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環境及其分級評價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 投資環境的涵義
  “投資環境”常被認為是“基礎設施”和“稅收優惠”的總和,實際上它是一個涉及資源、區位、社會、經濟、基礎設施和法律等極其廣泛的概念,是一定時間、空間領域內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能夠對資金產生吸引作用的多因素構成的系統;它可以分解為兩個子系統,即硬環境子系統,包括地理區位、基礎設施、環境資源條件等和軟環境子系統,包括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等。作為一個系統、投資環境具有以下特征:
  整體性:投資環境是一個整體,它所以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是因為各類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整體功能,而不是各類條件的簡單相加。
  動態性:投資環境是發展變化的,其每一個組成要素的改變,都將引起這一系統對外吸引作用發生變化,并有可能影響著投資環境,促使逐步趨于完善,趨于高級化。
  主導性:主要表現在系統內不同要素對系統的影響程度不同,對于特定項目有著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之分。在投資環境各要素中,居于主導地位的有時是某個經濟要素,在特定時空范圍內,有時也可能是某個政治、文化或社會因素。因此主導因素是我們應著重研究的方面。
  差異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投資環境是個空間概念,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內容,區域的級差梯度現象,也決定了投資環境有不同的水平層次;其二,特定的投資環境對不同的部門和項目在優劣評判上具有差別性。
  基于以上認識,從經濟地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個地區的投資環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由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內部在發展問題上具有很多共性,一方面,投資環境的社會政治諸要素區內差異已有減少趨勢,另一方面很難從定量意義上闡述政策因素,因而本文將主要從投資硬系統因素入手,綜合考慮軟環境系統中經濟環境方面一些相關因素作分析。
   2 區域投資環境的總體特征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對外開放步伐較東部沿海其它區域相對較緩,但它作為新興開發開放區域,在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等方面具有后發優勢,目前其投資環境已呈現如下特征:
  2.1 投資基礎環境較好,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
  2.1.1 地理位置重要 區位優勢明顯
  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正居中國沿海中部,在當今環太平洋地區經濟極為活躍,我國堅持改革開放和實施沿海、沿江"T"字型發展戰略形勢下,其臨江臨海,具有江河之利,并處在世界環球航線附近的內外交通方便的區位優勢尤顯突出,對投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1.2 區域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交通線路密度較大的區域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和能源供應又有了長足發展,已初步建立起以上海為中心樞紐,鐵路、公路、海運、空運相互銜接的空間網絡,其中水路方面:航道密集,自成網絡,已形成可通達全國沿海與長江各地以及世界各主要港口的長江港口群。1993年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3.2億噸,接近全國沿海貨物吞吐總量的1/2。區內聯系以公路運輸為主,公路網密度達26km/100km[2,],滬寧、滬杭甬高速公路的建設將更加提高區內公路交通能力;本區的鐵路網在全國具有一定地位,現有滬寧線、滬杭線等國家級鐵路干線2條以及浙贛線等4條區際鐵路線,另外本區有6個機場的航空線連通全國主要城市和5條國際航線。本區郵電通信設備興建了微波通信、光纖通信和程控電話三項重點建設項目,對外聯絡大大加強;在電力等能源供應方面,也普遍加快了建設步伐。
  2.2 區域發展水平較高
  2.2.1 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投資效益
  長江三角洲是國土資源開發程度和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區域經濟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統計資料表明,一個區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與吸引外資存在著正比例關系,經濟實力越強,經濟增長率越高,意味著經濟發展越暢,市場需求越大,對外資的吸引力也越大。長江三角洲以占國內近1%的面積,支撐著占全國6.25%的7244萬人的生存,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的近20%,國民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3.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2359元,產業發展經歷了較穩固的“梯進過程”。在基本上完成從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轉換過程的同時,第三產業正蓬勃發展,形成了雄厚的產業實力和較高的產業層次,具有吸引外資的廣闊領域和消化吸收外來因素的較強的適應性。此外,該區資源轉換能力、經濟管理能力和綜合經濟效益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1992年,該區的百元資金實現利稅達16.6元,億元產值能耗僅2.15×10[4,]t標準煤和178×10[4,]km·h,全員勞動生產率23919元/人年。正因為這一經濟基礎的存在,長江三角洲展示了與東部沿海其他地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深圳等地)吸引外資的最大不同之處,即:無論什么時候都不完全單純依賴其自然區位與政策因素,自然條件長期支撐之下而發展形成的經濟條件在各種資金向這里集中的過程中起著重大的作用,可以說這是本區投資環境最重要的特征因素。
  區域工業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區內每10000km[2,]平均分布著68座市、鎮,比全國市鎮密度高10多倍,也遠高于中國城鎮較密集的京津唐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總體上形成了一個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集鎮等各具特色、多層次結構的城鎮體系,具有較高的城市群體效益。如今城鎮作為經濟發展尤其是工業發展的集中地和載體,其發展水平反映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基礎狀況,對資本的流動和項目的布局已愈益起著巨大的決定作用。
  2.2.2 市場發育程度高
  市場發育不斷完善,所有制結構正趨于合理的多元化格局。該區是全國大中型企業布局較集中區域之一,在搞活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同時,非國有企業亦得到較快發展,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已達57.7%,職工收入也大大增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百分比已達45%左右,尤其是蘇南地區市場機制較為活躍,發育程度較高。
  2.3 人力資源條件較好,政策上與其它開放地區共享優惠
  2.3.1 勞動力素質與科技教育水平高
  長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素質明顯高于中國其它地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科技文化基地和研究開發高、新技術的重要中心,微電子、光纖通訊、海洋工程、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領先。1993年,本地區科技人員172萬人,占全國科技人員總人數的17.2%,高等院校152所,還有千余所科研機構、眾多的技術熟練工人和管理能力較強的管理人員;對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勞動和技術密集結合型產業具有極大推動作用。
  2.3.2 政策優惠
  在政策上,近些年來,長江三角洲在開發開放過程中,已積累了一定經驗,建立建全了一套法律,并不斷簡化辦事程序,在上海浦東甚至還可以享受到比其他開放地區更為優惠的政策,同時對參與浦東新區開發的長江三角洲等地區給予八個方面的優惠,使之可自由進入區內興辦實業。
  此外,1992年春以來,興辦了各種類型的開發區,在稅收減免、勞動力廉價供應、土地免費或低價使用方面采取更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加快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區域現代化進程。
  但隨著人口、經濟和長期集聚,本區在未來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土地與能源供應相對不足,1993年全區人口密度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人均耕地只及全國平均水平的1/2,電力裝機又長期不足;環境負載過重,環境容量有限,作為經濟總量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地區之一,同時又是發達地區,對環境壓力很大,區域水環境和大氣環境污染負載量已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環境惡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本區吸引投資和區域經濟跨世紀持續發展。
   3 區域投資環境分級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
  本文將在區域投資環境系統構成框架基礎上建立指標體系,對長江三角洲內部因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區域特征,地域上連片的上海、寧鎮揚、蘇錫常通、杭嘉湖、寧紹舟地區的投資環境狀況作綜合的分級評判(見表1),以求準確綜合地反映每個區域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所具備的與外界交往程度與水平,以及對投資區域的選擇。
  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具體情況,在確定指標體系時,考慮了以下5個方面:
  3.1 區位條件
  主要是指一個地區與周圍地區的相互關系及其對外聯系的通達性。具體分析一地的區位條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認識,一是分析區域發展與鄰近地區的相互聯系,尤其是與發達中心城市的聯系;二是在沿海區域中是否處于樞紐性質的接點,具有接近國際主航道的近便性;三是分析區域交通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等;四是注重改革開放以來,外商在本區直接投資的規模,“三資”企業的項目數量及其經濟效益,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各地綜合區位情況,尤其是外商投資的規模,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各地區的投資環境和區位條件。
  表1 投資環境評價區域
  Tab.1 Appraisal region of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區域  范圍上海區  上海市及其轄縣寧鎮揚區  南京、鎮江、揚州市及其轄縣蘇錫常通區  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市及其轄縣杭嘉湖區  杭州、嘉興、湖州市及其轄縣寧紹舟區  寧波、紹興、舟山市及其轄縣
  3.2 資源條件
  (1)能源條件。能源是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它對區域的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作用。在能源供應充沛的地區,城市發展制約較少,長江三角洲的能源蘊藏發現不多,但電力工業發達,因而應注重考慮各個地區的電力供應和消耗水平。從近期來看沿江地區的電力供應偏緊,從長期看,長江三角洲地區供電緊張狀況將會逐步得到緩解。具體論及各區電力需求供應狀況,可以人均用電量作為分析長江三角洲二次能源條件區域差異的指標。
  (2)水資源。長江三角洲地處水網之鄉,臨江臨海,水資源對投資環境不應有較大影響,但是隨著產業發展的高級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水量不斷增加,而水資源在區域內部的分布不平衡,對水源的需求差異更大。
  (3)土地資源豐度。長江三角洲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近些年,各地區土地占用量較大,耕地減少已是共同特點。現以人均土地擁有量與人均耕地擁有量的加權平均為指標來衡量本區土地資源豐度。
  3.3 交通運輸條件
  反映交通運輸水平的指標很多,因資料所限,僅使用單位面積貨運總量對各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區域差異進行分析。
  2.4 通訊便捷程度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通信設施的快捷與否決定著一個地區與外界的交往程度。目前全區大多數縣市已開通國內外的程控電話,通訊設施逐步現代化,信息交流十分便利。本文以百人擁有電話數作為衡量區域通訊條件的優劣。
  2.5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結構指標
  主要選用人均GNP這一最重要的標志,同時用另外11項指標作為補充,以全面反映區域經濟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國民收入年增長率反映著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和趨勢,用以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持續力度;外貿收購額與GNP的比值反映著區域經濟的外向度水平;百元資金利稅和勞動生產率用以反映區域經濟效益情況;社會商品零售額與社會總產值比值以及非全民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來反映區域市場發育程度;人均固定資產額與勞動力資源豐度(用成人識字率與勞動力總數之積表示)以及萬人中擁有科技人員數關系到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級化程度;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對外資的吸引以及對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促進,并決定著各地區投資環境的區域差異。
  另外,在分析產業結構地域差異時,對第二、三產業產值分別在三產業中的比值加以分析,各地區的發展和區域現代化與工業的崛起和第三產業的新興有密切關系。
  我們采用“多指標綜合價值評定法”,其一般程序為:①建立反映區域投資環境水平和條件優劣狀況的指標樹形圖,按層次分析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并根據典型調查予以矯正。②確定各因素的價值評定系數。③建立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模型,通過因子累加和運算,求出每個區域投資環境的評價值。④對評價值進行解釋和評價。具體因子見下圖:
  具體的評價模型是,若投資環境評價中選取m個因素,n個因子,則一區域投資環境評價值等于各因子分值累加之和,即:
  (附圖 k917e01.JPG
  圖1投資環境指標因子樹型圖及權重分配
  (附圖 k917e02.JPG
  W[,j]為第j因子的價值評定系數。
  為計算方便,在計算中將各因子的價值評定系數擴大100倍。
  按上述評價模型計算各區域投資環境評價值見下表所示,一區域綜合得分的高低反映了投資環境的條件和水平在全區的大致地位。
  表2 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因子得分
  Tab. 2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factor score of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附圖 k917e03.JPG
   4 結果評價
  (1)投資環境評價值最高的區域依次是上海、蘇錫常通區、寧鎮揚區、杭嘉湖區、寧紹舟區。上海市得分高達36.5155,其余四個區域投 資環境分別沿滬寧線和滬杭甬線由東向西,由北向南逐漸轉劣,其中上海市由于多年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歷史積累,交通條件優良,人才薈萃,加之有浦東的開發開放,投資環境自然位于前列,今后其主攻方向應立足于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圍繞將其建設成為國際性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開展實施,發展大服務產業,加速經濟市場化進程,尤其要進一步擴大和開拓外商投資領域,特別是第三產業的新領域,如在繼續吸收更多的外資銀行、僑資銀行來滬設立分行的同時,適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除了在外高橋保稅區允許外資外貿公司經營外,可允許外資公司在滬進行國際轉口貿易,以選擇部份外貿公司與外商進行合資合作的試點;中外合資合作舉辦中介機構,其性質和任務類似于香港的貿易發展局、生產力促進中心,為推動上海的對外貿易、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服務。
  (2)蘇錫常通區是長江三角洲投資環境的第二級地區,地處長江和太湖沿岸,自古人杰地靈,是近年來經濟發展和市場發育較快的地區,雖不及上海地區領先,但已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其地理位置環繞上海,是上海區域發展尤其是浦東開發開放輻射波的一級接受地和一級經濟腹地,況且其人口與土地資源條件較上海廣博,是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長江三角洲除上海外最有可能率先進入區域現代化,成為投資環境的最佳地區,因此該區將是今后長江三角洲區域投資環境改善和投資見效最快的區域。但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與發展,大力改善國際通訊和高等教育條件,繼續加強與發揮中心城市功能與輻射作用,除工業職能外,應加強城市綜合功能,大力發展城市第三產業,改善交通尤其是航空條件,經濟發展內聯外擠,形成相互聯系、相互協作、提高出口和對外開拓能力;振興金融,加強對外貿易經濟。
  (3)寧鎮揚區作為江蘇省歷史上的經濟核心區,擁有眾多的國家大中型企業,是國家重要工業區之一,但在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卻由于體制方面的種種原因,其市場發育較為緩慢,區域經濟效益亦漸漸落后于蘇南等區域,但其交通設施等區域發展條件和自然支撐系統較好,智力資源豐富,隨著國家大中型企業的放開搞活,經營機制不再成為本區投資環境的“瓶頸”因素,其發展潛力和帶動能力將是巨大的。目前迫切需要進行的是: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經濟增長速度。本區除有寧、鎮、揚等中心城市外,還有經濟落后、鄉鎮企業不發達的落后地區,從而影響了總體的開發程度,因此須積極發揮各地的資源優勢,扶植地方工業和鄉鎮工業的發展,使地區經濟有了一個較大提高,通過地區經濟的全線推開,為地區經濟增長創造一個容量較大的需求市場,同時推動產業部門的技術進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體制,向技術和管理要效益,通過提高各部門的生產效率來加速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加強教育、科技事業,提高勞動者素質,從區域比較看,本區科技水平是比較高的,但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勞動力資源豐度不足卻是本區投資環境的一個限制因素,因此要注重培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普通勞動者。
  (4)杭嘉湖地區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勞動力資源豐度較高,市場發育程度較好,區域經濟效益也居于較高水平,但本區自古是我國重要農業區,同時杭州是我國重要風景旅游城市,第一、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較大,第二產業比重較低,這反映了產業結構水平較低(21.3:52.4:26.3,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比值為13.8:59.8:26.4),地區經濟基礎欠雄厚,因此要制定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制定優惠的財政、金融、稅收政策,增強地區經濟發展實力,促進固定資產規模擴大,使經濟發展與充實經濟基礎形成良性循環;另外要注重改善外貿投資環境,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利用其地處杭州灣的地理位置,創造良好的對外貿易發展環境。
  (5)寧(波)紹舟區是長江三角洲投資環境總體較差的區域,區內基礎設施較差,但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寧(波)紹舟區域經濟發展較快,區域經濟效益已可與上海抗衡,勞動力資源豐度高。今后其投資環境改進的重點應放在完善交通通信運輸網絡,暢通區內外經濟聯系上,其中港口和鐵路是本區發展交通運輸的重點。發展本區商品經濟,使其發揮內引外聯的樞紐作用,加強港口建設,擴大港口腹地,提高港口吞吐量十分重要,其中增強與港口配套的連接廣大腹地的鐵路又是關鍵。港口建設既要保證重點,又要大、中、小并舉,使之形成一個貨流分散快速、運轉靈活的集散中心。近期重點抓緊北侖港的擴建與改造。
  通過上述評價分析還可以看出,雖然各區域之間的投資環境好壞有一定差距,但實際上每個區域又有其優勢的投資環境因素,既使投資環境總體較差的寧紹舟地區,其勞動力資源豐度,非全民企業發展水平等環境因素亦具有優勢,因此在未來的區域發展過程中,在投資類型和數量的決策過程中應注重使目前綜合投資環境較好的地區的投資環境能得到不斷改善并在促進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及中國經濟整體繁榮發展前提下,發揮各區獨特環境條件優勢。
云南地理環境研究昆明18-26K91中國地理許剛/佘之祥19971997本文闡釋了投資環境的含義,分析了長江三角洲區域投資環境的總體特征,明確了投資環境的指標體系,采用“多指標綜合價值評定法”對區域內部因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區域特征、地域上連片的上海、寧鎮揚、蘇錫常通、杭嘉湖、寧(波)紹舟等五個區域的投資環境狀況作綜合分級評判。投資環境 含義 宏觀比較 分級評價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南京 210008 作者:云南地理環境研究昆明18-26K91中國地理許剛/佘之祥19971997本文闡釋了投資環境的含義,分析了長江三角洲區域投資環境的總體特征,明確了投資環境的指標體系,采用“多指標綜合價值評定法”對區域內部因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區域特征、地域上連片的上海、寧鎮揚、蘇錫常通、杭嘉湖、寧(波)紹舟等五個區域的投資環境狀況作綜合分級評判。投資環境 含義 宏觀比較 分級評價

網載 2013-09-10 21:32:11

[新一篇] 長江三角洲地區外商直接投資與地區經濟發展

[舊一篇] 長江三角洲地區高新技術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