之寫法,把紫薇初戀的悲劇感情步步向前推進,達到“動人無限愁如織”的至高美感境界,同時又有線索可尋的具體性和可感的實在性。日之思,夜而夢,有人之常情的必然性。但作者筆下之夢恰到好處地表現人物的心態,又不落俗套,不是白天思念的另一形式的重復。如第4章關于風箏夢境的描摹,不是直敘,而用寓言式,又有雋永的象征意味,折射出天真、圣潔的哀傷的紫薇形象。我們認為作者用日之思夜之夢來描寫昔日愛戀的綿綿無期之相思悔恨是符合人物心靈歷程的發展變化規律的。至于與大衛·盧兄弟關系糾葛而迸發的現實性的悲劇感情,則根據情境之特點采用不同的描寫表達方法。一是采用莎翁式的內心獨白來表達的。為什么說是“莎士比亞式的內心獨白”呢?因為第17章紫薇那一大段的內心獨白,與《哈姆雷特》那段猶豫、矛盾、懦弱的內心獨白所顯示的心態相似;紫薇獨白所用的雖不是哈姆雷特所用的韻文,但卻是精煉化的詩的語言,特別富于詩化的抒情性。根據“神似”而做這個類比式的論斷不為過吧。這時的紫薇雖然被大衛·盧一步步的俘虜過去,但還身為人婦,內心常處于矛盾之中。這種矛盾情懷,是屬于自己的內心深處的秘密,作者唯一的選擇,就是采用這種獨白式來表達。是這個獨白,我們聽到了一個優柔、軟弱、善良而又被情火烤焦了的靈魂在顫叫!二是借眼前特有的事物來抒發空虛、寂寞之情。紫薇做了籠中鳥式的情婦之后,與外界一切聯系被切斷,尤其是與朵拉也無法聯系了,陷入日甚一日的極度的寂寞空虛之中,此時紫薇借唱歌、借賞月、借喝酒來消愁,誰知是“舉杯消愁愁更愁”,把她的悲劇情緒推上了高潮。三是采用近似魔幻的寫法來描敘紫薇混沌狀態的悲劇感情。大衛·盧之妻奎恩打散“露水夫妻”,紫薇由情婦變成一只可憐的小狗!這時的紫薇整個精神支柱如大廈倒塌,進入了極度哀傷的混沌狀態。由極悲而混沌、朦朧,具有極大的真實性和典型性。但如果再采用條分縷析的邏輯寫法,寫得越有條理,越明晰可辨,則離真實性越遠。現在的寫法,既表現了紫薇的混沌情緒,又利于理解。
  紫薇這出悲劇,悲而不壯。她的悲劇感情,同中國女性傳統的或可稱為李清照式、朱淑貞式的那種“愁”一脈相承。在“愁”的覆蓋面下是婉約無限的哀思與斑斑點點的傷痕。但我們仍然把紫薇這種悲劇感情稱為悲劇美。因為紫薇的悲劇感情能最大限度地喚起人們的婉惜、同情,從而產生富有魅力的快感與美感。這種悲劇感情的內在美與其外在美的美人外觀構成相反相成的統一藝術形象。悲劇與美人對立的“統一”、“對稱”,所激發的美感更加強烈,具有更高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因此,紫薇的悲劇美,從完整意義上說,就是外在美(美人)與內在美(悲劇內容)相統一的藝術形象。
  紫薇與朵拉這兩個心地善良的女性到美國之后,一個演出了一幕悲劇,一個則演出了一幕正劇。天真的紫薇到她的故事結束之時,仍然是那樣的天真、無主,仍然是那樣的一事無成,在愛情的旋渦中浮沉,在事業的邊緣上徘徊。才華出眾的朵拉,愛情的甜果雖未到手,但播種的愛情種子,正在發芽、生長;事業上也打下了成功的堅實基礎,并在愛情的追求中,在為事業的闖蕩中,也由魯莽變得成熟,是個事業有成的形象。紫薇形象撒向人間的是一連串的婉惜、同情的“唉唉”之聲;而朵拉形象則給人以奮發向前、欽敬與崇高的感情。
  紫薇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但由于她的人生追求的檔次太低,僅僅比“玩偶”形象高出一點點,因此在紫薇形象所概括的到美國“洋插隊”的青年的共性和普遍性,似還不夠深刻。而由于朵拉形象的存在與成功,反映了“洋插隊”青年中的更高層次的人生追求,有更大的氣度與氣魄,有如昆侖出世一般。這樣,兩個形象的互襯、映襯,就更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紫薇與朵拉形象在作者的筆下不是正與反、美與丑的對比,而是同屬正面的、美的形象中的遞進式、梯次式的映襯與對比,即前面所述的“照花前后鏡”的襯托,使兩者互相輝耀,更光彩奪目,不過作者描寫朵拉的篇幅比例,顯然要比紫薇多得多,這樣兩個主人公顯然也有了些微的主次之分。既然朵拉是主花之主,她的形象刻畫得如何就更為重要了。
  作者著重描寫了朵拉的婚姻、愛情和友情以及為了學業而打工、拼搏等方面的情節,這兩個方面的交錯發展,把她的經歷編織成一匹沾滿心酸血淚而又絢麗多彩的緞綿。這樣的選材,具有“洋插隊”青年生活的極大的普遍性特點,能否避免雷同、千篇一律,關鍵是要把握住和描寫出普遍性中的特殊性。這里所講特殊性,可以說是決定朵拉這一形象的一個標尺。
  朵拉婚姻的特殊性。朵拉外嫁的婚姻是不幸的、荒唐的。如果說,她“代理”紫薇的外嫁婚姻是荒唐的,那么她自己草率處理自己的婚姻,而且是瞞著父母秘密出走式的外嫁,更是雙料的超級的荒唐。作者正是利用這個荒唐刻畫她那異想天開的天真,處事干脆快捷又不顧任何后果的莽撞的幼稚性格。作者對這個“荒唐”做了合情合理的描寫,透露出朵拉這個偶然荒唐行為所具有的必然性。她到美國“洋插隊”的原因書中做了明確的交代和具體的描寫,除了受出國潮的影響之外,與老狼的關系是直接的誘因,為求一時痛快之“報復”,便不考慮一切后果與代價,同時也為了對朋友紫薇踐諾,于是才有那樣荒唐的想法、荒唐的決定和荒唐的行為。這個荒唐正是符合當時朵拉的年齡特征、生活經驗和心理實際的。因此,作者描寫的真實性也是無可爭辯。如果這時朵拉的感情能規范在理智的圍墻內,當然不會有這種荒唐發生,但那已不是幼稚的朵拉而是飽經滄桑之后而成熟了的朵拉。后來朵拉面對荒唐丈夫的荒唐行為,采取快刀斬亂麻的果斷、快速的辦法解決離婚問題,排除了靈與肉所受的壓抑與摧殘。這樣閃電式的結婚,又閃電式的離婚,朵拉那具有鮮明個性的不拖拉、不含糊、智慧果敢的形象也閃電式地出現于讀者的面前。這一段情節推進快,行文的節奏快,著重刻畫朵拉處事之快,以一“快”字統攝,配搭有致。
  朵拉對愛情、友情的追求與處理的特殊性。這主要表現在她與留學生吳天亮、湯亦新以及教授舒爾茨的關系上。她與吳天亮雙方真心相愛,但中間的波折,曾使她精神恍惚,茶飯不思。不過,很快就擺正了愛情與事業的關系,這是她成熟的標志之一;之二是吳天亮車禍之后并被同居的女朋友巧莉拋棄之時,朵拉不計前嫌,寬容大度,與天亮重歸于好;之三是明知湯亦新愛著自己,而自己也明白無誤地告訴了對方:自己也有愛慕之情,但同樣明白地告訴對方:暫時還不能答應對方的追求。回答激動人心的情話,她卻好像解答數學方程式那樣的冷靜;之四是對她的恩師和合作者舒爾茨教授的求愛,也能冷靜的權衡和處理:從功利上于酷愛的音樂事業成功有利,從心心相印的感情體驗上,由于兩國文化上之差異、隔閡,尚有許多難以溝通的微妙的東西。但她謝絕的方式方法卻十分考究、得體,以不傷害對方的身體與自尊為度。這時的朵拉真正做到把自己的感情規范在理智的籬笆之內,才是成熟、老練的朵拉。一個女人面對三個男人的追求,她能理智地按現代文明之方式分別做出如此恰當的處理。如果稍有不慎,處理不當,則失去了友誼;如果友誼與愛情區分不清楚,就會變成三角戀愛,糾纏不清,因為友誼往前跨進便是愛情。然而作者在這些方面的把握和描寫都很準確,尺度掌握得很好。在褒揚他們共同具有的現代文明精神和現代的崇高情操的同時,突出朵拉對友情的高度珍惜,對愛情萬分的嚴肅與專一,使朵拉的形象涌動一種崇高美。
  朵拉的崇高,還表現在對朋友紫薇、對前夫吉米的關系上。真誠加負債感,使她對朋友關懷備至,能“為朋友兩肋插刀”,使她能為挽救吉米竭盡全力,成為這兩個沉淪者的“救世主”。特別是對挽救吉米過程的細致描寫,十分逼真感人。在她功課那么緊的情況下,花去這么多寶貴的時間;在她經濟那么拮據的困難中,花錢給吉米住院,花錢“買”吉米之妹為吉米辦理入院的手續,并為吉米清理骯臟不堪的住室等等行為細節,集中表現了朵拉無私、舍己的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通過愛情、友情的描寫,賦以朵拉崇高的品格,這對于豐富朵拉形象是不可缺少的。但這樣的安排、寫法,真實嗎?回答也應該是肯定的。閃電式的結婚和離婚是幼稚的、錯誤的,然而是合理的;對愛情、友情尤其對離婚后吉米的行為是美好的、也是合理的。作者充分展示了這個過程的合理性。因為符合朵拉見義勇為的品格特點以及“還債”的善良心理的發展邏輯。
  當然,朵拉的重頭戲不在婚姻、愛情方面,而在為了達成事業的目標而孜孜不倦的拼搏的奮斗之中。這正是紫薇所欠缺的、與朵拉形象層次上的鮮明區別所在,也是朵拉形象能否達到更高境界,能否豐滿、立體的重要關鍵。
  朵拉人生追求的目標非常明確、堅定,成為她的鮮明性格特征之一。她的目標追求是音樂上的更高造詣,和在音樂上做出更多的貢獻。這個目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育形成的。一經形成則屬于她人生觀的一個重要內容。作者從其家庭教養到后來的種種經歷,都對這一點做過著力的描寫。
  為了實現目標,描寫她在前進的道路上灑滿辛酸的血淚、標滿拼搏的艱辛。但痛苦的磨煉是她最好的老師,使她變得更堅強、更成熟,終于踏上事業成功的第一個臺階。描寫這一漫長的過程,固然是從更多方面去刻畫、豐富朵拉感情、精神上的崇高,但也不能忽略其所展現的出眾的才華和智慧。這也是紫薇所欠缺的。崇高美與智慧、才華美結合,就是朵拉的完整形象。
  作者筆下所描寫的朵拉之智慧與才華,由兩個方面構成的。一是處事之才華,一是音樂專業之才華。當“小家長”的超常能力、結婚離婚的心計與快捷、打工生涯的各種難題的應付與善處,以及演出的排練與組織和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創辦的成功……等等,無不表現朵拉的干練、精明、智慧;至于在歌舞團的比賽獲獎、漁人碼頭和大使館演出的成功、報考音樂學院的巧答,以及重譜、演出《母親的河》而名聲大噪……等等,都極其細致地表現了她所秉賦的音樂天才。這些描寫,實現了朵拉的才女形象。因為是才女形象,才有鮮明的獨特性。
  我們認為給作品的人物鑒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主要是看對作品人物的描寫是否具有合理性。合理性就是客觀現實存在的必然性。既要符合生活的發展,又要符合性格的發展,不能違背藝術規律的辯證法。應該說,作品對紫薇和朵拉的描寫,這些方面是把握得很好的。所以,我們認為《他鄉明月》具有很高真實性的品格。但我們又認為僅僅看到這一條還不夠。因為如果這樣,很可能會忽略作品的概念化、簡單化這一作品過早夭折的痼疾。還需具備有豐富的特征,作品才能撥動讀者的心弦,增強它的生命力。
  朵拉形象的豐富性,除了前述愛情、友情表現感情的豐富性之外,還有行為情節的豐富性,這有兩點尤為突出。一是行為的出其不意性,朵拉閃電式的結婚離婚,又那樣善待離婚后的前夫吉米,這都是人們始料不及的超常行為,因而給人的振蕩頻率強烈而復雜;二是一波三折,這里面還包涵有出其不意之成份,但主要是由于波折所產生的豐富情緒,打工生涯、事業追求的波折、愛情追求的波折等等所形成多重交響式的感情曲線,便有無比的豐富性。由于情節的豐富性,又形成其性格的多層次性和多彩性,善良與天真、莽撞與快捷、智慧與才能、優美與崇高……等等梯進式構成性格的多種形態美。
  紫薇與朵拉形象是兩美相耀,光彩熠熠。但由于朵拉涉獵的生活面更廣闊,內心世界也得到更多方面的揭示。因此,她的形象更加豐富。
  
  
  
文藝理論與批評京076-085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李天平19951995 作者:文藝理論與批評京076-085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李天平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17:06

[新一篇] 《中庸》新論:哲學與宗教性的詮釋

[舊一篇] 《何其芳全集》佚文考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