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B0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94(2002)02-0134-07
價值是在價體與主體的關系體系中價體的內在結構孕育的功能對受體(主體)的作用。[ 1]價值是發生發展著的歷史性存在,為了深刻理解價值,在一般地理解了價值的規定性 之后,還必須對價值的發生發展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價值的發生發展,首先是價值的種系發生發展問題。分解開來就有動物價值的種系發 生、動物價值的種系發展、人類價值的種系發生、人類價值的種系發展等問題。對于人 類而論,價值的個體規定性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因而,除研究價值的種系發生發展外, 還應從個人發生發展的角度研究價值的發展問題。
下面的論述,企圖勾畫出價值發生發展的一個簡單輪廓。
一、動物價值的種系發生
前生命的自然物不存在價值問題,但在這些自然物內外存在著復雜的、具體的相互聯 系、相互作用。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還是一種“盲目的”自然力。但整體與要素的對立 統一、結構與功能的相互轉換等規定了物體會“自己運動”,會“自我發展”。
從存在形態上看,一個分子、一個大分子體系、地球、太陽等,都是一個個相對獨立 的整體。整體是統一內在各層次的構成要素而形成的一個統一體。整體所以能將內在各 層次的構成要素統之為一,是因為整體具有整合力。整合力是整體具有的根源于內在各 層次要素的作用力,又控制、約束各要素作用力的力的網絡體系。整合力在質上高于內 在各要素的作用力,在量上大于各要素作用力的總和。因而,整合力除統一各內在要素 之外還游刃有余。整合力用來統一內部各構成要素的部分是為內向整合力。內向整合力 之外的整合力既可以作用于外部對象,又可以承受外界對象的作用力,因而稱之為外向 整合力。內向整合力與外向整合力是統一的,在實際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是相互為用的 。整體在統一自身的前提下控制內在某種要素越出自身界面,作用于外部對象。外部對 象對自身的作用(如外物給予的具有一定能量的物體),整合力則控制自身吸收之,變革 之,統一之,使之成為自身的有機構成成分。整體與要素的對立統一關系是物體自身發 展的內在根源。整體與要素是從存在形態上概括物體的一對重要范疇。
從物體內外關系上看,物體都有其結構與功能。整體的結構是內在各要素發揮其內在 結構孕育了的潛能、實現相互間的連接而構成的一個相對靜止的關系體系。整體的功能 就是發揮內在結構孕育了的潛能并結合、運用外部條件而形成的整體的運動。構成整體 的內在各層次的要素,也都有相對獨立的整體與要素、結構與功能。各要素各發揮其內 在結構孕育了的潛能,才能實現相互間的結合,才能最終統一為整體。結構與功能是從 內外關系維度上概括物體的一對重要范疇。
無生命物體的整體與要素、結構與功能,規定了它們的“自我運動”、“自我發展” 、“自我進化”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在物體化學進化的基礎上,由于蛋白質與核酸的耦聯而出現了最原始的生命。它們的 自我更新、自我繁殖使之“活”了起來,從而有了“生命”。原始生命的出現為物體的 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在原始生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動物這一支,由于異養而 必須自主地尋找食物,這就必須自主而動。這種生存態勢就規定了他們必須自我控制、 自主行為。而要自我控制、自主行為,就需控制、感知自身內在要素的狀況,同時感知 與控制相應外部事物。需要產生了相應的器官,這就是動物的心理器官,相應有了心理 。正因為有了心理這一要素,才使動物不但像植物、微生物那樣能自我更新、自我繁殖 ,而且還能自我控制,成了主體。主體是能自主行為的生命機體。主體能對自己作主, 也就能自主地控制自己以一個統一體的資格與其外部事物形成對立,能區分出自己與外 物,同時也就能把外界事物作為自己的“對象”。外物對自己有何作用?有的有利,有 的有害。于是,動物通過自己的感知判斷而對其利、其害有了某種認識,并以相應趨與 避的行為來應答之。這樣,對于主體而言,就出現了以自主趨避為表征的價值問題。
價值是自然界發展、進化的產物。其所以發生,首先有前生命物體的肯定自身的整合 力和普遍的相互聯系為基礎。其次,相對于主體自主的自我肯定,主體自身狀態對自身 的作用,外物對主體的作用就具有了利與害的不同性質。其三,主體自主的生存本性使 其行為和外物對自己的作用不再是盲目的,而是有了自己自主的判斷與選擇。這樣,從 自然物間普遍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就分化、發展出了以主體自主的自我保存為根據 、以自主的趨與避為表征的價值。價值的出現是非生命自然物體內外關系史上的一次飛 躍,是伴隨著主體而同時出現的一種新的關系體系。
就認識價值、研究價值而論,揭示價值的種系發生,是從源頭上理解價值的關鍵。價 值不是人們主觀臆造的,也不是從天上突然掉下來的,而是自然史的產物。
二、價值的動物種系發展
價值的動物種系發展是伴隨著動物的種系進化而同時實現的受體、價體與價值關系的 質的與量的發展。價值發展的根本點在于主體的發展,特別是主體的在其整合力統一下 的自身內在結構與相應功能的發展。主體本身就具有價值,就是價值實體或價體。作為 價體的主體,其內在結構越復雜和諧,功能越高級、全面,越有利于自身的生存發展, 其自我價值就越高。對其他主體也越能發揮質更高、量更大的價值。作為受體的主體, 其內在結構越復雜和諧,功能越高級、全面,越能統一其他價體的作用,越能更好地實 現外物對自己的價值。當然,與動物進化的同時,植物、微生物和物理自然界也相應發 展。可以說,價值的發展是以主體的發展為核心的發展,是伴隨著動物進化和整個生態 環境的發展而實現的發展。
價值種系發展的突出表現是同時作為價體和受體的主體的進化,是動物多種物種的出 現和進化。多種多樣的動物物種、多種多樣的生存方式就是價值的多種多樣的存在形態 和內在根據。
就價值的具體內容而論,最先和最基礎的是滿足動物自我控制、自我覺知、自我更新 、自我繁殖需要的價值,即活動價值、心理價值、代謝價值和性價值。在整體統一下的 的運動器官、心理器官、消化、呼吸、循環器官和性器官,就是動物實現活動價值、心 理價值、代謝價值、性價值的具體內在構成要素。
動物控制自己在復雜的生態環境中生存發展,就須自主地自我運動。有自主的自我運 動才能對外部對象實現或趨或避的選擇,才能獲得對外部對象價值的主動權。在動物進 化過程中,控制自身趨就或躲避某一目標,就須建構某種新的動作。建構新動作的操作 過程就是動作思維。通過動作思維建構了新的動作。新動作反饋于動物機體的內在結構 ,變革了其內在結構。經過反復演練,新動作就轉化為熟練動作、習慣動作。變革了的 內在結構也會相應固定下來,并記載在基因中,通過遺傳而傳遞給下一代。這樣,在動 物界就發展出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坐站行走、捕捉吞噬、跳躍翻飛、擊打撕咬等多種 多樣的活動動作。不同的動作共同統一為多種多樣的行為。能“動”,是動物的根本特 征。動物的動既反饋于自身,又獲得了對外物、外物價值的主動權,是動物重要的價值 。
心理是主體的一個內在構成要素,其作用是借助信息而實現的對自身和相應外物的控 制、反映與反應。[2]信息是主體借以實現對自身和外物進行控制、反映與反應的物質 。[3](P122-163)正是因為有了主體,有了主體的心理,主體自身的被感知著的存在、 與主體的感官建立了感受與被感受關系的外物,才相應獲得了信息的規定性。正是因為 動物有了心理這一內在構成要素,動物才能對自身存在狀態、外物對自己的作用進行感 知和判斷,才能有自主的趨與避,才有了價值問題。對于簡單動物而論,其簡單的心理 與其他要素密切地統一在一起,直接實現其感知、判斷和趨與避的具體行為。伴隨著動 物的進化,動物心理越來越復雜,其相對獨立性越來越大。相應地,心理價值也就逐漸 分化了出來。
與心理價值發展相應,信息價值也不斷發生發展起來。信息價值是價體對受體發揮信 息作用的價值。動物要控制與感知自身和外物,就需具體感受內在與外在的信息。伴隨 著動物的進化,動物的感官越來越完善,感受內外信息的能力越來越強。聲、光、擴散 的粒子、內外的刺激等就獲得了愈來愈大的信息價值。同類動物個體間相互通信的需要 促使動物自主地發出和感受代表自身某種狀態的信息。如蜜蜂通過不同形態的舞蹈代表 蜜源的方向和距離,知了通過摩擦發聲器發出單調的聲音代表自己存在,鳥獸通過鳴叫 、吼叫發出某種聲音來代表自己的某種狀態等。動物發出的信息是通過自主建構而實現 的。如動物發出的聲音是其構音動作的產物。第一次發出某種聲音、實現相應構音動作 建構的過程,就是構音動作思維。構音動作思維是建構新的發音動作的動作思維;而動 作思維即建構新動作的思維。思維是建構某種新成果的操作過程。[4]通過構音動作思 維發出了某一聲音,代表自身的自己感知著的某種狀態。這同時就建構了該聲音與所代 表的狀態之間的代換-還原關系。在這個關系中,聲音就是代象,而被代表的相應狀態 的感知形象即為本象。建構這種代換-還原關系的心理操作就是代換思維。[5]通過代換 思維建構起動物的形象語言;其信息價值中就發展出形象語言價值。
在心理價值的發展中,不但信息價值在發展,審美價值也在發展。動物感知著自身和 外物的信息,在其心理中形成種種不同的感知形象。而形象有優有劣;優美的形象使主 體形成舒適之感,粗劣的形象使主體形成不適之感。事物形象的優劣對主體就是不同的 價值;這種狀況促使動物追求美的形象,而避開丑陋的形象。如植物花朵的優美形象和 芬芳的氣味誘使昆蟲為之傳粉,豐碩的果實誘使鳥獸為之傳種。通過動物的選擇使花更 芬芳艷麗,果更碩大甜蜜。達爾文認為,動物在爭奪異性的斗爭中所需要的攻擊的武器 、防御的工具或鮮艷的羽毛、嘹亮的聲調、美媚的情態等都與性選擇有關。雌性動物總 是選擇較為健美的雄性與之交配,這有利于動物物種的進化,使之更美。[6](P161-164 )在人類祖先的進化過程中,肢體越來越健美。其中毛發的脫落與性交時體感的充分有 著直接的關系。經過幾百萬年的漫長過程,使人體成了世界上最美的自然物。美是能引 起主體主動感受、誘發其相應情感并喚起其積極行為從而被主體所干預的對象的存在形 態。[7]美與審美價值,也是伴隨著動物的進化而相應發展的。
代謝價值是動物吐故納新的重要價值。動物的生存規定了它們需要營養自身、獲得能 量、排除廢物和自我更新。外物能否作為動物的食養料,主要的決定于自身的消化器官 和外物的結構成分。伴隨著動物的進化;其消化器官不斷復雜化、多樣化,出現了草食 、肉食、雜食等不同的食性。對具有不同食性的動物而言,外物的食價值也就大相徑庭 。鮮嫩的野草是野兔的美餐,但“大灰狼”對之卻無動于衷。呼吸、循環、分泌、排泄 器官的發展,使代謝功能完善起來,共同實現機體的代謝價值。
性價值是動物愉悅和繁殖自身的重要價值。性是簡單物體就具有的極性規律在物質進 化過程中凝聚在雌雄生命個體上的結果。動物有了鮮明的雌雄分化。雌雄個體相互間就 有了性價值。
當然,上述價值是從分析的角度來說的。事實上,每一物種的動物以及有進化史關系 的物種間,其價值都是伴隨著進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同物種的動物的價值發展問題 ,是應專門研究的課題。
三、人類價值的種系發生
伴隨著人類的起源,人類價值也就相應發生了。人類的價值是在其動物祖先價值基礎 上發展起來的價值,是以人為根本價體和受體的自發-自覺價值。人類價值的發生過程 也就是人類誕生的過程。由猿到人和由動物價值到人類價值的轉化,是一個巨大的質變 。從整體結構與功能上綜合地看,這個質變就是文化的創造。從內在構成分析地看,這 個質變的關鍵環節,一是由動物心理到人類意識的轉化,二是能勞動的體形、特別是直 立和雙手的出現。從功能上分析地看,一是勞動的出現,二是社會交往的發展。下面分 別探討之。
綜合地看,人類的自發-自覺價值創造就是文化的創造。文化是人類在一定價值目的指 引下、在一定現實條件基礎上的自覺創造物,包括個人和人類本體之上的本體文化,也 包括個人和人類本體之外的對象文化。[8]就個人本體文化而言,我們可以列舉出直立 行走、能勞動的雙手、口頭語言、自然語言思維、自覺意識等。從群體本體文化的角度 看,群體的組織結構、社會意識、行為規范等,都是群體本體文化。對象文化是人類以 自己的勞動改造自然物的結果。人通過自己的勞動,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把自己 的目的、意圖、體力、智力都對象化在被變革的自然物上,使作為人類的“異己之物” 的自然物變為“為我之物”,對人發揮著多種多樣的價值,從而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對象 文化。作為人類自覺創造物的文化,對人類有著舉足輕重的重大價值。
人類意識異于動物心理的根本特征就是自覺。自覺是由于人類創造了分節的自然語言 的結果。自然語言是自然語言代換思維的產物,自然語言代換思維是人類代換思維異于 動物形象代換思維的根本點。人類首先運用口語代換思維創造了口頭語言。創造口語思 維首先要創造抑揚頓挫的聲波。這種抑揚頓挫的聲波是構音動作思維的產物。以構音動 作思維建構了的音節清晰的聲波為代象來觀念地代表某種本象,從而就實現了口語思維 ,創造了口頭語言。人類祖先創造口語思維和口頭語言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 過程中,不僅要創造口語思維和語言等功能形態的成果,還要形成相應內在結構——語 言器官。語言器官包括語言中樞、語言中樞中儲存的信息體系、外導和內導神經、呼吸 器、發聲器、調聲器及語言聽覺器官。顯然,人類祖先是在動物發聲器官、聽覺器官基 礎上進行創造的。每一個創造口語思維和語言的功能過程對相應內在結構的變革是極其 微小的,只有經過漫長的歷史積累才能形成顯著的變化。如作為調聲器復雜程度標志的 聲道夾角的變化,就是如此:大猿的聲道夾角為142°,距今20萬年的早期尼人為139° ,距今10萬年的晚期尼人約109°,現代人約為99°。經過大約300萬年的漫長歷史,人 類祖先終于在動作思維和形象代換思維基礎上創造了口語思維和口頭語言。有了語言, 就在人觀念內實現了內在的對象化關系,從而使人類祖先的動物式的心理轉化為能自控 、自知、自塑、自正的自覺意識。人的意識與行為,除了有自覺的成分外,也存在或多 或少的盲目或自發狀態。這是人類意識、行為與動物心理、行為連續性的具體表現。不 論如何,有了自覺意識,人就成了能自發-自覺行為的主體,人的價值也就成了以人為 根本價體和受體的自發-自覺價值。
直立行走與能勞動的雙手的出現,是由猿到人的一個重要質變。恩格斯指出:直立行 走就“完成了從猿轉變到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在猿類的手和“經過幾十萬年的 勞動而高度完善化的人手之間,有著多么巨大的差別。”[9](P508.509)有了直立行走 和能勞動的雙手,人才能創造各種各樣的價值。
恩格斯早就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 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9](P508)在勞動過程中,一 方面要發揮既有內在結構孕育了的潛能,又要適應和利用外部自然物,自主又適應地和 其他形成中的人結合起來,共同勞動。勞動必然反饋于自身的內在結構,發展、變革其 內在結構。這種發展、變革一代代積累起來,逐漸使猿變成了人。
交往是個體間、群體間發揮內在結構孕育了的潛能并結合、適應外部條件而實現的互 動 行為。通過交往,建立起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才使猿群轉化為人類社會。社會作為人 類的基本存在形態,具有巨大的價值。社會以特定的價值觀、目的、習俗、規范、手段 把所有成員組織結構起來,形成一個結構體系,形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社會”整體。 這個整體的內向整合力控制內部亞層次的組織機構和各個成員,運用自己擁有的手段展 開社會生產,生產、分配、交換結構自己所需價值的產品。其外向整合力則施作用于其 他社會,并統一、承受其他社會對自己的作用。這樣,價值關系就越出自己的“社會” 而延及其他“社會”。
綜上所述,伴隨著人類的誕生,人類特有的自發-自覺價值就誕生了。由于人類價值構 成的復雜性,孕育這些價值的條件也是逐步建構起來的。因此,人類的價值不是一個早 上就一次性地突兀而致的,而是伴隨著人類誕生的漫長歷史過程而逐漸誕生的。
四、人類價值的種系發展
作為價體的人異于動物價體的根本點在于人能自覺地通過勞動創造價值。作為受體的 人不但能享受自然界既有的價值,而且更能享受人自己創造的文化的價值。在人類漫長 的歷史上,人類以多方面偉大的創造來推動著人類價值的發展。
人類價值的發展是以需要和勞動創造為根本動力的自發-自覺價值的發展。其綜合成果 就是文化。在漫長的原始時代,人類祖先創造了舊石器文化、中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 。在原始社會末期,創造了圖騰文化、神話文化。神性幻想和歷史事實交匯的史詩,則 宣告了原始文化的結束和文明時代的到來。
進入文明時代,價值的創造分化為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創造。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印 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等,都對人類文化作出了各自獨特的貢獻。
價值需要的分化,使文化的創造也逐漸分化開來。進入文明時代,人們籠統雜多的生 活需要逐漸分化為求知、利行、審美、信仰四大類目的。這些需要轉化為相應求知、利 行、審美、信仰四大類目的。追求這些目的而創造出蘊涵真、善、美、信四大類價值的 科學(廣)、技術(廣)、藝術、宗教四大類目的型文化。
科學(廣)是以認識世界萬物為己任的求知文化,是以各種各樣的實證經驗為基礎通過 遵循特定邏輯規律的求知思維而建構起來的,包括哲學、科學(狹,又有人文科學與自 然科學之分)與數學。從心理形態上看,科學是事理真與邏輯真統一的知識。從評價論 的角度看,科學是以真為主導的真與假的統一。科學的心理價值是認識價值與智力價值 的統一。科學的行為價值是通過為決策提供根據而貫徹到行為中,轉化為行為的強大力 量。
技術是人具有的統一著目的、方法、手段與監控措施的利行文化,是人根據自己的科 學認識、需要與價值目的,以利行思維為核心過程并結合、運用外部條件而自覺建構起 來的,有自然技術與人文技術之分。人文技術是以人為主要對象,以認識、塑造、控制 、服務人為目的的技術,又有人文實踐技術和人文科學技術之分。自然技術是認識、改 造、運用自然物,以提高工作效率為主要目的的技術,又有自然科學技術、生產技術等 亞類。從評價論的角度看,技術的價值品質是以善為主導的善與惡的統一。技術直接統 一到人的行為中,直接創造和實現各種各樣的價值。
藝術是藝術家在自然美基礎上根據自己對美的理解、追求,在其特定審美傾向主導下 ,通過運用特定心理工具與物資工具的藝術創作而建構起來的審美文化,有造型藝術、 語言藝術、語言-造型藝術等不同類別。從評價論的角度看,藝術是以美為主導的美與 丑的統一。從價值品質的角度看,藝術是以善為主導的善與惡的統一。
宗教是統一著宗教教義、宗教家與宗教信徒、宗教組織、宗教行為的信仰文化,是宗 教家順應自己和宗教徒追求永生和過無限幸福生活的意愿,通過超現實的思維想像而創 立起宗教教義,并通過宣傳與組織活動而建構起來的,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 教等類別。馬克思指出:“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 有精神的狀態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10](P2)在今天看來,馬克思對宗教 價值的這個論斷依然是正確的。
科學(廣)、技術(廣)、藝術、宗教四大類文化各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各自都有自己獨 特的發展歷史。
中世紀之后,現代化的浪潮逐漸席卷全球。現代化是不同國度的人民群眾立足于自己 優秀的歷史傳統、多方面運用外部條件、以科技和教育為根本動力、著眼于自己現實的 勞動創造、向著最佳價值目標自覺奮斗的歷史變革。在今天的歷史眼界下,最佳價值目 標概括地看就是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根本品質的文化。和諧是事物存在與發 展的異質互補、內外關系協調一致的最佳狀態,是在不同層次整合力的作用下不斷扶正 祛邪的結果。分析地看,和諧文化包括個人人格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集體的和諧 、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和諧、國際關系的和諧、人類的和諧、天(自然)人關系的和諧。 從社會生活的角度分析地看,就是民主、自由、公平、高效、文明、富足、自律、廉潔 等。自覺發展是達到和諧文化的必由之路。自覺發展是人類以和諧文化為目的,以科學 (廣)為根據,以人的自覺為核心任務,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重點,運用最佳技術而實現 的協調一致的發展;是以科、技、教、藝為先導,通過科學決策、勞動創造、交流對話 、不斷克服盲目性而促成和實現的發展。
五、個體價值的發生與發展
個體人從孕育、出生起,就是一個價值實體,就具有人的生物價值和能通過遺傳傳遞 的社會價值。在后天的生活行為中,通過接受教育的學習習得人類文化而實現其社會化 ,使之在先天價值基礎上發展起多方面的后天價值。
學習是主體以其既有結構為依據、在其內外矛盾推動下感受-索取外界信息和以此為摹 本來建構其自身的行為,是非生命實體固有的整合自體并結合、統一外部條件發展其自 體的運動規律在進化到動物階段上而形成并不斷發展著的行為。[11]通過學習而獲得和 實現的價值是人的再造價值。學習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中道德、知識、藝術、技術的 學習是最重要的。道德是根源于個人和群體需要的一定方式地處理彼我利益關系的自覺 行為。[12]道德品質的兩極是善與惡。善是個人或集體站在公平立場上,在一致又矛盾 的價值關系體系中,在興利除害的自覺-自發行為中實現的,對個人、集體、公眾積極 有益的價值,是以個人或集體優秀的個性為根據,在既有條件基礎上、在特定環境中吸 收優秀文化而養成的優秀素質延伸到行為中、并在行為中內外強化的結果。惡是個人或 集體站在特權立場上,在一致又矛盾的價值關系體系中,在奪利造害的自覺-自發行為 中實現的,對個人、集體、社會消極有害的價值;是以個人或集體的惡劣個性為根據, 在既有條件基礎上、在特定環境中吸收劣質文化而養成的惡劣素質延伸到行為中,并在 行為中內外強化的結果。個人的善德是根源于完善個人人格的需要而展開的以無害于他 人、社會為前提的道德。道德學習是積聚個人道德價值的學習。知識是人類智能創造的 成果,知識學習是積聚個人知識價值的學習。藝術是人類創造的具有美的屬性的勞動成 果。藝術學習是積聚個人藝術價值的學習。技術是統一著目的、手段、方法與監控措施 的利行文化。技術學習是積聚個人技術價值的學習。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價值是為再造價 值。
在具備一定再造價值的基礎上,通過自覺的創造而發展起個人的創造價值。創造是人 在其獨特個性和社會條件的支持下獨自建構出具有優秀品質和特定社會價值的新成果的 自覺行為。個人創造以前人、他人先行創造的終點為起點,通過同質變換和異質結合的 途徑,展開各種各樣的創造。
個人價值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價值需要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 需要有高級與低級之分。低級需要是類似于本能的需要,低級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 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高級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認知需要 、美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高級需要在種系上和個體上都是發展較遲的產物。“越是 高級的需要,對于維持純粹的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其滿足也就越能長久地推遲,并且這 種需要也就越容易永遠消失。”[13](P201)高級的需要是在不斷吸收社會文化的基礎上 逐漸養成的需要。在需要、特別是高級需要的推動下,人們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與智慧 、能力,建功立業,積聚和創造更多的價值。
個人價值發展的最佳目的是形成人的和諧個性。和諧是事物存在與發展的最佳狀態, 是在不同層次整合力的作用下不斷扶正祛邪的結果。個性是個人根據自己的內外條件自 我組織成的實現在其生活行為中的穩定又變異的獨特規定性。[14](P224)和諧個性是個 人自覺和諧地組織自己的各種內在素質和外在條件而形成的能進行和諧生活的相對最佳 的個性。從內在意識過程的角度看,和諧個性達到了知、意、情三者的和諧,即人的認 識、意向與情感三者相應相稱、內在一致的和諧,其綜合表現就是生活行為的和諧。意 向貫徹到行為中,成為生活行為和諧的直接動因。通過正確決策而成的意向必須以真實 的認識為根據,這種意向就與“知”有內在的一致性。知與意和諧的行為必然是成功的 行為。以對成功的認識、體驗為誘因,與自己向善、向上的意向相綜合,形成歡樂愉快 的情感體驗,從而導致整體性的和諧狀態。知意情三者和諧就是人的主觀世界的和諧, 是個性和諧的內在根據。和諧個性積聚了更大的價值,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能享受更 高級的價值。
個人價值的發展途徑是學習與創造,發展的內在動力是需要,發展的最佳目標是和諧 個性,這都是價值的個人發展的共同性。另一方面,價值的個人發展又有巨大的個性差 異性。概括地看,這種差異性是由于個人個性與相應環境規定的。具體地看,又是由個 人遺傳素質、需要水平、價值觀、勤奮程度、自律程度、意志、智能、健康、受教育水 平、文化環境等規定的。差異的表現是多樣的。
首先表現為個人自身積聚的價值的差異性。有的人通過科學、努力的學習,掌握了豐 富多彩的先進文化,在自身之上積聚了質高量大的價值。有的人則淺學輒止,缺乏必要 的文化素養,在其自身之上積聚的價值質低量少,甚至毫無積極價值。
其次表現為自己創造的價值的差異性。有的人在科學(廣)、技術(廣)或藝術領域創造 了巨大的有社會意義的價值,名垂青史。有的人則坐享其成,毫無建樹。人所創造的價 值的差異性,可謂天壤之別。
其三表現為自己所能享受的價值的差異性。馬克思指出:“因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 必須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須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15](P392)正是通過不斷吸收 文化成果,才能培養出享受各種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的人。沒有接受過華夏文化訓練的 人,能聽得懂京劇嗎?
上面,我們從種系發生發展和個體發生發展的角度,大體考察了價值的發生發展問題 ,這對于建立價值的歷史發展觀是十分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1-11-12
煙臺大學學報:哲社版134~140B1哲學原理蘇富忠20022002從自然物間普遍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分化、發展出了以主體自主的自我保存為根 據、以自主的趨與避為表征的價值關系。價值的出現是非生命自然物體內外關系史上的 一次飛躍,是伴隨著主體而同時出現的一種新的關系體系。價值是發生發展著的歷史性 存在,價值的發生發展展開為價值的動物種系發生、價值的動物種系發展、人類價值的 種系發生、人類價值的種系發展,以及個人價值的發生發展。動物價值/種系發生/種系發展/人類價值/個體價值/the emergence of animal valu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value/development of human value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alue SU Fu-zhong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Ji'nan University,Ji'nan 25002,China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value result from the creative labo r of human beings.Creative labor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 lopment of value.Culture is the integrated fruit of value.Modernization is t 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 conventions of various nations brought about through the people's creative labor toward their bright goals of value.Today the best goal of value for mankind is a state of harmony.濟南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2 蘇富忠(1941-),男,山東泗水人,濟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作者:煙臺大學學報:哲社版134~140B1哲學原理蘇富忠20022002從自然物間普遍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分化、發展出了以主體自主的自我保存為根 據、以自主的趨與避為表征的價值關系。價值的出現是非生命自然物體內外關系史上的 一次飛躍,是伴隨著主體而同時出現的一種新的關系體系。價值是發生發展著的歷史性 存在,價值的發生發展展開為價值的動物種系發生、價值的動物種系發展、人類價值的 種系發生、人類價值的種系發展,以及個人價值的發生發展。動物價值/種系發生/種系發展/人類價值/個體價值/the emergence of animal value /the emergence of human value/development of human value
網載 2013-09-10 21:38:17