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兩種主義與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危機、繁榮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84—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332(1999)-04-0047-04
  心理學的“兩個主義”,或被稱為心理學的“兩種文化”(吉姆布爾),“兩種背馳的趨向”(羅杰斯),均是指心理學研究二種不同的研究取向。心理學科學主義的研究取向是指將心理現象的自然特質一面視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采用自然科學實證的方法,依賴實驗與數據,強調學科知識的客觀性與精密性;而人文主義的研究取向則突出了心理現象的社會特質一面,采用人文學科的描述、解釋方法,依賴經驗與現象,追求感性、豐富、生動的學科知識。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將“兩個主義”視為心理學研究的分水嶺,而當我們依隨“兩個主義”再一次梳理心理學的歷史脈胳,剖析心理學的危機根源,前瞻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時,會豁然窺見心理學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和心理學的發展、危機、繁榮之各個階段息息相關。
      (一)
  縱觀整個西方心理學走過的道路,無非是眾多學派爭論不休,輪番粉墨登場的歷史,這實質上就是心理學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相互對抗斗爭的過程,而心理學也正是在這種對抗斗爭的過程中得以發展壯大的。
  在1879年馮特創建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科學正式誕生之時,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就與心理學相生相伴了。馮特在構建整個心理學基架之時,就采用以科學主義取向研究個體心理過程(感知覺等)與以人文主義取向研究高級心理過程(思維、想象等)并重的方法。然而初生的心理學為了能徹底擺脫哲學母體,實現真正的“脫胎換骨”,便不遺余力地追隨并模仿自然科學。故而,作為“心理學之父”的馮特自然更偏向于在研究中采用科學主義取向,即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經驗要素及其復合,并用精確實驗控制內省的條件。與此同時,心理學的人文主義并沒有因為“心理學之父”的偏袒而被廢棄,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旗幟鮮明地以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取向的內容心理學相抗衡,即以觀察的方法研究意識活動來反對以實驗的方法研究意識的內容,因此內容心理學與意動心理學可視為心理學兩個主義對立的濫觴。由于兩個主義的對立,關于意識的研究陷入對峙的僵局中,深受實證主義影響的行為主義依據客觀性原則干脆將意識從心理學研究中剔除出去,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膽觀點立即受到人們重視。行為主義之所以能搏得一致響應,獲取巨大的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將意識研究轉向行為研究,使得心理學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上均獲得了自然科學的客觀性,如此,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同,隨之也帶來了心理學飛躍性發展,所以這些傲人的成績遂確立了科學主義取向的行為主義在心理學學界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統治地位。之后,作為反行為主義而興起的現代認知心理學,它所提出的輸入→內部信息加工→輸出的認知模式完全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經典公式“刺激(S)→中間變量(O)→反應(R )”的基礎之上,因而盡管在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又復回到意識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則是對行為主義客觀性原則的深化。隨著認知心理學在主流心理學絕對主導地位的確立,心理學中的科學主義也最終獲得了霸主的地位。
  心理學中的人文主義并不甘于沉默,它始終沒有放棄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一方面,格式塔心理學主張對直接經驗進行現象學的研究,以整體經驗取代單個的刺激——反應,使心理的整體性從此得以關注;另一方面,精神分析學派在臨床應用領域發揮著影響,它不僅根本沒有精確的實證,且不關注人的理性層面,而是深入到潛意識,將非理性發揮到極致,以人文主義的視角開掘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心理領域;而作為人文主義研究典范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更是大張旗鼓地宣揚心理學研究中人的尊嚴、價值,主張人的自我實現。它們糾正了心理學的科學主義只將人視為自然物(動物、機器),只關注其自然屬性(客觀性、精確性),而從人文主義角度提出人作為社會存在所必然具有的社會屬性——整體的意義、價值,以其生動、親切、鮮活的面目引得眾人矚目。
  從心理學內部發展來看,正是通過科學主義(構造主義、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與人文主義(意動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人本主義)之間的對立斗爭,相互否定、揚棄,推動心理學不斷發展;從科學史角度來看,真正的科學應具備一種科學精神——不斷批判、否定、創新。心理學學派紛爭、相互更迭并非壞事,相反,它恰恰體現了作為科學所應具備的精神特征。正如有心理學家認為“分裂與破碎完全是科學成熟的自然結果……科學的成果是通過覆蓋更多的領域,考慮新的但是相關聯的問題……獲得新的發現,并圍繞這些新的發現設想新的概念和理論……對于科學成長一個常用的比喻是,它像一棵不斷擴展的樹,伸出樹技,然后在這些樹枝上又長出更多分支……。”[1](P635 )這段話體現的正是上述思想——只有不斷地否定、批判,科學才能獲得發展前進。
      (二)
  所謂物極必反,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對立斗爭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壯大,但也正是由于兩個主義的各執一端,互不容納最終導致了心理學面臨的危機,這一危機具體表現為:
  1.理論瑣碎:理論瑣碎直接導源于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長期分裂排斥,它使得歷史本不久遠、理論相對貧乏的心理學未形成合力,找不到統一的理論基礎。一方面,心理學中的科學主義將早已被哲學界淘汰出局的實證主義奉為至寶,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原則要求經驗實證、客觀主義,于是心理學家沉緬于各種實驗研究,一面是實驗儀器的不斷精密化,研究數據的不斷精確化,另一面卻是研究中問題意義的喪失,以及研究對象(人)主體性的喪失,這種南轅北轍式的研究最終導致了一大堆零碎的數據、結論無從組建,根本形成不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另一方面,心理學的人文主義又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它否定理性,強調非理性,以致于人與動物無異,完全受本能擺布;否定分析、強調整體,以致于理論的不確定、模糊不清;否定客觀性,強調主觀性,以致于心理學的理論完全成為個人的體驗、感悟,降低了心理學科學地位,使之陷入了神秘主義。尤其是目前方興未艾的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思潮提出消解一切中心,摧毀一切理性,否定以前心理學尤其是實驗心理學的所有成果,似乎就走得更遠了,況且他們缺乏嚴謹的體系,只是相似相近觀點的匯集,故而其理論的支離破碎可想而知。
  2.視野狹窄:科學主義以自然科學為楷模,就必然要按照自然科學的原則要求自己,將視野限定在自然科學劃定的界域之內,故而納入視野內的事物必須是能夠經得起實驗驗證的、可操作性的,而不必從價值立場對其進行描述、說明。這一點首先十分突出地表現在其研究對象的確定上,比如認知心理學,它認為人的心理過程就是信息的輸入、貯存、提取、加工的過程,它從不關心哲學中如何認識心理問題,也不在意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理解人之心性,這樣,情感、人格等所有不可操作的心理現象被丟棄了,只剩下可控制的認知過程。另外,由于一直以來人們均認為認知心理學是依照實證方式建立起來的所謂的科學的心理學理論,因而也就必然是普遍的、規律性的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理所當然地視之為中心,而無視在各種文化背景中的心理現象的特異性。科學主義存在著“近視”問題,導致了它與人們現實生活相距甚遠,人文主義同樣有顧此失彼的毛病。它雖將研究視野擴展到被忽視的人的主體性、價值、尊嚴等,但卻對人的自然物質屬性視而不見,由于它對公認邏輯及標準的否定,使之處于無法考證的被動境地,甚至難與科學為緣,故而科學主義雖是弊端種種,然人文主義卻始終未能取而代之,只能在有限范圍發揮一定作用。
  3.方法單一:科學主義以實證方法為唯一方法,認為只有實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科學研究的客觀性。翻開眾多心理學雜志,充斥其中的盡是統計公式、實驗數據,似乎不如此心理學就成不了科學。但過分強調高保真技術設備與實驗數據,卻將真正的目的拋在了腦后,甚至讓實驗者有意無意地使自己的研究問題所要求的實驗結論與實驗數據相吻合,達到實驗中的“自我實現”。這最終導致技術手段越先進,結果卻越有悖于事實規律。人文主義中也存在此類方法上的問題,如羅洛·梅就認為只有現象學方法是科學的。
  由于理論瑣碎,各個理論之間不能溝通,難成體系;由于視野狹窄,也就無法將各種心理現象相互聯系,揭示真象;由于方法單一,使得各類方法不能相互補充,只能各行其事。結果只能是“心理學有如此多的毫無關聯的知識元素,彼此的不信任、不一致、累贅與爭議,以致于抽取一般的意義也成為一個嚴肅的問題”。[1](P636 )這就是心理學的危機,而危機的根源在于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間相互指責、互不信任所引起的內訌、分解,耗散了心理學原本就不豐實的理論基礎與體系。
      (三)
  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對立分裂直接導致了心理學的危機,那么如何從兩個主義入手,解心理學于危機之中呢?
  可以說是科學主義促使了心理學的獨立,使之朝著精確化、客觀化方面發展,提高了心理學的科學價值;人文主義關注人生存的價值、意義,使心理學更貼近人們真實的心理。兩者應是各有所長,相互彌補,不可代替,那么是否只要將兩者合而為一就可以解決分裂問題而實現統一呢?我們不妨對科學發展史稍作俯瞰:哲學最初脫胎于神話,這就決定了最初的哲學是個混沌、籠統的混合體,隨著哲學的發展,科學與人文從中分流出來,而作為獨立體的它們必然要與母體有本質區別,因而科學、人文又分別朝著各自的“個性化”道路發展,并最終演變為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一方面“個性化”程度越高,則越趨于成熟,但如果超出一定范圍也必然會阻礙它的進一步發展。故而,要達到真正的成熟必須重新趨合,但這時的趨合是在雙方各自成熟的基礎上實現的更高層次的統合。回過頭來反觀心理學,其實心理學史上也曾出現過兩個主義的統合,但結果均告失敗,這就是因為統合的基礎不夠,為時尚早。屈爾佩、麥塞爾的二重心理學欲調和內容和意動心理學,但由于當時心理學尚處于發展前期,雙方的研究亦未深入,因而這僅是一種簡單的拼湊,并未達到真正統一,故波林對這種趨合的評價是“極端的折中主義的懶漢方法”。[2] 就是當前方興未艾的認知心理學的也可視為兩個主義的趨合的再度嘗試。一方面認知心理學強調認知過程的整體性;另一方面它又接受實證主義的對象客觀性和方法實證性,表面看似全面,可由于受到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尤其是腦科學發展的局限,認知心理學對心理的認識仍處于灰箱階段,并未能真正揭示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
  那么兩個主義在最高層次上的統合應該是怎樣的呢?它應該是一種全新的科學觀——科學人文主義,即在辯證唯物法基礎上實現兩者的統合。辯證唯物法告訴人們客觀世界處于普遍聯系,相互作用、不斷變化發展之中,宇宙運動的特征決定了事物本身既呈離散性、相對靜止狀態又呈連續性、流變狀態,且兩種狀態是相互聯系、依存的,且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人的心理狀態亦如此。因此盡管兩個主義乍看起來迥然不同,但其精神實質、深層底蘊是相通互補的。因此心理學的科學人文主義既繼承了科學主義的求真,它在要求心理的客觀化、定量化同時,更加注重吸收其他學科關于人的心理的知識,及日常概念,使研究對象血肉豐滿,使疏遠的科學世界重歸人生活的世界。此外,由于它將科學主義的實證方法與人文主義的理解、描述相結合,拓展了實證方法的內涵與應用領域,因此也同時成為人文主義領域的研究方法。同時,心理學科學人文主義也將人的價值、意義建立在對人的心理客觀認識基礎之上,將質與量、整體與分析結合并用。在這里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真正溶為一體,正如馬克思曾預言的自然科學通過工業進入人文科學;人文科學的拓展離不開自然科學,二者將變為“同一門學科”。
  正如我們所見到的,心理學研究正朝著多元、交叉、綜合化趨勢發展,然而僅有百余年歷史的心理學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在科學人文主義尚未充分深入之時,切不可盲目拼加已有成果,我們應切實做好各自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當前心理學發展的二大主題是科學化與本土化,這“兩化”亦可視為心理學中的兩個主義在新形勢下的一種表現形式,即科學主義指導下的科學化與人文主義指導下的本土化。科學化秉承了科學主義將心理學不斷客觀化、定量化、規范化并最終達到普適性目標的思想;本土化則吸取了人文主義關注具體環境中特殊心理現象,采納民間、日常生活素材、反中心、反霸權的思想。西方發達國家的心理學一直以來偏重心理學的科學化,但結果并不如人意,于是轉而求取于本土化道路以求擺脫困境;而發展中國家心理學在進行本土化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又遇到了科學化(即規范化)的問題。在科學與本土化兩個取向上的搖擺不定,再一次提醒人們,正如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關系一樣,科學化與本土化只是一個問題的二個方面,如果將之對立起來只會越走越遠。所以,我們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一味科學化走極端不行,應結合本土化的視角補充新的材料;而在本土化的同時離不開科學化的指導下規范,否則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會消亡。將科學人文主義落到實處就是處理好科學化和本土化的關系,將“兩化”結合好了,心理學必會繁盛發展,担當起21世紀學科帶頭人。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贛州47~50B4心理學彭彥琴19991999心理學中一直存在著兩種主義即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在對西方心理學脈胳的疏理、危機的剖析、未來的前瞻中,可窺見西方心理學發展的動力、危機的根源、繁榮的契機均與兩種主義息息相關。只有在科學人文主義的科學觀指導下,心理學才能真正成為21世紀的學科帶頭人。心理學/兩種主義/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科學人文主義  psychology/two psychologisms/sciencism humanism/scientifichumanism收稿日期:1999—03—15Two Psychologisms and the  Development,   Crisis  andProsperity of Western Psychology  PENG Yan-qin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There ever are two psychologisms: sciencism and  humanism.When analysing the causes, crisis and future of the westernpsychology, the author finds out the close relations amongthe motivation of development, cause of crisis opportunity ofprosperity and the two psychologisms in western  psychology.Without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of humanism, the  psychologywould not be the real leading subject in the 21st century.彭彥琴,南京師范大學 教科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彭彥琴(1972—),女,江西九江市人,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中國心理學史專業博士生。 作者: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贛州47~50B4心理學彭彥琴19991999心理學中一直存在著兩種主義即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在對西方心理學脈胳的疏理、危機的剖析、未來的前瞻中,可窺見西方心理學發展的動力、危機的根源、繁榮的契機均與兩種主義息息相關。只有在科學人文主義的科學觀指導下,心理學才能真正成為21世紀的學科帶頭人。心理學/兩種主義/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科學人文主義  psychology/two psychologisms/sciencism humanism/scientifichumanism收稿日期:1999—03—15

網載 2013-09-10 21:35:32

[新一篇] 心性論——禪宗的理論要旨

[舊一篇] 心理學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定位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