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區經濟一體化走向經濟全球化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侯若石)
  80年代后半期以來,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了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一是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數目增加。1948—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現過109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其中2/3是在1990年之后出現的〔1〕。二是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范圍擴大。歐盟、 東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等都增加了新成員。三是在組織方式上突破了傳統框架。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和亞歐會議(AESM)都主張實行開放的地區經濟合作,打破了封閉的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傳統。上述三大趨勢產生了兩個問題:從第一個趨勢看,如此眾多的地區經濟組織的出現,似乎與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相悖。從后兩個趨勢看,成員增加和打破傳統可能意味著,地區經濟一體化有利于經濟全球化。那么,究竟應該如何認識地區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本文試做一分析。
      一、關于地區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觀點
  迄今為止,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是,地區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相悖。
  從政治角度解釋這一現象的理論可稱為霸權論或對抗論。典型的觀點如,當年西歐成立歐洲共同體,是為了增強集體力量,以對抗美國。美國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為了擴大勢力范圍,對抗西歐,以保持自己的霸權地位。歐盟與東亞舉行亞歐會議能夠孤立美國,從而增強東亞對抗美國霸權的作用。
  從經濟角度解釋這一現象的觀點可稱作排他論。典型的看法如,地區經濟組織成員之間的優惠不會給予非成員,因此對非成員具有排他性。進一步解釋這個觀點的理論是貿易創造論,即地區經濟組織對成員產生貿易創造效應,對非成員則產生貿易轉移效應。
  不能簡單地認為這些觀點沒有道理。根據歷史事實,應承認它們有正確的一面。但是,隨著經濟現實的變化,是否應該重新認識這些看法?
      二、關于地區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現實
  經濟全球化進展迅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國際商品貿易增長率超過世界產出,國際服務貿易增長率超過商品貿易,國際生產轉移(包含國際技術轉移)增長率超過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增長率超過國際生產轉移,國際金融市場衍生工具的交易額增長率超過傳統意義上的國際資本流動。大家公認,國際商品流動,更是生產要素流動,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融合。它既體現于跨地區的經濟融合,也表現為地區內的經濟融合。籠統地看這些增長數字,難以看清地區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那么,我們不妨對世界經濟的一些結構性現象做一下觀察。在這里提出兩個現象:一個是3“I”現象,另一個是3“A”現象。
  所謂3“I”現象,是指近20年以來,在國際貿易中,產業內部貿易、企業內部貿易和地區內部貿易迅速增長。 在英文中, 這3 個詞組為INTRAINDUSTRY TRADE、INTRAFIRM TRADE、INTRAREGION TRADE,它們的頭一個字母都是I,因此稱作3“I”。產業內部貿易是指, 同一產品不同品種及型號之間的交換,同一產品不同零部件之間的交換。據統計,它已經占國際貿易的60%多。企業內部貿易是指,跨國公司的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以及子公司之間的產品和零部件的交換。它已經占國際貿易的50%多。顯然,它們是國際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結合在一起的結果。這種結合具有地區化傾向,因此地區內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增長迅速,地區內貿易已經占國際貿易的50%多。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也出現了3“I”現象。例如,在它們與發達國家的制成品貿易中,產業內部貿易的比重從80年代的20%左右上升到90年代的40%左右〔2〕。
  所謂3“A”現象,是指亞洲(這里指東盟7國加上中國、日本、 韓國)經濟奇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亞歐會議。在英文中,這3 個詞組都以亞洲(ASIA)打頭,而亞洲的頭一個字母是A,因此稱作3“A ”現象。
  亞洲經濟奇跡,必將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提高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的地位。這里只指出兩個事實:1996年,WTO 將在新加坡舉行部長級會議;1997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香港地區舉行年會。亞洲奇跡的出現,首先在于它們的經濟體制的和諧性和經濟發展的外向性。與西方的契約型市場經濟相比,它們更重視運用協商的方式處理各種經濟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友善的。政府的經濟決策汲取企業家、學者和勞動者的意見,政策實施依靠各方合作。在生產經營中,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的關系比較協調。經濟高速增長是由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的。因此,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多年來,在世界經濟論壇和瑞士國際發展管理研究所分別排出的國際競爭力的排名榜上,它們一直位居前列。例如,1996年的排名中,前20個國家(地區),東亞占了7個。中國的名次也大大提前。一方面, 這些國家(地區)的制成品出口從來料加工和零部件組裝開始,與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緊密結合,因而產業內部貿易和企業內部貿易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它們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實行出口市場多樣化和引進外資多樣化戰略,對外經濟關系不局限在本地區,而是謀求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例如,它們與北美的貿易額大大超過本地區的內部貿易額。在世界三大經濟區(西歐、北美和東亞)當中,經濟外向程度較高,而地區經濟一體化程度較低。根據世界銀行的地區經濟一體化指數(最大為1), 西歐為0.53,北美為0.56,東亞為0.35〔3〕。因此, 亞洲更傾向于經濟全球化。
  在APEC的運作方式上,美國主張機制化,用法律或契約約束亞太經濟合作。東亞反對搞機制化,主張非約束性的單邊自愿原則。在大阪會議上,東亞的主張被采納。在活動內容上,一是不搞自由貿易協定,以最惠國待遇為基石,帶頭執行WTO的多邊原則,實行開放的地區主義。二是加強成員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增加了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內容。在活動方式上,APEC不采取成員之間的對等談判方式,不搞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協定。APEC沒有正式的執行機構,只進行4 個級別的協調工作:一是民間研究活動,二是高級官員磋商,三是外交和經濟部長協商,四是各成員政治領導人的承諾。顯然,APEC不同于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于它的非正式性和開放性。
  AESM不只是一次會議,而是亞洲與歐洲兩大地區發展經濟關系的一種方式,并將連續舉行下去。第二次亞歐會議將于1998年在英國舉行,第三次將于2000年在韓國舉行。為落實曼谷會議的共識,擬采取一系列后續行動。例如,由泰國主持,成立投資問題工作小組,起草亞歐投資促進方案,并考慮制訂鼓勵相互投資的具體措施。由馬來西亞主持,研究橫跨亞歐大陸鐵路網的可行性。在泰國建立亞歐環保技術中心。由新加坡出資,成立亞歐基金會,促進各國思想庫之間的交流。考慮亞歐合作開發湄公河流域。AESM比APEC更具跨地區性質,更不正式。APEC會議還有個議程,而AESM不設正式議程。而且,改變了以往國際高層會議的開會方式。會前,高官和外交部長進行磋商,但未制定會議的議題,首腦們對話的成果,逐步向下推行。也沒有正式的會議文件,會議結果只以主席聲明的形式公布于世。這種特殊方式有三個好處:一是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把對話集中于各方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容易在各方利益一致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二是首腦們面對面自由對話,使他們更深入實際問題。三是省去了繁瑣的禮賓儀式,創造一種輕松的對話氣氛。由于對話是自上而下的,這種模式突出了主權國家的最高領導在國際合作中的直接作用,有利于高層次國際合作的發展。可以說,亞歐會議創造了一種國際合作的新模式。這次會議把發展亞歐經濟關系作為亞歐具有活力的伙伴關系的基礎。
      三、關于地區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3“I”現象說明,地區經濟一體化還將進一步發展。在傳統上,地區經濟合作組織分為三類:關稅同盟(如實行自由貿易協定之前的東盟)、自由貿易區(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經濟及貨幣聯盟(如歐洲聯盟)。現在,一些經濟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往往用關稅同盟的方式。比較普遍的方式是建立自由貿易區。美洲自由貿易區即將成立。南亞、中東等一些地區性經濟組織也在探索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歐盟正在走向經濟貨幣聯盟。因此,不能排除這些傳統的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有妨礙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傾向,由此會造成地區內成員與非成員的貿易轉移,不利于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
  3“A”現象說明,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深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地區經濟一體化出現了突破傳統的新趨勢,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也將發生變化。
  亞洲經濟奇跡指出了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方向,也表明了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途徑。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它們對外開放的主動性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自80年代中期以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單方面實行了經濟開放政策,自覺自愿地實施國際多邊貿易自由化原則。它們積極推動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克服了來自發達國家的障礙。世界貿易自由化的出現應歸功于發展中國家的努力和配合。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內部貿易和企業內部貿易也在迅速發展,貿易和投資將推動經濟全球化。這種以市場為動力的經濟一體化,不一定使地區經濟一體化采用契約型機制。
  APEC和AESM的特點表明,地區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出現了一系列新趨勢。 從經濟一體化的地理范圍看, 出現了跨地區趨勢。APEC和AESM都具有跨地區的特點。前者橫跨亞洲、美洲和南太平洋3 個地區,后者橫跨東亞和西歐兩大地區。對東亞與北美的跨地區貿易比重已經大于東亞地區內部貿易。東亞還將大力促進與歐盟的跨地區貿易,跨地區貿易超過地區內部貿易的趨勢終將成為現實。在地區之間的經濟關系中,北美與西歐早有正式聯系,這就是西方7國首腦會議。 東亞與北美的經濟關系有APEC。西歐與東亞則一直沒有地區間經濟合作的聯系形式,AESM填補了這個空白。APEC和AESM的發展,將促成以東亞為中心的三大地區之間的國際經濟一體化網絡的建立。根據這一軌跡,次地區經濟一體化將發展到地區經濟一體化,然后發展到跨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最終將徹底實現經濟全球化。
  從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看, 出現了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的趨勢。APEC在1989年成立時就明確規定,各成員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不應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對非成員構成歧視。AESM也信奉開放性原則。 APEC 和AESM有示范作用,說明切實采用WTO的多邊自由化原則, 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排他性會消失,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障礙將排除。
  從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內容看,出現了從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轉向多方面的經濟合作的趨勢。首先是實現貿易自由化,然后重點轉向投資自由化。AESM先談促進相互直接投資,突出了直接投資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作用。例如,在AESM,歐盟認識到自己對東亞投資不足,承諾將盡快采取措施,增加對東亞的投資,并鼓勵東亞對歐盟投資。APEC和AESM都把經濟技術合作放在與貿易投資自由化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地區經濟一體化或跨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內容將更加多樣化,對發展新型的南北經濟關系指明了方向。APEC大阪會議制定的行動綱領,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的原則,突破了傳統的發展援助的概念。在第一次AESM會議上,歐盟認識到向東亞國家轉讓技術的重要性,承諾把技術轉讓的重點放在農業、信息和通訊、能源、運輸等部門,并把人力資源開發合作作為技術轉讓的主要渠道。
  從經濟一體化的方式看,從契約型向協商型轉變。處理國際經濟關系不能離開法律和協定的制約。在地區經濟集團化進程中,歐盟以法律約束成員之間的合作,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是以協定形式實現地區貿易自由化的。國際經濟關系機制的法律化,符合西方經濟體制的特點:處理經濟關系以契約為核心,以法律為準繩。東亞國家不是不講契約和法律,但它們處理經濟關系更偏愛非正式的協商方式。APEC突出了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傳統方式,它既不是關稅同盟,也不是自由貿易區,更不是經濟和貨幣聯盟,而是新型的經濟一體化協調方式。對它的表述是,在一個自愿參加的組織中,各成員不服從于一個超國家的地區體制的規章或強制性力量的制約。因而,開展具體的經濟合作,應堅持一是各成員的主動性,二是成員之間的協調性。具體方法是:第一,每個成員將根據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協調一致方式制定的共同原則,自愿宣布各自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消除國際經濟交往障礙的綱領和計劃。第二,每個成員將根據本國(地區)的法律程序具體執行這些綱領和計劃。第三,各成員的單邊努力將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內部協商進行協調,實際執行將受到共同的監督和評價。而且,共同的監督和評價是鼓勵,而不是限制單邊努力的手段〔4〕。AESM 體現了大國與小國在國際事務中一律平等的原則。在首腦會議之前,亞歐雙方就在有關分歧問題上達成一致,歐盟同意免談敏感問題,認同了求同存異的國際合作原則。亞歐會議避免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人權問題上的爭論,使會議能深入探討如何實現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APEC跨越太平洋,AESM橫跨兩大洲,表明用非正式協商處理參與者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將超越地區界限,為世界各國處理國際經濟關系建立了一種新的模式。
  從經濟一體化的體制看,出現了多種體制向單一體制轉變的可能性。大多數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仍實行機制化,并各成體系。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體系更具封閉性。因而,世界貿易形成了多種體制并存的局面。其他地區若能效仿APEC和AESM,以協商方式履行WTO原則, 世界貿易自由化就會統一在WTO一種體制內。但是, 要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必須改革WTO體制。二戰后的世界貿易自由化,GATT 功不可沒,WTO也將繼續推動這一進程。不過,它們都具有霸權主導性質, 在某種程度上實行強制性的貿易自由化。在WTO的未來議程中, 美國和歐盟行使霸權,強行提出了一系列歧視發展中國家的所謂貿易投資自由化方案,例如,要把所謂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列在貿易自由化的措施之中,要求受資國取消對國際直接投資的一切限制。在中國成為WTO 成員的問題上,它們實行了不平等的強制手段。美國和歐盟的做法是妨礙世界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最大障礙。改革WTO, 要從以對等談判為主轉變為平等協商為主,要從霸權主導型轉變為平等協商型,要從強制性的貿易自由化轉變為自覺性的貿易自由化。那么,經過改革的世界貿易體制將有助于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地區經濟一體化只是向經濟徹底全球化進程過渡的中間階段。亞洲奇跡將使它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亞洲的和諧方式也將使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中心。我國應以更積極的態度推動APEC和AESM的發展,我國的改革開放應更適應上述趨勢,從而對地區經濟一體化走向經濟全球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 張寶珍)*
  〔1〕[英]《經濟學家》1995年10月7日。
  〔2〕聯合國經濟社會信息及政策分析部《世界經濟與社會概覽》1995年;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投資報告》1993年。
  〔3〕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和發展中國家》1995年。
  〔4〕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APEC的貿易自由化》1995年5月。
  
  
  
世界經濟京5-7,17F8國際經濟侯若石19961996 作者:世界經濟京5-7,17F8國際經濟侯若石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28:49

[新一篇] 從可持續發展觀看生態倫理學的價值取向

[舊一篇] 從帝王、國家、政府之間的關系看中西封建稅收的差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