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之戰再造南宋的書生宰相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窗。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的這首水調歌頭,是聽說采石戰勝后,有感而發,詞句氣勢豪放。采石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本文要提到的虞允文就是采石之戰的直接指揮者。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虞允文是四川隆州仁壽人,他的少年時代正是北宋被金所滅的歷史時期,使其內心深處對金國充滿了仇恨。這一點在他的人生和仕途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和一般的讀書人不同, 虞允文直到父親去世后,43歲時才參加科舉,并考中進士,出來做官。 虞允文出仕的時候,南宋和金已經達成和議,一直維持著南北對峙的局面,直到紹興31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南征,才打破了和平局面,而這段時期, 虞允文由剛出仕時的通判升為中書舍人,在這8年時間里,沒當過什么重要的職務,升遷也不算快。
  金國自從完顏亮發動政變獲得皇位后,加速了漢化的進程。完顏亮認為金國已經接受了漢文化,南北已經沒有區別,所以應該由他來統一中國。他首先將都城由會寧遷往北京,隨后又積極營建開封,準備遷都于此,并在次發動南征,當然金國在軍事上的準備也很充分。而南宋這邊,因為已經有近二十年沒有戰爭了,所以缺乏對戰爭的心理準備。雖然不時傳來金人要南征的消息,但統治階級始終未予重視,直到金使王全,高景山來祝賀宋高宗的生日,并提出了要求宋割讓淮南的領土要求。南宋朝野才覺察到戰爭將要爆發了,急忙的布置兵力防御。又召開全體政府官員的會議,南宋方面決定派成閔率五萬軍隊防守湖北,按照正常的思維,在江南建都的朝代,必要要守住湖北上游,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此時人微言輕的虞允文卻反對這樣分散兵力,他認為金兵主攻的方向會是淮南,所以應當將軍隊布置在江西一帶,如果上游告急,則馳援湖北,如果淮南有變,則可以調動守淮。宰相陳康伯雖然贊同虞允文的主張,但成閔的軍隊還是全部駐防到了武昌。
  而完顏亮的思路恰好和虞允文的猜測吻合,金兵60萬分三路,一路攻陜南,一路取荊襄,這兩路都是偏師,而完顏亮自己親率主力直取淮南。南宋負責守江淮的是宿將劉 ,但年老卻重病在身的劉已不復當年之勇,吃飯都只能餐以白粥,只能命令副將王權指揮作戰。王權畏敵如虎,不戰自逃, 劉也無法取勝, 劉率軍退到揚州。兩淮全部失守。金兵在江北準備渡江,南宋政權岌岌可危。和以往宋金戰爭不同,這次完顏亮南征,軍紀嚴明,秋毫無犯,這也顯示出了完顏亮的志在必得。
  看到武將們連連失利,南宋方面又派出葉義問督視兩淮軍事, 虞允文也獲得機會參謀軍事。宋取代五代后,就崇文抑武,大多數時候是文官統兵,而文官真正懂得軍事的很少,又都瞧不起武將。所謂士大夫不知糧谷,不曉兵甲就是對文官們的真實寫照。所以兩宋外戰歷來敗多勝少,就是這個原因。這個葉義問也代表了宋朝的士大夫。葉讀到劉的戰報,不知劉所言的金兵又添生兵中的生兵為何物。更可笑的是,葉義問在沙洲上挖了深一尺的溝,沿著溝里插了一些樹枝為鹿角,葉還說,金兵渡江就用這個阻擋。老百姓們看到,哈哈大笑,都說吃肉的人見識也不比我們吃糠的人高啊。結果一夜漲潮,溝全部添平,樹枝也全被沖走。和這些不識糧谷,不知兵甲的士大夫相比,同是書生的虞允文在采石的表現簡直讓人叫絕。
  此時和葉義問同樣受命的虞允文先到瓜洲去探望了病中的劉,劉因為病重,向允文提出交出制置和招討二印。虞允文正色對他說,國家已經這樣,老將軍難道就這樣辭職嗎?說得劉慚愧不已。此時虞允文接到了葉義問的命令,派他催促李顯忠接替王權,又讓他去采石犒賞軍隊。虞允文風風火火趕到采石,王權已經走了,李顯忠還沒到。王權的敗兵三五成群,星散分布,而且都解下馬鞍,卷起甲衣,坐在路旁。而金兵就在對面。看到敵我雙方的情況,虞允文的隨從勸他回建康去。一瞬間,虞允文想起了去年出使金國時,自己和金國接待人員比試射箭,自己一箭中的的情景。腦海里又浮現出了徽,欽二帝以及國仇。虞允文知道自己是來勞軍的,沒有督戰之責,如果選擇回去,也無可厚非。但眼前軍情緊急,允文知道,如果等李顯忠來,肯定來不及了。自己不能因為沒有責任就離開。于是他毅然選擇了指揮采石之戰的重任。他隨即招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對大家說,如果敵人過江,你們就是跑掉也沒有用,現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我們應該死中求生,而且國家養你們這么久,難道就不能為國而戰。眾將都說,主要是沒人主持,允文說:”李顯忠還沒到,我領大家在此拼死一戰,將士們受到鼓舞,決心奮勇和金軍一戰。
  虞允文率軍隊趕到長江邊上,望見長江北岸已建起了高臺,兩邊搖著兩面深紅色的旗,兩面五彩旗,中間樹起一個黃色的車蓋,完顏亮傲然坐在下面。偵察的人說,前一天,完顏亮已殺了白馬和黑馬祭天,與軍士們約定,第二天渡過長江,到玉麟堂吃早飯,先過江的人賞給一兩黃金。當時,金軍有40萬,馬匹的數量是部隊人數的兩倍,而宋軍才有一萬八千人。虞允文開始部署,先命令將領們排列成大的陣式,按兵不動,把戈船分作五隊,其中兩隊沿著東西江岸運行,一隊停駐在江的中間,里面埋伏精兵,等待交戰,另兩隊藏在小港里,防備意外的事情出現。他剛指揮布置完畢,敵軍已經在大聲呼叫,完顏亮手持小紅旗,指揮數百艘戰船渡江而來,一會便有七十艘抵達南岸,直接向宋軍發動進攻,宋軍向后退卻了一些。虞允文進入戰陣中,拍著時俊的背說:“你的膽略是四方有名的,再向后退,就是女人和孩子了,時俊馬上揮舞雙刀出陣,宋軍拼死力戰。江中間的宋軍也用海鰍船沖擊金船,金兵所用的舟,底闊如箱,行動不穩,且不諳江道,皆不能動,結果船只或沉入江,或半浮水面。天色已晚,但金兵仍然不退。這時恰好有一支潰散的部隊從光州來到,虞允文交給他們軍旗和戰鼓,讓他們從后面轉出來,金軍懷疑是增援部隊到了,這才退走。收兵回營后,因為宋將蔡甲,韓乙貪生怕死不率戰船出擊,兩個被虞允文各打了一百鞭子。又犒賞了有功的將士,虞允文因為賞罚分明,所以得將士死力。完顏亮那邊,也把沒有戰死,而退回的金兵全部殺掉。
  雖然初戰告捷,但虞允文很清醒,知道金兵還會再來,于是把戰船拉往上游地區,又在楊林河口部署兵力。結果又一次擊退了金兵的進攻。完顏亮不能取勝,于是給王權寫了一封信,勸王投降。允文接受信后說,這是反間計,虞允文回書完顏亮,告訴他,王權因為不戰而逃已經被法辦,現在的統帥是李顯忠,和去年出使金國的虞允文一起抵抗你。完顏亮看到采石無懈可擊,于是只好率軍去了瓜洲,準備從那里渡江。
  李顯忠終于趕到了采石,虞允文估計到完顏亮會從瓜洲那里渡江,于是和顯忠商議,派李捧率軍一萬六千去京口。隨后,虞允文也趕到了鎮江,先探望了病中的劉,劉拉著允文的手說,:“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我輩愧死矣!”
  此時鎮江方面,集結著楊存中和成閔的二十萬大軍。為了震懾金兵,虞允文讓宋兵駕駛著車船在江面上游弋,車船在江面上回轉如飛。金兵感到震驚,雖然完顏亮故作鎮靜,但金兵軍心開始動搖。完顏亮不顧客觀情況對他極為不利的現實,強要軍隊強渡長江。完顏亮的部下門意識到渡江是一條絕路,于是在耶律元宜的帶領下,縊殺完顏亮于瓜洲渡。金兵大隊北退,都向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顏褒歸順。南宋政權又一次化險為夷。一度準備逃跑的宋高宗趙構評價虞允文說,允文忠出天性,是朕之裴度。毛澤東在評價虞允文時說,壯哉虞公,千載一人。采石之戰作為宋朝十三出戰功之一名載史冊。
  客觀評價采石之戰宋軍取勝的原因
  1、虞允文臨危不亂,指揮出色,出色地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2、金兵不習水戰,而宋軍的強項恰在此處
  3、金國內亂,完顏褒即位,金兵士氣低下
  4、梁山泊水干涸,金國準備南征的船只無法順流南下,只好臨時征調一些民船,又小又舊無法與南宋的大船對抗。
  290多年后,明太祖從淮西取江南,就是先派常遇春奪取采石的。可見采石戰略地位的重要。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不是虞允文,而是換了個葉義問那樣的書呆子,金兵可能就渡江成功了,過江后,再有了馬,南宋的腐敗軍隊肯定會重演兩淮潰敗的一幕。所以說,說虞允文挽救了南宋,是再造南宋的功臣,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完顏亮死后,金兵北退,金國主動派人求和,表示一切過失全是完顏亮造成的,希望能維持紹興和約。虞允文上表要求北伐中原,此時,南宋政權內部,主戰派占了上風,要求北伐的呼聲很高,而同時,金世宗完顏雍剛即位,政權不穩,境內的契丹人又造反,應接不暇。從后面的歷史來看,這是一次僅次于紹興十年那次機會的最好時機。但已經被金人嚇破了膽的宋高宗,選擇了觀望,隨后又內禪,將皇位傳給了養子孝宗。作為南宋方面,失去了這次機會是非常可惜的。
 
  執政35年的宋高宗趙構終于退位了,換上了年輕,有沖勁和活力的宋孝宗。孝宗沒有高宗那種經歷。所以對金的態度自然也和他的養父不同。他準備通過武力收復舊疆。而虞允文,先被派去四川籌劃軍務(這是允文第一次去四川籌劃軍務),隨后又去了湖北前線担任湖廣安撫使。隆興元年,南宋北伐,宋孝宗特意起用了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張浚。張浚德高望重,他的資歷也是虞允文所不能比擬的。宋軍北伐,初戰告捷,攻克了靈壁和宿州。但接下來,因為宋軍主將李顯忠和鄒宏淵不和,宋軍在金兵反撲后,大潰敗。應當說,北伐失敗,李鄒不和是一方面原因,但張浚的處置也有些失當,張開始讓鄒受李顯忠的節制,鄒不肯,張浚不但不處罚鄒,反倒同意鄒自領一軍。當李顯忠要求鄒宏淵配合作戰時,鄒不予配合。可以說是張浚的不懂軍事和協調失當造成了南宋的符離慘敗。如果此次北伐的主將不是張浚,而是虞允文,結果會怎么樣呢?歷史不能假設,但虞出色的軍事才能即使不能取勝,至少也不會敗得那么慘吧。
  南宋已經無力再戰,主和派重新占了上風,宋金又達成了和議,宋將海,泗,唐,鄧四州(根據紹興和議,是屬于金的領土,但完顏亮南征失敗后,被宋奪回)交還金國,并割讓秦商二州給金,相對應的金將宋每年的歲幣減少10萬匹兩,將金宋關系由君臣改為叔侄關系。虞允文堅決反對議和,他作為鄧州的守將拒絕執行放棄鄧州的命令,最后被孝宗招回朝中,換了別人去才交割成功。不久,南宋的主戰派代表人物張浚病故,而南宋主戰派的領袖,歷史性地落到虞允文的肩上。
  宋孝宗雖然表面上接受了和約,但內心中深以為恥。于是準備整軍精武,伺機北伐。另方面,他又積極選賢任能,準備任用一批和自己同樣想恢復的大臣。宰相陳康伯死后,孝宗有意讓當時已出任參知政事的虞允文為相。但一件偶然事件讓虞允文失去了這個機會,金國使臣完顏仲出使南宋,在朝堂上盛氣凌人,傲慢無禮。身為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虞允文,要殺完顏仲。結果因為這件事被御史彈劾,而被迫去職。孝宗只好任命另一候選人担任宰相。而虞允文因為此事,五年后才入相。
  四川宣撫使吳U病逝,被閑置一年多的虞允文被重新起用,出任四川宣撫使,這是虞允文第二次總督四川軍務。虞允文這次在川,歷時3年,整肅軍務。積極備戰。為北伐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乾道5年,虞允文被任命為右丞相。但隨即和當然的左丞相陳俊卿發生了矛盾,本來陳虞兩人關系相當不錯,陳俊卿還多次向孝宗推薦虞允文,但虞允文拜相后,兩人在對金關系上看法出現了分歧。虞允文積極主張修改隆興和議的有關條款,建議遣使赴金,要求金朝歸還北宋諸帝陵寢所在的河南地區,更改屈辱性的南北交往禮儀。而陳堅決反對,認為純屬徒勞,不僅無助于改變宋廷對金的屈辱地位,反而會引起金國統治者的懷疑,不利于恢復計劃的從容進行。這是兩人失和的主要原因,而導火線是虞允文力主起用外戚張說,張說是高宗的連襟,張說開始想通過陳俊卿,幫忙自己進入執政之列,但被陳俊卿一口回絕。隨后,他找虞允文,虞允文向孝宗保舉張說,張說被任命為簽樞密院事。陳俊卿憤而辭職。虞允文開始獨相。但素有知人之明的虞允文,舉薦過胡銓,周必大,王十朋,趙汝愚,晁公武,李燾等人才,這回卻走眼了。張說才識淺薄,品德低下。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蛞虼酥岡鷦飾 :“宦官執政,自(蔡)京、(王)黼始;近習執政,自相公(虞允文)始。”弄得虞允文非常被動。后來張說被免職。其實虞允文推薦張說,是因為張也力主恢復,而且北伐必須依張說這樣的武將。
  陳俊卿去職后,虞允文獨相,掌握了軍政大權,他積極配合孝宗準備北伐。宋孝宗閱兵興武,他在執政前期,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閱兵,都是為了準備恢復之用。但不久孝宗又任命梁克家為右相,結束了虞允文的兩年獨相時代,隨之又發生了御史蕭之敏彈劾允文擅權不公的事。宋朝的臺諫是很厲害的,虞允文因為受到彈劾,只好自請罷政待罪。這時候,對岳飛刻薄寡恩的太上皇高宗,幫了虞允文的忙。趙構說,采石之戰時,他蕭之敏在那里呢?虞允文因此被復職,而蕭之敏被貶官。由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孝宗的缺乏主見,以及對允文的信任也是有限的。
  宋孝宗北伐的決心非常大,甚至可以用心急如焚,幻想早日恢復舊疆。但具體戰略如何實施,也確實費了一番功夫。鑒于張浚主攻淮南的失敗,孝宗采納了大臣們的意見,主攻川陜,從兩淮呼應配合。誰當主將呢,他很為難。虞允文幾次要求辭去相位去四川準備,孝宗考慮了很久,最后才下決心派虞允文去四川。當然虞允文辭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孝宗過于寵信曾覿等佞幸了。孝宗封虞允文為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雍國公。孝宗和虞允文約定,如果你出兵,朕未出兵,那是朕負你,如果朕出兵,你未出兵,則是你負朕。約定虞允文出川陜,孝宗進兩淮,雙方最后在河南會師。為了表示對虞允文的信任和恩寵,孝宗特賜虞允文家廟祭器,破格任其子虞允亮為直秘閣,并另撥錢100萬貫以助軍響。虞允文臨行前,孝宗又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歡送儀式。他在宮中大擺宴席,親率文武為虞允文餞行。
  虞允文到四川后,在軍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軍隊糧響,括民馬,允許養馬的免賦稅,于是軍士大悅,馬的數量也增加了。但他卻遲遲不出兵,等了一年多,孝宗實在沉不住氣了,連續派人去催問,虞允文則都答以準備未足,不愿出兵。為什么虞允文不肯出兵,主要是担心自己不在朝中,朝內有人動搖孝宗的信心。而且他對北伐能否獲勝信心也不足,畢竟政治家在在野時和執政時考慮問題的方法還是有區別的。孝宗終于得到了消息,不是虞允文出兵的消息,而是卟告,虞允文積勞成疾,病逝,享年64歲。虞允文死后,有個小插曲,開始,孝宗怒其遲遲不出兵,而不給他溢號,后來當他看到虞允文留下的軍隊全是精壯之兵時,動情不已,追溢虞允文為忠肅。
  宋史說虞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致身臺閣,晚際時艱,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可謂公允。其實虞忠肅公肯定有很多心里話沒說出來。虞允文和宋孝宗這對君臣都是悲劇人物。虞允文是宋朝為數不多的知兵的士大夫,同時又作為南宋鷹派代表人物。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中原,也為北伐做了不少工作。但孝宗時期,南宋的統治集團內部,大多數人已經安于現狀了。北伐不能只有宋孝宗和虞允文。而對比虞允文的前任志大才疏的張浚和后任被函首敵國的韓腚校飭轎歡際潛狽ナО埽菰飾牡謀硐直人淺鏨嗔恕P⒆誄⒆詡詬咦謔鼻罔淼淖ㄈǎ匝∮秘┫嗟氖奔潿疾懷ぃ菰飾娜吹繃宋迥曦┫啵辛僥甓嗟氖奔涫嵌老唷?杉⒆詼運南M故淺吮鶉恕S菰飾牡乃潰運渦⒆詿蚧饕埠艽螅喲誦⒆讜僖膊惶岜狽チ耍佑菰飾牡乃賴叫⒆陟壞16年時間里,孝宗應該是在落漠中渡過的吧。他心里肯定會說,無人能與朕共破金虜了。

網載 2013-09-10 21:25:04

[新一篇]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舊一篇] 鐵面黑馬,力挽狂瀾的南宋名將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