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出口效應:一個實證分析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1369(2007)1-0036-06
  經濟全球化的兩重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一方面,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有助于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是發達國家經濟殖民化和南北兩極分化加劇的過程。但是,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顯著特征和必然趨勢,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國家離開全球化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作為第三大外貿國,第四大GDP國的中國,與其被動地、消極地適應全球化,不如理性地、積極地參與全球化。而對外直接投資正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理性、積極之舉,也是“走出去”經濟戰略的核心內容。
  國際直接投資有外國直接投資(inward FDI)和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 FDI)之分,前者研究外資的流入,后者研究外資的流出。無論是從總量還是相對量來看,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都要遠遠落后于外國直接投資,因此理論和實證研究的重點是外國直接投資。但是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體現,對于對外直接投資的研究也逐漸深入并日益成為國際投資領域的研究熱點。而探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有助于更好地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
  文獻回顧和問題的提出
  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是一國融入全球化的主要渠道,也是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兩種重要模式。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的聯系極為密切,兩者之間的關系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是研究和爭論的焦點。站在母國的角度來看,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主要有替代和互補兩種,即對外直接投資可能減少(替代)母國的貿易,也可能增加(互補)母國的貿易。但是正如Helmberger和Schmitz(1970)所指出的那樣,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之間究竟是互補還是替代關系其實是一個實證問題而非理論問題。國內外的學者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實證研究,成果極為豐富。
  從國外的研究結果來看,主要的結論有三類:一類支持替代關系,一類支持互補關系,還有一類認為結果不確定。
  在對于中國問題的研究上,關于國際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在華的外國直接投資對于我國進出口的影響,在對外直接投資與我國對外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方面,蔡銳和劉泉(2004)①、張如慶(2005)②、項本武(2005)③、陳石清(2006)④ 等運用我國不同階段的貿易和投資數據,也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現,國外的實證研究多以發達國家或地區為研究對象,國內的實證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實證研究的結果與國外學者的研究差異很大,這可能是由于中國屬于發展中大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相對較弱,學者們考察的時間跨度也有所不同的緣故,因此,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還需要作進一步的驗證。
  此外,對外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不僅僅體現在對外直接投資對于進出口規模的影響上,還體現在對外直接投資對于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上,雖然國外的研究重點是對外直接投資對于進出口規模的影響,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貿易大國,其對外直接投資不僅應當有利于繞開貿易壁壘,尋求原材料供應和改善管理技能,還應當有利于產業結構、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對外直接投資對于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也需要進行探討并加以實證的支持。
  本文將結合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現狀和特點,實證分析對外直接投資對于我國出口貿易額和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以期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借鑒。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出口規模效應
  1. 模型的建立
  為了實證考察對外直接投資對于我國出口額的影響,采用如下回歸模型:
  F52R570.jpg
  F52R571.jpg
  F52R572.jpg
  2. 數據說明
  我國外資流出入的數據可以從商務部、國際收支平衡表和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國際投資報告三個渠道獲得。在數據采集時發現,1985—2004年度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和金融項目下對外直接投資差額欄中的數據與UNCTAD國際投資報告中的數據完全一致,因此外資流出入的數據直接采自各年度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國GDP和世界GDP的數據來自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進口額的數據來自于《國際統計年鑒》,其他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或根據年鑒計算得到。模型回歸引用的樣本數據的時間跨度是1990—2005年。模型的回歸及相關檢驗全部運用SPSS12.0完成。
  3. 模型的估計
  F52R573.jpg
  從回歸分析報告(見表1)來看,模型擬合情況很好:調整后的R[2]為0.993表明lnEX的變動中有99.3%可由自變量解釋;相關系數R為0.998表明因變量和自變量的相關程度為99.8%;每個回歸系數的t值都是顯著的;衡量回歸方程顯著性的F值也是顯著的。具體來看,回歸結果的經濟含義為:
  F52R574.jpg
  表1 對外直接投資出口規模效應的回歸分析報告
  F52R535.jpg
  a 已輸入所有請求的變量
  b 因變量:lnEX
  F52R536.jpg
  a 預測變量:(常量),lnWIM, lnOFDI, lnIFDI, lnSIFDI, lnSOFDI
  F52R537.jpg
  a 預測變量:(常量),lnWIM, lnOFDI, lnIFDI, lnSIFDI, lnSOFDI
  b 因變量:lnEX
  F52R538.jpg
  a 因變量:lnEX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出口結構效應
  1. 模型的建立
  對于出口結構的衡量有很多指標,考慮到出口商品應當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方向優化,因此,本文以機電產品在出口額當中所占比重來衡量出口結構的優化,并且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F52R575.jpg
  分別測度當年對外直接投資額、上年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當年實際引進外資額、上年實際引進外資累計額、國內經濟增長、世界經濟增長和世界進口需求對于我國出口結構的影響。F52R576.jpg是擾動誤差項,測度的是其他沒有考慮進去的變量擾動。
  回歸分析中,ES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其他數據的來源同前。樣本數據的時間跨度同樣為1990-2005年。
  2. 模型的估計
  運用SPSS12.0采用同樣的回歸方法,發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外資流入、世界GDP和世界進口額都不能通過檢驗(見表2),因此回歸中移去了變量
  F52R577.jpg
  表2 對外直接投資出口結構效應的回歸分析報告
  F52R539.jpg
  a 已輸入所有請求的變量
  b 因變量:lnES
  F52R540.jpg
  a 預測變量:(常量),lnGDP, lnSOFDI
  F52R541.jpg
  a 預測變量:(常量),lnGDP, lnSOFDI
  b 因變量:lnES
  F52R542.jpg
  a 因變量:lnES
  從回歸分析報告(見表2)來看,模型擬合情況很好:調整后的R[2]為0.986表明lnES的變動中有98.6%可由自變量解釋;相關系數R為0.994表明因變量和自變量的相關程度為99.4%;每個回歸系數的t值都是顯著的;衡量回歸方程顯著性的F值也是顯著的。具體來看,回歸結果的經濟含義為:
  F52R578.jpg
  結論與政策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兩點結論:
  第一,1990—2005年間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之間存在互補效應,也就是說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了出口。這一結論與國內學者項本武(2005)③ 的研究一致。從模型的估計參數中還可以看出,外資的流入并沒有能夠起到顯著的促進出口的作用,而我國出口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世界進口需求的增長。這一方面能夠說明我國的出口產品能夠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的出口是適應型的而非主動推進型的。
  第二,國際利益的分配法則表明,一國越處于產業鏈的后端,它從國際貿易中的獲利也越大。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的兩次質變,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結構優化的諸多因素中,人們一直看好的外資流入因素并沒有能夠起到顯著的影響,而起關鍵作用的是GDP的增長和對外直接投資的積累,即自身的經濟發展。這就進一步證明了外來的力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會主動地推進中國的結構優化。改變結構低級化的狀態,爭取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變化、利益變化的關鍵還是靠自身的力量。
  雖然無論是從總量上、從相對于GDP,還是從相對于外國直接投資而言,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都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速度之快已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統計數據,2005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了113.06億美元,是2004年的6.26倍,幾乎等于前五年對外投資的總額。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將會迅猛發展。誠然,對外直接投資應當以企業為主體,但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則需要政府加以適當的指導。鑒于上述分析結論,本文提出三點政策建議如下:
  首先,從動機來看,對外直接投資有資源導向型、出口導向型、貿易轉移型、技術導向型和產業升級導向型之分,而目前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多為前三種類型⑤。更好地“走出去”需要政府對于技術導向型和產業升級導向型等逆向型對外直接投資的引導,鼓勵企業在科技資源密集的國家和地區建立研發中心和研發型企業,鼓勵服務業等的對外直接投資,以主動獲取技術,推進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對外直接投資也是如此。在“快與好”的問題上,應當是“又好又快”而非“又快又好”地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走出去”只是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種發展戰略,但根本的還是要立足自我,因此,政府應當在鼓勵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適當地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以便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地發揮對外直接投資促進出口、優化結構、增加就業,乃至促進技術創新的作用。
  最后,本文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外國直接投資對于出口規模和出口結構都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就說明引進外資的效應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可能離開全球化的大環境獨自進行,在更好地“走出去”的同時,同樣重要的是更好地“引進來”的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在利用外資戰略上的相應調整,有選擇地引起外資,而不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承接國際產業的轉移大潮,使外資真正服務于國內經濟的發展。
  注釋:
  ①蔡銳,劉泉. 中國的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是互補的嗎?——基于小島清“邊際產業理論”的實證分析. 世界經濟研究,2004(8):64-70
  ②張如慶.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的關系分析. 世界經濟研究,2005(3):23-27
  ③項本武.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決定因素與經濟效應的實證研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62-191
  ④陳石清. 對外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實證比較研究.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27(139):56-61
  ⑤程惠芳. WTO與金融工程.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124-125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南京36~41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王英/劉思峰20072007
對外直接投資/出口規模/出口結構
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很快,對于其效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發揮對外直接投資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本文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運用回歸技術對1990—2005年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出口規模和出口結構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對外直接投資不僅促進了出口的增長,還促進了出口結構的優化。此外還得到了中國的出口是適應型的而非主動推進型的,以及出口結構的優化主要得益于自身經濟發展的結論,并進而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作者: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南京36~41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王英/劉思峰20072007
對外直接投資/出口規模/出口結構

網載 2013-09-10 21:27:02

[新一篇]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向何方

[舊一篇] 中國對外經濟區域一體化的圈層模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