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子出版物的發展前景以及它對紙質出版物的影響,已引起許多學者和編輯同仁的關注和討論。電子出版物是否會取代紙質出版物,這個過程將會多長?人們普遍持謹慎的態度。當前帶主導性的觀點認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出版物將會呈現空前興旺的景象,但由于其本身發展存在的許多障礙和困難,21世紀,電子出版物不可能取代紙質出版物,充其量也只能是電子出版物與印刷本(紙質)出版物并存〔1—3〕。
怎樣認識電子出版物的發展前景以及采取哪些相應的對策措施才能更有益于我們事業的發展?作者認為,應該對電子出版物與紙質出版物的優劣進行廣泛深入地比較分析,不僅如此,還要從計算機發展的歷史以及整個社會的進步對電子出版物發展的影響來全面考慮問題。
1.電子出版物的優勢及其廣泛深遠的影響
我們所討論的電子出版物的優勢是相對紙質出版物而言。它的優勢表現為:
信息存量大,體積輕小,檢索方便快捷,這是紙質出版物遠不及的。一張普通3寸磁盤容量為1.44兆字字,相當于容納72萬個漢字。 一張光盤的存儲量,目前已達到500~1000兆字節,相當于70 多卷《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容量。只需按動鍵鈕即可隨意查找所需的內容,便于閱讀和使用,為電子出版物的使用和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前許多圖書館因容量和經費有限,訂不起也存不下更多紙質出版物,一方面減少訂閱紙質出版物的種類和份數,使許多期刊,特別是科技期刊因發行份數有限而步履艱難;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擴大圖書館,尤其在全國高校表現明顯。近一二十年來,幾乎所有高校都重建了一個容量比過去大得多的圖書館,依據現在速度發展下去,再過一二十年,現有的圖書館又將飽和。而且,紙質出版物時間一長,紙發黃變脆,或受潮蟲蛀,難于保存。電子出版物的出現,將節約大量圖書館建造費用,也因易保存而為國家及個人藏書創造了方便,從一個方面促進電子出版物的發展。
目前,全世界每年新發表科技論文500萬篇以上,出版圖書64 萬多種,科技期刊6萬余種,專利說明書40余萬件。 由于紙質出版物的檢索落后,要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料非常困難。許多科研人員在新上一個研究項目之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查找相關的科技資料,往往因查不全有關資料而走彎路,在低水平上重復研究,造成大量人力、財力、時間、資源的浪費。而電子出版物的內容可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利用計算機快速、方便、全面地進行檢索,為科學研究和科研成果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需要使用某一專業知識的用戶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檢索手段,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從傳播的觀點分析,紙質出版物是一種片面的平面的傳播方式,即信息符號全印在紙面上,是一種單感官(視覺)刺激人腦,采取的是跳躍式的邏輯推理過程,作者的思想或知識是以靜止的線性的順序排列,因而帶來理解上的困難和傳播上的障礙。電子出版物是一種全信息的、立體式的多感官刺激的傳播,可聽可看可操作,圖像立體型并帶有動感,顏色豐富多彩,動態的圖像和聲音所包涵的信息量是一般文字信號的千倍以上,創作者的思想或知識是動態的連續的樹狀排列,讀者容易理解記憶,學習時富于娛樂性,輕松自如,傳播知識的效果遠遠優于紙質出版物,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電子出版物通過計算機編輯排版后有兩種發行方式:一是通過網絡發行,使網絡上的所有用戶能及時迅速得到該資料源,跨越了時空的障礙,加速了知識信息的傳播;另一種發行方式是制成磁盤或光盤向讀者出售,既可自己閱讀使用,也可裝入計算機局域網甚至國際互聯網,供交換使用。一張3寸磁盤其價格10多元, 同樣字數的印刷書刊每本約40元。如果制成光盤,每張約10~100元, 同樣容量的紙質書刊價約3000元左右。隨著技術的進步,磁、光盤價格還可能下降,而紙張價卻會上漲。磁光盤可擦,重復使用,而紙是一次性使用。
隨著電子信息網絡化的蓬勃發展,出現融電子寫作、電子編輯、電子出版、電子檢索與閱讀一體化的全電子期刊的時間不會太長。電子期刊的出版周期短(目前還不到48小時)、發行快、效益高的特點將得到充分體現。通過計算機網絡和終端,可將文章內容隨時傳遞到每位需要的讀者手中,大大拓寬了論文的傳播面。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紙質期刊出版發行中作者、編者、讀者難以交流與信息反饋的被動局面。
電子出版物取代紙質出版物后,將使用紙量大為降低,減少了因造紙而產生的環境污染,也將銳減因造紙用料而對木材和稻草的需求量,這對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非常深遠廣泛的社會影響。
從以上情況看,電子出版物的性能從本質上優越于紙質出版物,前者取代后者,是一種新事物超越舊事物的革命,是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當人們使用電子出版物并真正體驗到它的優越性后,再也不愿意使用紙質出版物,這猶如發明了紙和鉛字排版以后,人們再也不愿使用竹簡刻字一樣。當采用微機排版系統以后,只用了幾年的時間,鉛字排版基本上被淘汰,人們告別了鉛與火。隨著國際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國內信息網絡的紛紛建立和不斷完善,電子出版物必將取代紙質出版物而帶來新聞出版事業的又一次革命,人們將告別紙與墨。在電子出版物取代紙質出版物的過程中,會有一個電子出版物與紙質出版物“并存”的過渡時期,這種“并存”不可能是長期的,它可能是一個較短的過渡,就像由鉛字排版過渡到電腦排版一樣。特別是現在的學術類、技術類、檢索類書刊和政治新聞類報刊,主要由企業事業單位訂閱,只要電子化出版的條件一旦成熟,過渡的時間將更短。那時,人們不可能一種刊物訂兩種版本,紙質出版物原本訂數有限的訂戶將急劇下降,印刷出版的成本將急劇上升,價格規律促使紙質出版物難以生存而退出歷史舞臺。其他通谷類的書刊過渡的時間可能較長些,但也會受上述規律的制約。
現在書報、刊的消費規律是城市大于農村,知識階層大于普通市民,說明現在的紙質出版物也不是人手一冊,每戶必訂。主要消費對象還是在城市的工薪階層,他們中的電腦擁有者將會越來越多,電子版期刊很容易被他們率先接受。他們在討論電子出版物的興起時,著眼點也應建立在這一基礎上,不能要求電子出版物遍布每個窮鄉僻壤,進入每戶農家。
2.當前電子出版物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前景
目前,人們對電子出版物的發展持謹慎的觀點,綜合起來,大致有如下原因:一是技術問題,電子出版物的編輯、出版、發行、檢索、傳輸等技術是否都已解決?其中又表現在硬件技術、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三方面;二是價格問題——讀者用戶是否買得起電子計算機和軟件,使用網絡的費用是否承受得了;三是使用問題——電子出版物使用的難易程度以及人的素質及文化程度,人們是否會用。
關于技術問題。電子出版物使用的計算機,就重量和體積而言:一種是供家庭、辦公室使用的桌面臺式計算機,這是通常使用的非常普遍的成熟硬件,產品不成問題;另一種是外出活動使用的便于攜帶的筆記本電腦或者掌上電腦。近年來筆記本電腦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速,其增長率遠超過臺式機, 并越來越多地取代臺式機。 我國筆記本電腦市場1996年飛速發展起來。根據國際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報告,1996 年筆記本電腦國內銷售量比1995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大多數國際品牌都已進入中國市場,國產廠家如聯想、方正、長城、同創等都已在1996年生產自己品牌的筆記本電腦。我國臺灣的恒升、倫飛、宏基產的筆記本電腦成為1996年中國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主要品牌。蘋果電腦公司不久前向市場推出了運行速度最快的掌上型電腦Message Pad2000, 重量只有635克。電子出版物所使用的計算機已有成熟產品。
在軟件技術研究方面,我國具有很好的基礎和優勢。軟件的設計,主要基礎在數學,我國基礎數學水平一直名列世界前茅。我國在中文信息處理技術方面已有長足進步,以國標GB2321字符集為基礎的中文輸入、漢字字型生成與輸出、中文文字處理與電子排版印刷、操作系統及軟件漢化等方面成果斐然。特別在電子出版領域,已形成良好的產品基礎,北大方正、華光等企業已占有全部國內市場〔4〕。1996 年國內軟件市場的總規模估計已達80~90億元,其增長幅度高達40%。我國軟件著作權的登記數量,從1992年至1996年每年約以平均49%的速度遞增,從一個方面也說明軟件設計生產的形勢很好。現在出版發行的正式出版物基本上都是用計算機進行排版的,只需進行簡單移植就可形成電子出版物。而進行閱讀、檢索所需軟件也有較成熟的產品。
電子出版物只有進入計算機網絡,開上信息高速公路以后才能充分發揮其檢索方便快捷、傳播面廣的特點。世界上著名的Internet網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取得了極大成功,至今已覆蓋186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1966年7月份,Internet網已連接了134365個網絡, 入網主機已達1288萬臺,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繼續增長,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網絡。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幾乎任何一家稍有名氣的報紙或雜志都可在國際互聯網上找到。我國有80多家報紙雜志已上國際互聯網。目前,我國的計算機信息網絡覆蓋面還不寬,其主要原因不在建立網絡的技術問題,而是經費問題和規劃問題。隨著各部門領導的重視,加大投資規模,加強規模和協調,網絡建設將迅速發展,日新月異。
總之,無論是計算機硬件技術還是軟件技術或網絡技術,現在已為電子出版物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些技術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進步與完善。出版無紙化在技術上不會有大的困難。
第二個問題——價格。人們較為担心的是有了電子出版物,讀者還要擁有計算機和使用網絡,在經濟上承受不了,能否普及推廣?對此問題,我們應當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研究。目前買計算機和入網費用較高,對于工薪階層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說電子出版物要取代紙質出版物也不是說現在就可實現,而是若干年后。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生產的轉化是“加速度,短周期”,科技能力一般在10左右就有成倍的增長。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整個發展歷史不過50來年,其技術產品更新的速度是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而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每個產品的銷售周期從原來的一年多、兩年的時間降到現在的3個月至半年,價格迅速下跌。 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購買力不斷提高。電腦(含多媒體及軟件)價格的下跌與購買力的提高達到了一個恰當的接合點,經濟承受力的障礙也即消除。
計算機的功能有多種,人們購買計算機或進入網絡,不僅僅是為訂閱電子出版物,更主要的是進行科學計算、產品設計、專業知識學習、各種信息的收集、娛樂、家庭自動化管理等活動,使得人們購買計算機的需求大為提高,為電子出版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
當前使用信息技術的價格偏高,有人為的因素在起作用,僅以網絡費用而言,主要原因就是郵電部門收取線路費用過高。隨著國家對建設信息互聯網投入的增加和協調力度加大,包括電子出版物在內的信息產業的價格將下降。價格的高低還與用戶的多少有關,隨著電腦普及速度加快,入網用戶的增多,網絡使用價格也將明顯降低。
電子出版物的閱讀檢索可采用智能(傻瓜)操作系統,猶如使用洗衣機、公共場所的咨詢電腦一樣簡單方便。就使用方法的普及推廣而言,對人的素質教育要求不高,現在能讀書看報的人都會使用。
至于閱讀習慣,由于人是具有自我支配的能動性的主體,只要新事物具有先進性和方便性,人將本能地改變自身的行為方式以適應新環境而生存,人總是以他的能動性戰勝慣性而不斷前進的。人類的文明史中,還從未出現過因人的不習慣而阻擋人的文明進步。
3.結論
由于電子技術具有驚人的發展速度和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長,促成了計算機和互聯網絡的迅猛發展,孕育了電子出版物先天性的大好環境。電子出版物具有信息量大、易檢索、傳播快而廣、介質成本低、可再次使用、界面形象生動等特點,性能全面優于紙質出版物。電子出版物取代紙質出版物則是必然的,而且時間不會太長,可能發生在21世紀的前期,最晚在中期。由紙質出版物過渡到電子出版物的過程中,有一個“并存”時期,但受性能與價格規律的影響,估計并存時間不會太長。電子出版物的前期可能主要是以全息電子出版物的形式存在,而多媒體電子出版物因制作困難,全面推廣的時間可能要晚些,全息電子出版物的網絡化可能先于多媒體電子出版物的到來。全息電子出版物將以在線類(網絡型)和制品類(磁、光盤)形式并存。
總之,電子出版物必然要取代紙質出版物,這決不是一個長久而渺茫的時代。出版事業的發展必須著眼于電子化、網絡化、國際化和現代化,著眼于面向21世紀的信息化社會。傳統的手工式、封閉式的作業方式已很難適應現代變革的社會,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參考文獻〔1〕王冰平。電子出版物的優劣和得失。編輯學報,1997,9(1 ):38〔2〕石中元。無紙出版的新世紀——電子出版物的現狀及展望。 編輯學報,1995,7(3):174〔3〕楊恒東。期刊未來載體探析。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6,7(4 ):1〔4〕楊芙清。軟件技術與軟件產業。電子科技導報,1997(1):12
編輯學刊滬6-9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聶詠國19971997 作者:編輯學刊滬6-9Z1出版工作、圖書評介聶詠國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