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1世紀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研究方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吳慰慈(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元數據研究
  元數據(metadata)是計算機可識讀的關于數字化信息資源的信息,是關于數據的數據。因特網的發展要求對網絡知識空間的信息進行組織、控制,元數據研究有利于形成自動化、高質量的網絡搜索引擎,有利于網上信息存取和檢索。元數據研究的側重點是:①技術元數據,說明數字化信息資源的類型、存儲格式和采用的技術標準;②權限元數據,說明信息資源的責任人或產權關系;③保存元數據,說明信息資源的存儲位置,用統一數據定位符(URL)等來標志;④資源發現元數據, 說明信息資源的類別、主題標志等;⑤元數據檢索的工具和系統;⑥元數據的標準化問題。
   2 數字圖書館研究
  當前是數字圖書館和傳統形態圖書館并存的時代,對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將有力地推動傳統形態圖書館的現代化。數字圖書館研究的側重點有:①數字圖書館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基本理論研究;②數字圖書館應用技術研究,如對象數據的描述格式、壓縮存儲技術、格式轉換、元數據、信息傳輸的技術標準、信息檢索系統等;③數字圖書館的機制研究,如共建共享機制、權益分配機制、知識產權保護等;④數字圖書館建設,如對象資源庫建設、元數據檢索系統和對象調度系統建設、保障機制建設等;⑤數字圖書館信息傳播的法律控制和數字圖書館利用中存在的障礙等。
   3 知識管理研究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知識管理是知識經濟時代一種新型組織結構的基石,其研究側重點是:①知識管理的定義與內涵;②知識管理的特征;③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的比較研究;④知識管理的過程與機制;⑤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等;⑥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知識組織的新內容和新形式。
   4 信息資源網絡建設
  這是我國圖書館當前面臨的現實課題。一般說來,信息資源網絡是由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組成的,其中通信子網由網絡的通信系統、硬件設備和驅動軟件所組成,負責建立網絡節點之間的通信鏈路和處理網點之間的信息交換。資源子網由信息資源數據、用于信息資源處理的計算機和軟件組成,負責向用戶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服務。在推進信息資源網絡建設的過程中,應側重研究的問題有:①我國信息資源網絡的結構;②我國信息資源網絡環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技術;③我國信息資源網絡的安全策略、政策和安全技術;④信息資源網絡建設的標準化。
   5 網絡傳輸的版權問題
  因特網為電子圖書館提供了大量的虛擬信息資源,也為電子圖書館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網絡傳輸所引起的版權問題,是電子圖書館需認真對待的問題之一。在這方面需研究的問題很多,例如:①網絡傳輸的法律性質;②數據庫的版權保護;③多媒體作品的歸類及其版權管理問題;④電子信息資源的合法利用問題;⑤電子信息資源的侵權形式問題;⑥網絡傳輸版權立法研究。
  鄒志仁(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常務副主任)
  情報學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中,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情報學的內涵和研究領域發生了重要變化。筆者認為,21世紀初葉情報學的發展方向和前沿研究領域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 情報學的研究對象從“文獻情報”發展到“大情報”、“一般情報”,再進而到“知識信息”
  這是情報學研究對象擴充、深化的過程,而不是后者否定前者的過程。根據OECD的觀點,知識有4種:know-what,know-why,know -how,know-who;知識的表現形式可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前者為編碼化知識,后者為非編碼化知識。情報學的研究對象應包含這兩者。
  情報學研究:①知識信息的表達、序化、組織、計量、開發利用;②從語法信息進到語義信息、語用信息;③構筑“知識庫”、“認識地圖”;④以理論研究指導實踐,直接為知識經濟、智力經濟服務。
   2 情報學從系統觀向認知觀的發展
  情報學通過克蘭菲爾德試驗于1957年確立了系統觀,取得了很大成就。1977年,M.Demey提出了情報學認知觀。 情報學研究的重點從情報檢索系統的設計和開發,發展到重視情報消費主體(人)的知識結構、情報行為、人機交互等方面。情報學的認知觀,其實質是將著眼點從情報系統轉向人。情報學的發展應把人作為研究的出發點,越加關注情報的意義及其語義、語用方面,關注情報傳遞、使用中人的因素,重視人與信息技術之間的交互過程,重視社會、人文、環境因素,并以情報學認知觀的研究成果指導情報系統的設計。
   3 信息資源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態也不斷發展變化,從文獻形式到電子形式,再到網絡形式;“信息資源”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大,從“信息”本身發展到包括人、設備與相關環境。
  網絡技術,特別是因特網的發展,在帶給人們高效率、高效益與巨大方便的同時,已經產生而且還將不斷產生一系列的問題。網絡信息資源管理將是21世紀初葉情報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網絡信息資源管理不僅包括網絡信息本身的傳遞、組織、開發、利用,而且涉及一系列相關的技術、人文、社會、法律問題,如信息侵犯、信息生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人際關系、社會結構、信息立法等。
   4 與情報學相關、交叉的一些前沿領域
  情報學與某些相關學科交叉產生的如下領域也將是21世紀初葉情報學的研究熱點。
  ●信息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特別是微觀信息經濟學,應研究許多領域(如國家安全、金融、企業競爭、市場經濟等)中由于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存在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尋求改善和解決的方法,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社會信息化與信息社會。該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信息社會理論,社會信息化的特征、測度、發展模式和我國的發展戰略。
  ●信息法學。該研究領域主要包括:①信息法系的調整對象,當前信息生態失衡的種種表現(如信息污染、信息組織程度低下、有用信息獲取困難、信息犯罪、知識產權法規滯后)及其對策;②信息法系的構成;③信息立法。
  ●信息技術的前沿領域及其在圖書情報工作中的應用。主要的信息技術有:數字圖書館,信息自動分類、標引,網絡信息組織,人機界面與自然語言理解,知識組織,信息索引等。
  霍忠文(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員)
   1 信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優先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我國21世紀初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要求文獻信息服務業順應信息技術的發展,面向市場需求,實施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在特定歷史時期充分發揮應有的本質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文獻信息服務業能否實現持續、穩定的跨越式發展,與信息環境息息相關。從信息環境制約文獻信息服務效能發揮的角度,研究信息環境與文獻信息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信息環境可分為信息工作環境和信息服務環境。研究信息工作環境,需強調建設問題;研究信息服務環境,需強調適應問題。對集成信息環境問題,更應予以特別的注意。
   2 網絡信息計量學
  網絡信息環境下,傳統的文獻計量學已不能完全解釋網絡信息現象,傳統的查全率與查準率概念在描述網絡信息流通現象時,已漸顯無力。對于網絡信息流的增長、分布、老化與引文規律,需要在對傳統文獻計量學進行重構的基礎上,基于對字節的統計,運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方法去描述。在發展網絡信息計量學時,也要把多媒體信息作為研究對象,并且把其作為重點研究領域之一。
   3 網絡科技信息交流規律
  傳統的科學信息交流理論已不再能夠充分地指導網絡環境下的科技信息交流工作。影響深遠的米哈伊洛夫的科學交流理論受到網絡科技信息交流的嚴重挑戰,建立在“正式交流過程”和“非正式交流過程”立論基礎上的概念和概念體系需要重新審視和認識。在網絡信息服務環境下,需要構筑與網絡科技信息服務過程相適應的科技信息交流理論,探索網絡科技信息服務的自身規律。21世紀前10年,科技信息服務將是基于紙基的傳統科技信息服務模式與基于網絡的數字化信息服務模式的混合型信息服務,新的科學交流理論,應既能指導傳統的信息服務,又能指導數字化的信息服務,更能指導混合型的信息服務。
   4 信息集成服務理論
  不論是在宏觀層次,還是在中觀層次、微觀層次,在網絡環境下,文獻信息服務于21世紀初都必然是由集中服務或分散服務轉向集成服務。集成的信息服務實踐呼喚集成服務理論。文獻信息業內傳統的信息管理理論已不能解釋當代的信息集成現象。需要從系統工程的高度,構建信息集成和信息集成服務的概念及其概念體系,探索信息集成服務的體系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并進而賦予××學(情報學、圖書情報學、文獻信息學、信息管理學等)以時代氣息。
   5 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圖書館的發展
  發展數字圖書館是21世紀初文獻信息服務業的核心戰略。信息技術應用是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技術保障。盡管迄今為止人們對數字圖書館的認識各不相同,但對信息新技術的支撐作用卻是眾所認同的。數字圖書館的全新的信息搜集、組織、存貯、流通、發布、傳播和利用的過程,有賴于應用信息技術來體現。人們一般不會忽視數字圖書館的底層技術,但卻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標準交換技術、信息格式轉換技術、信息集成技術以及互工作技術、互操作技術等方面,以優先、盡快地解決數字圖書館建設中信息資源、信息加工、信息平臺和信息系統中普遍存在的異構現象和異質現象。
  吳xī@①(深圳圖書館館長,研究館員)
   1 數字圖書館
  數字圖書館不再是徘徊于遠方的幽靈,而是翩然而至的麗人——已然從飄渺的彼岸來到了現實的世界。因此,我們對數字圖書館的研究也不能再停留于預言式的遠景描述,而要解決現實中所面臨的課題。
  對于多數圖書館而言,現實中最為迫切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研制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做到優質、廉價、漢化、易學,使我們的圖書館能夠由此跨入數字化的門坎;二是建設數字資源,尤其要注重多媒體資源和虛擬資源,并使之逐步實現網絡化存取、分布式管理。有識者當為此而鉆研、探索。
   2 信息資源建設
  幾年前,我曾撰文呼吁變文獻資源建設為信息資源建設,惜未引起足夠關注。倡導信息資源建設,并非為摳名詞、玩概念,而是要為我們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尋找一個海闊天高的新視角。至今我仍固執地認為,只有從信息資源建設的高度來審視我們的工作,才能使處于邊緣地位的圖書館融入信息社會的主流,才是圖書館生存、發展的根本大計。
   3 人文的圖書館
  圖書館的本質是人文的,在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不是什么科技產物。圖書館的歷史使命是傳承人類文明,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是廣布科學文化,科技只是其手段之一。遺憾的是,目前圖書館界從理論研究到實際工作乃至專業教育,都把一些技術問題(其中主要是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提到了壓倒一切的高度,這是典型的舍本求末,或曰本末倒置。提倡圖書館的人文精神,研究圖書館的人文地位,才更合乎圖書館的本來意義。
   4 圖書館產業改革
  圖書館辦產業、搞創收,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這朵玫瑰卻在“羞達達地開”,鮮見有人對此進行嚴肅認真的研究探討。其實,圖書館的經營活動并不是偷偷摸摸賺小錢的勾當,而是正大光明的工作,是圖書館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產業模式、經營特點、政策法規、股份改造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吳建中(上海圖書館副館長,上海市圖書館學會秘書長,博士)
  在過去的100年里, 圖書館經歷了漫長的由傳統藏書樓向現代圖書館的過渡時期,初步建立了遍布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角落的學習網絡,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設施。21世紀將是圖書館形成社會知識中心的世紀,圖書館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發揮知識導航功能,成為館內服務和網上服務相結合的高度現代化的知識網絡。
   1 在數字化領域
  圖書館將進一步向大眾展示其信息管理和知識交流的功能,把發展的重心移向網絡,開發網上信息的描述、管理和服務技術。在21世紀的前10年,圖書館將全面完成書目信息的電子化,而且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更多的特色資源和常用資源數字化,通過元數據的應用和普及,以既能查全、又能查準的學術瀏覽器代替現在流行的查詢效率較低的普通瀏覽器,使網上信息更加有序化。
   2 在服務領域
  圖書館將更加重視咨詢和個別服務,通過面對面的人際交流和交互式的網上交流,進一步發揮圖書館員知識導航的作用,使圖書館真正成為既能適應廣大讀者需求,又能解答個別讀者問題的知識交流中心。
   3 在管理領域
  圖書館將更加重視知識管理在資源配置、業務流程和人才開發等方面的應用,圖書館業務的重心將實現從第二線向第一線的轉移,圖書館服務的中心將實現從一般服務向參考服務的轉移;圖書館將引進競爭機制和市場機制,將可以走向市場的部分業務,委托外界的專業機構實行外包,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圖書館將重新調整人才隊伍的結構,實現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分類管理。通過建立新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圖書館專業人員將向社會充分展示其信息管理和知識導航能力。
   4 在教育培訓方面
  圖書館將改變過去以技能為中心的培養模式,更加重視以知識為中心,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不僅要學會諸如分類編目、信息查詢等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和獨立的分析研究能力,使自己成為具有信息處理和參考咨詢能力的知識導航員。
  王知津(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圖書館學系主任,教授)
   1 學科建設
  圖書館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當人類已經或正在進入電子化、網絡化社會的時候,當傳統圖書館已經或正在轉向數字化圖書館的時候,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研究內容也在悄悄地發生或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這是21世紀前10年圖書館專家和圖書館學者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課題。
  自90年代前期開始的“情報”改“信息”潮流,使情報學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改名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論不休,莫衷一是。然而,“情報學”(或“信息學”)從教育部本科生專業目錄中消失,似乎預示著情報學快要走到了盡頭。幸好,研究生專業目錄還保留了情報學,但是,情報學的大旗究竟還能打多久?21世紀前10年,情報專家和情報學家必須正視這個問題,給出明確的回答。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必須從“情報”與“信息”的這兩個基本概念的ABC入手。
  此外,能否找到一個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的上位學科,從而能夠從容自如地應對下一輪本科生專業目錄的調整,也是擺在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2 數字圖書館
  從總體上看,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圖書館是以收藏印刷品為主的紙基圖書館。60年代,以計算機、通信以及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開始全面向圖書館領域滲透,將圖書館推向自動化發展階段。70年代,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促進了圖書館聯機系統和網絡化的發展,出現了一批聯機編目網絡和一些商業化聯機檢索系統。80年代,圖書館聯機系統進一步發展并與各館建立的自動化集成系統連成網絡,用戶可以通過聯機公共存取目錄(OPAC)查詢館藏書目,通過聯機檢索終端查找二次文獻信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圖書館自動化向著高度自動化、電子化、網絡化、虛擬化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長足進步和飛速發展,隨著Internet的建立和廣泛應用,數字圖書館成為現代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21世紀前10年,數字圖書館及其相關概念,網絡環境下的館藏發展、采訪、分類、編目等技術服務、讀者服務以及圖書館員素質的提高和角色的轉換等均成為主要的研究問題。此外,如何對待、處理和解決數字圖書館從理論走向現實的技術實現問題也必然成為我們天天要談論的主要話題。
   3 信息檢索
  互聯網向各個領域的迅速蔓延和擴張,使情報檢索專家有點措手不及——原本屬于自己的領地,突然間莫名其妙地擠進了許多不熟悉的面孔。不但“情報”被換成了“信息”的面具,而且還出現了“檢索”(retrieval)被“存取”(access)或“搜索”(search )代替的趨勢,人們已經或更愿意使用“網絡檢索”而不是“聯機檢索”。然而,兩者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許多所謂“網絡檢索”,與其說是“檢索”,倒不如說是“瀏覽”,因為它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檢索”,即“存儲與檢索”,或者說“放進去,拿出來”。對這種似是而非的概念,21世紀前10年有必要予以澄清,還“檢索”以本來面目。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文獻檢索將不再繼續占據情報檢索的首位,人們越來越需要和關注數值檢索和事實檢索,信息檢索的研究重點將從文獻轉向數值和事實。可以預料,知識組織與知識檢索、自然語言理解和自然語言處理將成為信息檢索新的生長點。
  盧小賓(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傳播與管理學院教授,武漢大學大眾傳播與知識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21世紀文獻信息領域將出現許多人們從未遇到過的需要重新認識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將涉及信息經濟、信息組織、信息資源、信息服務、信息教育等方面,我們不但要密切關注,而且還要深入研究。在此,筆者擬就上述幾個方面簡要論述一下未來10年也即21世紀前10年應予研究的重點問題。
   1 信息經濟學
  包括:①關于新事實如何影響人類決策的抽象理論;②經濟中信息流動本質和影響的廣義實驗研究;③對非精確定義的經濟中“信息領域”產品市場的狹義實驗研究;④一個組織中的信息創造和流動影響其效能的更為狹義的研究;⑤有關信息政策經濟影響的評估研究。
   2 網絡信息組織
  包括:①網絡信息組織的節點;②網絡信息組織的模式(見圖1 );③網絡信息組織內部和外部的財富通過市場機制的轉化;④網絡信息組織的管理;⑤網絡信息組織的共同測量系統;⑥網絡信息組織的共享通信系統。
   3 網絡信息資源管理
  包括:①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系統集成,含系統設計、程序設計、機器與網絡的管理、軟件開發、教育培訓等;②網絡信息資源管理系統操作,包括系統控制與數據中心的管理、應用開發用的系統軟件、圖書館和信息中心固有或圖書館和信息中心之間使用的各種應用軟件等;③網絡信息資源管理交鑰匙系統,含機器、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咨詢、教育、培訓等。
   4 網絡信息服務
  包括:①網絡服務,含事務處理服務、實用信息服務、數據錄入等;②處理服務,含聯機數據庫或視頻文本等的電子信息服務、增值網絡、電子媒體、電子數據交換(EDI)等的網絡應用;③專業服務, 含咨詢、教育、培訓、軟件開發以及如Telneting、Gophers、廣域信息服務器(WAIS)等網絡信息服務系統的開發利用。
   5 網絡信息教育
  包括:①知識教育——了解全球信息資源與服務的范圍和使用;理解網絡信息在解決難題和基本生活方面的問題;理解網絡信息運行的體制、管理和提供渠道;②技能教育——對通過使用信息發現工具獲得的重要網絡信息進行反饋;通過將網絡信息與其它資源聯接來運行網絡信息,提高其速度,或者提高信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的價值;使用網絡信息分析提供旨在全面提高生活質量的服務。
  附圖g91d01.JPG
  圖1 網絡信息組織模式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日右加希
  
  
  
圖書情報工作京7~11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12001本欄目文章按來稿先后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圖書情報工作京7~11G9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12001本欄目文章按來稿先后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網載 2013-09-10 21:32:58

[新一篇] 專家筆會:新世紀新階段的中國人口發展戰略  佟新:從性別與發展的角度反思人口發展規劃

[舊一篇] 世俗化與科學的詮釋學因素  ——伽達默爾與愛爾蘭根學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