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炒股與賭博資本主義  ——對厲以寧等五位經濟學家聚首質疑吳敬璉的質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2001年年初,針對吳敬璉“中國股市像賭場、‘全民炒股’不正常以及市盈率過高”的說法,以北京經濟界與新聞界懇談會厲以寧等五位經濟學家的聯手質疑為首,全面展開了一場批駁,大有泰山壓頂之勢。質疑者們以“愛護證券市場”為名,不僅對顯而易見的股市泡沫經濟視而不見,而且還認為全民炒股“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廣大公眾的欲望”,“支持了國企改革和經濟增長”,要“為越來越多的人‘炒股’叫好”[1]。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現在,這場批駁雖然過去了一年,但由于聯手質疑的“壓倒性勝利”阻礙了討論的深入,本文不揣冒昧,略陳管見,以期引起進一步的討論。
    一、全民炒股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股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新的金融商品和投資渠道,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股市,股市能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作貢獻,這也是毫無疑義的。一年來的實踐證明,關于全民炒股爭論的焦點,并不是“要不要股市的根本問題”[2],其結果也絕不是質疑者勝利就是股市的福音,吳敬璉勝利就是“股市的災難”[3],而是要什么樣的股市、怎樣發展股市和要不要為股市泡沫經濟推波助瀾的大問題。需要爭論的是:是否是因為要發展股市,就應該提倡全民炒股,歡迎越來越多的人炒股呢?是應該走全民炒股的道路,還是應該以機構投資者和專業股民為主來規范股市的發展呢?是不是只有維護股市泡沫經濟,才能保護證券市場呢?這個問題的要害,是全民炒股究竟符合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一)在股市不規范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繼續誘導大量的人參與炒股
  10年來,在我國股市發展的過程中,確實是成批打造了成千上萬的百萬富翁,許多人雖然沒有身纏萬貫,也都從股市獲得了不菲的收入。與此同時,白領階層,特別是一些年輕的知識分子,還因炒股而“找到了擺脫貧困的道路”。盡管如此,但我們卻不要忘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事實。基金黑幕和黑莊惡莊使廣大中小投資者蒙受了沉重損失,像蘭州那樣的股票詐騙更使一些市民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在大家對基金黑幕、黑莊惡莊和股票詐騙表示極大憤慨的同時,為什么不想一想會有那么多的人受騙上當呢?基金黑幕、黑莊惡莊和股票詐騙的盛行,固然是我國股市不規范的表現,但這同時不也是廣大股民易于受騙上當的必然結果嗎?股市本來就充滿了投機,沒有投機就沒有股市,世界各國概莫例外。不管基金也好,莊家也好,股民也好,大家在股市上都是為了賺錢。要賺錢,就免不了投機,也就免不了詐騙。而且,由于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在資金能力特別是在信息方面的不對稱性,除了少數人的運氣,個人特別是非專業股民永遠也不是基金和莊家的對手。鑒于我國股市規范化尚需時日,要徹度消滅股市欺詐更非容易,所以,作為規范股市的途徑,當務之急固然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黑除惡,但與此同時,是否是應該鼓勵有條件的開戶投資者向專業股民的方向發展、大多數開戶投資者向長期持股即向股東的方向發展呢?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易于受騙上當的股民人數,使股市交易走向以機構投資者和專業股民為主的軌道。否則,就只會繼續給基金黑幕、黑莊惡莊等的投機活動創造肥沃的土壤,規范股市也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在股市泡沫面臨大幅度縮水或崩潰威脅的形勢下,是否應該繼續誘導大量的人參與炒股
  對我國股市泡沫經濟的發展很多人不以為然,質疑者們對正常市盈率的無知和對股價下跌的惶恐,表現了相當一些人對股市泡沫經濟的麻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眾多的金融商品,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考慮投資收益是很正常的事。由于股票不還本,所以與收益固定的存款和債券相比,如果不考慮價格的變動,股票的投資收益即股票分紅收益就至少不能低于定期存款或國債的收益。由于各國利率水平的差異以及同一國家不同時期利率的變化,所以像美國那樣高利率的國家股價市盈率低,像日本那樣低利率、零利率的國家股份市盈率高,我國1995年前后面臨兩位數通貨膨脹和高利率形勢下的正常市盈率為5-7倍,當前正常的市盈率應該為30倍以內,這本來沒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所以,從微觀上看,在市盈率大幅度超過正常數值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者不再在乎些微的股票紅利收入而專門期待股價的升值,那就意味著股市泡沫經濟已相當嚴重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在資本主義國家并不需要經濟學解釋的常識,卻居然成了困惑我國知名經濟學家的難題。韓志國在合理市盈率方面對吳敬璉的質疑[4],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從宏觀上看,世界各國雖然尚無股市泡沫經濟的統一指標,但股市總值對GDP倍率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尺度。當然,2000年末,我國股市總值對GDP的比重只不過是剛剛超過了50%,與一些發達國家的100%甚至200%相比確實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質疑者們卻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各發達國家股市規模擴大的前提,不僅是該上市的企業已幾乎全部上市了,而且上市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壟斷程度還很高。相比之下,由于計劃經濟的影響,包括大企業在內,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都是坐地發展的地方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企業甚少,更不要說是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了。所以,我國現有上市企業不僅不足大企業總數的1/10,而且其在國民經濟中壟斷程度也低得可憐。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股市規模就超過了GDP的50%,照此發展下去,一旦像各發達國家那樣,我國各領域的大企業包括四大國有銀行改制后上市以及新興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部分外資企業悉數上市,那么即使2001年初的股價不再提高,我國股市規模也至少將超過GDP的5倍以上,而股價只要在當時的基礎上增加1倍,就將超過GDP的10倍以上!然而,在我國該上市的企業全部上市以后,我國股市規模真的能夠達到GDP的5倍或10倍以上,從而創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吉尼斯記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換言之,股市泡沫經濟的繼續膨脹,只能以一時的虛假繁榮葬送股市未來的前程。2001年上證新上市企業只有75家,深證年末上市公司總數甚至比年初減少了6%。照此速度,全國上萬家爭取上市的企業至少要排隊100年以上!這難道不是我國股市前程的可怕寫照嗎?
  2000年,我國股市之所以暴漲了50%以上,主要是由于新流入股市的資金高達7000億元之巨、且上市企業的籌資總額(914.32億元)不足總數1/7的結果。7000億元約相當于我國當年GDP的增加值,超過了當年全國城鄉儲蓄總額的增加額。從各種媒體對居民存款入市誘導的大量宣傳看,質疑者們大概是希望今后每年都把我國GDP和儲蓄的增加額全部投入股市吧?否則,在早期投入股市的資金被企業籌資拿走了一塊、被國家稅收拿走了一塊、被證券公司經營利潤拿走了一塊、被部分機構和個人開戶投資者掙走了一塊的情況下,質疑者們怎樣才能繼續維持他們“愛護的”股市呢?有人說股市能夠“通過上市公司,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創造財富”[5],這種說法在股市投機資金大量涌入時似乎是得到了驗證,可在違規資金被查處后怎么就不靈了呢?實踐證明;根據目前的股市規模,即使新上市企業數和新股發行額、配股額繼續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那么如果每年新流入股市的資金不能超過5000億元以上并繼續成等比級數地增加,就很難維持現有的股市行情。至于要使股市繼續上揚,就必須有更多的資金流入。可以斷言,在股市資金流入已經增大到極限的形勢下,一時迅速暴漲到2000點以上的股價不要說難以再像以往那樣地飚升,而且越飚升,就越免不了大幅度縮水或崩潰的命運。2001年上證新上市企業區區75家仍然是股市疲軟,就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股市的牛市過程中賺錢者多,熊市過程中賺錢者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然而,即使像2000年那樣暴漲50%的牛市,也還有40%多的股民沒有賺到錢。所以,面臨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熊市,就難免出現大多數股民被套住、不賺錢從而怨聲載道的局面。現在看來,質疑者們對股市泡沫的大幅度縮小或崩潰毫無警覺,把股市泡沫繁榮寄希望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炒股,這種維護既得者利益的行為,絕不是對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負責的態度。
  (三)在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沒有建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管理松懈、紀律松弛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繼續引導大量的人參與炒股
  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經過公司制和股份公司制改造,雖然大都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的框架,但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經營機制尚遠未形成。這種情況即使在少數樣板的上市公司中也不例外。一部分經過名正言順“包裝上市”的公司,上市后很快就出現了經營破綻,這已經是大家都很憤慨的事了。至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浮于事,管理松懈的痼疾,雖然改革和下崗分流而有所緩解,但卻遠遠沒有形成在職人員心系事業、把百分之百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本職工作的氛圍。這種情況即使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也不例外。在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確實沒有類似我國限制處級以上干部炒股的“荒唐的規定”[6]。但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在職人員卻很少有人買賣股票,例如日本政府的公務員和大學教師就基本上沒有人買賣股票。在發達國家的股市發展了一二百年之后的今天,在職人員之所以參與股市者甚少,其原因除了他們深知個人勢單力孤,在股市競爭中不是機構投資者和專業股民的對手外,主要是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管理嚴密,忙人多,閑人少。特別是白領階層,不僅工作繁忙,而且下班后大都加班到很晚,再加上通勤時間普遍很長,他們一天到晚為工作所忙碌,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研究風云變幻的股市。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在職炒股無異于要自炒魷魚,因為哪一個資本家都不會容忍有人掙公司的錢去干個人的事,更沒有哪一個企業管理學家和知名教授主張過可一心二意。美國100年前就開始流行的泰羅制,在動作分析和時間分析中,并沒有給工人留出上股市遛達一圈的時間;現在美國企業的勞動管理,也沒聽說工人有打電話、看屏幕和按鼠標的時間。對于這些,一般股民不知道也還有情可原,知名經濟學家視若罔聞,卻豈非咄咄怪事!難怪一些媒體動輒說發達國家的股民隊伍一般占總人口的30%-40%,好像發達國家都是全民炒股。眾所周知,發達國家一般不計劃生育,平均家庭人口一般都在4人左右。所以這樣說就意味著發達國家相當于總人口1.2-1.6倍的人與股市相關。這種無視美國企業管理和基本統計資料的輿論導向,不能不與質疑者們的理論誤導無關。
  也許,質疑者們是忘記了我國的國情。即在公有制的體制下,如果一個單位的領導參與了炒股,他自然不會去限制下級人員炒股;即使單位的領導人未參與炒股,但他只要看到下級人員從股市得到了收入,也就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得已時也至多不過是不關痛癢地提醒一下“希望不要影響了工作”而已;至于一般職工,雖然一開始還不好意思工作時間逛股市去股市,可后來司空見慣,你去我也去,彼此彼此,也就心安理得了。現在,很多人雖然由直接去股市改為了打電話看屏幕按鼠標,但在職炒股并沒有什么本質的變化。凡此種種,很多人的心理想必都是明鏡似的。在一些全民炒股盛行的單位,炒股者說是“當捎道,對工作沒有什么影響”。“當捎道”也可能真的對工作沒有什么影響,因為我國許多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彈性很大,一些工作也確實是多于少干、干好干差都可以的。然而,長此以往的后果是什么呢?且不說黨政機關和學校,就說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如果其職工也“當捎道”地參與全民炒股,那么大家對上市企業和證券公司還能放心嗎?令人慶幸的是,盡管是公有制體制,國有企事業單位仍還有多工作忙的人。常聽到一些尚未炒股的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等閑時或退休后再說吧”。他們雖然沒像“當捎道”的人們那樣地支持股市,但卻支撐了整個中國經濟!然而,如果繼續誘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炒股,讓“當捎道”的人越來越多、工作忙的人也等到了閑的時候,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將會是怎樣一種局面呢?我們再三強調的黨風以及國風、民風、學風、企風等又將如何呢?說到這里,一些不適當夸大全民炒股貢獻的本末倒置的評價,是否應該重新思考一下了呢?
  (四)用什么樣的理財渠道誘導廣大投資者的資金運用方向
  由于我國資本、金融自由化落后,金融商品少,所以大多數股民不僅缺乏股市投資的經驗,而且也沒有形成正確的資產運用意識和風險意識。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投資自由、責任自負的原則下,個人資產運用應該兼顧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在實際操作中以投資收益低、投資風險小的存款、債券、投資基金等金融商品為主,輔之以投資收益高、投資風險大的股票,從而確保投資的收益性和安全性。以主要發達國家個人金融資產的運用情況為例:根據表1的統計,法國個人金融資產中股票的比重雖然很高,1997年高達32.0%,但其他國家的比重大都在20%以下,1998年,日本只為4.5%,德國也只為8.7%(至于1980年,日本和德國只分別為2.0%和2.2%,日本在泡沫經濟達到頂點之后1990年也只為9.0%);美國1998年雖然為20.8%,但股市泡沫之前的1990年也只為11.9%。國內外一些媒體往往說美國個人金融資產的50%以上甚至70%左右都用于了炒股,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與正式統計資料的差距太大了!
    表1 主要發達國家個人金融資產的運用情況 (單位%)
  附圖F63N101.JPG
  注:英國加[*]的數據中包括現金和活期存款。
  資料來源:[日]本銀行國際局編《國際比較統計》,1988年版第70-71頁;1999年版第47-49頁。
  鑒于上述發達國家是在股票市場發展了一二百年并且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形成了個人股票資產的上述比重,所以,作為真正對個人投資者利益負責的宏觀經濟政策,到底按什么樣的理財渠道來誘導國民資金運用的方向和積極性,確實是應該重新思考了!目前,雖然還看不到有關我國個人金融資產運用情況的統計,但根據我國股市的流通市值和2000年新投入股市的資金量看,這一比重無疑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今后,如果每年新流入股市的資金繼續超過5000億元或更多,那么我國個人的資金運用就將越來越具有冒險性和投機性。更令人憂慮的是,目前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的“家庭理財渠道”和“賺錢術”,除了“股票本身的合理組合”外,并沒有各種金融資產合理組合的概念。結果,許多人往往是傾個人大部分乃至全部儲蓄炒股,有的人甚至還借款炒股。這樣,一些被套住的個人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就一籌莫展,惟有期待國家刺激股市的政策;其中,少數血本無歸的人甚至還尋死覓活,造成了很大的社會沖擊。對此,有關部門和理論界不僅因勢利導不夠,反而誤認為只有提高股市,才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才能保證國有企業改革和股市發展的成功。這樣,大多數股民一開始的投機行為和投機心理就沒有得到制止,“炒股”和“炒作”也就冠冕堂皇,理直氣壯地成了股市投機的代名詞。
  (五)在股市投資孤軍奮進的情況下,是否應該繼續誘導大量的人參與炒股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個人金融資產中,除法國外,各國人壽保險和養老金等的比重都明顯地超過了股票。其中,英國1998年的比重高達54.7%。美國、日本和德國各達31.2%、28.2%和22.2%;法國雖然較低,1997年也達到了19%,比1990年的9.4%提高了1倍以上。另外,從表1還可以看出,1998年,德國個人通過投資信托投資有價證券(主要是股票)比重為10.0%,已超過了個人直接投資股票的比重;美國和日本的上述比重各為10.7%和2.4%,都超過了個人直接投資股票的一半以上。正是由于人壽保險和養老基金等的迅速增加,再加上個人的股票投資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投資信托進行的,所以各發達國家的股市才形成了以人壽保險公司、養老基金、投資信托等機構投資者為投資主體的局面。相比之下,由于我國股票投資基金的信譽不高,人壽保險和個人養老保險也沒有以比股市更快的速度發展起來,所以金融資本市場就形成了股市孤軍奮進的局面。結果,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也就只能依靠中小機構投資者和個人開戶投資者。在這種情況下,繼續誘導大量的人進入股市,就不僅會進一步加劇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的畸形發展,而且也很難發展起股市的機構投資者。只要我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不能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那么不僅難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股市投機、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而且在減持國有股的趨勢中,還很難繼續保證上市公司的公有制性質。
  (六)全民炒股是否只涉及到炒股者個人的利益
  質疑者強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炒股,支持了國企改革和經濟增長[7]。姑且不論國企改革和經濟增長是否非得全民炒股才能實現,僅從國企改革和經濟增長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看,全民炒股也不僅僅是炒股者個人的利益,而且涉及到未炒股者的利益,即涉及到全民的利益。正因為如此,所以由于全民炒股的上述危害,其所涉及的也絕不僅僅是炒股者個人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到未炒股者的利益。就像吸煙不僅危害個人健康,而且還污染環境,影響他人健康一樣。“不是股民,何談股市”[3],這樣說不是太霸道了嗎?即使質疑者們可以自詡為中國股市的創始者,但如同說“不是煙民,何談戒煙”一樣,這不啻是剝奪了全國人民評論股市的權利!全國人民都希望國企改革成功和經濟長期而穩定地增長,決不允許股市泡沫經濟和全民炒股影響和破壞這一美好的愿望!鑒于泡沫經濟崩潰對日本經濟的嚴重危害和我國股市泡沫經濟的迅速膨脹,特別是全民炒股對企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現代化管理的嚴重破壞,人們完全有理由警惕這一點。一切真正對國家和人民利益負責的經濟學家,不論自己是股市的創始者還是受益者,都應該以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絕不能只為了自己和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忘掉了全國人民的利益。
    二、全民炒股不正常
  2000年末,我國股市的開戶投資者已增加到5797萬戶,比上年末增加了29.3%;2001年末又達6640萬戶,同比又增加了14.5%。從股市發展需要投資者的支持看,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仔細分析一下,這乃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里面卻包藏著許多的隱憂。
  (一)股民人口的比重高
  從全國人口數和家庭數量看,我國個人股東人數的比重尚低于發達國家,確實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但是,如從經常參與股市交易的人數看,則我國股民人口的比重卻無疑是大大超過了某些發達國家。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股東和股民根本就不是同一概念,股市投機乃是機構投資者和職業股民的天堂,大多數個人小股東實際上很少參與。所以,盡管各發達國家股東人口的比重很高,但股民人口的比重卻很低。至于我國,現有的6640萬開戶投資者雖然不一定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民,但其中的常客卻經常使全國各地的證券營業部人頭躥動,熱鬧非凡。與股民人口的迅速增加相適應,證券營業機構也空前增加,其中一些經濟中心城市的股票交易場所甚至達到了相當密集的程度。尤其是上海,證券營業部多達500多家,深圳也有202家,可謂汗牛充棟!包括紐約、倫敦和東京這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在內,在世界各國的大城市中,哪一個城市有如此之多的股票交易場所呢?
  (二)股民分布的集中度高
  由于我國廣大農民和落后地區的市民基本上不參與股市,一般體力勞動者炒股的比重也不高,所以,近6640萬股民就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區特別是經濟中心城市的白領階層。以200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2943萬戶開戶投資者的分布為例,僅上海、廣東、江蘇、四川、山東、遼寧、浙江、北京、湖北、福建等10省市就達2017萬戶,占總數的68.5%;其中,上海為399萬戶,13.6%。相比之下,山西、新疆、廣西、甘肅、云南、內蒙、貴州、青海、寧夏、西藏等10省區只為240萬戶,只占總數的8.2%。鑒于我國城市人口少、股民多,所以城市股民人口的比重,尤其是沿海經濟中心城市股民人口的比重,就達到了國外罕見的水平。上海市人口1600萬,按1家3口人計算,399萬開戶投資者所含的人口就是1200萬人,占總人口的75%。在全國在各方面都學習上海和深圳的情況下,如果全民炒股進一步在全國普及開來,那將會是怎樣一種局面呢?
  (三)在職人員炒股的比重高
  在現有的股民隊伍中,雖然有一些專業股民和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但在職人員的比重無疑是很高的。首先,一些領導干部參與股市交易,這已不是什么秘密。從反腐敗斗爭中所揭發出來的大量的內部股行賄受賄、挪用公款炒股等現象看,部分領導干部炒股還達到了相當瘋狂的程度。其次,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學校中的一些工作人員參與炒股,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根據《中國經濟時報》2000年12月19日《上網股民今年六成賺了錢》的報道:目前我國網上股民的平均年齡為32.2歲,大專和本科以上學歷的占82%,還有9%的碩士學歷。從網上股民的年齡和學歷看,很難設想他們大都是下崗職工和無業人員。至于沿海經濟中心城市那么高的股民人口比重是否是以在職人員為主,就更是可想而知的了。
  (四)工作時間心系股市的股民多
  許多媒體在形容炒股的投入和艱辛時,都喜歡說“廣大股民終日在股市搏殺”之類的話。這樣說雖然不免夸張,但也確實是說出了一部分人的親身經歷或切身感受。難怪一幅漫畫所開出的減肥藥方就是“炒股”。當然,更多的媒體則是用“飯后茶余”和“私下聊天”的表達,把炒股說得非常的輕松和浪漫。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或聽到哪個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營業部是在夜間和節假日開市交易的。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夜間和節假日交易也不會成為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營業部今后改革開市交易時間的方向。既然如此,廣大股民的“終日搏殺”和所謂的“飯后茶余”、“私下聊天”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人所共知的了。我國建立股票市場的本來目的,是要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但結果卻出現了“合理”、“合法”地松懈企業乃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紀律的局面,甚至連中學生也逃課炒股,這難道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嗎?
  (五)“全民炒股經濟學”的豐收
  適應全民炒股的需要,“全民炒股經濟學”應運而生,迅速發展。根據筆者對大連新華書店經濟類圖書攤位的現場調查(參見表2)。
    表2 大連新華書店經濟類圖書攤位一覽表
  (2001年8月21日筆者現場調查;單位:個、%)
          大攤位    小攤位   按小攤位折算   構成比經營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     8             16       33.3股票園地       4             8       16.7財務管理、會計實務、會計教材     2             4        8.3旅游管理、飯店管理、超市管理     2             4        8.3經濟理論、經濟學著作                  2      2        4.2經濟讀物               2      2        4.2金融、貨幣、銀行           2      2        4.2電子商務               2      2        4.2財政、稅收              1      1        2.1國際貿易               1      1        2.1保險、投資              1      1        2.1股份制管理              1      1        2.1房地產管理              1      1        2.1物業管理               1      1        2.1企業文化               1      1        2.1廣告策劃               1      1        2.1合計           8      8      4.8      100.0
  
  注:①1個大攤位約有圖書120-130種,1個小攤位約有圖60-70種,大,小攤位按2:1的粗略比例折算。
  ②WTO和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各有攤位,但圖書數都不足1個小攤位的1/5,故略而不計。
  2001年8月21日,在大約3000種左右的經濟類圖書中,股票園地攤位中的炒股圖書約為500種,僅次于經濟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類圖書,約占總數的1/6。相比之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所關心三大課題方面的圖書,卻少得令人難以置信。在WTO攤位中,WTO及有關我國“入世”方面的圖書共13種;在國有企業改革攤位中,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圖書共9種;查遍整個經濟類圖書攤位,經濟全球化方面圖書共4種。看到這個令人大吃一驚的調查結果(筆者從國外歸來的切身感受),不知質疑者們有何感慨?包括美國在內,世界上哪一個發達國家有如此之多的炒股專家和業內人士?又有多少大學教授和知名學者不是在傳授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知識而是在教人炒股?據筆者十多年來的觀察,日本經濟類圖書雖遠比我國琳瑯滿目,但大多數書店的炒股類圖書都不過是一二十本,有的只有三五本或者是一本沒有。不少人都說股民最關心國有企業改革。其實不然。根據筆者的調查,一些股民熱衷于炒股經驗的報告,買過炒股的書刊,但卻很少有人聽過國有企業改革的報告,買過國有企業改革的書刊。這一無情的事實,不啻是對全民炒股論者的一個諷刺!
    三、警惕賭博資本主義的發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面臨虛擬經濟的膨脹和貨幣游戲的盛行,歐美學者中就不斷有人警告了賭博資本主義的發展。在8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經濟興旺時,極力鼓吹“賺錢術”和股市投機的長谷川市太郎曾放言說:“靠干活和流汗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靠腦瓜投機賺錢的時代來到了!現在,誰不投機,誰就會被世界所淘汰”。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后,針對“賺錢術”和股市投機給日本經濟帶來的無窮禍患,日本知名經濟學家佐和隆光一針見血地指出:“長谷川所宣揚的‘投機的時代’,實際上就是由運氣決定一切的時代。”“越是充分運用高度信息化了的高新金融技術,也就是說越是善于動腦,也就越能賺錢,這種說法只不過是統計學意義上的“真理”,它告訴人們股票只要反復多次地炒買炒賣,就能夠實實在在地賺錢。當然,一些職業股民也確實是這樣賺了錢。但是,不管是怎樣天才的投機家,他要想在一次投機中賺錢,就只能是靠碰運氣。這種靠運氣和倒霉決定成敗的社會,是一個能力和努力沒有意義的社會。勤勉、奮斗、創造、節儉、樸實這些近代資本主義精神,在賭博資本主義社會不僅不會受到尊重,反而成了嘲笑的對象。”[9]針對目前美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股市投機,貨幣游戲成了美國全社會唯一關心熱點的現象,日本學者寺島實郎也尖銳地指出:“資本主義本來就是提倡個人欲望的社會,其本身就充滿了投機。現在,在金融技術和金融商品不斷地花樣翻新的形勢下,又有了信息技術的武裝,從而國民意識中‘無須努力工作和不勞而獲’的思想愈益泛濫,整個社會就越來越像是一個瘋狂投機的賭場了。”[10]
  連西方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者都看透了股市交易的賭博性質及其所導致的賭博資本主義發展的危險性,作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學者,怎么卻反而對我國“股市像一個賭場”的基本判斷都感到不可理解了呢?如果吳敬璉不只是說“股市像一個賭場”,而是說“整個社會像一個賭場”,那豈不更是一個彌天大罪了嗎?說“讓更多的人了解清楚后懂得股市跟賭博是不一樣的”也好,說股市是賭場“這是一個非常感情化的宣泄”[11]也好,其目的雖然都是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股市,但既然說“投機跟投資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投機是一個中性詞”[12],卻怎么不說投機和賭博實際上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呢?難道把投機說成一個中性詞,解釋成投資的機會,就能否定了投機的賭博性質嗎?“不能被這種表現化的概括所迷惑,否則經濟學家與普通人就沒有差別了”[13]。經濟學家的確應該與普通人不一樣,不應該被各種表現化的概括所迷惑,這是非常正確的。然而,如果說普通人看不清股市賭場性質還有情可原的話,那么身為經濟學家,卻要為股市不是賭場辯護,這倒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了。我國股市現在有1000多支股票,將來還要增加到一萬支以上。那么的股票究竟妙哪個,這難道僅僅只是投資和投機,而不是賭注和賭博嗎?如果僅僅是投資和投資的機會,那么2000年拿進股市1000億元就夠了,但結果為什么拿進了7000億元之巨呢?如果是少數人賭博的股市,這在哪個國家、哪種社會都是在所難免的或者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全民賭博的股市,則無論在哪個國家、哪種社會,就都很難說是可取的或正常的了。
  賭博資本主義是現代資本主義滋生的一個毒瘤,在主要發達國家向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加速蔓延的趨勢。賭博資本主義是充滿風險的社會,其基本特點有兩個:第一,在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形成了越來越大的收入差距;第二,在決定成功和失敗的因素方面,個人能力和努力的差異已越來越不重要了,起關鍵作用的是越來越依靠運氣的好壞。賭博資本主義不僅加劇了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而且如佐和隆光所說,它還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近代資本主義精神”,所以很可能成為資本主義繼續發展的桎梏。前車之鑒,必須引以為戒,絕不能因為是社會主義股市就掉以輕心。馬克思關于許多人可以為了超額利潤而不惜冒殺頭的風險的管理,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并沒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在大家都為利潤而來的股市,投機本來是不需要鼓勵的。不鼓勵就已經有很多人在冒險了,再鼓勵不就要翻車了嗎?也許正是因為這個道理,一些發達國家雖然定期公布全社會的股東人數,但卻很少公布參與股市交易的人數,據說這是為了保護個人的隱私。相比之下,由于我國為了誘導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炒股,所以就不是把股東人數而是把開戶投資者數當作了股市繁榮的標志,甚至連小學生用壓歲錢買了幾只股票成了驕傲的股民,也成了電視小品的內容。雖然不知道這個電視小品的真實用意,但小學生炒股本身既叫人啼笑皆非,也令人無限担憂。
  根據日本泡沫經濟的經驗,泡沫經濟從現象上看,是股票、土地等資產價格的異常上升,即資產含水過多;而從本質上看,則是社會形成了一種資產異常膨脹的投機機制。鑒于我國股市泡沫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股市投機機制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所以說要警惕賭博資本主義,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財經問題研究大連F63投資與證券劉昌黎20032003劉昌黎 東北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 作者:財經問題研究大連F63投資與證券劉昌黎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1:33:41

[新一篇] 先行組織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使用

[舊一篇] 全球化與人的全面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