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F3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685(2007)07-0011-03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農業信息化逐漸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追求的重要目標,特別是日本、韓國、美國和歐盟等一些已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國家都非常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可利用后發優勢,享受世界現代工業和農業信息化帶來的成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一、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是起步晚、發展速度快,但問題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開始運行,到目前,我國的農業信息網絡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初步建成具有較強技術支持功能的信息網絡中心和國家農業核心網站,全國農業網站總數已達2200多個;農業部建立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和國際農業生產貿易信息系統等,全國蔬菜市場經濟信息服務系統運行良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農業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農業專家系統等,縣、鄉級農業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國已有7000多個鄉鎮建立了信息服務機構,占鄉鎮總數的18%。另外,我國廣播電視和通訊業的迅猛發展,使農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電話,部分鄉村開通了因特網,為農民直接通過綜合信息網絡來獲取農業生產和市場信息奠定了基礎。但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與城市之間也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嚴重制約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投入不足。長期以來,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鎮信息化建設投資,對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信息化網絡和傳播體系不健全,而且導致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不足、信息服務業落后和農村信息資源稀缺,農業信息化程度不高,農村信息服務產業化水平低,信息進村入戶難,且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90%的信息資源尚未電子化,計算機設備的利用率和聯網率僅為15%~20%,農村許多地區甚至沒有利用計算機。[1]
  (二)農業信息化法規制度建設滯后,政府沒有很好發揮主導作用。由于農業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設滯后問題,使農業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農業信息市場管理無法可依,不能實現農業信息收集、整理、篩選和傳播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農業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質,消費者“搭便車”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發的信息市場難以使農業信息資源有效配置,需政府進行信息投入和對信息市場進行干預,并為農民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農業信息服務。但目前我國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上,主導作用發揮不夠,沒有形成政府對農業信息服務組織的補貼、支持和有效監管機制,農業信息產品開發不足,許多農業信息產品沒能及時得以推廣應用,信息市場競爭無序。當前我國各地開發的農業數據庫大都自定標準,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農業信息標準,互通互聯性差,不適應網絡化時代數據共享的需要。
  (三)農業信息資源沒有有效開發利用,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較低。我國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目前尚處于較低發展階段,大多屬于單媒體產品,農業信息資源開發不足和利用率低,農業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農業信息市場的培育等發展緩慢,許多農村地區還沒有完善的信息產品市場,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務手段落后,信息發布的渠道不暢,農民獲取信息的途徑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四)農業信息人才匱乏。我國對農業信息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投入少,培訓機制不完善,農業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層農業信息管理服務人員數量少和知識結構不合理,使農業信息專業庫數據的建設和更新速度緩慢,農業數據庫與農業信息系統等的開發總量不足。同時,由于我國農民文化素質偏低,不少農民信息意識淡薄,信息資源利用的積極性和風險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能力,使農業信息傳播效率不高,農業生產的盲目性較大。
  二、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應針對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來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一)形成政府主導的農業信息投入機制,完善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一是盡快形成政府主導和市場引導的農業信息投入機制。由于大部分農業信息具有社會公共物品的性質,應由政府主導和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建設農村公共信息網絡體系,免費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務。重點整合并傳播農業技術、市場供求、價格、氣象、病蟲害防治等各種農業信息資源,增強農業生產經營的預見性。目前,發達國家無不投入巨大財力來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建設,美國、日本和歐盟國家均投入大量財力開展農業網絡系統建設。美國以政府為主體構建了龐大和完整的農業信息網絡,收集、分析和發布農業信息,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投資5300萬美元建設一個大型涉農網絡項目,歐盟委員會2004年投資5200萬歐元推進25個成員國之間的網絡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英國也投資2.4億英鎊支持網絡研究項目[2]。發達國家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和投資主體地位,有效推動了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穩步發展,這些經驗值得借鑒。同時,我國還應發揮市場的引導機制,積極利用民間投資,允許和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個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信息協會和農戶等投資信息化建設,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農業信息投入體系,解決財政投入不足問題。二是逐步完善我國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國外經驗表明,加快推進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積極建設技術先進、功能完備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是順利實現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條件。多年來,日本政府注重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作物種子工程設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設施、衛星遙感通訊設施、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網絡設施建設。其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內容。韓國也比較重視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通過建立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統來實現信息技術在農業科研中的應用目標。如,設立作物基因資源、作物育種和動物改良等信息管理系統,用于收集、存儲和管理新物種、海外種質資源信息,這些數據通過信息網向大學和研究所提供,研究人員通過網絡共享物種資源信息[3]。美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農業計算機網絡系統AGNET,該系統覆蓋美國46個州、加拿大的6個省和美加以外的7個國家,連通美國農業部和大量的農業企業、大學等。目前德國的農業網絡系統已遍布各地,農業信息通過網絡連接實現資源共享,德國的13個聯邦州都可通過農業文獻信息中心系統得到該中心的庫存文獻資料。針對我國農業信息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信息網絡體系不健全的現狀,需要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信息網絡建設。重點加強中國農業科技、教育和經濟信息網絡中心的建設,盡快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系統,逐漸完善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技術條件。
  (二)加強法規和制度建設,完善農業信息化的支持體系。一是完善法規和制度建設。不少發達國家為適應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需要,都及時加強信息立法和制度建設工作,為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法規和制度保證。日本政府于2000年11月正式公布了“高度信息通訊網絡社會形成基本法”(簡稱“IT基本法”),旨在通過建設高度信息化的通訊網絡和公共服務體系,創造一個新的社會發展環境,為實施農業領域的IT戰略和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提供制度保障。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信息技術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農民迫切渴望掌握現代信息化的工具和技術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但我國農業信息立法工作嚴重滯后,農業信息化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所以,我國應抓住機遇,借鑒國外立法與制度建設的經驗,抓緊制定農業信息化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同時,政府有關部門還要盡快制定信息化標準,完善農業信息采集、貯存、發布和傳播的監管制度,建立科學的信息需求評估機制,引導各類信息服務主體提高信息服務水平,防止信息偏差。二是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支持政策。農業信息化硬件和軟件建設分別屬于農業基礎設施與信息支持的范圍,符合WTO的“綠箱政策”。所以,在世界農業信息化潮流的推動下,合理利用 WTO規則并借鑒國外農業信息化支持政策方面的經驗,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信息化政策支持體系勢在必行。近年來,日本政府制定一系列發展農村信息化支持政策。如,在農村普及因特網,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向消費者提供充分的農產品市場信息。尤其在民間力量難以實施高速信息網絡的邊遠山區,日本政府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實行“官民分担”,發揮政府在山區因特網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韓國政府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直起主導作用,農村的信息主干網由政府投資建設,從主干網到中心局的管道由韓國的三大民營電信企業投資,從中心局到用戶的網絡,由民營電信企業負責,政府給予經費補助。我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府必須出臺一系列促進信息農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加大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信息技術推廣的投融資力度,從而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
  (三)逐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積極為農民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為農戶提供信息服務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建立和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應成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農業生產經營面臨著自然和市場等多種風險,由于我國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不完善,使市場需求與生產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很大,經常會出現農產品“賣難”、“買難”和“增產不增收”現象,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所以,建立健全農村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加強農村信息服務和向農民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指導農民的生產和及時調整生產結構,應成為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跨入21世紀后,日本積極實施農業IT戰略,推進農業信息數字化,開發普及市場、氣象、病蟲害及防治、農技、栽培、農業政策等各類基礎數據信息,便于農戶隨時獲取農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各方面信息。韓國制定了方便農民上網的優惠政策,農民上網的費用比市話便宜30%~50%。[4]所以,我國應借鑒國外經驗,盡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積極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從而改善農業經營信息相對閉塞的狀況,降低農業經營風險,逐步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同時,由于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的信息需求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有多元信息主體和提供豐富的服務內容,并采用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形式。政府部門和信息中介機構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為農民提供農業政策、法規、技術和市場信息服務,可滿足農戶進行農業信息檢索、咨詢、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網上交易等服務需求,特別是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農業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畜禽飼養、農產品加工和儲藏等技術信息,這對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盡快轉變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研究與農業生產需求嚴重脫節的局面,形成信息技術研究與推廣的良性循環機制,及時將農業技術的新成果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使農業技術由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四)加強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的信息技術素質。目前,由于我國一些農業信息開發經營人員缺少相關的專業知識,導致農業信息產品的質量不高,服務水平低而收費高,嚴重挫傷農民利用信息資源的積極性,制約了農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因此,各級政府應采取積極的對策,增加對農村信息技術培訓的投入,在農村積極實施信息化人才培訓工程,重點加強農業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包括建立農村信息技術培訓基金,明確培訓的重點、內容、方式和措施等。
  目前,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接受各種信息的能力有限。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定期組織開辦信息培訓班、網絡訓練班等,著重培養農民的信息意識、信息知識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同時,加強農業信息化宣傳,鼓勵農民通過電話、計算機網絡等向農業信息部門和專家進行各種信息咨詢,及時掌握農產品市場價格及供求狀況,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7-06-10
經濟縱橫長春11~13,49F2農業經濟導刊曹俊杰20072007
農業信息化/問題/政策措施/現代農業
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快,但問題依然突出。我國要抓住機遇,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作者:經濟縱橫長春11~13,49F2農業經濟導刊曹俊杰20072007
農業信息化/問題/政策措施/現代農業

網載 2013-09-10 21:29:57

[新一篇] 我國公開市場業務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舊一篇] 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改革和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