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羨當時萬戶侯(大唐名將)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回首大唐,人們往往想到流光溢彩的唐三彩,想到縱橫馳騁的邊塞詩,想到巍峨雄偉的大明宮,殊不知,這只是唐朝的瑰麗表象,它的內里則是唐人強烈的進取心,這正是一個偉大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大唐名將劉仁軌的豪言壯語印證了唐人的這種內里,當他聽到日本軍隊從海上增援百濟的消息,仰天大笑,“是上天要富貴我這個老頭子”,千載以下,后人依舊為唐人的萬丈豪情動心不已。
  劉仁軌(公元602年~公元685年),出生于汴州尉氏(河南尉氏),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出將入相型的人物,他大器晚成,卻一鳴驚人,足以媲美當年雄才大略的楚莊王,因為他,改寫了唐朝與日本的千年歷史。今天的日本,在元旦喝著屠蘇酒,在上元節的踏歌慶祝,在七夕遙望牛郎織女,在重陽節登高賞菊,這些都是唐朝傳過去的風俗,在中國早已式微,在日本依舊風行全國。這一切,都與千年之前的一場海戰息息相關,那就是劉仁軌指揮的白江口戰役。
  劉仁軌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老壽星,享年84歲,他年輕時正值隋末亂世,烽煙四起,他又家境貧困,無法專心讀書學習,但是他從未放棄自己。沒有紙筆,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字練習,居然讀通了文史,以博學著名。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準備上表論事,劉仁軌見到了他上表的文稿,為他修改了幾個字,任瑰十分驚異,見劉仁軌頗有文化修養,就以赤牒方式讓他當上了息州參軍(赤牒授官是唐初制度,按正常程序,應是吏部先用赤筆注官之狀,門下省審批,皇帝最后授旨)。不久,劉仁軌又調任陳倉尉。當地有一個折沖校尉名叫魯寧,橫行不法,魚肉鄉里,以前的地方官沒人敢管他。折沖校尉屬于諸衛折沖都尉府,下府的折沖校尉都是正五品下階,小小的陳倉尉論地位與之相差甚遠。但是,劉仁軌公事公辦,給這位大爺以嚴厲的警告,魯寧沒有放在眼里,依舊我行我素。當他再度觸犯國法的時候,劉仁軌把他抓了起來,讓人拿棒子把他活活打死。消息上報到大唐皇帝李世民那里,頓時讓天子勃然大怒,“一個小小的縣尉,竟敢杖殺我的折沖,簡直是無法無天”。
  唐太宗召見了劉仁軌,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是非曲直,面對劉仁軌的侃侃而談,一代名君大為折服,馬上提拔他作了櫟陽(今陜西臨潼北)縣丞。貞觀十四年,唐太宗打算前往同州(今陜西大荔)狩獵,劉仁軌及時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今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勢喜人,百姓晝夜辛勞,才收割了十分之一、二,現在皇上前往狩獵,各種接待加上修理橋道,動輒要用一、二萬個工,對百姓的收割相當不利。如果等百姓收割完畢,皇上再行射獵,于公于私,都能兼顧”,唐太宗知錯必改,將狩獵行動推遲了整整一個月,他下旨表揚了劉仁軌的諫言,“你雖然官職不高,卻竭誠為民,所陳之事,甚得君心”。
  不久,劉仁軌提升為新安(今屬河南)令,累遷到給事中的位置。隋唐之時,給事中成為門下省的屬官,駁正政令之得失,地位崇高,是個時常可以親近皇帝的官位。好景不長,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劉仁軌得罪了當朝紅人李義府,被外放到青州(今屬山東)。說起事情的來龍去脈,竟是因為李義府的一樁風流韻事。李義府看中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淳于氏,此女子卻是一個膽大包天的殺夫罪犯,當時正受著牢獄之苦。李義府逼迫大理寺丞畢正義釋放了淳于氏,讓毒殺丈夫的女犯人成為自己枕邊如膠似漆的情人。有人向朝廷告發此事,唐高宗馬上派人查辦,派去的人正好就是劉仁軌。李義府知道劉仁軌一向的辦事作風,知道自己不能心存僥幸,他很快逼迫畢正義在獄中自殺身亡。劉仁軌雖然秉公辦事,苦于沒有相關人證,最終未能將李義府定罪,打狼不成,反被狼咬,從此李義府將劉仁軌恨得咬牙切齒,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李義府落井下石的機會終于來到了。
  此時的朝鮮半島上,高麗、百濟、新羅三國爭雄,但一時之間,誰也吃不掉誰。新羅與大唐交好,高麗、百濟則與日本親近。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百濟伙同高麗、H進犯新羅,連奪三十余城,新羅向大唐頻頻告急。唐高宗收拾了西域的叛亂,轉頭就來收拾不服管教的百濟和高麗。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十萬水陸大軍渡海進攻百濟。唐軍連戰連捷,真搗黃龍,迫使百濟王扶余義慈和眾位王子投降,不到十天時間,百濟就覆亡了,大唐以其地設置熊津等五個都督府,百濟成了唐朝的羈縻府州。蘇定方讓郎將劉仁愿駐守百濟府城,自己則押解百濟王族回國獻俘。
  顯慶五年十二月,李薇蝗蚊啥佬芯笞芄埽⒏呃觶躒使旒嗤乘涸鴇U蝦笄凇5筆焙I戲綹呃舜螅蠆⒉皇室順齪#鉅甯床還懿還耍輝俅嘰俳A躒使炻什砍齪#鏨響紓扒愀玻鬯鷓現亍3⑴杉嗖煊吩焓角叭ド笱讀躒使歟讜焓匠齜⒅埃鉅甯痛蛄蘇瀉簦熬馨焓拢揮俏薰佟保焓叫牧焐窕幔魴畝粵躒使觳煥
  面對袁異式的咄咄逼人,劉仁軌從容應對,“國有國法,我的過失自有國法處置。如果要我自殺以趁仇人之心,那是癡心妄想”,交鋒之下,袁異式拿出的結論自然要置劉仁軌于死地,他臨走時還親自給劉仁軌上鎖,以防劉仁軌畏罪潛逃,更有李義府在朝堂上煽風點火,“不斬仁軌,無以謝百姓”,劉仁軌的性命一時危在旦夕。舍人源直心出面替劉仁軌說情,“海風暴起,非人力所及”,唐高宗并非昏君,認為源直心言之有理,就將劉仁軌去官免職,讓劉仁軌以白衣身份隨軍效力。此時,朝鮮半島的形勢風云變幻,給劉仁軌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遇。
  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左衛中郎將王文度被任命為熊津(今韓國公州)都督,負責安撫百濟民眾,不料王文度渡海時突然病死,此時唐軍主力也已撤離百濟,百濟復辟勢力躍躍欲試,準備與留守孤城的唐軍一爭高低。 復辟勢力的代表人物一個是扶余福信,一個是僧人道琛,他們占據周留城(今韓國扶安)與唐軍周旋。為了讓自己的隊伍更有號召力,他們派人前往日本,去迎回在那里做人質的王子扶余豐,日本想要保住在朝鮮半島上的影響力,也愿意幫助扶余豐光復百濟。一時之間,“西部皆應”,復辟勢力迅速發展壯大,反而將劉仁愿的部隊圍困在了百濟府城。情勢危急,唐高宗當機立斷,任命劉仁軌為檢校帶方州刺史,統領王文度的部下,征發新羅援軍前往救援。劉仁軌聞訊之下,歡呼雀躍,他口出得意之言,“是上天要富貴我這個老頭子”,出發之前,他發下誓言,“吾欲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于海表”,命運終于向這個年已六十的老頭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雖然劉仁軌是文人帶兵,卻軍容嚴整,號令嚴明,百濟軍人多勢眾,卻不堪一擊。道琛在熊津江(今韓國錦江)口設下兩道柵欄,企圖阻擋唐軍水師的進攻,唐軍與新羅軍隊聯手出擊,百濟軍隊頓時一敗涂地,“溺死者萬馀人”,道琛連失兩柵,抵擋不住唐軍的乘勝追擊,只得收縮戰線,從百濟府城撤圍,率部退往任存城(在百濟西部的任存山)。劉仁軌與劉仁愿合兵一處,鑒于唐軍人數較少,也暫時停止了進攻。此時,百濟軍隊發生了內訌,扶余福信殺掉了僧人道琛,兼并了道琛的部眾,大權獨攬,將百濟王扶余豐也視作無物,他 “招誘亡叛,其勢益張”。幾乎在同一時期,蘇定方率領大軍東征高麗,雖然一路凱歌,卻未能攻下平壤城,時值大雪寒天,氣候惡劣,唐軍決定班師回國,這樣,留守百濟府城的劉仁軌和劉仁愿就成了一路孤軍,何去何從,他們也到了十字路口。
  唐高宗下詔給劉仁軌,要求他們馬上撤兵,要么渡海回國,要么到新羅休整。劉仁軌目光如炬,堅持自己的意見,在給唐高宗的上表中,他客觀地分析了敵我形勢,認為只有堅守百濟,大唐才能把朝鮮半島的主動權抓在自己手里。唐高宗被他說服了,身邊的將士也被他說服了,大家同心同德,決心在朝鮮半島大干一場。事情正如劉仁軌預料的那樣,百濟軍隊再度發生火并,扶余豐殺掉了扶余福信,成為百濟軍隊名副其實的統帥,他知道獨木難支,就派人向日本和高麗分別乞援。高麗畏懼大唐的威勢,沒敢出兵相助,日本則認為這是染指朝鮮半島的大好機會,派出精銳部隊27000人,前往干預朝鮮半島的局勢,日軍攻陷了新羅好幾座城市,從海上直指百濟舊地。唐朝方面反應迅速,征發淄、青、萊、海四州兵馬7000人,由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領,開赴熊津,與劉仁軌、劉仁愿所部會師,唐軍氣勢益壯。他們聽從了劉仁軌的建議,擒賊先擒王,猛攻百濟軍隊的老巢周留城,周留城岌岌可危,趕緊向日本軍隊求救,萬余日軍乘坐海船,到達白江口,準備登陸馳援百濟軍隊。
  此時正是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日軍在白江口遇上了劉仁軌率領的大唐水師,被迫接受了全軍覆沒的命運。當時,大唐水師7千余人,戰船170艘,日軍一萬余人,戰船1000多艘。大唐的戰艦高大堅固,制作精良,遠非日本的破船可以相比。唐軍水師將日軍的破船夾在當中,順風放火,一時之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唐軍箭發如雨,日軍潰不成軍,嗆死淹死的數不勝數,日軍將領樸市田來津遭唐軍圍攻而死。周留城中的百濟王子扶余忠勝、扶余忠志眼見大勢已去,只得率眾向唐軍投降,百濟王扶余豐下落不明,他的寶劍成為唐軍的戰利品。這場規模巨大的海戰深深震動了日本全國,日本為防止大唐進攻,在國內修筑了四道防御工事,此后的一千年里,再也沒有向朝鮮半島用過兵。日本向大唐派出了一批批遣唐使和留學生,無論大唐的衣冠服飾,還是大唐的典章制度,統統照搬回家,全盤唐化使日本成了一個與唐朝區分不出彼此的國家。
  白江口海戰之后,百濟諸城再度歸附,唯有任存城的遲受信堅持不降。百濟義軍首領沙吒相如、黑齒常之在唐軍秋毫無犯的感召下,再度向唐軍投降。在此之前,他們曾聚眾響應扶余福信,嘯聚山林,多次與唐軍作戰。此次,劉仁軌決定派沙吒相如、黑齒常之去平定任存城,遭到孫仁師的堅決反對,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信不過他們”,劉仁軌向他耐心說服,“我看沙吒相如、黑齒常之都是忠勇有謀之人、感恩圖報之士,知道目前形勢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立功的機會他們不會放過,無須懷疑他們的忠心”,孫仁師認可了劉仁軌的想法,于是唐軍向黑齒常之所部發放糧食和武器,并分兵相助,很快攻陷了任存城,遲受信拋妻棄子,狼狽逃竄,投奔了高麗,至此,百濟全國再度被唐軍平定,形成了對高麗的夾擊之勢。大功告成,劉仁愿、孫仁師回國復命,劉仁軌則留下來鎮守百濟。
  百濟戰亂之后,民生凋蔽,百廢待興,劉仁軌充分展露了自己的經營才干,把當地的生產搞得有聲有色,很快就呈現出一片安居樂業的戰后景象。劉仁軌當然不會忘記自己堅守百濟的初衷,他率軍屯田,聚積糧草,操練士卒,風雨無阻,為下一步對付高麗做好戰前準備。不出劉仁軌的深謀遠慮,數年之后,高麗就重蹈了百濟的命運。
  劉仁愿回到京城后,唐高宗問他,“你在百濟的前后奏請,有條有理,文采飛揚,很合我的心意,你是個武將出身,何以能夠如此才華出眾”,劉仁愿據實回答,“這全是劉仁軌的手筆”,絲毫不愿掠人之美,唐高宗龍心大悅,給劉仁軌連升六級官階,任命為帶方州刺史,并為劉仁軌在長安建造一座宅第,以表彰劉仁軌立下的豐功偉績。當朝重臣上官儀也稱贊過劉仁軌和劉仁愿的為人處事,“仁軌遭黜削而能盡忠,仁愿秉節制而能推賢,皆可謂君子矣”。劉仁軌善解君心,揣摩圣意,上表陳述了唐軍在百濟的一系列困難,皇帝都言聽計從,一一予以解決,從此,劉仁軌就成了唐高宗最信任、最親近的大臣之一。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唐高宗前往泰山封禪,劉仁軌帶來了新羅、百濟、耽羅、日本四國的使者,為大唐的祭祀活動增添了最大的榮光,唐高宗高興異常,提升劉仁軌為大司憲,后又兼任檢校太子左中護,封樂城縣男。按照一般常理,成為舉足輕重的朝臣后,劉仁軌就有條件對陷害過他的人進行秋后算帳,袁異式自然難逃一劫。可是,劉仁軌老于人情世故,他要憑借此事,讓所有的同僚都看到自己的博大心胸,于是宴請袁異式,做了一場出色的秀。酒席之上,他將自己的酒杯倒光,告訴袁異式,“仁軌若念疇昔之事,有如此觴”,主政之后,又提升袁異式為詹事丞,推薦袁異式做司元大夫,時人無不對劉仁軌的以德報怨欽佩萬分,唐高宗也因此對劉仁軌好感大增,屢屢托以重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去世,其長子泉男生繼承了莫離支的位置,泉男生的弟弟泉男建、泉男產不服這個安排,發兵攻打泉男生,泉男生抵擋不住,就派自己的兒子泉獻誠到唐朝乞援。唐朝等來了高麗內亂的千載良機,當然不肯錯過,朝廷任命李尬啥佬芯笞芄埽謚浦罹陳適籃匣鞲呃齬A躒使斐鋈瘟啥欄貝笞芄埽笥指奈芙虻臘哺Т笫梗π薜睦做ナ疲攪頌聘咦謐苷略輳ü668年)的冬天,高麗滅亡了,并入了大唐帝國的版圖,唐朝在高麗舊地設置九都督府、 四十二州、百縣,由平壤的安東都護府統轄,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統兵二萬人駐守當地,安東都護府管理著高麗和百濟的舊地,七世紀東北亞的格局自此重新建立。大唐削平了新羅的兩大宿敵,占領了朝鮮半島四分之三的土地,新羅一國坐大,竟然收留反唐勢力,蠶食已經并入大唐的土地,這種以卵擊石的行為終于引起了大唐的憤怒,劉仁軌率領大唐雄師,對新羅展開了重拳出擊。
  唐高宗任命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任命衛尉卿李弼、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為副大總管,于上元二年 (公元675年)飛渡瓠盧河(在慶州西),攻破新羅重鎮七重城(金城北),同時H兵也在新羅南境登陸,配合唐軍的颶風行動,重拳之下,新羅軍隊遭到重創,國力大損,李謹行長驅直入,三戰三捷,新羅國如同末日來臨,心膽俱裂。新羅王派使節向大唐請罪,卑躬屈膝,請求唐高宗的寬恕,貢獻厚禮,懇求大唐高抬貴手。唐高宗赦免了新羅王,后來,唐朝與新羅以平壤以南的大同江為界,劃定了雙方的邊界線,默認了新羅在朝鮮半島上的地位。
  劉仁軌班師回朝后,因功晉升為公爵,子侄三人,都被授予上柱國的封號。劉仁軌家鄉的百姓也覺得臉上有光,將劉仁軌的居住地稱為“樂城鄉三柱里”。上元二年,劉仁軌當上了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如故,兼任太子賓客,仍然負責監修國史。 《國史異纂》上有一則逸聞,說明了劉仁軌當時的崇高聲望。那時,劉仁軌任左仆射,戴至德任右仆射,大家都尊敬劉仁軌而鄙視戴至德。有一位老婦人向戴至德遞交申述狀,戴至德正要下筆批示,老婦人突然問左右的人,“這個人是劉仆射還是戴仆射”,別人告訴她這位是戴仆射,老婦人竟然說道,“這是個不管事的仆射,叫他把申述狀還給我”,戴至德不以為忤,讓人把申述狀還給了老婦人。戴至德任職期間,沒有象劉仁軌那樣驚人的業績,也不善言辭,但他死后,唐高宗極為痛惜,“自從我失去了戴至德,再也聽不到很多意見了,他活著的時候,我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從來不肯放過”,唐高宗把戴至德以前的奏章都拿出來,竟然裝了滿滿的一匣子,皇帝邊看邊流淚,大家這才明白戴至德的為人處世。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吐蕃入寇,劉仁軌被任命為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防備吐蕃的進犯。他多次向唐高宗上書,提出備戰方略,都被李敬玄借故壓制,劉仁軌怒火中燒,決定讓李敬玄栽個大跟斗。官場爭斗,陰謀詭計,劉仁軌爛熟于胸,相比之下,稍嫌質樸的李敬玄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劉仁軌知道李敬玄是個文人,不善戰陣,偏要推薦李敬玄來接替自己,李敬玄頗有自知之明,極力推辭這個重任,唐高宗竟然說道,“如果劉仁軌要我去帶兵,我也得去,他要你去,你怎能推辭”,李敬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得硬著頭皮前往,接替劉仁軌担任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兼任檢校鄯州都督。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唐軍與吐蕃展開會戰,李敬玄坐失不救,唐軍折損過半,黑齒常之在戰斗中脫穎而出,一路升遷,后來威震朔方,成為大唐的燕國公,反映了劉仁軌的識人之明,但是,劉仁軌與李敬玄的意氣之爭,葬送了多少唐軍將士,正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雖然劉仁軌薦人不當,卻并沒影響到唐高宗對他的信任,劉仁軌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一如既往。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他兼任太子太傅。《朝野僉載》上有這樣的記載,少府監裴匪舒建議皇家賣掉馬糞,每年可獲利二十萬貫,唐高宗征求劉仁軌的意見,劉仁軌認為不能給后人留下大唐皇家唯利是圖的印象,這件穩賺不賠的事情就此作罷。《資治通鑒》上記載,裴匪舒為唐高宗建造了一座精致的鏡殿,落成之日,唐高宗邀請劉仁軌一同前去觀看。劉仁軌一見之下,急忙下殿,唐高宗心中疑惑,趕緊追問原因,劉仁軌回答道,“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剛才從鏡子里看見了幾個天子,實在是不祥之兆”,他的危言聳聽馬上唬住了唐高宗,皇帝立即叫人把四周的鏡子統統剔掉。
  劉仁軌在官場打滾了一輩子,心中起了激流勇退的念頭,他以年紀老邁為由頭,要求退休回家,皇帝依依不舍,讓他以太子太傅的身份繼續發揮余熱。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多年來一直代唐高宗處理政事的皇后武則天抓住機會,走上了親政的舞臺,劉仁軌再度出任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負責留守長安。他以年老體衰向武則天請辭,并以漢朝呂后家族灰飛煙滅的事實,規勸 武則天不要重蹈覆轍,武則天派武承嗣去安撫他,將他進封為郡公。劉仁軌無力回天,卻知道趨勢避禍,不久就讓武則天對他徹底放了心。
  宰相裴炎奉勸武則天歸政于李家,被武則天以謀反罪名下獄。為了試探劉仁軌的態度,武則天派姜嗣宗從洛陽來到了長安。劉仁軌很快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卻聽到姜嗣宗自我吹噓道,“我早就察覺到裴炎行動有異了”,劉仁軌問道,“你真的早就知道”,姜嗣宗爽快回應,“當然了”,劉仁軌就讓他給武則天捎去一份奏章,武則天看到奏章后,馬上將姜嗣宗絞死,原來劉仁軌在奏章上寫的是,“姜嗣宗早就知道裴炎要謀反,卻未曾告發”,一條性命就這樣為劉仁軌洗脫了猜疑。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則天啟用新的官制,劉仁軌被任命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公元685年3月2日,劉仁軌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四歲。朝廷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將他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劉仁軌的兒子劉浚官至太子中舍人,垂拱二年,遭到酷吏陷害,被殺身亡,妻子籍沒。唐中宗李顯復位以后,因為劉仁軌曾任東宮舊屬,追贈劉仁軌為太尉。劉浚的兒子劉冕,開元年間曾任秘書省少監,他請求唐玄宗為自己的祖父劉仁軌立碑褒揚,得到皇帝的首肯,劉仁軌的謚號為文獻。
  縱觀劉仁軌的一生,最光彩的亮點就是白江口戰役,這場海戰的深遠影響,恐怕連劉仁軌自己都未曾料到,中華文化的火種從此保留在了日本、朝鮮,華夏后人的不肖,使錦繡河山兩次淪為異族之手,剃發易服,金錢鼠尾,華夏后人已經不記得祖先的衣冠服飾,到了今天,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都不得不接受一個令人痛心的結論,要了解大唐文化,去看日本,要了解大明文化,去看韓國,要了解韃靼文化,去看當今中國,所幸的是,日本和韓國讓我們看到了祖先的風貌,以它們為榜樣,也許,這正是中華再度崛起的契機?

網載 2013-09-10 21:25:02

[新一篇] 詩人中的頑童,學者中的狂儒

[舊一篇] 豫讓 先秦時期晉國的一位著名刺客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