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的趨勢,推動著中學歷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其中高三復習教學改革更為緊迫。文科班的歷史復習教學既要瞄準高考改革的新要求,又得從本校學生學習狀況的實際出發。在這方面,筆者通過學習提高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有意進行了改革和探索。
      教學安排上改“三輪復習”為“一遍清”
  鑒于學生以往對歷史學習不重視,基礎普遍較差,傳統的做法是以三輪多角度的反復來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強調的是機械記憶。這種做法在以前主要是考查知識的情勢下,確實是能奏效的,但存在著明顯的弊端。為了趕進度,要在一學年時間反復三輪,做出的只能是“夾生飯”——不深不透,然后再去“炒冷飯”——加深加透。由于時間緊,容量大,教師只好滿堂灌。而越俎代皰的結果,導致學生思維的依賴性,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培養。為此,筆者在教學安排上作了突破性的探索。
  做法:第一學期前階段(約10周)講授《中國古代史》(選修),結束后正好期中考試;后階段復習《中國近代現代史》(上、下冊),期末考試范圍正好是完整的中國通史,從古貫今。 第二學期前段(至5月上旬)復習《世界近代現代史》(上、下冊),結束后參加綜合模擬考試;接著按中國史兩大塊、世界史一大塊,分別劃階段系統整理,著力點是融匯貫通和從宏觀上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性。
  目標:通過“一遍清”教學達到:①在講清“怎么樣”的同時,講透“為什么”,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主體知識及其內在聯系;②歷史概念比比皆是,著眼于平時教學中逐一闡明,并與相近概念比較鑒別;③靈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全面了解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
      教學原則上改“填鴨式”為啟發式
  著名教育學家布魯諾指出,教學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因為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深化,是建立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的。這里強調的是理解。毋庸諱言,填鴨式的滿堂灌,是不能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的。具體到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核心是歷史思維能力。顯然,這種高層次的能力要求,強灌硬塞的教學是不能達成的。上述教學安排上的大改變,就有著相對充裕時間可以積極開展師生的雙邊活動,關鍵的是把啟發性原則貫穿于復習教學的始終。
  做法:①注重平時教學的嚴要求,讓學生努力做到課前預習,聽課記筆記,課后復習;②講授時,歷史過程的枝節一般從簡,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綜合和分析;③巧設懸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后積極發言,不要求學生重復課本中的現成表述。比如: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轉變中,能領悟到哪些規律性認識?從《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清政府向列強借債情況表》中能透視哪些問題?有人說“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結合的產物,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等等;④對課文中一些理論性的闡發和結論,我總要追問學生你是怎樣認識的?對一些新的觀點,如對壟斷出現的評述等,結合有關內容適當補充介紹;⑤恰當利用課文中的思考題,以及小字部分、材料、數據、圖片等;⑥穿插引用高考命題中的杰作,如對《唐女禍》關于唐由盛轉衰觀點的評析等;⑦對課文后的練習題加以改造和充實,以增大跨度和深度。如“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要求的是概括。
  目標:①知識與能力相互促進,同步增長,以求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統一;②刻意追求平時教學的優化,注重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訓練;③啟發學生深刻領會理性認識,如社會生產力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政治、文化間的關系;在特定歷史階段中,實事求是地、客觀全面地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等等。
      教學方法上改題海戰術為講練多樣化
  歷史知識不是雜亂的史料堆砌,而是科學體系。各種測試抽查,各題目之間并非都有知識聯系。因此過濫的做題和頻繁的考試,不能推動學生主動地掌握系統知識,相反使他們時時處在窮于應付的緊張被動境地,導致厭倦心理以至喪失信心。依靠題海戰術來強化記憶和培養能力將事倍功半,但這不等于說可以取消必要的練習和測試,重要的是應采取形式多樣化的講練結合。
  做法:①講練結合。例一,在教師精講“德意志統一”后,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意大利統一”部分,共同完成德、意統一對照表(含背景、原因、途徑、主導、人物、結果、作用)。例二,依次列舉1929——1945年逢奇數年代的重大事件(讓兩批學生分別在黑板上填寫),訂正補充后教師串講。例三,全班閉卷列舉中國發生于1927年的大事及其影響,然后讓兩名學生念讀答案,再由教師歸結革命的發展經歷“高潮——低谷——高漲”的軌跡;②對于中國古代史中的文化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著重闡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具體的文化成就則設計分類一覽表,讓學生分階段逐步填寫完成;③最后綜合課,分階段系統概說后,師生共同概括同步的時代特點和階段特征;④著眼于平時的單元線索整理,配合教學適當印發測試資料,供學生作輔助性練習;⑤除學校規定期中、期末和三次適應性模擬考試外,不再進行測試;⑥重視測試后的講評,每次至少安排4課時以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著重指出共同性失誤和薄弱環節。
  目標:①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知,在講練中強化并熟練;②以題目形式,訓練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能力,在講練中提高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③通過階段性測試,獲取真實、全面的反饋,及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安排;④通過講評,讓學生相互吸取教訓,查漏補缺,以求更上一層樓。
      指導方式上改單一的課堂教學輔以個別輔導
  在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知識掌握程度的參差不齊是客觀存在的,尤其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差異更加突出。課堂講授,只能面向大多數,這樣勢必使優等生邁大步受束縛,而后進生的緊跟尚存在困難。為了滿足學有余力者的“超前”欲望,又不使力不從心者灰心氣餒,筆者采取了多加個別輔導的方式。
  做法:先是教師在課余時間經常有意約請學生來自由交談,以后就有許多學生不請自來。探討的內容很廣泛,有解答學習疑難,指導學習方法,科學支配時間,調節心理狀況,反映教學意見,有時還涉及做人道理、人生價值、成功與失敗等話題。
  目標:①因材施教。從各人的實際出發都給予合適的關心和幫助,以求不同層面的個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進;②心理咨詢。作為任課教師,同樣有責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通過開誠地談心,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明確努力方向,以最佳的心態專心致志地投入緊張的復習迎考。一些非智力因素無疑是搞好學習的重要保證;③教學相長。通過頻繁接觸,增進了師生情誼。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學生自然心悅誠服地尊從教誨,教師又從學生的反饋中使教學得到優化。
      應試準備上改捕捉信息為重視考綱學習
  近幾年來,高考命題的依據非常透明,即以《教學大綱》為綱,以現行教材為依托,而以《考試說明》為依據。所以《考試說明》實為權威性的“考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做法: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中心課題是考試研究。講座內容有:①歷史高考與歷史學習(學年開始時進行);②深刻領會《考試說明》。共安排8課時,除闡述其基本精神外, 集中注意力對所舉例題逐一剖析,然后概括指出各種題型的特點和基本要求,歸結解題步驟和方法。如材料解析題的四步驟要領,問答題解答力求審題清、構思全、表達準的基本要求等;③《1996年普通高考歷史試題評價報告》摘要介紹;④歷史規律性認識與避免思維定勢問題;⑤試題常見詞語選擇;⑥歷史應試的幾項注意。等等。
  目標:①讓學生對高考從內容到形式胸有成竹,應試能正常發揮;②舉一反三,切實提高審題答題能力和應試技巧;③對照高考要求,冷靜分析各自還存在的薄弱環節,以調整最后階段復習的主攻方向。
      反饋顯示改革實踐初見成效
  對于上述探索,據來自學生的直接反映,是頗受歡迎的(學校曾約請各班學生代表為全校任課教師的教學打分)。再從四次(第五次將在6月中旬舉行,未及統計)正規測試的合格率和優秀率說明, 已取得預期效果。
考試次第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合格率     3班  69.1%   52.2%   13.6%  23.7%(90分及以上)  4班   60.9   30.9    8.9   15.6優等率     3班   27.9   19.4    3.0   13.6(100分及以上)  4班   24.6   14.7     0   6.7最高分     3班  136分   116分   112分  120分        4班  134分   115分    99分  123分
  說明:
  1.四次測試成績呈“高——低——升”的曲線波動,是符合本校系市郊農村普通高中實際情況的。應屆高三共4個班, 文科兩個班的總學額多于理科班,學業基礎低且參差不齊。
  2.第一次是期中考,測試范圍只限中國古代史,能集中反映新課“一遍清”的教學效果。
  3.第二次是期末考,測試范圍是中國通史全部,容量增多,難度加大,成績下降幅度尚屬正常。
  4.第三次在第二學期開學初進行,是全市統一模擬測試,范圍是高中歷史全部內容,除因春節干擾外,主要按“一遍清”進度才開始涉及世界近代現代史教學,因此這次成績明顯下降乃是預料中的。但卻從側面證明,“一遍清”復習與未復習就大不一樣。
  5.第四次是在5月上旬,“一遍清”復習教學剛結束, 中外綜合復習尚未開始,但從數據的回升表明,已初見成效。
  總之,筆者對高三歷史復習教學改革剛開始邁步,是否對路,最終將受高考的檢驗,并有待于今后實踐中不斷完善。
  
  
  
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杭州23~25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嚴秋韻19981998作者單位:溫州市甌海區永強中學 作者: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杭州23~25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嚴秋韻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21

[新一篇] 高三歷史教學中教材內容重組的原則和方法

[舊一篇] 高中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的裂縫及整治  ——兼談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