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的保護、繼承和發展的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J0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40X(2003)04-0072-06
  云南民族民間美術與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區民間美術有著許多相似性,也有著不同于其他民族和地區的極為獨特奇妙之處。它的多姿和奇特,正是吸引世界眾多學者、藝術家、乃至普通大眾紛紛前來探秘、采風、旅游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民族民間美術具有重要的民俗學、民族學、歷史考古和文化人類學的價值和意義。藝術家們更是將云南民族民間美術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啟迪和素材資源。這是一片令人激情和遐想的天地,有待探索的神秘之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前所未有地飛速發展,在國際上奠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文化上對世界也有了更深遠的影響,云南也在這短暫的二十年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工業、農業、交通、環境等各個方面都以開放的姿態迎接著未來。作為民族民間美術發源和產出的民族和民間地區同樣承受著外來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沖擊和影響。思想觀念、審美意識、生產方式、物質生活環境等都在發生著變化。這是歷史的必然,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人担心云南民族民間藝術將迅速消失,寶貴的遺產將流失,要求保護云南民族民間藝術的呼聲也愈來愈高。對此,我認為應理智而客觀地看待該問題。要求我們若干年后在民間民族地區還見到過去同樣的民族民間美術樣式是不現實和缺乏理性的。民族民間藝術不會消亡,只會變異。對民族民間美術的担憂應激勵我們立即投入收集整理、學習研究這批珍貴的文化遺產的工作之中去。通過我們對民族民間美術的分析研究,找出它的發展規律,從容地對待它的未來。運用民族民間美術這珍貴資源為云南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展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此,我也談談一些個人對于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的思考,拋磚引玉,以換取真知灼見,希望引得社會對此更多的關注。
    一、民族民間美術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要探討民族民間美術的存在和發展,首先要理解民族民間美術的產生和成長的基本條件,即藝術的土壤問題。云南民族民間美術能夠存在和形成它獨有的藝術形式,是依靠三個最基本的社會條件的,即特定人群的觀念意識、一定社會生產方式和特殊的民俗生活環境。
  1.原始的思維模式和樸素的世界觀
  長期處于封閉環境的云南,雖然歷史悠久但由于地處邊疆高原山區,交通閉塞,生產力水平低下,技術落后,缺少現代科學的影響,至今還留存著許多直覺認識世界所形成的原始思維方式和樸素的世界觀,這種原始方式和觀念作用著當地人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民族民間美術。民族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強的社會功能,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民族民間美術貫穿于整個生活,無論是宗教儀式、節慶婚嫁、日常瑣事中,民間美術都是工具角色作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生活之部分的民族民間美術受著這種原始而樸素觀念的極大的制約。無論從民間美術作品的主題、內容和作品的形式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得以反映。例如萬物有靈的宇宙觀反映在所有具有原始社會形態性質早期藝術作品中,而云南民間美術中的木雕、甲馬、剪紙、土陶、瓦飾等的內容和形象也都與人對自然物和現象的原始認識相關。云南白族、傣族、彝族等民居建筑上的瓦貓和鴟吻等有鎮宅的精神作用,甲馬中的山神、日神、龍王、水神等諸神是天地萬物,乃至人類的掌管者和統治者,這是人類在早期與自然的抗爭中,由于自身的力量的弱小無法抵御自然現象,為精神的平衡而產生萬物有靈的原始自然觀。納西東巴教是一種原始宗教。它有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特點,原始祭祀活動中的祭山神、祭風神、祭天地等活動產生了相應的神牌畫這種民間美術樣式。“圖騰”現象產生在世界各地的初級文化階段和原始部落中,它不僅是原始的自然觀,也是社會的實踐活動,它具有早期維系和推動社會的重要功能,在現今云南各民族的宗教、巫術、以及普通民俗活動中依然留有顯明的痕跡。在民族民間美術作品中,圖騰形象,如虎、龍、魚、牛、鳥等動物,葫蘆、牡丹、蓮花等植物和火、水、日、月等自然形態隨處出現,它傳遞著百姓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向往和寄托,不可質疑云南各民族群體傳承了祖先的原始思維模式。直至今天,在許多民族地區還繼續著這種古老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不僅如此,民間的生存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都對民族民間美術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特定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
  民族民間美術品的特殊的造型樣式除了受觀念意識的支配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它受一定的生產方式和技術的制約。也就是一定的生產方式和技藝影響了民間美術作品的樣式和風格。譬如民間陶器的樸實造型,往往與它使用粗略加工的泥料、泥條盤筑的手工成型方法、和土窯燒制工藝等有關。云南新平縣土鍋寨的花腰傣婦女至今還沿用手工成型,平地堆燒的原始制陶方式,而這種方式在生產力水平稍發達的地區早已為機器生產方式所替代。稚拙、樸實的藝術表現正是通過原始、粗糙的手工加工過程中得以實現的。蠟染是苗族等少數民族的主要染織技術,運用蠟防水的簡單原理,使用的是銅制的蠟刀而不是畫筆,以及幾十次以上的反復染和洗的工藝程序,用鳥、鳳、龍、花、草等形象或圖案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精神向往。蠟染的工具制約形成的一定程式化造型,材料和工藝所產生的裂紋、色澤等特殊效果,使蠟染有了很獨特的視覺表現力,使它具有區別于其他藝術品的顯著特性。民間美術品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就地取材,由于民族民間美術品的創造就是生產和生活活動的一部分,只有人們所熟悉的材料,隨手可得的材料才會被考慮和利用。草編、竹編、木雕、泥玩、陶器、織錦、服裝無不是使用身邊的材料。對材料的合理利用是人們對物質的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的結果,并且也逐漸形成一套合規律的工藝技術,反之,一定的方式和技術也限定了藝術作品的形式。獨龍族的織布所用的是最簡單的幾根木棍和梭組成的織布機器,盡管土布比起如今用機器織的各種質地的布顯得粗糙,但對它自然而樸實的情感體驗卻令今天的都市人對它情有獨鐘。
  3.社會生活習俗和民俗活動
  民俗活動是人們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長期的合作和共同生活,受信仰和習慣的制約而時代傳承的民間群體行為,是維系民族、部落群體的親密情感和共同文化的方式。民俗活動加強了群體的凝聚力,是群體和部落得以延續的重要機制。民族民間美術以視覺審美的形式在民俗活動中促進了群體間以及人們與先祖、與自然的情感交流,表達了社會對美好生活的共同祝愿,鞏固了民族民間群體的穩定和發展。在民俗的節慶、婚嫁、生死禮儀等活動中,民族民間美術始終担任著重要的角色。在云南民間,慶新年,家家貼年畫、對聯,表達心愿,祈禱新的一年平安、好運。走親串戚,必定穿上節日的盛裝,各族各地的豐姿多彩的服飾藝術,增強了節日的氣氛,表達對生活美好的愿望,增進了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云南民間的賽龍舟活動的龍舟經過民間藝術家的創造性的制作,使龍舟超越了普通船的作用和意義,成為民俗節慶活動的重要工具。佤、景頗、德昂、拉祜等民族都制作木雕,多用于巫術祭祀活動,如寨樁、人頭樁、埋魂樁等,這些木雕不是單純的美術作品,而是一種象征與聯系神鬼、靈魂等具有功能的載體,伴隨祭祀等活動而產生的。云南民間的“甲馬”是頗具特色的民間美術作品,但“甲馬”的真正意義是它伴隨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成為人們表述愿望和祈禱的工具。“甲馬”是印有各種神鬼形象的紙片,似小張的版畫,為民間祭祀時焚燒所用。家庭成員有個病痛,燒香祈祀,將印有主管病災的瘟神“甲馬”一燒,意思與神靈溝通,祈求神靈將病痛解除。遇上旱澇等天災,同樣一番儀式,燒上“甲馬”,期待神靈的感應。膝下無子,燒上一紙“甲馬”,祈求送子娘娘賜一子延續家族香火。這種在民間盛行的帶有濃厚巫術和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動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中起到了協調了精神與物質失衡的作用,“甲馬”則承担了重要媒介的角色。民俗中歷來重視人生生死等重大事件,嬰兒的出生,老人的過世,必將舉行儀式。親朋好友相約前來,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或送走死者的靈魂,祈禱平安去到另一世界。這些活動中無不需要雕刻、繪畫、編扎等美術、工藝手段來完成實現目的所需的工具作用。民俗活動包納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宗教、倫理、道德、價值等全部精神文化和生產勞作等物質文化。民族民間美術是依賴民俗活動而發生和存在的,在云南較為閉塞的民族地區,各民族以農業自然經濟為基礎,更多依靠群體的齊心協力來維系生存和發展,民俗活動相比都市的生活更為豐富和頻繁,民族民間美術現象自然更為廣泛和普及。
    二、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發展的三個趨向
  在今天高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下,在外來文化強烈沖擊下,今日云南的民族文化又該如何應對?云南的民族民間藝術真會永遠消亡,而成為歷史嗎?文化和習俗是人類根據自身生存的需要創造出來和自然形成的,它必然隨著時代的演變而不斷變化。想繼續保持在過去的社會狀態是不現實和不科學的。變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轉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以發展的觀點實事求是地去探討和研究它,從中找出文化變遷的規律,指導保護、繼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工作。我認為,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的發展趨向有三個,即與現代藝術的融合,民間藝術品的商品化,民間藝術的變異形成新的藝術形態。
  1.與現代藝術(純藝術)的融合
  民族民間文化產生于一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形態中,在以農業經濟為基礎,自給自足的社會環境中,民族民間藝術的繁榮是必然的,它有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今天科學高度發展的科技時代、信息化時代,人們的自然觀,價值觀,審美觀都發生了變化,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是巨大的。在這沖擊浪潮中,民族民間藝術同樣也不可避免地經受考驗,但這并不表明民族民間藝術將被現代藝術所取代。民族民間藝術自古傳承至今,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也在時間的推移中增進了文化的穩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毀滅的。
  民族民間美術之所以讓現代的職業藝術家們驚愕、感嘆、肅然起敬,說明民族民間美術有著那些掌握高超技藝的職業藝術家們難以感悟、體驗和表現的方面。最貼近生活的民間藝人能用最樸素、最純真、最強烈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對生活的最深刻感受,這才是藝術的真諦。民族民間美術也一直受到藝術家的關注,歷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藝術家都向民間美術學習、從中汲取營養,創造了許多優秀作品。高更、馬蒂斯、莫底利阿尼、畢加索、亨利·摩爾等偉大藝術家都曾專心學習和研究民間藝術和原始藝術,對民間藝術和原始藝術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進行了創造性的借鑒,把民間藝術和原始藝術中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中國歷史上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歷來重視宮廷文化和文人藝術,民間藝術被認為是粗俗之作。中國古代哲學有“道”“器”之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民間美術作品中有相當部分是實用品,只能歸到“器”一類,充其量也只能是雕蟲小技。只有到了中國解放之初,才有像古元等老一輩藝術家重視廣大人民群眾,體驗平民百姓的生活,從民間藝術中學習并創作了許多頗具民間特色的藝術作品。到了七八十年代,有更多的藝術家們開始關注,并熱衷于研究起民族民間藝術。從那之后,中國也曾刮起多次“民間風”,深入民間,學習民間也可以說在藝術界已形成共識。民間藝術的簡樸、率真之情感動了相當一部分藝術家,于是學習民間成了一種熱潮。也確實有不少的藝術家從民間美術中獲得靈感,借鑒了民間美術的語言,創造了一批藝術佳作。歷次的全國性美術展覽中不少獲得獎項的均是民族民間風格的。當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簡單模仿,表象地移植、組合,缺乏內在生命力的作品也不在少數。作為藝術家,應該首先從情感上、觀念上理解和認識民族民間美術的氣質、精神、內涵、文化意義,研究造型的觀念、手法、形式,在完全吃透和掌握民族民間美術的基礎上,將民族民間美術的精神和藝術語言與自己的語言融成一體,使之成為更為獨具特色的創作語言。文化需要多元化,藝術需要獨特性,云南的民族民間美術對于藝術家們是一塊寶地,它蘊藏著巨大的財富,但只有勤勞的耕耘者,才會得到收獲。民族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雖然屬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它們在追求單純、概括、簡潔的手法和表現真誠、直率的情感時卻有極為相似之處,它們之間的溝通更為容易,這也為民族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的融合鋪平了道路。
  2.走向市場,成為商品化藝術
  在當今商品經濟的社會里,藝術品走向市場是自然而又合乎規律的。民族民間美術品作為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進入市場也是一種趨勢。開放意味著社會發生全方位的變化,人們的觀念意識產生變化,傳統重禮儀變化,人們的觀念意識發生變化,傳統重禮儀的價值觀也受到經濟的沖擊而改變。發展經濟的目標,促進了市場,促進了旅游業,也將云南推向了世界,讓世界了解了云南,云南民族民間藝術也以神奇而絕妙為世人關注。專家、學者、藝術商人紛紛前來收購,同時也使旅游者對此產生興趣,這就刺激了民族民間藝術由過去民間藝人為自身創作而轉為商品的生產而流向市場。對于原本貧窮的民間百姓增加經濟收入不失為一件好事,對于發展地方的經濟同樣也不無益處。當然同時也有負面效應出現,譬如,不少外國游客大量購買民間美術品,使大批優秀、精美的古老的或珍貴的民間藝術品外流,還有由于商品化生產的利潤驅使,出現偷工減料,迎合游客心理,使得許多民間美術品失去了原本純樸的本色。但是這些問題終究擋不住經濟大潮帶來的民間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政府有計劃組織和專家指導民族民間美術品的生產才是正確的方向。民族民間美術品走向市場,成為商品化藝術,將會有兩個渠道。一是來自民間的創作者制作的產品,一般來說,他們的產品比較簡樸些,民間的風格會保持的比較濃厚些,但是,由于成為商品而生產,引導不正確會逐漸失去民間美術的純樸本色。二是專業的旅游產品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專業的設計師將民族民間美術作為創作的資源,研究、學習民間,將民間美術的樣式作為元素去設計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由于旅游品生產脫離了原本的民俗生活,所以產品在種類、造型形式、風格特點上都有發生變化的可能,担憂的是會失去民族民間藝術品的精神靈魂,成了徒有民族民間外表的純粹商品。民族民間美術品與市場結合是一個必然趨向,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和正確看待它。盡管在這中間有許多問題有待去研究和解決,但民族民間美術品走向市場畢竟利多弊少,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3.產生變異,成為新民俗的組成部分
  民族民間美術依附于民俗活動,民俗是民族民間美術存在的根基。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的豐富和獨具特色是與云南的特定歷史和地理環境分不開的,更準確地說是與這特殊環境中的各族人民的風俗禮儀緊密相關的。社會進步帶來了全方位的環境變化,物質環境、人文環境都將隨之發生變化,伴隨著的是觀念的變化,傳統的民俗也必然發生改變。但是民俗的改變并不意味著民間藝術的消亡,依據是:云南地方獨特的民俗活動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繼續保持;悠久的傳統地方文化吸取外來文化的營養,成為新的獨特文化。
  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帶動使云南的面貌大為改觀,民族地區也不再是過去那樣封閉與落后,大門的打開,使得人們認識到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差距,明確了奮斗的目標。外來文明和現代文化確實開始動搖著千余年的傳統自然經濟形態的社會基礎,從觀念到行為都在發生變化,但是盡管如此,千年的基石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倒塌,由農業經濟轉到完全的現代科技和商品經濟仍需相當的一段時間,農村城鎮化的目標在云南還要繼續努力。所以,只要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社會關系繼續存在,民族地區的居住生活方式還將保持,民俗活動不但不會消失,在政府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倡導下,民俗活動還將在傳統的基礎上增添新的內容和色彩,形成新民俗。民族民間美術作為民俗活動的必要工具,也會更加豐姿多彩。
  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在千余年的文化碰撞之中,始終保持著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且在此基礎上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優點,更加完善自己。從歷史看,中國也曾被外來民族占領和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但中國文化的系統完整和穩定性使自身有了強大的溶解外來文化的能力,中國文化的變遷始終不會改變其基本的結構和特征。云南民族的文化也在中華大民族的文化基本特點上還保持著一定的地方和民族的特性,也許這是由于地域環境的特殊所形成的。今天,我們不必担憂我們自己的文化會被西方現代文化所同化,不同種類的生物吸收同一種養分,但不會成為同一種類。不同根基的文化也不會輕易被最終同化,文化需要相互的影響,文化需要多元的存在,多元化和多樣性有助于人類生存能力的增強,多元的文化可以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觀念會受各種文化的影響,但只要民間的民俗生活繼續存在,民族民間美術的活動仍在繼續,云南民族民間的美術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民間美術品的內容、題材、樣式會隨著創作者的觀念變化和民俗的更新而發生變異,但民族民間藝術的基本特征不會改變。云南民族民間美術有著更加美好的前景。
民族藝術研究昆明72~77J7造型藝術董萬里20032003原始思維模式與樸素世界觀、特定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水平、社會生活習俗三個要素是民族民間美術產生的基礎,在工業化時代極大改變了社會面貌的情況下,云南當代民族民間美術有三個主要的發展趨向:與現代藝術不斷融合、民間藝術品的商品化、民間藝術變異為新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發展趨向/現代藝術/新民俗董萬里,男,云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云南昆明 650091 作者:民族藝術研究昆明72~77J7造型藝術董萬里20032003原始思維模式與樸素世界觀、特定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水平、社會生活習俗三個要素是民族民間美術產生的基礎,在工業化時代極大改變了社會面貌的情況下,云南當代民族民間美術有三個主要的發展趨向:與現代藝術不斷融合、民間藝術品的商品化、民間藝術變異為新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民族民間美術/發展趨向/現代藝術/新民俗

網載 2013-09-10 21:35:07

[新一篇] 對中日韓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較思考

[舊一篇] 對企業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