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學的學科定位和理論建設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城市經濟學作為一門誕生在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在我國成為熱門的新興學科,在應用研究上已成果累累,而在理論建設上仍處在“萌芽和混沌狀態”。我國城市化、城市經濟市場化和城市建設現代化的迅猛發展,強烈呼喚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城市發展路向的中國城市經濟學及早定型。探討和界定以下三個命題,有利于這一學科的準確定位和規范化建設。
      一、界定“城市經濟”的內涵和外延, 進一步明確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什么是“城市經濟”?它同農村經濟、區域經濟、國民經濟及其微觀與中觀構成的企業經濟和部門經濟有何區別與聯系?中國大百科全書1988年版經濟學卷把它定義為:“由工商業等非農業經濟部門聚集而成的地區經濟”,具有“人口、財富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的集中性”,“非農業經濟占支配地位”和“經濟活動的對外開放性”等三個特點。這一定義很空泛,未能概括現代城市經濟的主要內涵和本質特征。我認為:城市經濟是以城市為載體,以高度聚集、高度社會化和市場化為特征的非農業性產業經濟、公共經濟和消費經濟的有機結合。這種有機結合的聚集經濟的本質特征是:
  1.空間分布的高度聚集性——人口、產業和各種設施在城市的密集,使城市成為資源配置的最佳區位、一定地域的經濟中心、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的樞紐;
  2.經濟運行的開放性——城市是跨行政區劃和國界的生產流通中心,具有溝通城鄉和國內外的廣泛經濟聯系,其市場規模和開放程度決定城市經濟的規模和發展水平;
  3.投入產出的高效性——城市經濟的聚集性和開放性衍生以企業和行業分工協作和經營規模合理化為基礎的高投資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
  4.經濟社會結構的系統性——城市不單是資源配置的空間地域系統,又是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和政府管理緊密結合的綜合系統,經濟、社會、環境和行政管理的協調程度決定城市經濟發展的效益、速度和穩定度;
  5.宏觀環境的外部經濟性和外部不經濟性——人口、產業、設施和經濟與社會活動的高度聚集既給城市的個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帶來種種“好處”(使單位收益大于單位成本的外部經濟性,或“外在效益”),也給他們帶來種種“壞處”(使單位收益受到外部環境造成的外部不經濟性,或“外在損失”)。
  把握住城市經濟的這些特征,可以進一步認識:決定城市經濟綜合效益的是它的產業經濟結構與規模,及其企業的效益水平;決定城市經濟外在性水平(即其外在經濟性大于外在不經濟性的程度)的是它的公共經濟的發展水平和運行質量;決定城市經濟繁榮程序的重要因素是它的消費經濟規模和結構。因此,可以把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設定在以下三個層面:
  其一,城市經濟學是一門既不是研究城市里的企業和產業經濟、也不是研究城市里的國民經濟的獨立學科,應以其公共經濟、產業經濟和消費經濟的三大構成的相互制約關系、結構與空間分布、運行機制和效益水平為研究重點。
  其二,城市經濟學既區別于產業經濟學、公共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等專門經濟學科,又不同于城市規劃學、市政建設學、城市環境學和城市管理學等非經濟專門學科,但又要善于運用這些同城市經濟發展密切關聯的學科來深化和豐富城市經濟學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其三,城市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運用現代經濟理論和經濟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的經濟結構、經濟功能和經濟發展機制,以及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為城市政府、經濟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提供經濟理論依據和對策選擇。
      二、界定城市經濟學的定義, 進一步探討城市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大百科全書經濟卷把這門學科定義為“研究城市產生、成長、城鄉融合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經濟關系及規律的經濟學科”。這一定義在表述上偏重于城市化過程的經濟研究,在內涵上又沒有離開傳統政治經濟學定義的框架,顯然是對同書中經濟學定義的沿襲:“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規律的科學”。而西方城市經濟學著述中眾說紛紜的定義則具體得多,諸如:
  ● 1970年(美)H ·諾斯:“城市經濟學集中研究城市內部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活動的空間分布,而把城市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一個點來研究,則應屬于區域經濟學的范圍。”
  ● 1973年(美)N ·麥堅:“城市經濟學是把經濟分析用于發展同城市問題有關的知識。”
  ● 1976年(英)K·巴頓:“在這門學科發展的現階段, 最現實的做法是把任何系統地運用經濟學原理去解決城市問題的企圖都當做城市經濟學。”
  ● 1977年(日)山田浩之則強調這門學科是“從經濟學角度對城市的空間結構進行分析,探討理想的公共政策方案。”
  ……歸納西方經濟學不同流派的理論形成與特點,主要有三種:一是工業區位理論的延伸,經濟布局空間結構理論的應用;二是強調運用經濟理論與經濟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的經濟社會問題;三是用經濟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區位與布局,提供城市建設和投資項目選址的模型和效果比較。因而可以把西方城市經濟學的不同定義概括為三派:一是空間結構分析派——側重城市經濟的空間布局、投資項目選址、土地等資源的合理利用的經濟分析;二是“寬”派——把城市經濟的起源、發展、結構、布局和運行機制,以及城市化和大城市派生的種種經濟社會問題都列入研究范圍;三是“窄”派——只研究城市的經濟社會問題。但不同的流派都把聚焦點對準現代大都市共有的概稱為“城市病”的經濟社會問題,為有效和公平地解決城市問題提供經濟分析、對策方案和數學模型,充分顯示多數流派具有的實用價值和現實針對性。
  城市經濟學在我國的興起,已為城市改革和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應承認其理論建設仍處在學科建設的“初級階段”。就面向城市黨政干部的教學需要而言,亟需比較規范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體系,把“科普”性理論建設和應用性研究結合起來,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學科理論體系:
  一、城市與城市經濟概論——城市的本質特征、科學定義和行政建制;城市的功能、性質、類型與規模;城市經濟的構成和特征……;
  二、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城市的起源與歷史發展,經濟市場化與產業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世界城市化進程和不同類型,中國城市化的特點和方針;城市現代化的內涵、前提條件和衡量標準;我國若干大都市的“國際性城市”建設問題;
  三、城市的經濟結構、經濟增長與發展戰略研究;
  四、城市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研究——城市基礎設施的內涵和功能、運行特征與產業屬性,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現代化問題;
  五、城市土地與住房研究;
  六、城市交通研究;
  七、城市生態環境經濟研究;
  八、城市財政研究;
  還有城市人口與就業問題、城市治安與犯罪問題、城市社會保障與公共福利問題等等城市的“老大難”和社會敏感問題的經濟研究,都需要從專題研究入手逐步上升為學科理論體系建設。
      三、界定城市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進一步明確其學科定位
  從前兩個界定可以判斷西方的城市經濟學具有四個特點:一是以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理論為基礎,把城市當作市場經濟中心來進行研究;二是以人口、資本、商品和貨幣的自由流動和市政自治管理為重要前提;三是以應用研究為主;四是把研究重點放在分析“城市病”的經濟根源和治理對策上,強調公平和效率的統一。這四個特點正是西方城市經濟學的優勢和生命力所在。從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體制經歷了從計劃經濟→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漸進性轉型,對于西方城市經濟學也是從全盤否定到全面引進,其中也有不少曲折。在小平同志明確肯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前,不少城市經濟著述未能把握經濟市場化大趨勢,面對城市化和城市經濟市場化的深層次問題,在理論范疇和學科定位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沌和傳統政治經濟學的束縛。
  因此,需要從界定以下四個學科關系和學科性質入手,進一步明確城市經濟學的學科定位:
  其一,它是一門理論科學,還是一門應用科學?如按大百科全書定義,它只能是前者;如強調上述特點則是后者;比較中外這一學科的許多著述,則應肯定它兼有這兩種學科屬性,這就要求本學科的理論建設既要講“規律性”,更要有“實踐性”。
  其二,它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什么關系?眾所周知,微觀經濟學以企業和個人的單個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運用價格理論、生產與消費選擇理論、市場理論和分配理論進行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為研究對象,運用國民收入理論、經濟周期理論、貨幣理論和宏觀調控理論進行總量分析。城市經濟既不是企業經濟的算術集合,也不是國民經濟的簡單切塊,而是企業、行業、區域和全國四個經濟層次的結合部。所以城市經濟學是一門應把城市的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結合起來進行專門研究的“中觀經濟學”。
  其三,它應該如何對待“效率”和“公平”這兩種不同的價值標準?眾所周知,西方經濟學以“效率”為唯一價值標準,而把“公平”甩給社會學和政治哲學,認定經濟學的聚焦點在于尋求最佳的資源配置方式和最好的生產經營效率;而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又是在全盤否定市場配置的基礎上以所有制變革為主線研究計劃配置規律的,因而把按勞“公平”分配定為唯一的價值標準。城市經濟學作為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既要順應市場配置一般原理,以城市綜合經濟效率為評價準則,又要著力于理順城市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關系,謀求公平解決各種城市問題的經濟對策。顯然,城市經濟學應把效率和公平這兩重標準結合起來,順應城市經濟結構和制度特征,尋求兼顧效率與公平的解決城市經濟社會問題的對策。
  其四,它同計量經濟學是什么關系?西方現代經濟學十分注重計量分析,對于淺顯的基本原理也要在教科書中化為數學模型,但有不少西方學者認為許多非線性、多變量的經濟現象是不能用數學模型求解的;我國經濟學歷來偏重定性分析和邏輯推論,而疏于計量化實證分析。城市經濟研究是否需要計量分析,不能絕對肯定或否定,但正如巴頓所說:“影響城市經濟的許多因素是不能數量化的,難以捉摸的,因而對城市經濟負責的決策者來說,有些數學模型是不會有幫助的。”
長江論壇武漢55~57C8新興學科湯正剛19981998作者單位:武漢市行政學院 作者:長江論壇武漢55~57C8新興學科湯正剛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4:50

[新一篇] 城市與人口的環境尷尬  ——世界環境綠皮書之七

[舊一篇] 城鎮化的效應分析與發展思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