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與西方哲學思想對體育的影響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摘要 哲學上的差異將為體育提供不同的理論依據。由于中西方傳統哲學在宇宙本體論、運動靜止關系、整體思維模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影響著中西方古代體育的內容、運動手段、發展方向。
  關鍵詞 體育,哲學,宇宙本體論,運動與靜止
      Effects of Ancient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on Physical Education
            Liu Jian-gang, etc.
  (The P.E.Department of Qufu Teachers university,  Qufu,China 273165)
  Abstract  The philosophical differences will providedifferent theoretical bas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Because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 terms of cosmic ontology, therelationship of motion and rest,and the model of thinking asa whole,it had affected the cotents, training methods and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of the ancient sport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Philosophy, The cosmicontology,Motion and rest
  *            *           *
  古代中西方體育的不同特點,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本文只從哲學的角度加以探討。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它總是為各門具體學科提供認識論的指導。由于中西方傳統哲學的民族差異性,使得中西方古代體育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1 對宇宙本原的不同回答, 使古代中西方在對體育內容的選擇上各取所需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是由什么組成的?這個問題是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任何哲學首先必須回答的。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勢必影響著對人的生命本原的理解。而體育運動指的就是有生命的個體人的運動,所以生命本原論直接決定著人們對體育內容的選擇。
  在我國古代一些哲學家看來,宇宙的本原是由“氣”構成的,“氣”是萬物的始基。最早體現這種思想的是《周易》。《周易·系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里的太極指的就是混一未明的陰陽之氣,它們是相對靜止,又是運動不息的。那人的生命又是怎樣形成的?《周易·系辭上》說:“天地(陰陽)yīn@①yùn@②,萬物化醇,男女(陰陽)構精,萬物化生。”人的生命就是由陰陽二氣構成的。這種“氣”的生命本原論對以后的哲學家,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影響極大。他們在對生命構成的問題上,普遍認為生命現象與“氣”息息相關。《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的后繼者莊子在論述生命本原時更為直接明了。他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至于唯物主義者更是堅持“氣”的生命本原論。象“人定勝天”的荀子,他就說:“陰陽大化,……萬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論》)后來的王充、張載、王夫之更是堅持“氣”本原的生命本體說,這是和他們的“氣”的宇宙本體論一脈相承的。王充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談天》)又說:“人稟氣而生,合氣而長……”。(《論衡·命義》)張載說:“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敬而太虛;循是出入皆不得已(自然)而然也。”(《正蒙·太和》)明末清初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王夫之更主張“氣”的世界本原論,他認為:“天人之蘊,一氣而已。”(《讀四書大全說》)……以上這種以“氣”為本的生命本體論,表現在對體育的影響上,人們自然而然地選擇一些以“氣”為核心,圍繞著“氣”展開的各種運動項目,諸如武術、導引、行氣。這些是具有典型東方特色的體育內容。特別是中國的武術,源遠流長,久演不輟,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要知道,在古代武術理論中,“氣”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武術的原力與根本,是武術生命的精微所在。因此要學武術,就要在“氣”上下功夫,抓住“氣”這個核心。
  同古代中國哲學不同,西方傳統哲學在生命本原問題上,唯物派和唯心派涇渭分明。表現在對體育項目的選擇上,呈現多樣性特點。
  先看唯物派。這一派最早代表是泰勒斯的“水”的世界本原論,以后又出現了“風”、“火”、“原子”等。盡管這些組成世界本原的具體物質不同,但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處于絕對運動狀態。這一派強調絕對運動。其中最有代表性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就是赫拉克利特。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火”,是永恒的“活火”,“火”是萬物的始基,當火燃燒的時候,也就是戰爭沖突的時候,萬物就被產生出來。他說:“戰爭是普遍的,正義就是戰爭,萬物都是由斗爭和必然性產生的。”(《希臘哲學史第一卷》)生命就是一團燃燒的活火,要生命不息,就要運動,就要斗爭。這種活火的世界本原論,同西方競技場上的拚搏,訓練館中的頑強遙相呼應,有力地推動了西方競技運動的發展。人們對體育內容的選擇,特別偏愛那些具有冒險精神、刺激性大、充分體現生命活力的運動項目,如摔跤、拳擊、角斗,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甚至出現了一種極粗暴、野蠻的搏斗項目,叫“潘克拉蒂奧”,允許隊員拳打腳踢、挖眼、咬肉,只要能贏,什么殘酷的手段都能用。
  再看唯心派。這一派有的認為“數”是世界的本原,還有的認為是“理念”,是“純形式的實體”。這一派中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講究和諧,最有代表性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數”的世界本原論。
  畢達格拉斯派認為,萬物的始基是“數”,宇宙本身是一個和諧數的合唱,和諧是萬物不變的原理。同樣,人的身體本身就表現數的和諧。當時和諧的觀點在希臘是一個普遍令人喜愛的觀點。雅典人把這一觀點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把和諧看成是一種完美的品質。表現在對體育的影響上,古希臘人把嚴肅認真的身體鍛煉與發展健美體格結合起來,通過體育使青年身體強壯,肌肉發達,形態優美,肌體的每一部分與整體要協調一致。與此對應,人們對許多體育項目的選擇上,自然選擇那些分別鍛煉人體各部位的項目,如賽跑、跳躍、投擲、體操等,因為這些項目既分別鍛煉身體各個部位,同時還可以增加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最終使人體各部位協調發展。此外,在雅典城邦大型運動會上,還特別列入健美一項,希臘已經為健美人制定了“卡洛加季亞”(含義為力與美)標準,這也就是為什么近代健美化賽首先在西方出現的緣故。
  畢達哥拉斯派和諧的觀點對以后的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影響極大。就拿柏拉圖來說,盡管他的基石是“理念”,但他認為理念存在于人的心靈中,要被感知,就要通過教育,而教育主要包括體育和音樂,體育為了鍛煉身體,音樂為了陶冶心靈,二者必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的是培養身心和諧完美的人。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智力的健全依賴于身體的健全。他說:“在教育中起作用的應該是健美的體格,而不是野蠻的畜牲的性格。”強調教育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謨克利特也認為,在身體教育上,“身體的美若不與聰明才智結合起來,是某種動物性的東西。”
  以上這些體育觀無一不體現著“和諧”,可以說,他們的“和諧”思想是畢達哥拉斯派“數”的和諧的發揚光大,因為后來的和諧,已不單純指身體各部位的和諧,更主要指的是人的身體與心靈的和諧。這種身心和諧的教育思想對西方近代體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教育意義。
      2 對運動與靜止關系的不同理解,使古代中西體育在運動方式、運動手段上呈現差異,也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落腳點
  “運動與靜止”的關系,是體育運動中一個最基本的哲學范疇,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理解,勢必影響著人們的運動方式、運動手段、審美的落腳點。
  中國古代哲學的動靜觀建立在辯證法基礎上,認為二者互為因果,互相包含,互相轉化,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最早闡述這種思想的也是《周易·陰陽上》:“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也就是說,自然界的發展變化,都是由陰陽兩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引起的。后人把“陰陽”范疇擴展到動靜、虛實、聚散等對立面中。如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朱熹曰:“若以天理觀之,則動之不能無靜,猶靜不能無動也,靜之不可不養,猶動之不可不察也。”明代王守仁也說:“動靜無間,而且靜非天而常應,動非有而常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傳習錄》)以上這些,充分體現了動靜對立統一的思想。此外,在動靜問題上,中國古代哲學占統治地位的儒家、道家都主張靜貴于動。孔子曰:“仁者靜……仁者壽。”管子曰:“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而道家更主張“靜坐”、“坐忘”。所以,中國古代這種動靜結合、以靜為主的動靜觀,在鍛煉方式上主張保養與活動相結合,以養為主,反對大運動量的訓練,講究平和,反對刺激,強調以“不動制動”,“視動猶靜”,“視靜猶動”,追求精巧的技藝,而不是一種極限的運動成績的創造。像中國的太極拳,一招一式,一開一合,剛柔相濟,虛實相間,內靜外動,外動內靜,不緊不慢,不急不躁,環環相連,一氣呵成。可以說,中國古代哲學的動靜觀在太極拳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這種動靜觀,使人的審美落腳點在動靜之間,神與形俱,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它集人格、修養、心智功夫于一體,更多地指向精神美,是一種綜合的美,連貫的美,而決非一招一式的美,人體某個部位的美。
  和中國古代哲學動靜觀相反,西方古代哲學的動靜是建立在“邏各斯”基礎上,認為動就是動、靜就是靜,當運動消失后,靜止就產生;當運動產生時,靜止就消失,對立的雙方不能并存,在動靜之間設有中介,二者都是絕對對立,相互排斥的。這種動靜觀反映在身體鍛煉上,不可避免地把運動當做唯一的手段。他們的鍛煉方式就是運動——恢復——超量運動,通過逐漸加大運動量的訓練,促進人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的改進,創造人體生理機能極限的運動成績,追求速度、耐力、勝利的榮譽。在他們眼里,體育的美是一種機械的動態的美或靜止的美,這種美是實實在在的,人們不僅可以意會,而且可以言傳,可以測量。比如從靜態上看,主要表現在體型上,是一種發育好、比例勻稱、身手矯健、擅長各種運動的人體。從動態上看,則表現在人體所顯現出的各種“力”上,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如五項競技、角斗等運動項目,能充分展現古代西方人的動靜觀。
      3 哲學整體思維模式的不同, 促使中西方古代體育在發展方向上各奔東西
  古代中西方體育在發展方向上呈現絕然不同的兩種模式,沿著不同的路子走下去。如古代西方重競技,強調動,體育沿著競技方向發展;而古代中國重娛樂、保養、強調靜,體育沿著養生娛樂方向發展。特別是到了近代,西方的競技運動如火如荼,而中國的競技運動幾乎為零,二者形成強烈的反差。
  中國古代主要的哲學問題是圍繞著“天人”關系展開的,形成的哲學整體思維模式就是“天人合一”。思維模式上的合一,給中國傳統哲學帶來了一系列“合一”,如“形神合一”、“內外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上”,可以說“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一大特色。這種“合一”是一種原始的、直觀的、混沌的合一,在處理雙方關系時,只注重合而不注重分。這種“合一”模式限制了人們對無限宇宙的探索,束縛著人們對未知世界的開拓、創新、追求。可以說,中國的傳統哲學是一種保身、實用主義的哲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學派的“中庸”思想。孔子曰:“過猶不及。”(《先進》)“中立而不倚。”(《中庸》)對此朱熹注曰:“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主張“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四書·集注·中庸索句》)后來到二程那里又把這種思想發揚光大,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二程·遺書》)這種“中庸”之道反映在人事上,主張和反對爭,主張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與此對應,生活中產生了一系列格言,“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這些都是中庸思想的體現。表現在對體育的影響上,人們講究運動的節制性,反對過急過猛的訓練,提倡內心的清靜,反對爭強。所有這些明哲保身的思想與競技體育催人奮發、力求進取、令人熱血沸騰追求勝利的場面,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維模式,使中國古代體育一直在養生、娛樂范圍內開展,始終未能走上競技發展的道路。
  西方傳統哲學的思維模式沿著思維與存在,運動與靜止、一般與個別三條線索展開,注重事物的區別,突出個性。在其整個傳統哲學發展過程中,后人對前人多的是批判、創新。如從組成世界本質的物質上看,從水到氣、風、四根、數、火、原子、理念、質料……幾乎沒有重復的本原。這種創新求異的哲學思想表現在人事上,重視個性,強調斗爭,永不滿足的追求。如赫拉克利特說:“斗爭就是正義,一切都是通過斗爭產生和消滅的。”而普羅塔戈拉則更為明確地提出:“人們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只有強者的力量,才可能和應當構成政治權威的基礎,進行統治。所謂強者,當然是指在競爭中取得優越地位的人。”這種斗爭、競爭的精神和體育(奧林匹克)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強”正好呼應。而競技體育的精神正是在于不承認人存在一個最終的歷史界限,它可以通過永不休止的鍛煉、競爭來突破身體的現在極限,使人的肉體和精神不斷趨向健康、和諧、完美。正是在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引下,西方競技體育方如火如荼。
      4 結論和建議
  中西方古代哲學,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時代的土壤中,帶有濃厚的民族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它們分別為各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理論依據。這些理論依據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所以我們在對待中西方傳統哲學問題上,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兼收并蓄,正確的態度是“揚棄”。
  第一,在對待中國傳統哲學上,要吸收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古為今用。如我國古時對“動、靜”關系的辯證認識,表現在對人體的作用上,主張以動靜相依、互補互促的方式來發展人體,強調運動適度,反對過急過猛的超負荷運動。這種觀點不但包含深刻的哲理,同時也被現代醫學證明是符合人體新陳代謝規律的,因而它是科學的。我們必須將此民族體育發揚光大,使古人的養生、導引術造福于人類。
  第二,在對待西方傳統哲學上,我們要采取拿來主義,取他人所長,彌補我不足。如西方哲學中“斗爭”、“競爭”的思想,體育中的創新求異,對無限的要求,永不滿足的拚搏、努力,對人體美的充分肯定……,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傳統體育所缺乏的。對此我們要有意識地發展競技運動,加速確立競爭、公平、效率的觀點,使中國的體育向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發展。
                 (收稿日期:1995—10—28)*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紀左加因
   @②原字紀左加溫右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濟南14-18G8體育劉建剛/連桂紅19961996 作者:山東體育學院學報濟南14-18G8體育劉建剛/連桂紅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19:14

[新一篇] 疊架形式和語言規范

[舊一篇] 古代氣論的三種形態及其美學意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